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8802发布日期:2022-08-17 09:0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背景技术:

2.可燃气体检测仪是一种对单一或多种可燃气体浓度响应的探测器,通常用于较为危险的场所,如炼油厂、石化厂、化工厂、热电厂等。
3.为保障作业的安全性,工作人员通常会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对某一空间中的气体进行检测,由于工作人员需要进入较为危险的场所进行气体检测,因此通常需要穿戴好相应的劳保护具,而可燃气体检测仪通常会放置于口袋中或通过绳子悬挂在身上。在工作人员移动的过程中,可燃气体检测仪上的按钮容易被误触发或可燃气体检测仪容易发生摆动而磕碰损坏,因此可燃气体检测仪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可燃气体检测仪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以及便于工作人员携带机体的便携装置,所述便携装置包括:
7.机套,所述机套用于将机体包裹;
8.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套设于手臂、腿部或腰部的固定带;
9.其中,所述机套内部具有与机体相适配的第一空腔,所述机套上还开设有供机体插入机套中完成安装的插入口,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固定带长度的调带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套能够保护机体在携带过程中不受磕碰,机体通过插入口进入第一空腔中于机套中安装后,调带组件与固定带配合使机套于工作人员身上固定,使得工作人员方便携带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作业,同时工作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可燃气体检测仪固定携带的位置。
11.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连接件以及配合件,所述连接件与配合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调带组件连接,所述配合件以及调带组件分别位于机套的两侧,且所述配合件以及调带组件与机套之间均通过连接带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将可燃气体检测仪于身上固定携带,容易戴上和取下,同时连接带以及固定带配合能够更加贴合人体,提高工作人员携带可燃气体检测仪时的舒适感。
13.可选的,所述调带组件包括:
14.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
15.缠带件,所述缠带件设置于第二空腔中,且所述缠带件与壳体转动连接;
16.其中,所述固定带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缠带件连接且缠绕于缠带件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固定带穿出的穿带孔,所述壳体于穿带孔位置设置有用于将固定带夹紧定位的定位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固定带取出拉长,同时定位件能够使固定带保持其拉出的长度。
18.可选的,所述定位件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定位件分别位于穿带孔中固定带的两侧,所述定位件远离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用于驱使定位件将固定带夹紧的第一弹性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与定位件配合能够使取出拉长的固定带自动固定保持其取出拉长的长度,使调带组件更加方便。
20.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定位件朝远离固定带方向移动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的一端为用于供工作人员操作解锁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位于壳体外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接触定位件对固定带的定位作用,方便固定带收回于缠带件上缠绕。
22.可选的,所述缠带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缠带件转动将固定带收回的第二弹性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能够自动控制缠带件转动将固定带收回,进一步方便调带组件的使用。
24.可选的,所述机套内还设置有与机体上按钮相适配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与第一空腔相通。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机体于机套中时机套挤压机体上的按钮而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26.可选的,所述机套还包括用于将插入口覆盖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机套转动连接。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盖体对插入口开闭的控制,盖体盖上后能够使机体与机套中的安装更加稳定,盖体打开后方便将机体取出。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9.1.可燃气体检测仪携带移动的过程中,可燃气体检测仪于工作人员身上的位置固定,同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将可燃气体检测仪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固定;
