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7907发布日期:2022-07-06 01:1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甲烷报警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矿业资源开采效率的提升,采矿也逐渐深入更深的地层中,由于矿产资源多伴生有甲烷,因此,在地下开采作业时,甲烷含量往往需要随时进行观测,避免因甲烷含量过高出现爆炸。但是因自然界中的甲烷在常温常压属于无色无味的气体,开采时很难及时发现甲烷浓度处于危险的界限,因此,多利用甲烷报警仪进行监测,通过甲烷报警仪实现对甲烷浓度的及时观测。然而由于开采矿产时,开采环境较为恶劣,甲烷报警仪在井下很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导致甲烷报警仪失效,进而失去对甲烷的监测作用,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以提升对甲烷报警仪的保护效果,避免甲烷报警仪在井下容易损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所述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壳、填充气囊件和报警仪本体,所述防护罩壳套设于所述报警仪本体的外侧,所述填充气囊件嵌设于所述防护罩壳的内侧,以避免所述防护罩壳的启闭过程出现火花;所述防护罩壳包括承载箱体、观测门和叶片件,所述承载箱体设置于所述报警仪本体的外侧,所述叶片件设置于所述观测门的内侧,且与所述观测门转动连接,所述观测门与所述承载箱体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承载箱体的一侧。
5.所述防护罩壳保护所述报警仪本体,通过所述防护罩壳的设置,避免所述报警仪本体在井下因碰撞等原因出现损坏,所述填充气囊件则与所述观测门配合,从而在所述观测门关闭时,减少所述观测门关闭对所述承载箱体的碰撞出现火花的可能性,而所述观测门配合所述承载箱体的设置,通过设置所述观测门,从而便于在需要时查看所述报警仪本体的数据,便于了解甲烷含量,所述叶片件在不使用时将所述观测门进行关闭,进而避免杂质及灰尘等进入所述观测门,导致无法观看所述报警仪本体的显示数据,同时,所述叶片件还承担一定的对残留杂质的清洁工作。
6.其中,所述叶片件包括拨动轮盘、若干叶片和从动齿轮组,所述拨动轮盘嵌设于所述观测门的内侧,且与所述观测门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叶片均设置于所述观测门的内侧,且若干所述叶片与所述从动齿轮组固定连接,并随所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而转动,所述从动齿轮组与所述拨动轮盘转动连接。
7.在需要查看所述报警仪本体的数据时,所述拨动轮盘在使用者的拨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组旋转,使得若干所述叶片也进行转动,进而即可显露出所述报警仪本体,查看完成后,反向转动所述拨动轮盘,即可使得若干所述叶片封闭,进而将所述观测门进行封闭,避免灰尘及杂质等进入。
8.其中,从动齿轮组设有若干从动齿轮和配合轮,若干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配合轮同时啮合所述拨动轮盘和所述从动齿轮,以传递所述拨动轮盘的转动。
9.所述配合轮用以向所述从动齿轮传递所述拨动轮盘的转动,若干所述从动齿轮配合若干所述叶片,从而使得若干所述叶片能随若干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
10.其中,若干所述叶片均具有设有加重条的脱尘页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脱尘页的两侧,且与所述脱尘页转动连接,所述脱尘页设置于所述叶片的内侧,且通过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叶片转动连接,所述加重条设置于所述脱尘页的一侧,且与所述脱尘页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叶片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脱尘页转动。
11.所述脱尘页通过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叶片能产生相对转动,进而在所述叶片的转动过程中,利用所述加重条的设置,使得所述脱尘页能进行转动,利用所述脱尘页与所述叶片的相对转动,从而完成对所述叶片上残留的杂质的除去。
12.其中,所述填充气囊件具有缓冲囊体和多个减震分支件,所述缓冲囊体嵌设在所述防护罩壳的内侧,多个所述减震分支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囊体靠近所述观测门的一侧,且多个所述减震分支件均与所述缓冲囊体连通。
13.所述缓冲囊体嵌设于所述防护罩壳靠近所述观测门的一侧,利用所述缓冲囊体配合所述减震分支件减少所述观测门关闭时与所述防护罩壳产生火花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所述缓冲囊体和所述减震分支件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同时,所述缓冲囊体还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提升所述观测门与所述防护罩壳打开和关闭时的噪音。
