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03174发布日期:2023-01-18 02:0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与流程
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属于遥感器镜头光学装调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碳化硅陶瓷是一种结构陶瓷材料,具有强度高、热导率高、膨胀系数低、耐磨损、抗腐蚀等有益性能,在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力。作为新一代轻量化光学反射镜的重要发展材料,与传统发射镜材料相比,密度更低、比刚度更高、热膨胀率小在空间高温差环境下依然能保持镜面形状和尺寸稳定性。一改传统碳化硅加工成型技术的缺点,3d打印技术在复杂结构等制造、一体化成型、轻量化设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
3.虽然有着如多的优点,但碳化硅材料也有着断裂韧性低,脆性大的缺点。使用过程容易出现脆性断裂,影响产品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包括:
7.步骤s1、将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安装在加固补强装置上;
8.步骤s2、粘接面脱脂处理;
9.步骤s3、补强剂配混;
10.步骤s4: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加固;
11.步骤s5,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加固;
12.步骤s6:进行倒置固化;
13.步骤s7:进行加固验证:按试验条件完成力学验证;
14.进一步的,所述加固补强装置包括固定板、两片内侧加强片和两片外侧加强片;
15.固定板通过胶和橡胶胶垫直接胶接殷钢嵌套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两片内侧加强片用于加强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支撑,两片外侧加强片固定在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两端,用于加强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部支撑。
16.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加强片呈“∠”形状,即包括水平边和倾斜边,且水平边和倾斜边夹角为45
°
,内侧加强片最大外轮廓为25.1mm
×
26.6mm,采用与碳化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致的殷钢薄片制成,厚度为1mm。
17.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加强片采用l形组合斜加强筋的构型,最大外轮廓为长
×

×
高为24mm
×
27mm
×
24mm,采用与碳化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致的殷钢制成,所有面厚度均为1mm;
18.l直角边倒4mm
×
45
°
角,同时l形的竖直面有2处9mm
×
15mm的缺口,避让碳化硅镜头底部安装孔。
19.进一步的,所述粘接面脱脂处理,具体为:使用脱脂棉蘸取酒精:丙酮为1:2的混合溶剂擦拭3d打印碳化硅镜头与内、外侧补强片之间粘接面,直至表面无附着物。
20.进一步的,所述补强剂配混,具体步骤为:按3m
@
420粘接剂a组份:3m
@
420粘接剂b组份=5:2的比例配制补强剂,充分搅拌后静置固化15分钟,待补强剂粘稠度降低。
21.进一步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加固,具体步骤为:
22.步骤s4.1,在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对应粘接面均匀涂覆补强剂,厚度控制0.2mm;
23.步骤s4.2,按照内侧加强片方向依次将两边内侧加强片按压至粘接面;
24.步骤s4.3,均匀按压平展后使用3m
@
聚酰亚胺胶带固定内侧加强片。
25.进一步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加固,具体步骤为:
26.步骤s5.1,在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对应粘接面均匀涂覆补强剂,厚度控制0.2mm;
27.步骤s5.2,按照外侧加强片方向依次将外侧两边加强片按压至粘接面;
28.步骤s5.3,均匀按压平展后后使用3m
@
聚酰亚胺胶带固定外侧加强片。
29.进一步的,进行倒置固化具体步骤为:将加固补强装置与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组合体整个倒置后穿入两根挑梁,静置7天完成固化。
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进行加固验证,验证条件为:
31.1)试验顺序为:特征扫频-》0.5grms预振-》特征扫频-》1grms随机振动-》特征扫频;
32.2)特征扫频条件:频率范围:5~2000hz;
