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1929发布日期:2023-03-31 19:5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材料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高层建筑一般用混凝土预制板进行施工,混凝土预制板在使用前需要对混凝土板进行强度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大多是冲击式,例如中国专利cn212932256u所公开的一种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虽然可以对混凝土预制板进行全角度冲击检测,但是无法对混凝土预制板进行径向承重力的检测,并且现有的回弹仪在使用时需要与混凝土表面垂直90
°
使用,人工手持使用在发力时会产生倾斜影响检测精度,同时混凝土表面的坑洼、蜂窝及麻面都会影响回弹仪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4.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5.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装置、振动装置、加压装置及回弹测试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与振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振动装置对称设置,所述夹持装置上端固定有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与回弹测试装置固定连接。
6.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将预制板放置在底板上端,转动螺杆一带动夹持板向下移动对预制板进行固定;
8.步骤二:将电机通电带动扇形轮转动产生振动对于预制板进行振动检测;
9.步骤三:控制液压缸伸出对预制板进行承重力检测;
10.步骤四:转动第一套筒带动摩擦板对预制板表面进行打磨,按压回弹仪对预制板进行回弹测试。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检测方式大多是冲击式,虽然可以对混凝土预制板进行全角度冲击检测,但是无法对混凝土预制板进行径向承重力的检测的问题,并且还能解决现有的回弹仪在使用时需要与混凝土表面垂直90
°
使用,人工手持使用在发力时会产生倾斜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以及解决混凝土表面的坑洼、蜂窝及麻面都会影响回弹仪的检测的问题。本装置还可以对预制板进行振动强度测试。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振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回弹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第一套筒总成与第二套筒总成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回弹测试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夹持装置1、振动装置2、加压装置3及回弹测试装置4,所述夹持装置1与振动装置2转动连接,所述振动装置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振动装置2对称设置,所述夹持装置1上端固定有加压装置3,所述加压装置3与回弹测试装置4固定连接。
20.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底板1-1、转动辊子1-2、夹持板1-3及螺杆一1-4,所述底板1-1上端竖直转动连接有螺杆一1-4,所述夹持板1-3与螺杆一1-4旋合连接,所述夹持板1-3及螺杆一1-4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板1-3及螺杆一1-4对称设置,所述转动辊子1-2设置为多个,所述底板1-1与夹持板1-3相对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辊子1-2。
21.两个所述振动装置2均包括:支撑板2-1、联动柱2-2、螺杆二2-3、导柱2-4、电机2-5及扇形轮2-6,所述联动柱2-2一端与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柱2-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联动柱2-2对称设置,位于上端的所述联动柱2-2另一端与夹持板1-3转动连接,位于下端的所述联动柱2-2另一端与底板1-1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二2-3旋合穿过支撑板2-1并与电机2-5转动连接,所述导柱2-4滑动穿过支撑板2-1并与电机2-5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5输出轴上固定有扇形轮2-6。
22.所述加压装置3包括:支架3-1及液压缸3-2,两个所述夹持板1-3上端固定有支架3-1,所述支架3-1下端固定有液压缸3-2。