14.其中,所述减震分支件具有弧形凸起和填充隔断,所述弧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减震分支件靠近所述观测门的一侧,且与所述缓冲囊体连通,所述填充隔断为蜂窝状结构,且所述填充隔断沿所述弧形凸起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弧形凸起的内侧。
15.所述弧形凸起承担对所述观测门的缓冲作用,所述填充隔断则辅助性提升缓冲作用,使得所述观测门的关闭能更加稳定。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改进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结构,增设所述叶片件配合所述观测门,从而即使在井下使用时,也能有效避免空气中的杂质附着在所述报警仪本体上导致无法查看甲烷含量,同时还提升对所述报警仪本体的保护,有效提升所述报警仪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左向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右向轴测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防护罩壳和报警仪本体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防护罩壳和报警仪本体的剖
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防护罩壳和报警仪本体的剖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叶片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脱尘页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脱尘页的轴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控制触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1-防护罩壳、2-填充气囊件、3-报警仪本体、4-承载箱体、5-观测门、6-叶片件、7-缓冲囊体、8-减震分支件、9-门架、10-透明壳、11-控制触点、12-排气头、13-拨动轮盘、14-叶片、15-从动齿轮组、16-弧形凸起、17-填充隔断、18-观测槽、19-叶槽、20-动触头、21-回复弹簧、22-壳体、23-电极触点、24-脱尘页、25-转动杆、26-从动齿轮、27-配合轮、28-加重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壳1、填充气囊件2和报警仪本体3,所述防护罩壳1套设于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外侧,所述填充气囊件2嵌设于所述防护罩壳1的内侧,以避免所述防护罩壳1的启闭过程出现火花。所述防护罩壳1包括承载箱体4、观测门5和叶片件6,所述承载箱体4设置于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外侧,所述叶片件6设置于所述观测门5的内侧,且与所述观测门5转动连接,所述观测门5与所述承载箱体4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承载箱体4的一侧。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罩壳1保护所述报警仪本体3,通过所述防护罩壳1的设置,避免所述报警仪本体3在井下因碰撞等原因出现损坏,所述填充气囊件2则与所述观测门5配合,从而在所述观测门5关闭时,减少所述观测门5关闭对所述承载箱体4的碰撞出现火花的可能性,而所述观测门5配合所述承载箱体4的设置,通过设置所述观测门5,从而便于在需要时查看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数据,便于了解甲烷含量,所述叶片件6在不使用时将所述观测门5进行关闭,进而避免杂质及灰尘等进入所述观测门5,导致无法观看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显示数据的情况出现,同时,所述叶片件6还承担一定的对残留杂质的清洁工作。
32.所述叶片件6包括拨动轮盘13、若干叶片14和从动齿轮组15,所述拨动轮盘13嵌设于所述观测门5的内侧,且与所述观测门5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叶片14均设置于所述观测门5的内侧,且若干所述叶片14与所述从动齿轮组15固定连接,并随所述从动齿轮26的旋转而转动,所述从动齿轮组15与所述拨动轮盘13转动连接。
3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要查看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数据时,所述拨动轮盘13在使用者的拨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组15旋转,使得若干所述叶片14也进行转动,进而
即可显露出所述报警仪本体3,查看完成后,反向转动所述拨动轮盘13,即可使得若干所述叶片14封闭,进而将所述观测门5进行封闭,避免灰尘及杂质等进入。
34.所述从动齿轮组15设有若干从动齿轮26和配合轮27,若干所述从动齿轮26相互啮合,所述配合轮27同时啮合所述拨动轮盘13和所述从动齿轮26,以传递所述拨动轮盘13的转动。