30.2.可燃气体检测仪携带移动的过程中,可燃气体检测仪机体受机套保护,不容易发生磕碰损伤。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爆炸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便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带组件的横向剖视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带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11、操作面板;111、显示屏;112、按钮;2、便携装置;3、机套;31、第一空腔;32、盖体;33、第二让位槽;34、第一让位槽;4、固定机构;41、连接带;42、配合件;43、连接件;44、调带组件;441、壳体;4411、第二空腔;4412、穿带孔;4413、保护件;
4414、第一安装槽;4415、第二安装槽;442、缠带件;4421、限位件;4422、穿设孔;443、连接杆;444、第二弹性件;445、定位件;446、第一弹性件;447、解锁件;4471、按压部;4472、抵接部;4473、第三让位槽;448、第三弹性件;5、磁铁;6、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38.参照图1和图2,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1以及便携装置2,便携装置2包括用于供机体1安装的机套3以及用于将机体1于工作人员身上固定的固定机构4。机体1与机套3安装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固定机构4将机体1于腰部、腿部或手臂等部位固定。
39.参照图1,机体1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机体1内部具有多种用于实现其可燃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元件,机体1面积最大的一端面上具有供工作人员对机体1进行操作的操作面板11,操作面板11包括用于显示检测数据的显示屏111以及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按钮112。
40.参照图1和图2,机套3内部开设有与机体1相适配的第一空腔31,机套3上开设有供机体1插入后于第一空腔31中安装的插入口,插入口与第一空腔31相通。
41.机套3与机体1相似也为长方体结构,插入口位于机套3长度方向的一端。为避免机体1插入机套3后机套3挤压机体1上的若干按钮112,机套3上还开设有与机体1上若干按钮112相适配的第一让位槽34。同时,机套3上还开设有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111的第二让位槽33,第二让位槽33贯穿机体1且第二让位槽33与第一空腔31相通。
42.参照图1和图2,机套3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插入口开闭的盖体32,盖体32与机套3转动连接,盖体32的一端与机套3远离第二让位槽33一端面靠近插入口的一端连接,盖体32转动后能够覆盖插入口以及第二让位槽33,当需要将机体1插入机套3或从机套3中取出时将盖体32转动翻开即可。盖体32远离机套3的一端设置有磁铁5,机套3外表面于第一让位槽34与第二让位槽33之间设置也设置有磁铁5,盖体32转动后将插入口以及第二让位槽33覆盖时,两磁铁5磁性相吸使盖体32能够牢固覆盖。
43.为保护机体1,机套3以及盖体32均优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通过机套3携带可燃气体检测仪时,需要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时可打开盖体32将可燃气体检测仪取出后使用,也可打开盖体32后直接隔着机套3操作按钮112进行使用。
44.参照图1和图2,固定机构4包括连接带41、调带组件44、连接件43以及配合件42。连接带41设置有两个,两连接带41分别与机套3两侧面远离第一让位槽34的一端连接,两连接带41均沿垂直于其所在机套3侧面的方向向外延伸,两连接带41远离机套3的一端分别与配合件42以及调带组件44连接。调带组件44内部设置有固定带6,固定带6的一端与调带组件44连接,固定带6的另一端位于调带组件44的外部且与连接件43连接,连接件43与配合件42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3与配合件42之间优选为插扣连接的方式,插扣连接为常见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故不做详细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43与配合件42的可拆卸连接还可采用卡接、插接等方式实现。
45.连接件43与配合件42配合连接后,固定带6、连接带41以及机套3共同围成圆环,调带组件44能够对固定带6拉出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上述所围成的圆环能够紧紧套设于工作人员的身上完成固定。在实际应用中,机套3、连接带41、调带组件44、固定带6、连接件
43以及配合件42靠近工作人员身上的一端面均设置有用于提高携带舒适感的弹性材料。
