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2458发布日期:2022-05-30 22:4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屏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


背景技术:

2.在液晶屏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黑白lcd屏制造中,整膜的透明玻璃在完成显影制程后形成显影玻璃,在玻璃上形成显影线路。而显影线路后续可通过刻蚀形成需要的电路。显影线路可能由于异物、划伤等原因导致出现蚀刻不良。对这种不良,通常是由人工通过高倍显微镜对显影玻璃上的线路轮廓进行检查,确保首样是良品后才在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不过,人工检测效率低,通常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一片整模玻璃的检测。而且,高倍显微镜的视场范围小,人工移动玻璃时容易出现遗漏。另外,由于视觉疲劳、技能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容易出现漏检。进而导致批量不良的产品流入后段工序,造成大量报废。因此需要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进行自动检测。
3.常规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通常采用单色光源为相机提供光源。但是进行自动检测显影玻璃上的线路非常细密,直径可以小至7~10um,因此导致图像数据量巨大。并且玻璃上有一层感光胶层,显影制程后的感光胶层由于涂布不均会形成薄膜干涉,普通的单色线扫光照射到显影玻璃的表面后会产生大片黑白波纹,形成明暗不同的区域,而相机所拍摄的显影线路也是通过黑白灰度成像,从而使黑白波纹易与显影线路相混淆,从而破坏整个显影线路的完整性。这样采用现有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采用单色线阵光源检测显影线路时效果很差,导致流出的不良品牵连物料报废和人工损耗。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的线扫光模组所提供的光源在照射显影玻璃后,成像不明显,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用于检测显影玻璃上的显影线路,其中,包括光源部,所述光源部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发出白光;
8.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包括多个导光圆台,多个所述导光圆台沿轴向与多个所述发光件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侧;
9.遮光片,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导光部的长度方向两端。
10.进一步,所述光源部为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灯板,所述发光件为led灯珠,多个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灯板上;或者
11.所述光源部包括:光纤,以及位于光纤末端的发光灯,所述光纤的前端作为所述发光件并朝向所述导光部设置。
12.进一步,相邻所述导光圆台之间设置有挡光膜。
13.进一步,当所述光源部采用灯条时,所述线扫光模组还包括:
14.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以及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导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15.透明保护板,所述透明保护板设置在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
16.进一步,所述线扫光模组还包括:
17.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灯条的背面;
18.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散热器背离所述灯条的一侧。
19.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壳上的支撑架;
20.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在所述上壳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上壳上;
21.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
22.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卡嵌槽,所述导光部卡嵌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长度方向两端卡嵌在所述卡嵌槽内。
23.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其中,包括:机台,所述机台水平设置;
24.xyz方向移动组件,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台上;
25.相机组件,所述相机组件设置在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上;以及
26.如上所述的线扫光模组,所述线扫光模组可拆卸设置在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上。
27.进一步,所述相机组件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线扫光模组的发光方向均倾斜于竖直方向且对称设置。
28.进一步,所述机台包括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为大理石平台。
