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0698发布日期:2022-06-02 01:2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向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2.换向器俗称整流子,是直流永磁串激电动机上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换向器由几个接触片围成圆型,分别连接电动机转子上的每个触头,外边连接的两个电极称为电刷。换向器工作原理为:当电动机线圈通过电流后,会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通过吸引和排斥力转动,当它转到和磁铁平衡时,原来通着电的线较对应换向器上的触片就与电刷分离开,而电刷连接到符合产生推动力的那组线圈对应的触片上,这样不停的重复下去,直流电动机就转起来了。
3.换向器的性能对电机起着决定的影响,特别是片轴耐压,假设全部装好后出现问题,其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相关的操作人员身亡。因此,换向器片间、片轴的检验检测是在换向器出厂前必检的项目之一。现有的换向器检测绝大多数是通过人工检测,该种检测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检测效率低下,工人在长时间检测的情况下会出现速度减慢变缓;(二)检测出的换向器品质不一,人工检测会出现漏检还会出现品质不是好的换向器也通过检测;(三)一定程度上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该机构为自动化检测,检测精度高,速度快,不会出现漏检、误检现象,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侧端面的检测机构及位于检测机构正下方的工装适配座,检测机构包括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板,旋转板呈“匚”形,且旋转板的顶、底部均装设有测头及探针,探针的数量不少于12根,所述工装适配座用于固定待检测的换向器。
6.进一步的,支撑架由两个对称且中部镂空的矩形铝板构成,两铝板顶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工”字型底板,支撑架的侧端面设有对称的导轨,导轨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块与滑动板连接,滑动板表面固连检测组件。
7.进一步的,滑动板顶部安装有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用于固定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校准座。
8.进一步的,工装适配座为圆环形,且顶部设有定位齿用于对换向器进行安装定位,工装适配座底部连接安装架顶面,所述安装架通过螺钉固定于“工”字型底板上表面。
9.进一步的,工装适配座中部下方同轴设有插销,所述插销上端可活动贯穿所述工装适配座,插销下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安装在过渡板上,过渡板左右两侧对称位置连接导柱的上端,导柱可升降装设于安装架上,过渡板后侧与第二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第二气缸缸体与安装架连接。
10.进一步的,“工”字型底板顶部一端设有缓冲器,缓冲器位于滑动板的正下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检测组件中的探针及测头可对换向器的片间、片轴进行检测,有效的解决了人工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每个换向器检测完成后探针会由校准座进行校准,确保了每次检测换向器的精确性,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换向器与工装适配座的契合度高,容易放取,放入后检测时不会跑偏,确保了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与机架、移送机构、下料机构组成整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移送机构;3、检测机构;4、下料机构;11、底板;12、缓冲器;13、支撑架;14、导轨;15、滑块;16、滑动板;17、连接板;18、固定支架;19、第一气缸;20、校准座;21、检测组件;211、旋转气缸;212、旋转板;213、探针;214、测头;22、工装适配座;23、插销;24、第二气缸;25、电机;26、安装架;27、导柱;28、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限于此。
