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9616发布日期:2023-03-04 02:0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载板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载板玻璃是用于oled镀覆使用的载板。目前基于上述载板的要求,所述载板玻璃产品及其纤薄且物理性质要求极高(不允许有气泡等异物)。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及粉末在熔炉中进行加热融化,而后进入玻璃液通道中进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为了排出玻璃液中的空气,防止在后续成型工序中的半成品出现气泡、欠点等不合格因素。因此,玻璃液在玻璃液通道中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温并随时监测粘度水平,以更好地调节搅拌棒速率和加热温度。
3.但是,现有的搅拌棒大多为一体式的,在搅拌玻璃液的特殊环境下(玻璃液中存在的气泡的大小及数量在每段位置处不同),因此传统搅拌棒并不能满足粘度检测要求,其检测精度较低,次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包括玻璃液通道、温度检测装置、粘度检测装置和反馈调节装置;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内侧,其中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粘度检测装置的内侧面,所述反馈调节装置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外侧,且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与反馈调节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玻璃液通道由铂金圆筒、搅拌棒组成,所述搅拌棒活动装配于铂金圆筒的正中心处;所述粘度检测装置由运动粘度测试仪组成,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固定于铂金圆筒的内壁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由红外测温传感器组成,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固定于运动粘度测试仪的内侧面上;所述反馈调节装置由显示器和集成计算机组成,所述显示器设置于集成计算机的外侧,且所述显示器与集成计算机之间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搅拌棒为分段式搅拌棒,其共设置有三段搅拌扇叶,三段搅拌扇叶分别由三处电机驱动旋转。
7.优选的,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共设置有三处,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的所在位置与三段搅拌扇叶所在的位置一一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共设置有三处,三处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所在位置与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所在的位置一一相对应,且三处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测温感应均朝向搅拌棒。
9.优选的,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红外测温传感器以及电机均与集成计算机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和红外测温传感器均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
11.优选的,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测定玻璃液运动粘度的计算公式为γ=nt;其中,γ为玻璃液的运动粘度;n为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t为在某一恒定温度下玻璃液在重力下的流动时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将搅拌棒设置成分段式搅拌棒,可以进行不同转速的差速旋转,其对应不同情况通过反馈调节装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保证了的玻璃溶液的充分混匀,并及时排出气泡;2、通过计算机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搅拌棒的速率和前工序的温度进行调节,保证玻璃熔液的粘度维持在合格标准,其自动化水平较高;3、有效减少了后续加工的次品率,节约了物料的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4.图中:1-铂金圆筒;2-搅拌棒;3-运动粘度测试仪;4-红外测温传感器;5-显示器;6-集成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请参照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包括玻璃液通道、温度检测装置、粘度检测装置和反馈调节装置;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内侧,其中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粘度检测装置的内侧面,所述反馈调节装置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外侧,且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与反馈调节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玻璃液通道由铂金圆筒1、搅拌棒2组成,所述搅拌棒2活动装配于铂金圆筒1的正中心处;所述粘度检测装置由运动粘度测试仪3组成,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固定于铂金圆筒1的内壁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由红外测温传感器4组成,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固定于运动粘度测试仪3的内侧面上;
所述反馈调节装置由显示器5和集成计算机6组成,所述显示器5设置于集成计算机6的外侧,且所述显示器5与集成计算机6之间电性连接。
17.所述搅拌棒2为分段式搅拌棒,其共设置有三段搅拌扇叶,三段搅拌扇叶分别由三处电机驱动旋转。
18.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共设置有三处,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3的所在位置与三段搅拌扇叶所在的位置一一相对应。
19.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共设置有三处,三处红外测温传感器4的所在位置与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3所在的位置一一相对应,且三处红外测温传感器4的测温感应均朝向搅拌棒2。
20.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红外测温传感器4以及电机均与集成计算机6电性连接。
21.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和红外测温传感器4均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
22.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测定玻璃液运动粘度的计算公式为γ=nt;其中,γ为玻璃液的运动粘度;n为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t为在某一恒定温度下玻璃液在重力下的流动时间。
2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玻璃溶液在重力作用下,在铂金圆筒1内流动,通过三处电机分别驱动搅拌棒2上的三段搅拌扇叶各自旋转,对玻璃溶液进行搅拌。红外测温传感器4通过发出红外线射到玻璃溶液上并测出相应温度,并将信号传回集成计算机6,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3分别检测在三处搅拌扇叶处的玻璃溶液的粘度值,并根据其粘度值,对应反馈至集成计算机6,通过集成计算机6控制电机分别调控对应的搅拌扇叶,使得各处的搅拌扇叶能够更好对应进行搅拌,而集成计算机6通过设定好的程序,采用程序中“γ=nt”的公式测定玻璃液运动粘度,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对搅拌棒的速率和前工序的温度进行调节,保证玻璃熔液的粘度维持在合格标准。
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液通道、温度检测装置、粘度检测装置和反馈调节装置;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内侧,其中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粘度检测装置的内侧面,所述反馈调节装置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外侧,且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与反馈调节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玻璃液通道由铂金圆筒(1)、搅拌棒(2)组成,所述搅拌棒(2)活动装配于铂金圆筒(1)的正中心处;所述粘度检测装置由运动粘度测试仪(3)组成,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固定于铂金圆筒(1)的内壁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由红外测温传感器(4)组成,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固定于运动粘度测试仪(3)的内侧面上;所述反馈调节装置由显示器(5)和集成计算机(6)组成,所述显示器(5)设置于集成计算机(6)的外侧,且所述显示器(5)与集成计算机(6)之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2)为分段式搅拌棒,其共设置有三段搅拌扇叶,三段搅拌扇叶分别由三处电机驱动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共设置有三处,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3)的所在位置与三段搅拌扇叶所在的位置一一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共设置有三处,三处红外测温传感器(4)的所在位置与三处运动粘度测试仪(3)所在的位置一一相对应,且三处红外测温传感器(4)的测温感应均朝向搅拌棒(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红外测温传感器(4)以及电机均与集成计算机(6)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和红外测温传感器(4)均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粘度测试仪(3)测定玻璃液运动粘度的计算公式为γ=nt;其中,γ为玻璃液的运动粘度;n为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t为在某一恒定温度下玻璃液在重力下的流动时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涉及载板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玻璃液通道、温度检测装置、粘度检测装置和反馈调节装置;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内侧,其中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粘度检测装置的内侧面,所述反馈调节装置设置于玻璃液通道的外侧,且所述粘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均与反馈调节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为一种玻璃溶液搅拌时的新型粘度检测装置,将搅拌棒设置成分段式搅拌棒,可以进行不同转速的差速旋转,其对应不同情况通过反馈调节装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保证了的玻璃溶液的充分混匀,并及时排出气泡,有效减少了后续加工的次品率,节约了物料的成本。节约了物料的成本。节约了物料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高树军 邵林 韩传荣 武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融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3/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