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0445发布日期:2022-08-20 05:3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三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通过现代经济不断的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研人员对半导体三极管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有助于将半导体三极管技术进行改造,使半导体三极管技术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将人民生活的便利性不断提高,在人民生活中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助于将半导体三极管技术不断发扬,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效率。
3.在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中,在部分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中不能比较好的对半导体三极管进行固定,比较影响半导体三极管安装的速度,使半导体三极管在测试时不能比较好的进行简单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中,在部分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中不能比较好的对半导体三极管进行固定,比较影响半导体三极管安装的速度,使半导体三极管在测试时不能比较好的进行简单操作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控制机构、支撑机构、检修机构、限位机构和观察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上端,所述支撑机构位于主体机构下端的左右两端,所述检修机构主体机构的右端,所述限位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观察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前端;
8.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机体和保护框,所述保护框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前端。
9.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底座、连接圆柱、防护外框和触摸屏,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机体的上端,所述连接圆柱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防护外框固定安装在连接圆柱的上端,所述触摸屏固定安装在防护外框的内端,有助于将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智能检测,加强了对该半导体三极管检测的智能性,有助于使用人员对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快捷检测,有利于将该半导体三极管检测时进行便捷的操作。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防滑垫、支撑柱、承重板和安装孔,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防滑垫的上端,所述承重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柱的上端,所述安装孔固定安装在承重板的左右两端,有利于对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稳定检测,加强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该装置和平面的摩擦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装置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机构整体的稳固性。
11.优选的,所述检修机构包括凹槽、连接板、孔洞和固定螺丝,所述凹槽固定设置在
机体的右端,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内端,所述孔洞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内端,所述固定螺丝螺纹安装在孔洞的内端,有助于将连接板吻合安装在凹槽内,有利于通过固定螺丝贯穿孔洞使连接板和凹槽进行紧密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方板、定位槽、三极管本体和固定组件,所述定位槽固定设置在方板的上端,所述三极管本体固定安装在定位槽的内端,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定位槽的左右两侧,安装的方板有助于将三极管本体进行支撑,安装的定位槽有益于将三极管本体进行定位安装,安装的固定组件有利于将三极管本体进行固定。
13.优选的,所述观察机构包括把手和透明窗,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保护框内端的前端,所述透明窗固定安装在把手的上侧,安装的把手有利于将把手后端的活动板进行上拉,有益于将方板放入机体的内部,安装的透明窗有利于对该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状态进行观察,方便了使用人员对该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
14.优选的,所述防滑垫呈对称分布于机体下端的左右两端,所述安装孔呈对称分布于承重板的左右两端,有益于将该装置稳定落在平面上,加强了该装置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有利于该装置部件之间进行紧密连接,有利于将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智能检测,加强了对该半导体三极管检测的智能性,有助于使用人员对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快捷检测;
17.2.该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有助于加强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加强了该装置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该装置和平面的摩擦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装置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移动;
18.3.该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有助于将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支撑,有益于将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定位安装,有利于将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固定,有益于对该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状态进行及时观测。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观察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主体机构;2、控制机构;3、支撑机构;4、检修机构;5、限位机构;6、观察机构;101、机体;102、保护框;201、底座;202、连接圆柱;203、防护外框;204、触摸屏;301、防滑垫;302、支撑柱;303、承重板;304、安装孔;401、凹槽;402、连接板;403、孔洞;404、固定螺丝;501、方板;502、定位槽;503、三极管本体;504、固定组件;601、把手;602、透明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控制机构2、支撑机构3、检修机构4、限位机构5和观察机构6,控制机构2位于主体机构1的上端,支撑机构3位于主体机构1下端的左右两端,检修机构4主体机构1的右端,限位机构5位于主体机构1的内部,观察机构6位于主体机构1的前端,主体机构1包括机体101和保护框102,保护框102固定安装在机体101的前端,通过机体101将各个部件进行安装和支撑,通过保护框102将观察机构6进行防护,控制机构2包括底座201、连接圆柱202、防护外框203和触摸屏204,底座201固定安装在机体101的上端,连接圆柱202固定安装在底座201的上端,防护外框203固定安装在连接圆柱202的上端,触摸屏204固定安装在防护外框203的内端,通过底座201和连接圆柱202将防护外框203和触摸屏204进行支撑,通过防护外框203保护触摸屏204,使用人员通过在触摸屏204上进行简单操作,使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检测;
27.支撑机构3包括防滑垫301、支撑柱302、承重板303和安装孔304,支撑柱302固定安装在防滑垫301的上端,承重板303固定安装在支撑柱302的上端,安装孔304固定安装在承重板303的左右两端,通过防滑垫301将支撑柱302和承重板303落在平面上,通过安装孔304将承重板303安装在机体101的下端,检修机构4包括凹槽401、连接板402、孔洞403和固定螺丝404,凹槽401固定设置在机体101的右端,连接板402固定安装在凹槽401的内端,孔洞403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02的内端,固定螺丝404螺纹安装在孔洞403的内端,通过将连接板402吻合安装在凹槽401内,使连接板402被定位安装在凹槽401内,通过固定螺丝404贯穿孔洞403使连接板402和凹槽401进行连接;
28.限位机构5包括方板501、定位槽502、三极管本体503和固定组件504,定位槽502固定设置在方板501的上端,三极管本体503固定安装在定位槽502的内端,固定组件504固定安装在定位槽502的左右两侧,通过方板501将三极管本体503进行支撑,通过方板501上设置的定位槽502将三极管本体503进行定位安装,通过拧紧固定组件504上螺柱外端的螺母将固定块和三极管本体503进行连接,从而将三极管本体503进行固定,观察机构6包括把手601和透明窗602,把手601固定安装在保护框102内端的前端,透明窗602固定安装在把手601的上侧,通过把手601将把手601后端的活动板上拉,将方板501放入机体101的内部,通过透明窗602对该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状态进行观察,防滑垫301呈对称分布于机体101下端的左右两端,安装孔304呈对称分布于承重板303的左右两端,通过防滑垫301将该装置落在平面上,通过安装孔304将承重板303连接在机体101的下端。
29.工作原理:该半导体三极管测试用限位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机体101将各个部件进行安装和支撑,通过保护框102将观察机构6进行防护,通过底座201和连接圆柱202将防护外框203和触摸屏204进行连接并支撑,防护外框203包裹住并且保护触摸屏204,使用人员通过在触摸屏204上进行简单操作,使该半导体三极管进行检测,通过防滑垫301将支撑柱302和承重板303落在平面上,安装孔304将承重板303安装在机体101的下端,然后,通过和连接板402相适配的凹槽401,将连接板402安装在凹槽401内,再通过固定螺丝404贯穿孔洞403使连接板402和凹槽401进行连接,最后,通过方板501将三极管本体503进行支撑,方板501上设置的定位槽502将三极管本体503进行定位安装,再拧紧固定组件504上螺
柱外端的螺母将三极管本体503进行固定,上拉把手601后端的活动板,将方板501放入机体101的内部,再通过透明窗602对该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状态进行观察。
3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