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8254发布日期:2023-03-15 11:0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主要涉及雷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3d雷达通过天线向外发射毫米波,接收目标反射信号,经处理后获取汽车周围的物理环境信息,然后根据所探知的物体信息进行目标追踪和识别分类,还可经系统合理决策后对汽车做出主动干预。但传统3d毫米波雷达因不具备测“高度”的能力,而使其很难判断前方静止物体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在遇到井盖、减速带、立交桥、交通标识牌等地面、空中物体时,无法准确测得物体的高度数据。
3.4d成像雷达是在传统3d雷达的基础上增加高度维信息的处理,可实现距离、速度、角度、高度的四维分辨。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4d成像雷达不仅可以探测水平面,还可以探测垂直平面,能够有效分辨目标的轮廓、类别等,可为驾驶员提供变道辅助,自适应巡航,碰撞预警等功能,从而提高驾驶舒适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4.4d毫米波雷达拥有比较理想的距离与速度测量性能,而角度测量性能却受到限制,常规天线阵列的角度分辨率由阵列孔径大小决定,阵列提高角分辨率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增加天线个数的方式增大阵列孔径,但是在车载环境下,提供给天线进行布阵的物理位置十分有限,能够实现超高分辨率的大型阵列无法实现。
5.并且,在雷达接收和发射天线通道数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提高雷达角分辨率的同时由于阵列单元间隔大于半波长,阵列方向图出现栅瓣(幅值较大的副瓣),并且对于阵列的副瓣电平难以控制,通常会导致测角模糊范围增大,对雷达目标检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接收和发射天线的优化布置方式是影响角分辨率和测角模糊范围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雷达装置,实现提高角度分辨率,并减小测角模糊范围,提升雷达装置性能。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天线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发射单元阵列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发射单元阵列,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接收天线阵列,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或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第一接收单元阵列、位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两侧的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所述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平齐,且所述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阵列和第二发射单元阵列分别包括e1和e2个发射单元,所述e1和e2个发射单元中每两个发射单元之间间隔分别为m d和n d;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包括f1个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分别包括m个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发射单元阵列和第三发射单元阵列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e1*m*d;所述f1个接收单元中每两个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ki*d,i∈{1,2,

,(f1-1)},2≤ki
≤6且ki为正整数,所述m个接收单元中每两个接收单元之间间隔d;所述第一发射单元阵列的第一端部发射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射单元阵列的第一端部发射单元共用;e1、e2、f1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为正整数,n为大于0的自然数;d为半波长;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mimo控制方式运行。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阵列中的e1个发射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齐,所述第二发射单元阵列中的e2个发射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齐。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的f1个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齐。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时,所述f1个接收单元中每两个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s d,s为正整数。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e1取值为11,e2取值为2,f1取值为8。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m取值为4,n取值为25或22.5。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n取值为25时,ki依次取值为4,2,6,2,2,2,3;当n取值为22.5时,ki皆取值为5,i∈{1,2,

