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7324发布日期:2022-12-23 22:1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细胞处理剂分析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病原检测方法主要限制于通量低,每次检测只能识别一种或者几种病原体,通常情况下需要临床医生先根据经验判断,猜测可能的病原体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再根据这些病原体现有的检测方法分别做检测;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仅有0.1%~1%的微生物是可培养的,即使可培养也面临周期长的问题,一般需要24-72小时,这使得临床医生无法及时对症下药,为了不让病情继续恶化,通常都会先使用广谱抗生素,这也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菌株耐药性问题。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可以在未知病原体的情况下,通过提取某一组织或样本中的所有微生物基因组、构建基因组文库及对文库进行测序和筛选,达到对病原微生物“一网打尽”的检测效果。
3.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疑难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败血症、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然而,大部分检测技术往往都要取病灶部位的特定样本才能进行检测,这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负担。而游离dna的发现使无创检测成为可能,现在游离dna测序已经被应用于无创产前、肿瘤突变位点检测、以及最新的领域——临床病原诊断,在病原检测领域,虽然通过对血浆中的游离dna检测可以得到曾经存活于体内病原微生物的信息,但也会面临丢失血液细胞内病原微生物信息的问题,尤其在败血症患者中更为明显。如果使用全血进行核酸提取及建库,细胞内的大量的人宿主基因组释放则会掩盖了极微量的病原微生物信息,使得不得不提高测序深度,以保证测到痕量的微生物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测序成本,现如今,人们通常采用细胞处理剂辅助病原检测,细胞处理剂内等成分的共同作用,能够使所述宿主细胞膜破裂并保留宿主细胞核膜完整,从而达到释放胞内微生物并去除宿主核酸背景的目的,而在对检测的细胞处理剂进行分析的时候,常规的分析手段是进行单个分析,而且在进行多次取样后,分析的结果不稳定,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它可以实现定量取样,并且模型分析,实现结果对比的优点。
5.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剂取样:细胞处理剂通过电容式计量芯片进行定量取样;
步骤二:试剂移液:取样的细胞处理剂移动到容量瓶中,等待分析;步骤三:试剂分析:通过玻片加载器将细胞处理剂的玻片放入光学扫描仪中,生成分析图像;步骤四:对比分析:再次将多次取样的细胞处理剂的玻片放入光学扫描仪中,并且生成图像;步骤五:通过设备服务器对生成的图像进行验证。
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细胞处理剂由电容式计量芯片进液口进入,然后通过取样腔,最后由出液口流出,通过采集电容式计量芯片内部的电容量信号,控制取样的量,并且根据取样量,绘制标定曲线。
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电容式计量芯片包括控制模块、采集模块和定量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定量模块分别连接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电容式计量芯片内电容极板的电容量信号。
9.进一步的,所述细胞处理剂由8~2mm的hepes、1~2mm的mgcl2、8~15mm的kcl、2~2.0%的胰酶和1%的np40组成,进一步的细胞处理剂的ph值为7~8。
10.进一步的,所述细胞处理剂主要用于处理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膜破裂,保留宿主细胞核膜完整,释放胞内微生物。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细胞处理剂内的细胞核图像采集首先进行细胞核识别,通过定位细胞核的位置,生成大量的数据集,建立数据集的时候,分别将其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而构建细胞核识别模型。
12.进一步的,所述细胞核识别模型建立完成后,通过测试集对其进行测试,最终优化细胞核识别模型。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对验证后的细胞处理剂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并且由设备服务器中的网络传输模块进行展示。
14.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方法,通过设计电容式计量芯片,能对需要进行分析的细胞处理剂进行定量的取样工作,更加精准的获取每次分析的细胞处理剂的容量,根据分析的需要,合理化控制,结果更加的精准,实现了对不同试剂的自动标定和自动化定量取样,避免了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
15.(2)本方法,通过建立模型,能快速获取分析后的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精确,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广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16.1、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细胞处理剂定量取样对比分析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剂取样:细胞处理剂通过电容式计量芯片进行定量取样;步骤二:试剂移液:取样的细胞处理剂移动到容量瓶中,等待分析;步骤三:试剂分析:通过玻片加载器将细胞处理剂的玻片放入光学扫描仪中,生成分析图像;步骤四:对比分析:再次将多次取样的细胞处理剂的玻片放入光学扫描仪中,并且生成图像;步骤五:通过设备服务器对生成的图像进行验证。
19.其中,步骤一中,细胞处理剂由电容式计量芯片进液口进入,然后通过取样腔,最后由出液口流出,通过采集电容式计量芯片内部的电容量信号,控制取样的量,并且根据取样量,绘制标定曲线。
20.其中,步骤一中,电容式计量芯片包括控制模块、采集模块和定量模块,采集模块与定量模块分别连接控制模块,采集模块采集电容式计量芯片内电容极板的电容量信号。
21.其中,细胞处理剂由8~2mm的hepes、1~2mm的mgcl2、8~15mm的kcl、2~2.0%的胰酶和1%的np40组成,其中细胞处理剂的ph值为7~8。
22.其中,细胞处理剂主要用于处理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膜破裂,保留宿主细胞核膜完整,释放胞内微生物。
23.其中,步骤三中,细胞处理剂内的细胞核图像采集首先进行细胞核识别,通过定位细胞核的位置,生成大量的数据集,建立数据集的时候,分别将其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而构建细胞核识别模型。
24.其中,细胞核识别模型建立完成后,通过测试集对其进行测试,最终优化细胞核识别模型。
25.其中,步骤五中,对验证后的细胞处理剂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并且由设备服务器中的网络传输模块进行展示。
26.本方法,通过设计电容式计量芯片,能对需要进行分析的细胞处理剂进行定量的取样工作,更加精准的获取每次分析的细胞处理剂的容量,根据分析的需要,合理化控制,结果更加的精准,实现了对不同试剂的自动标定和自动化定量取样,避免了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通过建立模型,能快速获取分析后的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精确,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广应用意义。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