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0522发布日期:2023-03-31 23:3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学检验中,需要将组织样品进行破碎、分散匀浆,使之成为均质的溶液,以便进行某种成分测定、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及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需要将生物体或部分组织匀浆来提取动植物体内酶和dna、rna等生命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为了保持组织中生物高分子结构与活性,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对所取的动植物组织进行匀浆。而匀浆器是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对各种动植物组织材料或样品进行研磨、破碎、分散,制成液体状态以方便后期的培养或者是检验,以便进行生物学分析、研究的试验器具。例如,使dna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匀浆不充分的话可能不能使dna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dna提取失败。
3.然而,当前所使用的匀浆装置具有如下缺点和不足:
4.(1)很多都需要手动操作,且粉碎后的样本还需要再次取出后才可以放入培养液中进行加工处理,延长了操作的时间,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5.(2)在搅拌匀浆过程中不能对匀浆桶的内壁进行刮试,从而不能对附着在匀浆桶内壁的检验物充分搅拌;
6.(3)匀浆结束后清理不方便,容易导致浆料在容器中的残留;
7.(4)在机械搅拌过程中,匀浆桶固定在转盘上,转盘转动,匀浆桶内部开始转动搅拌,在实际操作时,转盘转动时产生离心力,产生振动和噪音,不利于匀浆粉碎过程。
8.综上,本方案中提出了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使其产生多功能的特点,方便对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解决了如何高效快捷的对组织样品进行破碎、分散匀浆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后续的清理过程,还具有防振动的效果,实现了医学检验匀浆的多功能化。
10.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匀浆结构、与所述匀浆结构连接的搅拌破碎结构、设置在所述匀浆结构底端的支撑结构。
11.所述匀浆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转动筒、套设在所述转动筒外侧的气囊一、通过传动带与所述转动筒顶端连接的电机一、套设在所述气囊一外侧的固定筒,所述转动筒侧部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固定筒的外侧与支架连接,所述转动筒为上下开口状;
12.所述转动筒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气囊一充气的充气结构一。
13.所述搅拌破碎结构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动筒中心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底端的气囊二、设置在所述转轴外侧面的搅拌扇叶、水平设置在所述转轴顶端的盖板、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电机三、垂直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端面的立杆,所述电机三通过皮带与所述转轴
顶端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下料管;
14.所述转轴与用于所述气囊二充气的充气结构二连接。
15.所述立杆与升降结构连接;
16.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杆两端的伸缩气缸,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杆垂直连接,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17.所述充气结构一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动筒上端外侧的遮蔽板、穿过所述遮蔽板的充气管一、设置在所述遮蔽板上的充气泵一、设置在所述充气泵一上的泵管二,所述泵管二与所述充气管一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气管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一顶端连接。
