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2740发布日期:2023-01-12 20:5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气线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检测一般是对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是根据电气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热辐射、声发射、电磁发射等现代物理学现象,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仪器、设备,结合传统的检查方法对电气设施进行全方位的量化监测。
3.在电气线路检测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电气线路检测装置来对电气线路的进行监测,现有的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无法高效检测故障电弧探测器、漏电开关断路器等产品的报警及动作性能以及是否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不具有进行电气安全防护的功能,且通常无法快速检测电气线路是否安装规范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其整体便携性不佳,容易给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造成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具备高效检测电气线路且便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无法高效检测故障电弧探测器、漏电开关断路器等产品的报警及动作性能以及是否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不具有进行电气安全防护的功能,且通常无法快速检测电气线路是否安装规范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其整体便携性不佳,容易给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造成一定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包括下半壳体和上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前侧的顶部嵌入安装有屏幕盖板,所述上半壳体前侧的底部贯穿安装有按键安装架,所述按键安装架的前侧设置有按键机构,所述按键机构包括按键面板,所述按键面板靠近按键安装架的一侧贯穿至按键安装架的内腔,所述上半壳体后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电池盖板,所述上半壳体后侧的顶部贯穿安装有后板,所述下半壳体和上半壳体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电路连接机构,所述电路连接机构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下半壳体的一侧与下半壳体内腔的连接处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前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电路板前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显示屏。
7.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后侧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的后侧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靠近电池盖板的一侧与电池盖板的前侧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前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屏幕盖板配合使用的显示器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前侧右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9.优选的,所述上半壳体顶部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船型开关,所述上半壳体顶部的左侧嵌入安装有电源插座。
10.优选的,所述按键面板前侧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贯穿设置有菜单键、上翻页键和确认键,所述按键面板前侧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贯穿设置有返回键和下翻页键,所述返回
键、下翻页键、菜单键、上翻页键和确认键靠近电路板的一侧与电路板焊接。
11.优选的,所述下半壳体的前侧焊接有卡接块,所述上半壳体的后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下半壳体的后侧且位于卡接块的前侧贯穿安装有固定螺纹孔。
12.优选的,所述下半壳体的底部贯穿安装有底部安装板,所述底部安装板的左侧开设有方形接线孔,所述底部安装板的右侧开设有圆形接线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下半壳体、上半壳体、按键安装架、按键面板、屏幕盖板、电源插座、船型开关、确认键、上翻页键、菜单键、下翻页键、返回键、方形接线孔、底部安装板、圆形接线孔、后板、电池盖板、固定螺纹孔、显示屏、电路板、第一安装孔、电池盒、第二安装孔、显示器安装槽和电池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无法高效检测故障电弧探测器、漏电开关断路器等产品的报警及动作性能以及是否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不具有进行电气安全防护的功能,且通常无法快速检测电气线路是否安装规范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其整体便携性不佳,容易给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造成一定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立体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立体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立体俯视爆炸示意图。