46.参照图3和图4,调带组件44包括用于供固定带6远离连接件43一端缠绕堆叠的缠带件442以及用于保护缠带件442的壳体441,壳体441内部开设有与缠带件442相适配的第二空腔4411,壳体441上开设有供固定带6穿出的穿带孔4412,穿带孔4412与第二空腔4411相通,穿带孔4412位于壳体441远离连接带41的一端,且穿带孔4412的孔径尺寸大于固定带6的截面尺寸。连接件43的尺寸大于穿带孔4412的孔径尺寸,壳体441远离连接带41的一端面上于穿带孔4412的周侧设置有保护件4413,固定带6完全收回时连接件43与保护件4413相抵。
47.缠带件442整体为圆柱体结构,缠带件442轴线平行于连接带41设置,且缠带件442相对于壳体441转动连接。固定带6远离连接件43的一端与缠带件442的外表面连接且于缠带件442上缠绕堆叠,为使固定带6于缠带件442上缠绕堆叠整齐,缠带件442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均沿径向向外延伸有限位件4421,两限位件4421相向的端面分别与固定带6的两侧面相抵。
48.参照图3,缠带件442上沿其轴线方向贯穿有供连接杆443穿设的穿设孔4422,连接杆44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441第二空腔4411的两侧腔壁连接,连接杆443相对于壳体441固定,且缠带件442相对于连接杆443转动连接。
49.调带组件44于穿设孔4422中设置有用于驱使缠带件442转动将固定带6收回的第二弹性件444,第二弹性件444套设于连接杆443上,第二弹性件444靠近连接杆443的一端与连接杆443连接,第二弹性件444靠近缠带件442的一端与缠带件442穿设孔4422的孔壁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44优选为扭簧。
50.参照图3和图4,壳体441上于穿带孔4412位置设置有用于将固定带6夹紧定位的定位件445,定位件44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固定带6的两侧。壳体441于穿带孔4412的孔壁上开设有供定位件445安装的第一安装槽4414,第一安装槽4414与穿带孔4412相通。定位件445远离固定带6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驱使定位件445朝靠近固定带6方向移动的第一弹性件446,第一弹性件446的一端与定位件445远离固定带6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件446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4414的槽壁连接。定位件445靠近固定带6的一端与固定带6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定位件445与固定带6之间接触通过摩擦力进行定位,两定位件445在两侧若干第一弹性件446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将固定带6夹紧,使固定带6拉出后能够保持其拉出长度,不会在第二弹性件444的驱使下收回。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46优选为压簧。
51.参照图4,为方便调带组件44控制固定带6的收回,调带组件4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定位件445朝远离固定带6方向移动的解锁件447。壳体441上沿平行于缠带件442轴线的方向开设有供解锁件447安装的第二安装槽4415,第二安装槽4415与穿带孔4412相通且第二安装槽4415贯穿出壳体441上方。解锁件447靠近穿带孔4412的一端具有用于与定位件445相抵并推动定位件445朝远离固定带6方向移动的抵接部4472,抵接部4472共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解锁件447靠近穿带孔4412一端的两侧。解锁件447靠近传动孔的一端于两抵接部4472之间开设有用于避免与固定带6发生位置干涉的第三让位槽4473,解锁件447于第二安装槽4415中能够沿第二安装槽4415的开设方向移动,解锁件447远离穿带孔4412的一端为方便工作人员控制解锁件447移动的按压部4471,按压部4471位于壳体441的外部。壳体441于第二安装槽4415中还设置有若干用于驱使解锁件447朝远离穿带孔4412方向移动
的第三弹性件448,第三弹性件448的一端与解锁件447背离穿带孔4412的一端连接,第三弹性件448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槽4415的上槽壁连接。解锁件447朝远离穿带孔4412方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解锁件447与第二安装槽4415的上槽壁相抵,按压部4471位于壳体44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448优选为拉簧。
52.按下按压部4471后,抵接部4472与定位件445接触驱使定位件445朝远离固定带6的方向移动从而接触定位件445对固定带6的定位,此时第二弹性件444将驱使缠带件442转动将固定带6收回使连接件43与壳体441上的保护件4413相抵。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实施原理为:
54.首先转动盖体32使机套3的插入口打开,然后将机体1插入机套3中安装,接着转动盖体32将插入口盖上,然后通过拉动连接件43将固定带6拉出,接着将连接件43绕过腿部、腰部或手臂等位置后与配合件42连接,然后按下解锁件447使定位件445接触对固定带6的夹紧定位,第二弹性件444驱使缠带件442转动将固定带6收回使固定带6收紧,此时机体1于工作人员身上位置固定;
55.需要进行可燃气体检测时,先将盖体32转动打开,再将机体1取出即可,也可以转动打开盖体32后隔着机套3直接对机体1进行操作;
56.使用完毕后,只需先将连接件43与配合件42解除连接,再按下解锁件447使固定带6完全收回至连接件43与保护件4413相抵,最后转动打开盖体32将机体1取出即可。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