18.所述遮蔽板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的吹扫管,若干个所述吹扫管的顶端均连接在泵管一上,所述泵管一与所述充气泵一连接;
19.所述吹扫管的底端靠近所述固定筒的内壁设置。
20.所述充气结构二包括一端与所述转轴顶端连接的充气管二、与所述充气管二另一端连接的充气泵二,所述充气泵二设置在横杆上;
21.所述转轴为筒状结构且底端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气囊二连通设置,所述转轴的顶端与所述充气管二旋转密封连接。
22.所述遮蔽板上设置有用于灌注培养液的浆料管。
23.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底端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一侧连接的电机二,所述电机二设置在所述固定筒的外侧面。
24.本发明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25.(1)本方案中将下料、搅拌破碎、与培养液混合、匀浆过程实现了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以往分步操作的麻烦,产生了多功能的技术效果;
26.(2)设置有搅拌破碎结构,其中气囊二产生了具有如下的几点技术效果:
27.一是在转轴的底端设置有气囊二,利用充气泵二对气囊二进行充气,气囊二将转动筒的底端封闭住,实现了对组织样品的支撑,避免其在搅拌时滑落;
28.二是当搅拌过程结束后,将气囊二放气,此时气囊二干瘪,组织样品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支撑板上;
29.三是转轴配合升降结构工作,在伸缩气缸的作用下,使得横杆带动转轴上升,当气囊二靠近转动筒的顶端时,对气囊二进行充气,并使得气囊二接触到转动筒的内侧面,此时利用伸缩气缸,使得气囊二下降,气囊二将转动筒内侧壁的破碎组织向下推动,保证了清洁的效果;
30.四是气囊二下降时,底端能够靠近支撑板,将破碎组织挤压到固定筒和转动筒之间,使得破碎组织与培养液充分混合;
31.(3)本方案中设置的转动筒具有两个技术效果:一是与转轴配合,两者转动方向相反,有助于破碎过程的充分进行;二是转动筒(具体是气囊一)的外侧带动培养液和破碎组织充分匀浆,两个过程能够同时高效的进行;
32.(4)本方案中设置有盖板,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起到了固定转轴的效果;同时当盖板设置在转动筒的顶端时,还起到了封闭转动筒顶端的效果,避免组织样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开转动筒;
33.(5)本方案设置有匀浆结构,对气囊一进行充气,使得气囊一的外侧面靠近固定筒
的内侧面,通过浆料管灌注培养液后,培养液与固定筒底部的破碎组织混合,在摩擦的作用下,由于混合液形成了薄层,实现了高效充分的匀浆过程,避免了以往外围液体(包括固定筒侧壁的组织成分)没有办法移动的问题;
34.(6)本方案中设置有气囊一和气囊二,还具有防震动的效果;
35.(7)本方案中使得匀浆和破碎搅拌可以同时进行,即当混合液在固定筒和转动筒之间匀浆时,此时可以向转动筒内加入组织样本,在匀浆的同时,搅拌过程也随之同时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中医学检验匀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37.图2为本发明中医学检验匀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38.图3为本发明中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中匀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40.图5为本发明中搅拌结构和匀浆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中匀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42.图7为本发明中匀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43.图8为本发明中固定筒与气囊一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44.其中,附图标记为:1、横杆;2、伸缩气缸;3、电机一;4、支架;5、弧板;6、接料筒;7、支撑板;8、固定筒;9、电机二;10、遮蔽板;101、吹扫管;102、充气泵一;103、泵管一;104、泵管二;105、浆料管;11、转动筒;111、气囊一;112、充气管一;12、支撑座;13、传动带;14、盖板;141、下料管;15、转轴;151、搅拌扇叶;152、气囊二;16、充气泵二;17、充气管二;18、电机三;19、匀浆结构;20、搅拌破碎结构;21、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46.参见图1-图8,一种高效快捷的医学检验匀浆装置,包括支架4,还包括设置在支架4上的匀浆结构19、与匀浆结构19连接的搅拌破碎结构20、设置在匀浆结构19底端的支撑结构21。
