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9491发布日期:2022-06-04 08:0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


背景技术:

2.环境监测仪(digitalthermometer)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传统的环境监测仪大多体积比较大,同时,不具备移动的特点,在使用时,安装不便捷;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14748075u公开了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有监测仪,所述检测仪底端设有多个移动装置,所述底板周侧设有多个固定装置,所述检测仪顶端设有风力检测仪,所述风力检测仪一侧设有风向标;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底板相连接,所述固定座上通过螺纹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端设有转动把手,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设有锥钻;通过设置的移动装置,便于对监测仪进行移动或固定;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便于对监测仪进行固定至地面,固定结构简易,方便安装;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环境和整体性能,实用简单,安全可靠。
3.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两侧的锥钻的设置虽然方便在移动后对检测仪进行稳停固定;但是其两侧的钻锥在不使用时存在不便于快速同步收纳的缺点,且进行固定操作时需要逐个单独操作两侧的钻锥,费时费力,(不使用时钻锥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出现被人员误碰的现象,由于其较尖锐,导致人员受损伤的风险较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加以改进,因为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包括环境监测仪主体,所述环境监测仪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形底座,回形底座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回形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座,环境监测仪主体位于两个矩形座之间;
7.所述矩形座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两个矩形座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槽,收纳槽内滑动套设有滑套,滑套内转动安装有螺杆,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滑套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螺旋钻地叶,矩形座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上,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方杆,螺杆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方杆上,位于左侧的矩形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与左侧的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凹槽,两个矩形凹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矩形凹槽的底部内壁和对应的矩
形槽的顶部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转轴和对应的方杆上固定套设有同一个位于矩形槽内的第一联动组件,两个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同一个位于回形底座内的第二联动组件。
8.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链轮和第一链条,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链轮分别固定套设在对应的转轴和方杆上,第一链条传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链轮上。
9.优选地,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链轮和第二链条,两个第二链轮分别焊接套设在对应的转轴上,第二链条传动连接在两个第二链轮上,第二链条位于回形底座内。
10.优选地,两个收纳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两个滑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滑套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对应的矩形槽相连通的螺纹孔,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螺纹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螺杆的顶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杆外侧滑动连接的方槽。
14.优选地,所述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对应的方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单驱动控制两个螺旋钻地叶同步旋转下移钻入地面的方式,便于对环境监测仪主体快速便捷安装固定,省时省力,且便于在不使用时对两个螺旋钻地叶同步快速收纳,避免不使用或移动时其长时间暴露在外误伤到人,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0、环境监测仪主体;1、回形底座;2、矩形座;3、收纳槽;4、滑套;5、矩形槽;6、螺杆;7、螺旋钻地叶;8、方杆;9、矩形凹槽;10、转轴;11、驱动电机;12、第一链轮;13、第一链条;14、第二链条;15、方槽;16、螺纹孔;1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3,一种便捷安装的多功能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包括环境监测仪主体100,环境监测仪主体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形底座1,回形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17,回形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座2,环境监测仪主体100位于两个矩形座
2之间;
23.矩形座2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3,两个矩形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槽5,收纳槽3内滑动套设有滑套4,滑套4内转动安装有螺杆6,螺杆6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滑套4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螺旋钻地叶7,矩形座2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6上,矩形槽5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方杆8,螺杆6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方杆8上,位于左侧的矩形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1,且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底端与左侧的方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矩形槽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凹槽9,两个矩形凹槽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矩形凹槽9的底部内壁和对应的矩形槽5的顶部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10,其中矩形槽5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与对应转轴10外侧顶部固定套装的第三轴承,转轴10的外侧底部固定套装有一个与矩形凹槽9底部内壁固定安装的第四轴承,转轴10和对应的方杆8上固定套设有同一个位于矩形槽5内的第一联动组件,两个转轴10上固定套设有同一个位于回形底座1内的第二联动组件;
24.第一联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链轮12和第一链条13,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链轮12分别固定套设在对应的转轴10和方杆8上,第一链条13传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链轮12上;
25.第二联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链轮和第二链条14,两个第二链轮分别焊接套设在对应的转轴10上,第二链条14传动连接在两个第二链轮上,第二链条14位于回形底座1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单驱动控制两个螺旋钻地叶7同步旋转下移钻入地面的方式,便于对环境监测仪主体100快速便捷安装固定,省时省力,且便于在不使用时对两个螺旋钻地叶7同步快速收纳,避免不使用或移动时其长时间暴露在外误伤到人,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满足使用需求。
26.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收纳槽3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两个滑套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滑套4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对应的螺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收纳槽3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对应的矩形槽5相连通的螺纹孔16,螺纹孔16与对应的螺杆6螺纹连接,螺杆6的顶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杆8外侧滑动连接的方槽15,矩形槽5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对应的方杆8的外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单驱动控制两个螺旋钻地叶7同步旋转下移钻入地面的方式,便于对环境监测仪主体100快速便捷安装固定,省时省力,且便于在不使用时对两个螺旋钻地叶7同步快速收纳,避免不使用或移动时其长时间暴露在外误伤到人,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满足使用需求。
27.工作原理:使用时,四个万向轮17的设置方便人员对环境监测仪主体100进行移动,移动至监测处需要固定时,人员正向启动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带动左侧的方杆8转动,左侧的方杆8通过对应的两个第一链轮12和第一链条13配合带动左侧的转轴10转动,左侧的转轴10带动左侧的第二链轮转动,左侧的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14带动右侧的第二链轮转动,右侧的第二链轮带动右侧的转轴10转动,右侧的转轴10通过对应的两个第一链轮12和第一链条13配合带动右侧的方杆8转动,此时两个方杆8同步转动,两个方杆8通过两个方槽15带动两个螺杆6转动,螺杆6带动对应的螺旋钻地叶7转动,同时螺杆6在对应的螺纹孔16内转动并向下移动,此时螺杆6还带动对应的螺旋钻地叶7向下移动,此时两个螺旋钻地叶7处于同步旋转并下移的状态,旋转并下移的螺旋钻地叶7逐渐向下移出,并同步向下
钻入地面内,形成与地面扎根固定的效果,通过单驱动控制两个螺旋钻地叶7同步旋转下移钻入地面的方式,实现对环境监测仪主体100快速便捷安装固定;
28.使用后,需要解除固定时,反向启动驱动电机11,同理与正向启动驱动电机11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此时两个螺旋钻地叶7转变为向上并回转,达到逐渐从地面内旋出,并同步向上分别移动收纳至对应的收纳槽3内,实现在不使用时对两个螺旋钻地叶7同步快速收纳的目的,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外误伤到人,降低安全风险。
29.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