2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通过光源部朝向导光部发出白光,而且通过多个导光圆台形成的导光部进行导光,多个导光圆台与光源部的各个发光件相对应设置,一个发光件所发出的光从相对应的导光圆台上射出,通过对应的导光圆台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导光圆台的轴向长度短,其从侧面混光距离短,这样可使发光件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均平行射出,形成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通过导光部两端的遮光片,使光线不会从导光部的轴向两端倾斜射出,这样进一步的使射出的光线均是平行光于或类似平行光(夹角小于10
°
),平行光照射到待测的显影玻璃的表面,由于显影玻璃上的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与玻璃平面之间会有很微小的台阶,当垂直于显影玻璃的光线照射到台阶位置时,没有杂散光的影响,台阶中就没有光线反射回镜头,这样线路显影的轮廓边缘被相机所拍摄所成的像为黑色,这样显影线路成像后的边缘的黑边就非常清晰。通过清晰的黑边就能清楚的判断出显影玻璃上的线路形状。而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的散射光(散射单色光),通过扩散片所处理的光的入射角度并不同,特别是导光部侧面也能出光形成杂散光,导致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也能反射光线进入镜头,这样轮廓侧面有光线射出就会在相片上显示,从而导致线路轮廓边缘的亮度与其他区域区别不明显,从而会导致相机拍摄线路轮廓就不能明显的显示为黑色,导致轮廓就不容易识别。因此,采用本方案,能很好的为相机的成像提供光照,使相机所成像更能显示出明显的线路轮廓。采用本方案的线扫光模组所形成的液晶整膜图
像检测机,能对不良品的线路轮廓进行清晰成像,不易造成遗漏,检测效果好,能及时将不良品发现后进行返修。节约物料及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扫光模组所提供的白光光源在照射显影玻璃后,成像不明显,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的实施例的光源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带有标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各标号:10、线扫光模组;20、机台;30、xyz方向移动组件;40、相机组件;41、成像部;42、镜头;50、弹夹机构;60、面阵相机;70、标记装置;100、光源部;110、灯板;120、发光件;130、光纤;140、发光灯;150、移动组件;200、导光部;210、导光圆台;400、壳体;410、上壳;411、第一容置腔;420、支撑架;421、第二容置腔;422、卡槽;430、连接板;431、卡嵌槽;500、透明保护板;600、散热器;700、风扇;800、航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针对目前的人工检测效率低,通常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一片整模玻璃的检测。而且,高倍显微镜的视场范围小,人工移动玻璃时容易出现遗漏。另外,由于视觉疲劳、技能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容易出现漏检。进而导致批量不良的产品流入后段工序,造成大量报废的问题,本方案提出一种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前段制程可通过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来进行自动检测,从而取代人工,提高效率,减少报废。而显影玻璃制程后的线路非常细密,直径可以小至7~10um,这样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量巨大。而且显影玻璃的表面涂布的感光胶层厚薄不均会形成薄膜干涉,普通的单色线扫光照射到表面后会产生大片黑白波纹,形成明暗不同的区域,易与显影线路相混淆,从而破坏整个显影线路的完整性。这样采用现有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采用单色线阵光源检测显影线路时效果很差。如果不对现有光源进行改善,就无法及时发现前段制程缺陷,并对现有不良进行有效管控,导致流出的不良品牵连物料报废和人工损耗。
39.为改善上述问题,本方案还提出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应用到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上,具有清楚的线路的轮廓的成像效果。通过大靶面、高分辨率的线阵相机,高分辨率的光学镜头,特别设计的打光方式和光源,解决了整模显影玻璃微米级分辨率图像的高速检测难题。具体如下: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10,用于检测显影玻璃上的线路,其中,包括光源部100,导光部200,遮光片(图示中未标注)。为方便结构描述,以线扫光模组1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轮廓为长方形为例,长方形的长边方向为长度方向,短边方向为宽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均以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为基准,进行结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光源部100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光源部100包括多个导光圆台210,多个所述导光圆台210沿轴向与多个所述发光件120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发光件120的出光侧,所述发光件120发光白光。以待检测的显影玻璃位于光源部100的下侧为例,所述光源部100向下发光,那么导光部200位于所述光源部100的下方,所述导光部200将光源部100的光汇聚成接近平行光的效果,将光线集中提高亮度。通过发出白光,白光照射到厚薄不均的感光胶层上,总会有光被反射,形成彩虹色,反射的光被相机所接收,在黑白相片上实现成像,有反射光的部分在相片中就不会出现暗斑。而原有的单色光照射到感光胶层上,有些光不反射,就会出现暗斑。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白色光作为线扫光,对图像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而且通过对应的导光圆台210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导光圆台210的轴向长度短,其从侧面混光距离短,这样可使发光件120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均平行射出,形成稳定的平行光或类平行光(夹角小于10