47.匀浆结构19包括竖直设置的转动筒11、套设在转动筒11外侧的气囊一111、通过传动带13与转动筒11顶端连接的电机一3、套设在气囊一111外侧的固定筒8,转动筒11侧部铰接在支撑座12上,固定筒8的外侧与支架4连接,转动筒11为上下开口状;
48.转动筒11上设置有用于气囊一111充气的充气结构一。
49.搅拌破碎结构20包括同轴设置在转动筒11中心的转轴15、设置在转轴15底端的气囊二152、设置在转轴15外侧面的搅拌扇叶151、水平设置在转轴15顶端的盖板14、设置在盖板14上的电机三18、垂直设置在盖板14上端面的立杆,电机三18通过皮带与转轴15顶端连接,盖板14上设置有下料管141;
50.转轴15与用于气囊二152充气的充气结构二连接。
51.立杆与升降结构连接;
52.升降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1、分别设置在横杆1两端的伸缩气缸2,立杆与横杆1垂直连接,伸缩气缸2设置在支架4上。
53.充气结构一包括同轴设置在转动筒11上端外侧的遮蔽板10、穿过遮蔽板10的充气管一112、设置在遮蔽板10上的充气泵一102、设置在充气泵一102上的泵管二104,泵管二104与充气管一112的一端连接,充气管一112的另一端与气囊一111顶端连接。
54.遮蔽板10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的吹扫管101,若干个吹扫管101的顶端均连接在泵管一103上,泵管一103与充气泵一102连接;
55.吹扫管101的底端靠近固定筒8的内壁设置。
56.本方案中设置有吹扫管101,实际借助充气泵一102的作用,利用高速的气流,使固定筒8和气囊一111外侧壁的混合液向下流动,避免混合液的残留。
57.充气结构二包括一端与转轴15顶端连接的充气管二17、与充气管二17另一端连接的充气泵二16,充气泵二16设置在横杆1上;
58.转轴15为筒状结构且底端设置有气孔,气孔与气囊二152连通设置,转轴15的顶端与充气管二17旋转密封连接。
59.遮蔽板10上设置有用于灌注培养液的浆料管105。
60.支撑结构21包括水平设置在固定筒8底端的支撑板7、与支撑板7一侧连接的电机二9,电机二9设置在固定筒8的外侧面。
61.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
62.本方案中将下料、搅拌破碎、与培养液混合、匀浆过程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具有多功能的技术效果:
63.盖板14上设置有下料管141,通过下料管141,向转动筒11内部灌注组织样本,下料管141顶端设置有保护盖,避免异物进入到转动筒11内,此时气囊二152在充气泵二16的作用下,处于充气状态,起到对组织样本支撑的作用,在搅拌扇叶151的作用下,可以对组织样本进行充分的搅拌破碎过程,此时转动筒11和转轴15均处于旋转的状态;
64.当搅拌过程结束后,将气囊二152放气,此时气囊二152干瘪,组织样品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支撑板7上,此时组织样品一般会在气囊二152中有残留,再次启动电机三18,使得转轴15旋转数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囊二152中的组织样品被甩开;
65.转轴15配合升降结构工作,在伸缩气缸2的作用下,使得横杆1带动转轴15上升,当气囊二152靠近转动筒11的顶端时,对气囊二152进行充气,并使得气囊二152接触到转动筒11的内侧面,此时利用伸缩气缸2,使得气囊二152下降,气囊二152将转动筒11内侧壁的破碎组织向下推动,保证了转动筒11内侧壁清洁的效果;
66.此时对气囊一111进行充气,并向浆料管105中灌注培养液,培养液进入到气囊一111和固定筒8之间的区域,此时气囊一111的外侧面靠近固定筒8的内侧面,通过浆料管105灌注培养液后,培养液与固定筒8底部的破碎组织混合,在摩擦的作用下,由于混合液形成了薄层,实现了高效充分的匀浆过程,避免了以往外围液体(包括固定筒8侧壁的组织成分)没有办法移动的问题;
67.气囊二152下降时,其底端能够靠近支撑板7,将破碎组织挤压到固定筒8和转动筒11之间,使得破碎组织与培养液充分混合,在转动筒11(具体是气囊一111)的作用下,其外侧带动培养液和破碎组织充分匀浆,两个过程能够同时高效的进行;
68.本方案中设置有盖板14,通过轴承与转轴15连接,起到了固定转轴15的效果;同时当盖板14设置在转动筒11的顶端时,还起到了封闭转动筒11顶端的效果,避免组织样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开转动筒11;
69.当整个匀浆过程结束后,在电机二9的作用下,转动支撑板7,此时混合浆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接料筒6,在支架4的底端设置有弧板5,接料筒6的外侧面卡设在弧板5上,起到对接料筒6限位的作用效果;
70.本方案中设置有浆料管105,是出于灌注培养液的需要,有一些匀浆过程,不需要培养液,只需要将组织样本破碎,然后只是对破碎的组织样本匀浆,本方案也同样适用于此类过程,特此说明。
71.本方案中使得匀浆和破碎搅拌可以同时进行,即当混合液在固定筒8和转动筒11之间匀浆时,此时可以向转动筒11内加入组织样本,在匀浆的同时,搅拌过程也随之同时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72.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