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0820发布日期:2023-01-06 20:4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利用混凝土制作预制楼板,直接对楼板进行拼装即可,提高了构建物建造的效率,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需要对混凝土预制楼板进行抗冲击强度测试,检测混凝土预制楼板坚固度是否符合标准。
3.公开号为cn111562183a名为一种外墙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设备,包括冲击台,所述冲击台下侧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所述冲击台上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上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滑轮,所述u型框架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绞线轮,所述绞线轮与定滑轮之间绕设有同一根钢绳,所述钢绳远离绞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根连接绳,两根连接绳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冲击块,所述冲击台上侧的侧壁开设有放置槽。该外墙保温板抗冲击性能检测设备,避免了保温板受到冲击时产生位移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检测的准确度,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提高了冲击块更换的便利性。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混凝土楼板进行锁定的同时不能加设防护结构,不能在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抗冲击测试时避免混凝土炸裂迸溅,且不能调控冲击速度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测试,单一的测试数据,降低了混凝土楼板测量的准确度。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在对混凝土楼板进行锁定的同时不能加设防护结构,不能在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抗冲击测试时避免混凝土炸裂迸溅,且不能调控冲击速度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测试,单一的测试数据,降低了混凝土楼板测量的准确度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左侧安装有上料台,且所述上料台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辊筒,并且所述上料台的右侧安装有安装架;
8.伺服电机,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的右上方,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转轴,并且所述主动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的上侧;
9.还包括:
10.防护罩,滑动连接在所述检测台的外侧,且所述防护罩的右前侧安装有下连接杆;
11.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左下方,且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旋转轴,并且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键连接有联动齿轮;
12.下支架,安装在所述检测台上侧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下支架的右上方连接有滑杆,并且所述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上锁定架,同时所述上锁定架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支架的右上方,且所述丝杆和所述主动转轴通过皮带连接;
13.上连接杆,安装在前方位置的所述上锁定架的右前侧,且所述上连接杆的右侧和所述下连接杆的左侧均安装有齿块;
14.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左上方,且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设置有移动架,并且所述移动架的后侧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转杆,且所述主转杆的外侧键连接有主齿轮;
15.副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主转杆的一侧,且所述主转杆和所述副转杆通过皮带连接,并且所述副转杆的端部键连接有副齿轮;
16.从动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从动转杆的前端安装有旋杆,并且所述旋杆远离所述从动转杆的一端连接有凸块,同时所述凸块的外侧套设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下端安装有冲击块,且所述冲击块贯穿所述安装架并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
17.从动齿轮,键连接在所述从动转杆的后端。