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轮27用以向所述从动齿轮26传递所述拨动轮盘13的转动,若干所述从动齿轮26配合若干所述叶片14,从而使得若干所述叶片14能随若干所述从动齿轮26的转动而转动。
36.若干所述叶片14均具有设有加重条28的脱尘页24和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设置于所述脱尘页24的两侧,且与所述脱尘页24转动连接,所述脱尘页24设置于所述叶片14的内侧,且通过所述转动杆25与所述叶片14转动连接,所述加重条28设置于所述脱尘页24的一侧,且与所述脱尘页24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叶片14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脱尘页24转动。
3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尘页24通过所述转动杆25与所述叶片14能产生相对转动,进而在所述叶片14的转动过程中,利用所述加重条28的设置,使得所述脱尘页24能进行转动,利用所述脱尘页24与所述叶片14的相对转动,从而完成对所述叶片14上残留的杂质的除去。
38.所述填充气囊件2具有缓冲囊体7和多个减震分支件8,所述缓冲囊体7嵌设在所述防护罩壳1的内侧,多个所述减震分支件8设置于所述缓冲囊体7靠近所述观测门5的一侧,且多个所述减震分支件8均与所述缓冲囊体7连通。
3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囊体7嵌设于所述防护罩壳1靠近所述观测门5的一侧,利用所述缓冲囊体7配合所述减震分支件8减少所述观测门5关闭时与所述防护罩壳1产生火花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所述缓冲囊体7和所述减震分支件8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同时,所述缓冲囊体7还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提升所述观测门5与所述防护罩壳1打开和关闭时的噪音。
40.所述减震分支件8具有弧形凸起16和填充隔断17,所述弧形凸起16设置于所述减震分支件8靠近所述观测门5的一侧,且与所述缓冲囊体7连通,所述填充隔断17为蜂窝状结构,且所述填充隔断17沿所述弧形凸起16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弧形凸起16的内侧。
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凸起16承担对所述观测门5的缓冲作用,所述填充隔断17则辅助性提升缓冲作用,使得所述观测门5的关闭能更加稳定。
42.所述观测门5包括门架9、透明壳10、控制触点11和排气头12,所述门架9与所述防护罩壳1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防护罩壳1的一侧,所述透明壳10设置于所述门架9靠近所述叶片件6的一侧,且封闭所述门架9,所述控制触点11设置于所述门架9的内侧,且与所述叶片件6配合,所述排气头12设置于所述门架9的内侧,且所述排气头12与所述叶片件6电连接;
4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架9配合安置所述叶片件6,所述透明壳10则进一步的隔绝杂质掩盖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读数,也即所述叶片件6能通过避免杂质覆盖在所述透明壳10的方式来提升对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防护,所述控制触点11在所述叶片件6转动时激活,从而控制所述排气头12喷出气体,以完成对所述叶片件6表面的清洁工作。
44.所述控制触点11包括动触头20、回复弹簧21、壳体22和电极触点23,所述回复弹簧
21设置于所述电极触点23和所述动触头20之间,所述动触头20通过所述回复弹簧21与所述壳体22滑动连接,且所述动触头20设置于所述壳体22的内侧,所述电极触点23与所述动触头20配合以控制所述排气头12的启闭;
4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触头20在被所述叶片件6挤压后,与所述电极触点23接触,从而使得所述排气头12启动,所述回复弹簧21则在所述叶片14夹停止挤压后,带动所述动触头20复位,即可停止所述排气头12的工作。
46.所述门架9具有观测槽18和叶槽19,所述叶槽19和所述观测槽18沿水平方向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所述叶槽19与所述叶片件6转动连接,所述观测槽18与所述透明壳10卡接固定。
4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观测槽18用以安置所述透明壳10,所述叶槽19则用以安置所述叶片件6。
4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改进甲烷报警仪防护结构的结构,增设所述叶片件6配合所述观测门5,从而即使在井下使用时,也能有效避免空气中的杂质附着在所述报警仪本体3上导致无法查看甲烷含量,同时还提升对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保护,有效提升所述报警仪本体3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