°
),所形成的光不易散射。将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导光部200的长度方向两端,从导光部200的两端进行挡光。使光线不会从导光部200的轴向两端倾斜射出,这样就对平行光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仍能保证导光部200所发出的光线是平行光。平行光照射到待测的显影玻璃的表面,由于显影玻璃上的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与玻璃平面之间会有很微小的台阶,当垂直于显影玻璃的光线照射到台阶位置时,没有杂散光的影响,台阶中就没有光线反射回镜头,这样线路显影的轮廓边缘被相机所拍摄所成的像为黑色,显影线路成像后的边缘的黑边就非常清晰。通过清晰的黑边就能清楚的判断出显影玻璃上的线路形状。
4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光源部100为灯条,所述灯条具体包括灯板110,多个所述发光将设置在所述灯板110上;所述灯板110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发光件120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灯板110上。这样使发光件120所发出的光在长度方向上呈线形。由于相机需要高速成像,其曝光时间短,则需要光源所提供的光的亮度高。因此,本方案发光件120采用led灯珠,且为高亮且低发热量led灯珠,高亮led灯珠发出白色的高亮led灯。
43.由于光源部100可能根据检测的玻璃的类型不同而需选用不同的光源与待检测的玻璃进行匹配,因此,可将本线扫模组设计成可拆卸式,从而实现可更换。但为方便更换光源,例如将白光换为单色光,或光亮更强的光源等,本实施例的所述光源部100的另一种结构中,可便于更换。具体包括:光纤130,以及位于光纤末端的发光灯140,所述光纤130的前端作为发光件而朝向所述导光部。这样发光灯仍采用高亮led灯珠作为光源,所述光纤设置有多个,多个光纤的末端与发光灯相匹配,将发光灯所发出的光进行传导,从而使光从光纤前端传出,光纤前端朝向导光部。这样通过光纤的远程传导光,可将发光灯设置在线扫光模组10的外部,从而需要更换灯光时,直接更换发光灯,而不会变动光纤前端与导光部的连接结构和位置关系。使更换光源部更容易,操作更方便。
44.另外,与光纤130的末端与发光灯140之间的连接处可配套设置接口,通过接口将光纤130的末端与发光灯140进行可拆卸对接,这样将发光灯140设置有多种规格,这些发光灯可分别与发光灯进行对接。当需要不同规格的光亮时,可将对应的发光灯140通过接口连
接到光纤130末端,方便了发光灯140的更换。
45.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移动组件150,例如由电机带动的直线滑台,或电机带动的丝杆以及螺母等。移动组件150连接不同规格的发光灯140,不同规格的发光灯可通过电机的驱动而自动移动到光纤的接口处,并将需要的颜色的发光灯连接到光纤上,从而实现光源的自动切换。
46.而且,将光源部100设置为光纤导光的模式,使光源的发光灯不用设置在镜头附近跟随镜头一起移动。而远离镜头设置的发光灯所配套的发光灯珠,其尺寸、光强、散热等参数不受镜头附近安装尺寸的限制,可以提供更高强度的照明效果。因此,采用光纤的形式,还可以作为外置同轴光的光源。
47.本实施例中,多个导光圆台210所形成的圆柱形导光部200的中轴线与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圆柱形的导光部200将led灯珠的光汇聚成接近平行光的效果,将光线集中提高亮度。所述导光部200为玻璃导光部,或透明亚克力导光部;这样导光部200透光率高,制造成本低。
48.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方案中,相邻所述导光圆台210之间设置有挡光膜,这样就能将各个导光圆台210进行隔开,从而使每个导光圆台210之间的侧面(轴向的侧面)不进行导光,避免混光,从而更稳定地保证射出的光为平行光。
49.采用平行光路模式,对显影玻璃来说,由于常规的线光源在导光棒轴向上的扩散角偏大,出现类似“无影灯”的效果。则本方案中取消平行膜(扩散膜),且将石英材质导光棒冷抛光处理后,切割成厚度3~10mm的圆片形成导光圆台210。这样可以在棒轴线方向上也让出射的光线接近平行光(夹角小于10
°
)。
5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当所述光源部100采用灯条时的结构为例,进行具体结构描述,所述线扫光模组10还包括:壳体400,透明保护板500。所述壳体400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411,以及与第一容置腔411相连通的第二容置腔421,所述第二容置腔42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411的下方,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411内,所述第二容置腔421的内壁轮廓与所述导光部200向匹配,所述导光部20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421内。所述透明保护板500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透明保护板500设置在所述导光部200的下部,并位于第二容置腔421内。具体结构中,所述第二容置腔421的下部为开口,所述开口位置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422,所述透明保护板500卡嵌在所述卡槽422中并封盖开口。通过壳体400和透明保护板500形成支架,可以对灯条、导光部200进行保护。