18.优选的,所述移动架上还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安装在所述移动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
19.优选的,所述上料台的上侧面呈倾斜状分布,且所述上料台的上侧面均匀的分布有所述辊筒,此设计便于楼板从上料台上料,减少工作人员对楼板上料的劳动强度。
20.优选的,所述主动转轴和对称分布的2个所述丝杆之间呈三角分布,且所述丝杆贯穿所述上锁定架的内部,并且所述上锁定架和所述下支架相互对应设置,此设计可利用主动转轴同步的驱动2个丝杆转动,丝杆可驱动上锁定架竖直移动,调整上锁定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距离。
21.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检测台的外部,且所述检测台的侧剖面为“凹”形结构,此设计可保证检测台留有距离保证楼板悬空,且可利用防护罩对检测区进行围护。
22.优选的,所述齿块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下连接杆和所述上连接杆与所述联动齿轮的连接处,且所述下连接杆和所述上连接杆相互平行分布,此设计可实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的联动,并实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同时反向移动。
23.优选的,所述旋杆和所述从动齿轮为同轴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和齿数均大于啮合连接的所述副齿轮的外径和齿数,并且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和齿数均小于啮合连接的所述主齿轮的外径和齿数,此设计可通过调整主齿轮和副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对从动齿轮的转动速度进行调整。
24.优选的,所述凸块和所述调节架为滑动连接,且所述调节架和所述凸块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通槽,此设计可减少凸块和调节架之间的摩擦力,利用凸块驱动调节架移动。
25.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后视面为“n”形结构,且所述移动架通过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安装板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螺纹杆的接触处为光滑状结构,此设计可保证移动架稳定水平移动,对移动架的位置进行调整和锁定。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1)该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设置有上锁定架和防护罩,上锁定架和防护罩之间通过上连接杆、齿块、齿轮以及下连接杆的传动,实现两者之间的同时反向
转动,故驱动上锁定架下移对楼板进行锁定时,可将防护罩升起,对楼板检测区进行围护,保证楼板稳固检测的同时,可避免楼板崩裂而伤害到工作人员,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8.(2)该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设置有移动架,可驱动移动架移动,对主齿轮和副齿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利用主齿轮和副齿轮对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的驱动,实现从动齿轮的转动速率的调整,从而控制冲击块的下落速度,实现冲击块冲击力的调整,以不同的冲击力对楼板进行抗冲击强度检测,提高装置检测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联动齿轮主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侧剖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主剖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丝杆俯剖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安装板侧剖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主齿轮和从动齿轮连接处后视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发明副齿轮和从动齿轮连接处后视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发明上料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检测台;2、上料台;3、辊筒;4、安装架;5、伺服电机;6、主动转轴;7、防护罩;8、下连接杆;9、齿块;10、固定架;11、旋转轴;12、联动齿轮;13、下支架;14、滑杆;15、丝杆;16、上锁定架;17、上连接杆;18、安装板;19、从动转杆;20、旋杆;21、凸块;22、移动架;23、驱动电机;24、主转杆;25、主齿轮;26、副转杆;27、副齿轮;28、螺纹杆;29、螺母;30、调节架;31、冲击块;32、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的左侧安装有上料台2,且上料台2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辊筒3,并且上料台2的右侧安装有安装架4;
41.伺服电机5,螺栓固定在安装架4的右上方,且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转轴6,并且主动转轴6转动连接在安装架4的上侧;