,(f1-1)}。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mimo控制方式包括时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频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和码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单元阵列和接收单元阵列的工作频率范围为76ghz至81ghz。
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沿第二方向排列时,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阵列的两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射频芯片;所述第一发射单元阵列、第二发射单元阵列、第一接收单元阵列、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的连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射频芯片的对应管脚,以实现对信号发射和接收操作的控制。
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发射单元和每一所述接收单元为贴片天线结构。
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片包括矩形微带贴片、缝隙贴片或波导喇叭贴片。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雷达装置节约物理尺寸,在不增加天线所在的印刷电路板面积的情况下,大幅改善雷达装置角分辨率高,有效扩展测角不模糊范围,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20.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
21.附图中:
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mimo等效虚拟阵列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mimo等效虚拟阵列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mimo等效虚拟阵列示意图。
27.图6a是一些雷达装置的空间谱的示意图。
28.图6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的空间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30.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3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
35.本技术的实施例描述一种雷达装置。
3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如图1所示,雷达装置100包括发射天线阵列101和接收单元阵列102。发射天线阵列101和接收单元阵列102贴设于印刷电路板201的第一表面201a。发射天线阵列101包括沿
第一方向a1排列的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和沿第二方向b1排列的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第一方向a1与第二方向b1垂直。接收单元阵列102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1排列的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位于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两侧的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在第一方向a1上平齐,且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在第二方向b1上位于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的下方。
38.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和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分别包括e1个发射单元和e2个发射单元,e1个发射单元和e2个发射单元中每两个发射单元之间间隔分别为m d和n d。e1、e2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为正整数,n为大于0的自然数。d为半波长,即d=λ/2,λ为波长。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的第一端部发射单元与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的第一端部发射单元共用,共用的第一端部发射单元例如图1中所标示的发射单元121a。
39.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f1个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分别包括m个接收单元,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4和第三发射单元阵列115在所述第一方向a1上间隔e1*m*d。f1为大于1的正整数。f1个接收单元中每两个接收单元在第二方向b1上间隔ki*d,i∈{1,2,

,(f1-1)},2≤ki≤6且ki为正整数,m个接收单元中每两个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为d,d为半波长。m个接收单元的数量m与前述的m d中的数量m相等。
40.每一发射单元和每一接收单元为贴片天线结构。贴片包括矩形微带贴片、缝隙贴片或波导喇叭贴片。
41.发射天线阵列101以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或多发多收)控制方式运行,即发射天线阵列101中的各个发射单元以mimo控制方式运行。mimo控制方式包括时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频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和码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当发射天线阵列101以时分复用mimo控制方式运行时,发射天线阵列101中的各个发射单元(例如图1中的第一发射单元阵列中的发射单元依次为121a、121b、121c、121d、121e、121f、121g、121h、121i、121j和121k,第二发射单元阵列中的发射单元为121a和121m,图1中示意性标示出121a、121b、121d、121e、121h、121k和121m)以设定时间间隔依次开启运行,在后的一个发射单元运行时在前的一个发射单元关闭。
42.继续参考图1,当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沿第二方向b1排列时,在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的两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射频芯片,例如图1中的射频芯片311、312、313和314。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的连接端,更具体地为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对应的贴片天线结构的连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射频芯片的对应管脚,以实现对信号发射和接收操作的控制。多个射频芯片可在第一发射单元阵列两侧较大的物理空间上,形成级联结构的多芯片布局,以增强雷达装置的工作性能,并且不额外增加印刷电路板的面积尺寸。
43.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如图2所示,雷达装置100包括发射天线阵列101和接收单元阵列102。发射天线阵列101的排布方式与图1所例示的实施例相似。接收单元阵列102则包括沿与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b1皆交叉的方向排列的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位于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所在方向两侧的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当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沿与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b1交叉的方向排列时,f1个接收单元中每两个接收单元在第一方向间隔s d,s为正整数,s例如取值为1、2、3、4,5。当s为零时,则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变为图1所示
的实施例结构。
45.因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中各个接收单元在第二方向b1上的间隔并不一定相等,因而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中各个接收单元在直观的排布上不一定能够拟合至一条倾斜的直线上。因而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所在方向例如可设为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中第一端部接收单元123a和第二端部接收单元123h的连线所在的方向,具体例如图2中的连线128所在的方向。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所在方向两侧亦指该连线所在的方向的两侧。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在第二方向b1上位于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的下方,即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在第二方向b1上位于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8中的第二端部接收单元123h的下方。
46.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中的e1个发射单元在第一方向a1上对齐,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中的e2个发射单元在第二方向b1上对齐。对齐指在设计时完全对齐,在制作形成最终的雷达装置后,e1个发射单元、e2个发射单元在工艺误差的范围内实现对齐。
47.在一些实施例中,e1取值为11,e2取值为2,f1取值为8。m取值为4,n取值为25或22.5。当n取值为25时,ki依次取值为4,2,6,2,2,2,3。当n取值为22.5时,ki皆取值为5,i∈{1,2,