5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扫光模组10还包括:散热器600,以及风扇700。所述散热器6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411内,并位于所述灯条的背面(上方)第一容置腔411的上部开设有开口,散热器600填充在第一容置腔411内,并朝向开口设置;所述风扇700设置在所述壳体400上,所述风扇700位于所述散热器600背离所述灯条的一侧(上方)。这样将散热器600设置在灯条的背面,将风扇700设置在散热器600上,散热器600进行导热,将灯条上的热和第一容置腔411内的热量进行传导,通过风扇700进行吹风,使散热器600上的热量及时传递出,从而实现对灯条的散热。
52.线扫光模组10还包括:航空端子800,所述航空端子800设置在所述壳体400上,并电连接所述灯条。航空端子800作为快接插头,可以快速连接外部线缆,从而为灯条供电。
53.如图1、图2所示,为方便组装,所述壳体400包括:上壳410,以及连接在所述上壳
410上的支撑架420;所述第一容置腔411设置在所述上壳410内,所述风扇700设置在所述上壳410上;所述第二容置腔42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20内,所述透明保护板50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20上并位于下开口(第二容置腔421的开口)处。这样上壳410和支撑架420进行拼接,并通过上壳410固定灯条,通过支撑架420固定导光部200以及所述透明保护板500。方便了对各部件的拆卸与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54.所述支撑架4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430,所述连接板430上开设有卡嵌槽431,所述遮光片粘接在卡嵌槽431的内壁上,所述导光部200卡嵌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长度方向两端卡嵌在所述卡嵌槽431内。通过连接板430对导光部200的两端进行卡嵌,方便将导光部200插接进入第二容置腔内,并方便的通过连接板430封盖第二容置腔的两端,方便了导光部200的安装。
55.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光源部100朝向导光部200发出白光,而且通过多个导光圆台210形成的导光部200进行导光,多个导光圆台210与光源部100的各个发光件120相对应设置,一个发光件120所发出的光从相对应的导光圆台210上射出,通过对应的导光圆台210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导光圆台210的轴向长度短,其从侧面混光距离短,这样可使发光件120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均平行射出,形成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通过导光部200两端的遮光片,使光线不会从导光部200的轴向两端倾斜射出,这样进一步的使射出的光线均是平行光于或类似平行光(夹角小于10
°
),平行光照射到待测的显影玻璃的表面,由于显影玻璃上的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与玻璃平面之间会有很微小的台阶,当垂直于显影玻璃的光线照射到台阶位置时,没有杂散光的影响,台阶中就没有光线反射回镜头,这样线路显影的轮廓边缘被相机所拍摄所成的像为黑色,显影线路成像后的边缘的黑边就非常清晰。通过清晰的黑边就能清楚的判断出显影玻璃上的线路形状。而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的散射光,通过扩散片所处理的部分光的入射角度并不同,特别是导光部侧面也能出光形成杂散光,导致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也能反射光线进入镜头,这样轮廓侧面有光线射出就会在相片上显示,从而导致线路轮廓边缘的亮度与其他区域区别不明显,从而会导致相机拍摄线路轮廓就不能明显的显示为黑色,导致轮廓就不容易识别。因此,采用本方案,能很好的为相机的成像提供光照,使相机所成像更能显示出明显的线路轮廓。采用本方案的线扫光模组10所形成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能对不良品的线路轮廓进行清晰成像,不易造成遗漏,检测效果好,能及时将不良品发现后进行返修。节约物料及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扫光模组10所提供的白光光源在照射显影玻璃后,成像不明显,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56.实施例二
57.如图3、图4所示,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其中,包括:机台20,xyz方向移动组件30,相机组件40,以及实施例一中的线扫光模组10。所述机台20水平设置,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30设置在所述机台20上,所述相机组件40设置在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30上;所述线扫光模组1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30上。待检测的显影玻璃水平放置在机台20上,通过xyz方向移动组件30带动相机组件40和线扫光模组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移动,实现相机组件40和线扫光模组在水平面(xy平面)内扫过待检测的显影玻璃,通过线扫光模组10对待检测的显影玻璃打光,并通过相机组件40进行即时拍照,实现快速照片,并将照片通过外部电脑,或内部显示屏进行显示。实现
对检测的显影玻璃的检测。
