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6191发布日期:2022-08-31 13:4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尘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对穿式或者激光后向散射的原理对烟尘进行测量,但存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包括:壳体、导光管、光纤管、光纤、接收器壳体、接收器、安装板、主控板、激光检测器、激光发射器、遮光挡板和驱动组件;
5.安装板、主控板、激光检测器和激光发射器均设置于壳体内,激光检测器和激光发射器分别与主控板电连接;
6.激光发射器设置在设置于安装板上,分光组件设置在安装板和激光发射器之间,分光组件用于将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单束光分成平行的校准光路和测量光路;安装板与校准光路对应处开设有容许校准光路通过的第一通孔,安装板与测量光路对应处开设有容许测量光路通过的第二通孔;
7.遮光挡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背向激光发射器的一侧,遮光挡板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遮光挡板遮挡第一通孔;在第二工作状态下,遮光挡板遮挡第二通孔;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驱动组件与遮光挡板驱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遮光挡板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8.壳体与第一通孔对应处开设有第三通孔,壳体与第二通孔对应处开设有第四通孔;导光管设置在壳体外侧,导光管的轴线平行于第三通孔的轴线,且导光管均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
9.光纤管穿设在导管光内,且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管与接收器壳体固定连接;接收器壳体与导光管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检测区域;接收器设置于接收器壳体内,接收器用于接收从激光发射器发射且依次穿过导光管和检测区的校准光或测量光;光纤设置于光纤管内,且一端伸入接收器壳体内与接收器连接,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与激光检测器连接。
10.优选地,遮光挡板通过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遮光挡板以转轴为轴心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遮光挡板的第二端的转动行程上;
11.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使遮光挡板旋转至完全遮盖住第一通孔时获得,第二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使遮光挡板旋转至完全遮盖住第二通孔时获得。
12.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遮光挡板第一端通过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第一电机与转轴驱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
13.优选地,第一电机和转轴之间还连接有齿轮传动组件或链条传动组件。
14.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偏心轮,遮光挡板中部通过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遮光挡板的第一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通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偏心轮固定连接,偏心轮上设有偏心轴,偏心轴穿设在长条通孔内,且偏心轴可在长条通孔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15.优选地,遮光挡板在第一通孔到第二通孔的方向上与安装板滑动练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遮光挡板在第一通孔到第二通孔的方向上往复滑动;
16.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驱动遮光挡板完全遮盖住第一通孔时获得,第二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驱动遮光挡板完全遮盖住第二通孔时获得。
17.优选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均设有玻璃。
18.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通过分光组件将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分成两路平行的测量光路和校准光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遮光挡板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供状态之间切换,可使每次仅一路光路穿过导光管、检测区域并照射到接收器上,方便在每次测量前后均进行校准,可根据两次光源的校准结果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修正,可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遮光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遮光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前向散射烟尘监测仪,包括:壳体1、导光管2、光纤管3、光纤、接收器壳体4、接收器5、安装板6、主控板、激光检测器、激光发射器7、遮光挡板8、驱动组件;
25.安装板6、主控板、激光检测器均设置于壳体1内,激光检测器和激光发射器7分别与主控板电连接;
26.激光发射器7设置在设置于安装板6上,分光组件设置在安装板6和激光发射器7之间,分光组件用于将激光发射器7发出的单束光分成平行的校准光路和测量光路;安装板6与校准光路对应处开设有容许校准光路通过的第一通孔61,安装板6与测量光路对应处开设有容许测量光路通过的第二通孔62;
27.遮光挡板8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6背向激光发射器7的一侧,遮光挡板8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遮光挡板8遮挡第一通孔61;在第二工作状态下,遮光挡板8遮挡第二通孔62;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1内,且驱动组件与遮光挡板8驱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遮光挡板8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28.壳体1与第一通孔61对应处开设有第三通孔,壳体1与第二通孔62对应处开设有第
四通孔;导光管2设置在壳体1外侧,导光管2的轴线平行于第三通孔的轴线,且导光管2均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
29.光纤管3穿设置在导管光内,且光纤管3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管与接收器壳体4固定连接,接收器壳体4与导光管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检测区域;
30.接收器5设置于接收器壳体4内,接收器5用于接收从激光发射器7发射且依次穿过导光管2和检测区的校准光或测量光;
31.光纤设置于光纤管3内,且一端伸入接收器壳体4内与接收器5连接,另一端伸入壳体1内与激光检测器连接。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光组件将激光发射器7发射的激光分成两路平行的测量光路和校准光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遮光挡板8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供状态之间切换,可使每次仅一路光路穿过导光管2、检测区域并照射到接收器5上,方便在每次测量前后均进行校准,可根据两次光源的校准结果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修正,可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光纤管3的设置不会影响测量光和校准光的传播。
34.为了使遮光挡板8能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下进行切换,使得每次仅一路光路穿过导光管2、检测区域并照射到接收器5上,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遮光挡板8通过转轴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遮光挡板8以转轴为轴心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且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62位于遮光挡板8的第二端的转动行程上;
35.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使遮光挡板8旋转至完全遮盖住第一通孔61时获得,第二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使遮光挡板8旋转至完全遮盖住第二通孔62时获得。
36.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遮光挡板8第一端通过转轴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第一电机与转轴驱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
37.当然,为了方便第一电机的安装,第一电机和转轴之间还连接有齿轮传动组件或链条传动组件。
38.参照图4,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9和偏心轮,遮光挡板8中部通过转轴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遮光挡板8的第一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通孔,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与偏心轮固定连接,偏心轮上设有偏心轴,偏心轴穿设在长条通孔内,且偏心轴可在长条通孔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39.如此设置,当第二电机9转动时带动偏心轴转动,偏心轴转动的同时在长条通孔内滑动,从而带动遮光挡板8转动。
40.当然,偏心轮以及偏心轴和长条通孔的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1.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挡板8在第一通孔61到第二通孔62的方向上与安装板6滑动练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遮光挡板8在第一通孔61到第二通孔62的方向上往复滑动;
42.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驱动遮光挡板8完全遮盖住第一通孔61时获得,第二工作状态在驱动组件驱动遮光挡板8完全遮盖住第二通孔62时获得。
43.在本实施例中,分光组件包括用于分光的偏光立方体分光器和用于反射的全反射镜片,以便于将单束激光分成平行的校准光路和测量光路。
44.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管2靠近壳体1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反吹接头。
45.在本实施例中,光纤管3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反吹接头。
46.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器5上设有聚光镜。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均设有玻璃,以避免延伸进入壳体1内。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