17.结合图1-图2,一种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包括安装于支撑架13侧端面的检测机构21及位于检测机构21正下方的工装适配座22,检测机构21包括旋转气缸211,旋转气缸2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板212,旋转板212呈“匚”形,且旋转板的顶、底部均装设有测头21及探针213,探针213的数量不少于12根,工装适配座22用于固定待检测的换向器。
18.支撑架13由两个对称且中部镂空的矩形铝板构成,两铝板顶部通过连接板17连接,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工”字型底板11,支撑架13的侧端面设有对称的导轨14,导轨14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15,滑块15与滑动板16连接,滑动板16表面固连检测组件21。底板“工”字型的设计稳定性高,且更有效的对支撑架进行固定,支撑架端面设置的导轨用于配合检测组件上下滑动,便于检测组件对换向器片间、片轴的检测。
19.滑动板16顶部安装有固定支架18,该固定支架18用于固定第一气缸19,第一气缸19的活动端连接有校准座20。气缸活动端安装的校准座用于对探针进行校正,使探针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不会发生偏移,每次都可与换向器精准接触进行检测,确保了检测精度,校准座的位置是固定在气缸的活动端,具体位置根据探针接触换向器钩部位置固定。
20.工装适配座22为圆环形,且顶部设有定位齿用于对换向器进行安装定位,工装适配座22底部连接安装架26顶面,安装架26通过螺钉固定于“工”字型底板11上表面;这里,工装适配座22由绝缘材料制作;工装适配座根据换向器的形状而设计,能快速、便捷的使换向器契合于工装适配座,无需人工进行二次拨动、调整。
21.工装适配座22中部下方同轴设有插销23,插销23上端可活动贯穿工装适配座22,插销23下端连接电机25的输出轴,电机25安装在过渡板28上,过渡板28左右两侧对称位置
连接导柱27的上端,导柱27可升降装设于安装架26上,过渡板28后侧与第二气缸24的活动端连接,第二气缸24缸体与安装架26连接;工作时如果换向器在工装适配座22上的位置需要调整,则工装适配座下方的第二气缸24驱动过渡板28带动电机25及插销23上行,同时,电机25会带动插销23旋转,当插销23穿过工装适配座22后插入换向器中带动换向器转动一定角度,使工装适配座22上的定位齿与换向器上的钩部正确卡合,完成对换向器位置的调整,使换向器能够在工装适配座22上准确定位,调整完毕电机25停转,第二气缸24驱动过渡板28带动电机25及插销23下行复位。
[0022]“工”字型底板11顶部一端设有缓冲器12,缓冲器12位于滑动板16的正下方。缓冲器一方面用于对滑动板向下移动时进行缓冲,另一方面对滑动板的行程有所限制。
[0023]
通过以上设置,该机构用于对换向器加工完成后的片间、片轴耐压进行电性能检测,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具体的将换向器放入工装适配座22后使工装适配座22上的定位齿与换向器上的钩部正确卡合对换向器进行可靠定位,然后检测机构开始工作,检测机构中的滑动板16带动检测组件21向下移动,靠近放置于工装适配座22内的换向器,当检测组件21中的探针213与换向器的换向片端部表面接触且测头214也伸入换向器的轴孔内后,检测用的电源(未画出,为成熟技术)在测头21及各探针213间加载600v电压,加载时间1秒,进行片间及片轴间耐压及绝缘检测,检测完成后滑动板16会向上滑动,旋转气缸211带动检测组件21旋转180
°
使刚进行过检测工作的探针213对准校准座20进行位置校正、固定,确保探针213的检测时的稳定性及精确性,每检测完一个换向器,探针213都会由校准座20进行校正;这里,校准座20上设置有与探针213配套的孔,通常孔的口面为带导向功能的锥孔,这样,当探针213对准校准座20后,校准座20由第一气缸19驱动下行,将对应探针213导入孔中从而对探针213的位置进行校正,防止探针213歪斜、弯曲,进一步保证了换向器的品质,整套流程均为全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操作,相比于人工检测效率有极大的提升。
[0024]
如图3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器片间检测机构与机架1、移送机构2、下料机构4组装成为整机,使机架1上方从左至右安装有检测机构3及下料机构4,检测机构3与下料机构4的正前方设有与上述机构配合的移送机构2,工作时:移送机构2将换向器送至检测机构3的工装适配座22上,工装适配座22与换向器契合,滑动板16向下滑动同时也带动检测组件21,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检测组件21中的探针213会接触至换向器钩槽的表面,开始通电对片间进行检测,于此同时测头214也会伸入换向器进行片轴检测,检测完成后滑动板16会向上滑动,旋转气缸211带动检测组件21旋转180
°
使刚进行检测工作的探针进行位置校正、固定,确保探针的检测时的稳定性及精确性,检测完成的换向器会被移送机构2夹至下料机构4进行下一步工序,这里,移送机构2、下料机构4均采用成熟技术。
[0025]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