23.所述回弹测试装置4包括:固定块4-1、第一套筒总成4-2、第二套筒总成4-3及回弹仪4-4,所述固定块4-1与液压缸3-2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1与第一套筒总成4-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总成4-2与第二套筒总成4-3滑动连接,所述回弹仪4-4与第二套筒总成4-3固定连接。
24.所述第一套筒总成4-2包括:第一套筒4-2-1、凸起4-2-2、支板4-2-3、滑柱4-2-4、弹簧一4-2-5、摩擦板4-2-6及滑道4-2-7,所述固定块4-1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直径与第一套筒4-2-1直径相匹配,所述固定块4-1中心孔顶面设置有圆形滑槽,所述第一套筒4-2-1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凸起4-2-2,所述第一套筒4-2-1滑动穿过中心孔,所述凸起4-2-2滑动在圆形滑槽内,所述第一套筒4-2-1外表面下端水平固定有支板4-2-3,所述支板4-2-3下端水平固定有滑柱4-2-4,所述滑柱4-2-4上套装有弹簧一4-2-5,所述摩擦板4-2-6与滑柱4-2-4滑动连接,所述摩擦板4-2-6顶面呈楔形设置,所述摩擦板4-2-6底面设置有砂纸,所述支板4-2-3、滑柱4-2-4、弹簧一4-2-5及摩擦板4-2-6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板4-2-3、滑柱4-2-4、弹簧一4-2-5及摩擦板4-2-6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套筒4-2-1内壁竖直设置有滑道4-2-7,
所述滑道4-2-7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道4-2-7对称设置。
25.所述第二套筒总成4-3包括:第二套筒4-3-1、滑条4-3-2、支撑柱4-3-3、弹簧二4-3-4及联动板4-3-5,所述第二套筒4-3-1外表面设置有滑条4-3-2,所述滑条4-3-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条4-3-2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套筒4-3-1直径小于第一套筒4-2-1,所述第二套筒4-3-1设置在第一套筒4-2-1内,所述滑条4-3-2滑动在滑道4-2-7内,所述第二套筒4-3-1内表面竖直固定有支撑柱4-3-3,所述支撑柱4-3-3上套装有弹簧二4-3-4,所述支撑柱4-3-3与弹簧二4-3-4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4-3-3与弹簧二4-3-4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板4-3-5与两个所述支撑柱4-3-3滑动连接,所述回弹仪4-4固定穿过联动板4-3-5。
26.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将预制板放置在底板1-1上端,转动螺杆一1-4带动夹持板1-3向下移动对预制板进行固定;
28.步骤二:将电机2-5通电带动扇形轮2-6转动产生振动对于预制板进行振动检测;
29.步骤三:控制液压缸3-2伸出对预制板进行承重力检测;
30.步骤四:转动第一套筒4-2-1带动摩擦板4-2-6对预制板表面进行打磨,按压回弹仪4-4对预制板进行回弹测试。
31.本发明工作原理是:
32.在对预制板进行强度测试时,将预制板放置在底板1-1上端,然后转动两个螺杆一1-4通过振动装置2的限位作用带动两个夹持板1-3向下移动夹住预制板进而对其进行固定,两个夹持板1-3向下移动时压缩联动柱2-2进而带动两个振动装置2相对移动,使电机2-5顶靠在预制板两侧,当电机2-5与预制板之间存有空隙时,转动螺杆二2-3通过导柱2-4的限位作用带动电机2-5移动顶靠在预制板侧面上,多个转动辊子1-2设置可以方便在底板1-1上调整预制板的位置,使预制板中心对准液压缸3-2,本装置连接有外部电源,将电机2-5通电带动扇形轮2-6转动产生振动,振动传递到预制板上可以对预制板进行振动测试,液压缸3-2连接有外部液压泵,控制液压泵使液压缸3-2伸长顶靠在预制板上端不断的加压可以对预制板进行径向压力测试,可以测出预制板的承重能力,当需要对预制板进行回弹测试时,转动第一套筒4-2-1通过支板4-2-3带动摩擦板4-2-6转动,摩擦板4-2-6底面设置的砂纸转动可以将预制板表面的坑洼、蜂窝及麻面磨平提高了回弹测试的精度,打磨完成后向下按压第二套筒4-3-1沿着滑道4-2-7向下移动,第二套筒4-3-1向下移动顶靠在摩擦板4-2-6上端,摩擦板4-2-6上端呈楔形面设置,因此随着第二套筒4-3-1向下移动可以推动摩擦板4-2-6沿着滑柱4-2-4向两侧滑动,同时压缩弹簧一4-2-5,弹簧一4-2-5起到了复位摩擦板4-2-6的作用,当两个摩擦板4-2-6完成分离时此时露出打磨好预制板表面,按压回弹仪4-4带动联动板4-3-5沿着支撑柱4-3-3向下滑动,通过两个支撑柱4-3-3的限位可以保证发力按压回弹仪4-4时不会改变角度,使回弹仪4-4与预制板表面呈90
°
,同时压缩弹簧二4-3-4,弹簧二4-3-4起到了复位回弹仪4-4的作用,当回弹仪接触到预制板表面完成回弹测试记录读数后,松开回弹仪4-4通过弹簧二4-3-4与弹簧一4-2-5复位。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取下预制板。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
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