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67978发布日期:2023-10-27 21:4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制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左氧氟沙星可用来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因此目前被广泛使用,药物制剂中的杂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筛查,为评价该药物的质量、进行该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据2011~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居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前三位,左氧氟沙星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居该类药物的首位。药物不良反应除药物自身理化性质外,与药物中的杂质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左氧氟沙星药物杂质进行控制很有必要。

2、相关技术中常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为液相色谱法,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5808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检测方法,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关物质进行检测控制。

3、但是申请人发现采用液相色谱检测的时候,由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光照下不稳定,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是采用液相色谱检测有关物质的时候,其含量差别不大,液相色谱检测其杂质含量有一定缺漏,对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质量控制产生误导,不利于其质量控制,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对于杂质含量具有更全面的表征,对于其质量控制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给出可对于杂质含量具有更全面的表征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的检测方法,本技术提供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检测方法。

2、本技术提供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杂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溶液配制: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5、s2、液相色谱检测:将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液相色谱检测有关物质含量,色谱条件为: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90:10)为流动相a,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甲醇(50:30:20)为流动相b;

6、s3、吸光度检测:取s1中的对照品溶液配制为吸光度检测储备液,测定吸光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首先通过液相色谱法检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含量,但是申请人发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会随时间出现颜色变化,但是液相色谱法检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含量却基本未发生变化,针对该种情况,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是由于液相色谱法检测时通常在一个固定的吸收波长下进行,但是在这个波长下并不是处于所有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内,因此有些杂质的吸收比较小,有些杂质可能吸收比较大,并不是都可以实现较好的吸收,没有办法反映所有杂质的情况,因此单独进行有关物质的含量检测是不够的,不能反映注射液中全部杂质情况。因此本技术中还进行吸光度检测,申请人发现吸光度值与供试品颜色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解决了颜色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有关物质检测结果变化微弱的问题,因吸光度值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试品中的有色杂质的量,综上所述本技术中吸光度法与液相色谱法结合,能够有效更加全面地控制供试品中杂质。

8、优选的,步骤s2中,色谱条件为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ph,柱温为58℃;检测波长为280nm。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色谱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法时所选波长值为大部分的相关物质吸收较大的波长,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10、优选的,所述有关物质检测的色谱条件为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a,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甲酰胺(4:4:1)为流动相b。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调节乙腈和甲酰胺调节流动相的极性,使得具有一定极性的有关物质的分离度更好,由于有关物质在色谱柱中的洗脱能力提升,避免了有关物质残留在色谱柱中对检测过程产生影响的情况,谱图出峰的峰宽减小,峰形标准无拖尾,噪音降低基线更平稳,检测出的有关物质的含量更加准确。

12、优选的,步骤s2中液相色谱检测时的梯度洗脱程序为:

13、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00 100 0 42.00 100 0 60.00 0 100 70.00 0 100 70.01 100 0 80.00 100 0

14、优选的,所述吸光度测试条件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450nm处测定吸光度。

15、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吸光度检测储备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度调节,将ph控制在6.8-7.6之间,然后再进行吸光度检测。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体系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不饱和酸、烯醇、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影响很大,调节到限定范围内可以很好的控制ph对于吸光度检测结果的影响,避免红移和蓝移现象,维持吸光度测定值和供试品溶液所呈现的颜色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而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17、优选的,步骤s1中溶液配制还包括系统适应性溶液的配制,将系统适应性溶液经过液相色谱,杂质e与左氧氟沙星依次流出,杂质e峰和左氧氟沙星峰之间的分离度大于3.0,理论塔板数按左氧氟沙星峰计算不低于10000,然后进行步骤s2和s3。

18、优选的,步骤s2中液相色谱检测得到的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按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杂质b、杂质g、杂质e和杂质f均不得过0.20%,其他单个杂质不得过0.10%,总杂质不得过0.40%,小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0.2倍(0.02%)的色谱峰忽略不计。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单一杂质和总杂质含量进行限度的规定,更好的保证左氧氟沙星药品质量,完成质量控制。

20、优选的,杂质b、杂质g、杂质e和杂质f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81、0.90、1.42,校正因子分别为0.94、0.68、1.39、1.38。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技术采用吸光度法与液相色谱法结合,液相色谱法由于采用特定的吸收波长,无法兼顾到所有有色杂质,液相检测结果和样品溶液的颜色之间相关性不强,吸光度值与供试品颜色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吸光度值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试品中的有色杂质的量,但是单独使用吸光光度法也不可以很好的表征,因此本技术中吸光度法与液相色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供试品中的有色杂质,对于杂质含量具有更全面的表征。

23、2、本技术优选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为流动相a,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甲酰胺(45:45:10)为流动相b,可以使液相色谱检测有关物质所出谱图的基线更稳定、出峰更规范,从而提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