33.加速度/幅值o-p(g):0.2g;
34.扫描速率:4oct/min;
35.3)0.5grms预振条件:
36.①
频率范围:10~65hz,功率谱密度:+6db/oct;
37.②
频率范围:65~85hz,功率谱密度:0.0023;
38.③
频率范围:85~100hz,功率谱密度:0.00165;
39.④
频率范围:100~150hz,功率谱密度:0.000325;
40.⑤
频率范围:150~500hz,功率谱密度:0.000275;
41.⑥
频率范围:500~2000hz,功率谱密度:-18db/oct;
42.总均方根加速度:0.5grms;时间:采到数为止;
43.3)1grms随机振动条件:
44.①
频率范围:10~65hz,功率谱密度:+6db/oct;
45.②
频率范围:65~85hz,功率谱密度:0.0092;
46.③
频率范围:85~100hz,功率谱密度:0.0066;
47.④
频率范围:100~150hz,功率谱密度:0.0013;
48.⑤
频率范围:150~500hz,功率谱密度:0.0011;
49.⑥
频率范围:500~2000hz,功率谱密度:-18db/oct;
50.总均方根加速度:1grms;时间:1min。
5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52.(1)本发明通过在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外侧粘接金属加强片,实现了3d打印碳化硅镜头加固补强,顺利通过1grms随机振动力学验证,振动前后面型变化小于0.002λ。
53.(2)本发明逻辑通顺、思路清晰、设计合理,易于工程实现;实际操作过程安全稳定,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又大幅降低了操作成本,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说明
5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55.图1为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流程示意图;
56.图2为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装置示意图;
57.图3内侧加强片结构示意图;
58.图4外侧加强片结构示意图;
59.其中:1为固定板;2为3d打印碳化硅镜头;3为内侧加强片;4为外侧加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使本发明的方案更加明了,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6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2.步骤s1、将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安装在加固补强装置上;
63.步骤s2、粘接面脱脂处理;
64.步骤s3、补强剂配混;
65.步骤s4: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加固;
66.步骤s5,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加固;
67.步骤s6:进行倒置固化;
68.步骤s7:进行加固验证:按试验条件完成力学验证;
6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加固补强装置包括固定板、两片内侧加强片和两片外侧加强片;
70.固定板通过胶和橡胶胶垫直接胶接殷钢嵌套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两片内侧加强片用于加强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支撑,两片外侧加强片固定在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两端,用于加强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部支撑。
71.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内侧加强片呈“∠”形状,即包括水平边和倾斜边,且水平边和倾斜边夹角为45
°
,内侧加强片最大外轮廓为25.1mm
×
26.6mm,采用与碳化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致的殷钢薄片制成,厚度为1mm。
72.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外侧加强片采用l形组合斜加强筋的构型,最大外轮廓为长
×

×
高为24mm
×
27mm
×
24mm,采用与碳化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致的殷钢制成,所有面厚度均为1mm;
73.l直角边倒4mm
×
45
°
角,同时l形的竖直面有2处9mm
×
15mm的缺口,避让碳化硅镜头底部安装孔。
74.进一步的,所述粘接面脱脂处理,具体为:使用脱脂棉蘸取酒精:丙酮为1:2的混合溶剂擦拭3d打印碳化硅镜头与内、外侧补强片之间粘接面,直至表面无附着物。
75.进一步的,所述补强剂配混,具体步骤为:按3m
@
420粘接剂a组份:3m
@
420粘接剂b组份=5:2的比例配制补强剂,充分搅拌后静置固化15分钟,待补强剂粘稠度降低。