58.所述机台20包括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为大理石平台。采用大理石平台保证机台20的平面部,大理石无内应力,其承载待件的显影玻璃时,不会因应力而影响检测精度,而且大理石可缓冲振动,避免了检测过程中,小振动对检测结构的影响。在所述大理石平台的检测区域上铺设漫反射底膜;采用多种波长的高亮led线光源,搭配纯黑的漫反射(亚光)底膜,提高ito线路图像的信噪比。减少检测过程中的干扰,提高成像质量。
59.如图4所示,本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的相机组件40包括:成像部41,以及连接在程序部上的镜头42;所述成像部41采用大靶面、高分辨率的线阵相机,在光学倍率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图像的视场范围,达到16k(或以上)。镜头42采用高分辨率的光学镜头42。具体为采用1.75倍左右的镜头42,配合大靶面的线阵相机,达到2um的图像分辨率,确保能检测7~10um的显影玻璃上的线路。或者搭配更高分辨率的镜头42,比如3.5~5倍的镜头42,可以分辨率可以提高到1um~0.7um。使成像效果更好,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设计了镜头平衡调节结构,使用千分尺调整镜头42的底座。
6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机组件40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线扫光模组10的发光方向均倾斜于竖直方向且对称设置。在高分辨率场合,通过倾斜打光(而非同轴光)可以减少光源的亮度损失,提高显影玻璃上的线路的反光强度。并且可以避免同轴光半反射镜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光损失,提高了光亮。在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30上设置有弹夹机构50,弹夹机构50设置在所述xyz方向移动组件30上并可与所述线扫光模组10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线扫光模组10插入到弹夹机构50上时,实现线扫光模组10与xyz方向移动组件30的固定;当将线扫光模组10从弹夹机构50上拔下时,可以快速更换不同颜色的光源。
61.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还包括光栅尺,光栅尺可触发而产生拍照触发信号,保证多列采集图像起始位置一致,拼图一致。本实施例的相机组件40中除采用线扫相机外,还包括面阵相机60。并且采用面阵相机60和线扫相机fa(自动对焦)功能,实现协同工作。
62.另外的实施例中,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还设置有标记装置70,对显影玻璃上的线路的错误部分,可进行标记,用更明显的方式提示该显影玻璃有缺陷。为自动控制标记装置70,还可以设置移动驱动装置或直接采用xyz方向移动组件30,接收控制指令而将标记装置移动到相应的错误位置进行标记。标记装置还可以替换为修改装置,直接对错误处进行修改。
63.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测试精度高,分辨率超过了普通的显微镜,可检测到微米级的细小短路、断路或其他缺陷,超过了普通技工的识别能力。而且生产效率高,在1~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整模玻璃的检测,是人工检测效率的20~30倍。极大低缩短了样品首检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流水线的利用率。在出现偶发性不良时,能够及时发现缺陷,调整工艺参数,避免累积产生大批量的不良。品质稳定可靠,不依赖于人工的技能水平和精神状态,保证了制造过程的质量。
64.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显影玻璃的线扫光模组以及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通过光源部朝向导光部发出白光,白光照射到厚薄不均的感光胶层上,总会有光被反射,反射的光被相机所接收,实现成像,这样相片中就不会出现暗斑。而且通过多个导光圆台形成的导光部进行导光,多个导光圆台与光源部的各个发光件相对
应设置,一个发光件所发出的光从相对应的导光圆台上射出,通过对应的导光圆台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导光圆台的轴向长度短,其从侧面混光距离短,这样可使发光件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均平行射出,形成平行光或类平行光,而且通过导光部两端的遮光片,使光线不会从导光部的轴向两端倾斜射出,这样进一步的使射出的光线均是平行光于或类似平行光(夹角小于10
°
),平行光照射到待测的显影玻璃的表面,由于显影玻璃上的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与玻璃平面之间会有很微小的台阶,当垂直于显影玻璃的光线照射到台阶位置时,没有杂散光的影响,台阶中就没有光线反射回镜头,这样线路显影的轮廓边缘被相机所拍摄所成的像为黑色,这样显影线路成像后的边缘的黑边就非常清晰。通过清晰的黑边就能清楚的判断出显影玻璃上的线路形状。而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的散射光(散射单色光),通过扩散片所处理的光的入射角度并不同,特别是导光部侧面也能出光形成杂散光,导致显影线路的轮廓边缘也能反射光线进入镜头,这样轮廓侧面有光线射出就会在相片上显示,从而导致线路轮廓边缘的亮度与其他区域区别不明显,从而会导致相机拍摄线路轮廓就不能明显的显示为黑色,导致轮廓就不容易识别。因此,采用本方案,能很好的为相机的成像提供光照,使相机所成像更能显示出明显的线路轮廓。采用本方案的线扫光模组所形成的液晶整膜图像检测机,能对不良品的线路轮廓进行清晰成像,不易造成遗漏,检测效果好,能及时将不良品发现后进行返修。节约物料及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扫光模组所提供的白光光源在照射显影玻璃后,成像不明显,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6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