,(f1-1)}。
48.在图1所示的雷达装置的结构实施例中,当e1取值为11,e2取值为2,f1取值为8,m取值为4,n取值为25时,ki依次取值为4,2,6,2,2,2,3,i∈{1,2,

,(f1-1)}。此时,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包括11个发射单元,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包括2个发射单元。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8个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包括4个接收单元,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包括4个接收单元。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中包括的11个发射单元,其中每两个发射单元之间间隔4d。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中包括2个发射单元,其间隔为25d。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的8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依次为4d、2d、6d、2d、2d、2d和3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包括的4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为d。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包括的4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亦为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之间距离为e1*m*d=44d。当图1所示的雷达装置100中的发射天线阵列101和接收天线阵列102采用前述参数对应的排布方式时,其对应的mimo等效虚拟阵列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发射天线阵列采用时分复用mimo(tdm-mimo)控制方式运行时,形成的雷达装置mimo等效虚拟阵列如图3所例示。发射单元阵列和接收单元阵列的工作频率范围为76ghz至81ghz,最大工作带宽为5ghz。
49.在图1所示的雷达装置的结构实施例中,当e1取值为11,e2取值为2,f1取值为8,m取值为4,n取值为22.5时,ki皆取值为5,i∈{1,2,

,(f1-1)}。此时,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包括11个发射单元,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包括2个发射单元。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8个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包括4个接收单元,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包括4个接收单元。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中包括的11个发射单元,其中每两个发射单元之间间隔4d。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中包括2个发射单元,其间隔为22.5d。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的8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皆为5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包括的4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为d。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包括的4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亦为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之间距离为e1*m*d=44d。当图1所示的雷达装置100中的发射天线阵列101和接收天线阵列102采用前
述参数对应的排布方式时,其对应的mimo等效虚拟阵列示意图如图4所示。
50.在图2所示的雷达装置的结构实施例中,当e1取值为11,e2取值为2,f1取值为8,m取值为4,n取值为25,ki依次取值为4,2,6,2,2,2,3,i∈{1,2,