76.进一步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加固,具体步骤为:
77.步骤s4.1,在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对应粘接面均匀涂覆补强剂,厚度控制0.2mm;
78.步骤s4.2,按照内侧加强片方向依次将两边内侧加强片按压至粘接面;
79.步骤s4.3,均匀按压平展后使用3m
@
聚酰亚胺胶带固定内侧加强片。
80.进一步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加固,具体步骤为:
81.步骤s5.1,在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对应粘接面均匀涂覆补强剂,厚度控制0.2mm;
82.步骤s5.2,按照外侧加强片方向依次将外侧两边加强片按压至粘接面;
83.步骤s5.3,均匀按压平展后后使用3m
@
聚酰亚胺胶带固定外侧加强片。
84.进一步的,进行倒置固化具体步骤为:将加固补强装置与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组合体整个倒置后穿入两根挑梁,静置7天完成固化。
85.实施例:
86.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装置,装置由安装面工面度0.008mm的固定板1、通过3m
@
2216b胶和0.5mm橡胶垫直接胶接殷钢嵌套且重量为0.15kg的3d打印碳化硅镜头2,两片1mm厚内侧加强片3和两片1mm厚外侧加强片4;
87.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3d打印碳化硅镜头的加固补强装置及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88.步骤s1.装置安装,具体步骤为:使用内六角圆柱头m3x18(gb/t70.1-2008)将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安加固补强装置安装,螺钉拧紧力矩为1n.m;
89.步骤s2.粘接面脱脂处理,具体步骤为:使用脱脂棉蘸取酒精:丙酮(1:2)混合溶剂擦拭将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与内、外侧补强片之间粘接面直至表面无附着物;
90.步骤s3.补强剂配混,具体步骤为:按5:2比例将配混补强剂3m
@
420粘接剂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15分钟,待补强剂粘稠度降低;
91.步骤s4:内侧加固,具体步骤为:
92.步骤s4.1,在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内侧对应粘接面均匀涂覆补强剂,厚度控制0.2mm;
93.步骤s4.2,按照内侧加强片方向依次将内侧两边加强片按压至粘接面;
94.步骤s4.3,均匀按压平展后后使用3m
@
聚酰亚胺胶带固定内侧加强片;
95.步骤s5,外侧加固,具体步骤为:
96.步骤s5.1,在所述3d打印碳化硅镜头外侧对应粘接面均匀涂覆补强剂,厚度控制0.2mm;
97.步骤s5.2,按照外侧加强片方向依次将外侧两边加强片按压至粘接面;
98.步骤s5.3,均匀按压平展后后使用3m
@
聚酰亚胺胶带固定外侧加强片;
99.步骤s6:倒置固化;具体步骤为:将整个倒置后穿入两根挑梁,静置7天完成固化;
100.步骤s7:加固验证:按试验条件完成力学验证;
101.优选地,所述步骤s7加固验证中,验证条件为:
102.1)试验顺序为:特征扫频-》0.5grms预振-》特征扫频-》1grms随机振动-》特征扫频;
103.2)特征级扫频条件:频率范围(hz):5~2000;加速度/幅值o-p(g):0.2;扫描速率:4oct/min;
104.3)0.5grms预振条件:
105.①
频率范围(hz):10~65,功率谱密度(g2/hz):+6db/oct;
106.②
频率范围(hz):65~85,功率谱密度(g2/hz):0.0023;
107.③
频率范围(hz):85~100,功率谱密度(g2/hz):0.00165;
108.④
频率范围(hz):100~150,功率谱密度(g2/hz):0.000325;
109.⑤
频率范围(hz):150~500,功率谱密度(g2/hz):0.000275;
110.⑥
频率范围(hz):500~2000,功率谱密度(g2/hz):-18db/oct;
111.总均方根加速度:0.5grms;时间:采到数为止;
112.3)1grms随机振动条件:
113.①
频率范围(hz):10~65,功率谱密度(g2/hz):+6db/oct;
114.②
频率范围(hz):65~85,功率谱密度(g2/hz):0.0092;
115.频率范围(hz):85~100,功率谱密度(g2/hz):0.0066;
116.频率范围(hz):100~150,功率谱密度(g2/hz):0.0013;
117.⑤
频率范围(hz):150~500,功率谱密度(g2/hz):0.0011;
118.⑥
频率范围(hz):500~2000,功率谱密度(g2/hz):-18db/oct;
119.总均方根加速度:1grms;时间:1min。
120.按照本实施例进行3d打印碳化硅镜头加固补强,顺利通过1grms随机振动力学实验,加固验证前后面型变化0.002λ。证明本实施例的测角方法切实可行。
121.本发明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