15.图中:1下半壳体、2上半壳体、3按键安装架、4按键面板、5屏幕盖板、6电源插座、7船型开关、8确认键、9上翻页键、10菜单键、11下翻页键、12返回键、13方形接线孔、14底部安装板、15圆形接线孔、16后板、17电池盖板、18固定螺纹孔、19显示屏、20电路板、21第一安装孔、22电池盒、23第二安装孔、24显示器安装槽、25电池、26按键机构、27电路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6.请参阅图1-图5,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包括下半壳体1和上半壳体2,上半壳体2前侧的顶部嵌入安装有屏幕盖板5,上半壳体2前侧的底部贯穿安装有按键安装架3,按键安装架3的前侧设置有按键机构26,按键机构26包括按键面板4,按键面板4靠近按键安装架3的一侧贯穿至按键安装架3的内腔,上半壳体2后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电池盖板17,上半壳体2后侧的顶部贯穿安装有后板16,下半壳体1和上半壳体2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电路连接机构27,电路连接机构27包括电路板20,电路板20靠近下半壳体1的一侧与下半壳体1内腔的连接处通过连接螺栓活动连接。
17.电路板20前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电路板20前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显示屏19。
18.电路板20的后侧设置有电池25,电池25的后侧设置有电池盒22,电池盒22靠近电池盖板17的一侧与电池盖板17的前侧活动连接。
19.电路板20前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屏幕盖板5配合使用的显示器安装槽24,电路板20
前侧右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
20.上半壳体2顶部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船型开关7,上半壳体2顶部的左侧嵌入安装有电源插座6。
21.按键面板4前侧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贯穿设置有菜单键10、上翻页键9和确认键8,按键面板4前侧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贯穿设置有返回键12和下翻页键11,返回键12、下翻页键11、菜单键10、上翻页键9和确认键8靠近电路板20的一侧与电路板20焊接。
22.下半壳体1的前侧焊接有卡接块,上半壳体2的后侧开设有卡接槽,下半壳体1的后侧且位于卡接块的前侧贯穿安装有固定螺纹孔18。
23.下半壳体1的底部贯穿安装有底部安装板14,底部安装板14的左侧开设有方形接线孔13,底部安装板14的右侧开设有圆形接线孔15。
24.通过设置卡接块和卡接槽,能够便于对下半壳体1和上半壳体2进行拼接;通过设置固定螺纹孔18,能够便于在下半壳体1和上半壳体2完成拼接后对其进行二次加固;通过设置按键面板4,能够便于确认键8、上翻页键9、菜单键10、下翻页键11和返回键12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设置电池盒22,能够便于电池25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设置显示器安装槽24,能够便于显示屏19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设置屏幕盖板5,能够对显示屏19进行防护,避免因外力冲击导致其出现破损漏液等现象;通过设置电源插座6,能够便于外接电源对下半壳体1进行供电。
25.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需要功能选择时,打开顶部船型开关7,产品开机亮屏,显示“线路监测”界面,还未接入到测试线路中时,显示缺火线,电压和频率为0;通过方形接线孔13和圆形接线孔15接入到测试线路中后,显示实时接线情况、电压和频率,进入主菜单,开机后按菜单键10,进入主菜单界面,会显示“插座接线检测\故障电弧检测\漏电开关检测\线路负载检测”功能菜单并等待选择;b:当需要对插座接线检测时,在主菜单界面,通过按动上翻页键9和下翻页键11移动光标至“插座接线检测”,按确认键8进行检测,检测完成显示接线正确、火零错位、火地错位、缺地线、缺火线、缺零线等检测结果,同时显示实时的电压和频率,检测完成后,可通过返回键12,返回到主菜单界面;c:当需要对故障电弧探测器检测时,(火地错位、缺火线、缺零线时无法进行),在主菜单界面,通过上翻页键9和下翻页键11移动光标至“故障电弧检测”功能,按确认键8,进入故障电弧检测功能界面,有不动作检测与动作检测两项,按确认键8进行检测,当进行不动作检测时,被测试的故障电弧探测器,没有出现故障电弧报警的动作,说明故障电弧探测器不会误报,按返回键12,返回故障电弧检测功能界面,移动光标选择动作检测,按确认键8,进行动作检测,被测试的故障电弧探测器,应能进行故障电弧报警的动作,否则说明故障电弧探测器不能正常报警;d:当需要对漏电开关断路器检测时,(火零错位、缺地线、缺火线时无法进行),在主菜单界面,通过上翻页键9和下翻页键11移动光标至“漏电开关”检测,按确认键8,进入漏
电开关检测功能界面,有不动作检测与动作检测两项,按确认键8,进行检测,进行不动作检测,漏电开关没有出现漏电脱扣动作,说明漏电开关不会误报,按返回键12,返回漏电开关检测功能界面,移动光标选择动作检测,按确认键8,进行动作检测,漏电开关应能进行漏电脱扣动作,否则说明漏电开关不能正常动作;e:当需要对线路负载检测时,(火地错位、缺火线、缺零线时无法进行),在主菜单界面,通过上翻页键9和下翻页键11移动光标至“线路负载”检测按确认键8,进入线路负载检测功能界面,有10m、20m、30m、40m、50m等检测选项,根据线路末端到进线端距离,通过上翻页键9和下翻页键11选定检测选项,按确认键8,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显示阻抗、压降、线径、电流等线路负载状况。
26.综上所述:该便携式电气线路检测装置,通过下半壳体1、上半壳体2、按键安装架3、按键面板4、屏幕盖板5、电源插座6、船型开关7、确认键8、上翻页键9、菜单键10、下翻页键11、返回键12、方形接线孔13、底部安装板14、圆形接线孔15、后板16、电池盖板17、固定螺纹孔18、显示屏19、电路板20、第一安装孔21、电池盒22、第二安装孔23、显示器安装槽24和电池2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电气线路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无法高效检测故障电弧探测器、漏电开关断路器等产品的报警及动作性能以及是否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不具有进行电气安全防护的功能,且通常无法快速检测电气线路是否安装规范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其整体便携性不佳,容易给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造成一定不便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