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能耗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8966发布日期:2023-03-15 07:4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能耗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能耗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2.据统计,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仅次于工业部门。针对能耗状况,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现阶段能源利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实现能源的节约使用,就必须对能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实时能耗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才能对能源高效合理的分配提供指导,能耗采集系统硬件除了需要系统软件之外,还要有电表、采集器、集中器等配套设备。
3.放置于室外的无线能耗采集为了避免风吹日晒,多在其外部设置防护装置,现有的防护装置的进风口设置活性炭类吸湿基质,活性炭还会在进气的过程中掺杂空气中的杂质,随着采集装置持续工作,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一般都采用内部风扇散热,防护外壳设置进风口吸收冷空气、通风口通过风扇排出内部热量进行内部热量的循环传输,来保证装置内部的稳定工作环境。
4.但是现有的能耗采集装置中一般的防护外壳会影响能耗采集设备的信号传输效率,造成信号采集数据不及时,影响对电力能效的实时分析,且装置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吸附物质,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后水分会填满其活性孔隙,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能力会下降,需要频繁对其进行更换,增加了能耗监测采集装置的后期运维负担;同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在不停的进出气体,长期的工作使得进风口表面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增加堵塞进风口的风险,而一般的室外能耗采集装置设置在完成后,工作人员不便于且无法及时对装置内部的进风口进行除尘处理,无法从空气中吸收冷风,从而影响装置的冷热循环,降低装置长期稳定地运行;现有的装置内部的采集设备通常固定安装在防护外壳上,这样不便于采集设备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能耗采集装置,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6.如何对能耗采集装置在稳定散热的同时进行除尘处理;
7.如何对能耗采集装置的采集器进行固定。
8.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电力能耗采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采集器,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窗,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对热量传输的散热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设置有用于带动散热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上稳定机构与下稳定机构,所述上稳定机构与下稳定机构用于稳定固定采集器;
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内壁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螺纹杆的所述驱动机构与散热机构及下稳定机构通过螺纹杆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在螺纹杆外表面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一端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外齿啮合有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的齿条,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风扇盒,所述转轴的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盒的外表面固定有与壳体内壁贴合的毛刷。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与滑动块垂直运动轨迹相同的滑槽。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板开设有空腔,所述上稳定机构包括与采集器顶部贴合的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与空腔之间滑动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
14.进一步地,所述下稳定机构包括与螺纹杆转动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转动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表面贯穿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水平块,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底板开设有与水平块水平运动轨迹相适配的开槽。
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发大信号的天线,所述采集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
1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窗镶嵌在散热槽内,所述散热窗包括有边框,所述边框内安装有防尘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与散热机构的配合作用,毛刷能够不断的上下移动,毛刷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其刷毛能够把附着在散热窗表面的灰尘刷落,从而对散热窗起到清洁疏通的作用,保证散热窗的通畅性。
19.(2)本发明通过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滑动块上下往复移动,滑动块带动转轴转动,使得齿轮在齿条啮合往复移动,从而使得转轴上的风扇转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降温的效果,使采集器在工作时更加稳定,不受高温的影响。
20.(3)本发明通过设置上、下稳定机构,在固定收集箱时,底板沿着壳体的内表面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两个移动杆的折叠角度随之改变,滑动杆在槽道中上下往复移动,缓冲箱在缓冲柱和弹簧作用下稳定采集器,当设备发生晃动时,底板上表面的移动杆向下推动滑动杆向下移动,水平块向两侧移动,同时缓冲箱继续在缓冲弹簧作用下移动,由于拉伸弹簧具有收缩的趋势,会反向限制底板和缓冲柱的运动幅度,通过负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晃动的频率和幅度,解决了传统电力设备采集装置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1.(4)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放大器,对装置的无线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保障本装置采集器的工作时采集信号稳定,使得采集器实时精确采集能耗数据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大样图;
24.图2是本发明正面结构剖视图;
25.图3是本发明上稳定机构的大样图;
26.图4是本发明下稳定机构的大样图;
27.图5是本发明散热机构中各零件大样图。
28.附图标记:1、壳体;2、采集器;3、散热窗;4、散热机构; 401、滑动块;402、转轴;
403、齿轮;404、齿条;405、风扇盒; 406、毛刷;407、风扇;5、驱动机构;501、螺纹杆;502、驱动电机;6、上稳定机构;601、缓冲箱;602、缓冲柱;603、缓冲弹簧;7、下稳定机构;701、底板;702、移动杆;703、槽道; 704、滑动杆;705、水平块;8、空腔;9、天线;10、信号接收器;11、边框;12、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力能耗采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采集器2,壳体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发大信号的天线9,采集器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10,信号接收器10、采集器2及天线9通过电线电性相连,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窗3,散热窗3镶嵌在散热槽内,散热窗3包括有边框11,边框11内安装有防尘网12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对热量传输的散热机构4,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设置有用于带动散热机构4运行的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壁上的螺纹杆501,螺纹杆501为往复螺纹杆501,螺纹杆50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502,驱动电机502可正反转动,驱动电机502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散热机构4包括固定在螺纹杆501外表面的滑动块401,壳体1内壁开设有与滑动块401垂直运动轨迹相同的滑槽,滑动块401一端转动安装有转轴402,转轴402上固定安装有齿轮403,齿轮403 外齿啮合有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的齿条404,转轴402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风扇盒405,转轴402的远离滑动块4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扇407,风扇盒405的外表面固定有与壳体1内壁贴合的毛刷406。
3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稳定机构6与下稳定机构7,上稳定机构6包括与采集器2顶部贴合的缓冲箱601,缓冲箱601与空腔8之间滑动连接有缓冲柱602,缓冲柱602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603;下稳定机构7包括与螺纹杆501转动连接的底板701,底板701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转动安装有移动杆702,移动杆702表面贯穿开设有槽道703,槽道70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704,移动杆702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水平块705,滑动杆 7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下稳定机构7包括与螺纹杆501转动连接的底板701,底板701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转动安装有移动杆702,移动杆702表面贯穿开设有槽道703,槽道70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704,移动杆702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水平块705,壳体1内底板701开设有与水平块705运动轨迹相适配的开槽。滑动杆7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
32.工作原理:将采集器2固定放置在底板701上,底板701通过采集器2的重量上下移动,两个移动杆702的折叠角度随之改变,使得水平块705水平移动,滑动杆704在槽道703往复移动,同时缓冲箱601在缓冲柱602和缓冲弹簧603的作用贴合采集器 2上顶端,从而固定采集器2;采集器2、信号接收器10、天线9 通过电线连接,将采集信号稳定的传输,在采集器2持续工作后产生热量后,驱动电机502启动,通过皮带带动螺纹杆501转动,使得滑动块401开始上下往复移动,滑动块401的上下移动带动转轴402往复移动,转轴402带动齿轮403移动,使得齿轮403 外齿啮合齿条404,驱动转轴402往复转动,带动转轴402上的风扇407转动,同时转轴402通过螺母带动风扇盒405上面往复移动,风扇盒405使得毛刷406上下往复
移动,随着毛刷406的不断往复移动,风扇407能够把附着在散热窗3表面的灰尘吹除,同时配合风扇盒405四周的毛刷406,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散热窗3 的清理效果,使得采集装置本体内部的空气能够顺利的通过散热窗3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发生对流,从而保证采集装置壳体1的散热性能。
33.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