42.防护罩7,滑动连接在检测台1的外侧,且防护罩7的右前侧安装有下连接杆8;
43.固定架10,安装在安装架4的左下方,且固定架1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1,并且旋转轴11的外侧键连接有联动齿轮12;
44.下支架13,安装在检测台1上侧的前后两侧,且下支架13的右上方连接有滑杆14,并且滑杆1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上锁定架16,同时上锁定架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15,丝
杆15转动连接在下支架13的右上方,且丝杆15和主动转轴6通过皮带连接;
45.上连接杆17,安装在前方位置的上锁定架16的右前侧,且上连接杆17的右侧和下连接杆8的左侧均安装有齿块9;
46.上料台2的上侧面呈倾斜状分布,且上料台2的上侧面均匀的分布有辊筒3;主动转轴6和对称分布的2个丝杆15之间呈三角分布,且丝杆15贯穿上锁定架16的内部,并且上锁定架16和下支架13相互对应设置;防护罩7罩设在检测台1的外部,且检测台1的侧剖面为“凹”形结构;齿块9等间距的分布在下连接杆8和上连接杆17与联动齿轮12的连接处,且下连接杆8和上连接杆17相互平行分布;
47.工作人员将楼板从上料台2移动到检测台1上,由于上料台2上安装有转动的辊筒3,故可省力的将楼板移动到检测台1上,楼板的两侧面卡到下支架13上,结合图2-3所示,将伺服电机5接通电源,控制伺服电机5正转,伺服电机5控制输出端连接的主动转轴6转动,主动转轴6控制皮带连接的丝杆15转动,丝杆15控制外侧螺纹连接的上锁定架16下移,由于上锁定架16在滑杆14的外侧滑动,故可控制上锁定架16稳定竖直移动,缩短上锁定架16和下支架13之间的距离,对楼板进行位置锁定,并且在上锁定架16下移时,上锁定架16控制前侧安装的上连接杆17下移,由于齿块9和联动齿轮12的啮合连接,故可控制联动齿轮12转动,联动齿轮12控制下连接杆8上移,下连接杆8控制端部安装的防护罩7上移,将防护罩7升起,防护罩7围护在楼板的外侧,防护罩7为透明材质,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楼板的检测情况,后续只需控制伺服电机5反转,便可驱动主动转轴6带动丝杆15反转,带动上锁定架16上移,由于联动齿轮12的传动,可驱动防护罩7下移,解除对楼板进行锁定和围护,便于对楼板进行卸料处理;
48.安装板18,安装在安装架4的左上方,且安装板18的后侧设置有移动架22,并且移动架22的后侧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转杆24,且主转杆24的外侧键连接有主齿轮25;
49.副转杆26,转动连接在移动架22远离主转杆24的一侧,且主转杆24和副转杆26通过皮带连接,并且副转杆26的端部键连接有副齿轮27;
50.从动转杆19,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8上,且从动转杆19的前端安装有旋杆20,并且旋杆20远离从动转杆19的一端连接有凸块21,同时凸块21的外侧套设有调节架30,调节架30的下端安装有冲击块31,且冲击块31贯穿安装架4并与安装架4滑动连接;
51.从动齿轮32,键连接在从动转杆19的后端;
52.移动架22上还设置有螺纹杆28,螺纹杆28安装在移动架22的左右两侧,且螺纹杆28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母29;旋杆20和从动齿轮32为同轴连接,且从动齿轮32的外径和齿数均大于啮合连接的副齿轮27的外径和齿数,并且从动齿轮32的外径和齿数均小于啮合连接的主齿轮25的外径和齿数;凸块21和调节架30为滑动连接,且调节架30和凸块21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通槽;移动架22的后视面为“n”形结构,且移动架22通过螺纹杆28与安装板18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且安装板18与螺纹杆28的接触处为光滑状结构;
53.楼板锁定并围护完毕之后,结合图6-8所示,将驱动电机23接通电源,驱动电机23控制外侧输出端连接的主转杆24转动,主转杆24控制皮带连接的副转杆26转动,故可主转杆24可驱动外侧键连接的主齿轮25转动,副转杆26可驱动外侧键连接的副齿轮27转动,如图8所示,在副齿轮27与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时,副齿轮27可控制从动齿轮32缓慢转动,从
动齿轮32控制同轴连接的旋杆20缓慢转动,旋杆20端部安装的凸块21在调节架30内侧滑动,驱动调节架30上下往复移动,调节架30控制冲击块31竖直移动,此时冲击块31的冲击力较小,利用冲击块31对楼板进行冲击测试,驱动螺母29转动,控制螺母29在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8上边转动边移动,预留移动架22移动空间,控制移动架22向右移动,驱动主齿轮25右移与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控制螺母29移动至与安装板18左右两侧部贴合,对移动架22的位置进行锁定,如图7所示,此时主齿轮25控制从动齿轮32快速转动,从而控制调节架30带动冲击块31快速下移,此时冲击块31的冲击力较大,进一步检测楼板的抗冲击强度。
5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混凝土楼板预制件抗冲击强度测试装置时,首先,将图1所示的整个装置平稳的放置到工作区域内,工作人员将楼板从上料台2移动到检测台1上,伺服电机5接通电源,主动转轴6控制皮带连接的丝杆15转动,丝杆15控制外侧螺纹连接的上锁定架16移动,调整上锁定架16和下支架13之间的距离,对楼板进行位置锁定,同时由于联动齿轮12的传动,将防护罩7升起,对楼板进行围护,将驱动电机23接通电源,主齿轮25和副齿轮27转动,驱动从动齿轮32使用不同的速度转动,冲击块31竖直移动对楼板进行冲击测试,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