,(f1-1)},s取值例如为2时,此时,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包括11个发射单元,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包括2个发射单元。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8个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包括4个接收单元,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包括4个接收单元。第一发射单元阵列111中包括的11个发射单元,其中每两个发射单元之间间隔4d。第二发射单元阵列112中包括2个发射单元,其间隔为25d。第一接收单元阵列113包括的8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在第二方向b1上的间隔依次为4d、2d、6d、2d、2d、2d和3d,在第一方向a1上的间隔皆为2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包括的4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为d。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包括的4个接收单元,其中相邻的接收单元之间间隔亦为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114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115之间距离为e1*m*d=44d。当图2所示的雷达装置100中的发射天线阵列101和接收天线阵列102采用前述参数对应的排布方式时,其对应的mimo等效虚拟阵列示意图如图5所示。
51.关于图3的mimo虚拟阵列的形成原理,当第一发射单元阵列的11个发射单元中的第一个发射单元(即121a)发射时,形成对应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共8个接收单元的接收天线,两组接收单元的间距为41d,组内天线单元间距为d。第二个发射天线单元(即121b)发射时,同样形成对应第一方向a1(例如为水平方向)的两组8单元接收天线,因为第一个发射单元121a和第二个发射天线单元121b处于同一水平面且间距为4d,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对应第一个发射单元121a和第二个发射天线单元121b分别等效为间距为d的连续8单元接收天线。当第十一个发射单元(即121k)发射完成后,两组水平接收天线(即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形成等效为间距d的连续88单元接收阵列。同理,对应接收单元阵列中的8个接收单元,相邻两个接收单元间距分别为4d、2d、6d、2d、2d、2d、3d,水平向间距4d的88单元接收阵列。当第二发射单元阵列中的发射单元121m发射完成后,与发射单元121a对应的8单元部分交叉排列,同时因与第一方向a1(例如为水平方向)共用1单元接收天线,形成垂直向17单元的稀疏阵列。
52.图4的mimo虚拟阵列的形成原理与图3类似,当第一发射单元阵列中的十一个发射单元依次发射完成后,两组水平接收天线(即第二接收单元阵列和第三接收单元阵列)亦形成等效为间距d的连续88单元接收阵列。同理,对应接收单元阵列中的8个接收单元,虚拟等效为垂直向间距5d,水平向间距4d的88单元接收阵列。当第二发射单元阵列中的发射单元121m发射完成后,对应第一接收单元阵列等效为垂直间距为5d的8单元阵列,与发射单元121a对应的8单元阵列部分交叉排列,形成如矩形框410所示间距为2.5d的10单元子阵,同时因与第一方向a1(例如为水平方向)共用1单元接收天线,形成垂直向17单元的稀疏阵列。
53.图3和图4是mimo虚拟阵列展示出,利用12个发射单元与16个接收单元形成等效192单元接收通道,天线阵列布局设计已达到虚拟阵列的最大可利用单元数。
54.图3的mimo虚拟阵列对应的雷达装置,在相同孔径和单元数情况下,栅瓣消失并且无测角模糊情况。图4的mimo虚拟阵列对应的雷达装置,俯仰方向等效为58单元间距为d的接收阵列(与图4中标示的57.5d在取整数近似后对应),可得到角度分辨率为θres=2/58(弧度),转换为角度得到1.98
°
(度)。图6a为一些雷达装置的空间谱存在栅瓣的情形的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方案中雷达装置的空间谱不存在栅瓣的示意图。图6a中,601为目标信号,
栅瓣602和603即为干扰信号,当目标测角(即角度测量)时干扰信号会进入fov(视场角)检测区域内,使得雷达装置无法检测出真实目标角度,造成测角模糊。而在图6b中,因本技术的雷达装置经过优化,对应的空间谱中的栅瓣已消失,故目标信号611则不受干扰信号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计算时采用全向天线,实际天线加权后波束会更窄,所以获得的实际角度分辨率会高于上述天线计算的理论值。
55.由最大不模糊角度的计算公式:θmax=
±
sin-1
(λ/(2*l)),水平向接收单元间距为l(图3和图4中mimo虚拟阵列水平向相邻接收单元间距为d,即λ/2),将该参数代入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水平向最大不模糊角度为θmax=
±
90
°
。俯仰向天线单元间距为5d,该参数代入计算公式,可以得到俯仰向最大不模糊角度为θmax=
±
11.8
°
。通过沿第二方向b1的第二发射单元阵列的排布设置,采用mimo虚拟阵列后,矩形框410中子阵相邻单元间距为2.5d,代入公式可得θmax=
±
24.7
°
,可有效扩展不模糊角度的使用范围。
56.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射天线阵列与接收天线阵列之间相对位置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也即所有的发射天线阵列在保持前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前提下,与接收天线阵列之间的位置关系无需相互限制而都可达到本技术方案所设计达到的角分辨率。
57.本技术方案的使用mimo虚拟孔径运行方式的4d毫米波雷达,在不增加天线所在的印刷电路板面积的情况下,经过全局优化的天线阵列排布,大幅度改善角度分辨率并减小测角模糊范围,显著增强了雷达的性能。本技术的雷达装置节约物理尺寸、角分辨率高,能够有效扩展测角不模糊范围,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雷达领域。
58.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59.本技术的一些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单元”、“组件”或“系统”。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a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者其组合。此外,本技术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
……
)、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
……
)、智能卡以及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器
……
)。
60.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61.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
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62.虽然本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在没有脱离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