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3182发布日期:2022-06-07 19:2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检系统。


背景技术:

2.安检设备为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仪、x光安检器、危险液体检测仪、车底视频检查镜、鞋内金属探测仪、软管内窥镜等的统称。安检设备用于公安反恐、机场、法院、检察院、监狱、车站、博物馆、体育馆、会展中心、演出场所、娱乐场所等需要安检的场所使用。
3.目前,在出行场所对安检设备的运用较多,例如车站、机场以及地铁站,且主要的安检设备为x光安检器,通过x光的照射将行李或者包裹内的物品影像反映出来,从而可以观察到是否携带有危险物品;然而此种设备虽然可以起到排除危险物品的作用,但是多是在检测出危险物品后通过人工将带有可疑品的包裹分离取出,缺乏一定的自动化使用效果,尤其是在安检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携带有危险物品的行李或包裹无法被分离出,引发安全隐患。因此,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检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检设备存在漏检的问题,具有安全检测自动化、能够有效避免漏检的有益效果。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安检系统,包括检测仪器,所述检测仪器包括彼此适配的输送带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分离待复检物品物品的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彼此适配的输送单元以及阻挡单元,且所述阻挡单元用于阻挡输送单元上的待复检和/或将输送单元上待复检物品偏离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
7.输送带用于运输物品,使得物品进入和离开探测器的内部,探测器用于检测进入到其内部的物品的情况,若检测出需待复检物品,待该物品从检测仪器离开后进入到输送单元上移动时,阻挡单元转动后挡住该物品的移动,然后通过与该物品的接触而将其引导或者分离,使得该物品偏离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方便安检人员对其进行复检;因此无需安检人员手动分离待复检物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漏检等问题,杜绝安全隐患;若无需复检,该物品即可在输送单元上继续移动,供旅客拿取,使得安全检测的过程自动化。
8.优选的,所述阻挡单元设置有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用于将输送单元上的待复检物品偏离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
9.当阻挡单元挡住待复检物品时,此时该物品与阻挡单元发生接触,分流单元即可为该物品提供一个不同于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驱动力,使得该物品偏离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该待复检物品进行复检。
10.优选的,所述阻挡单元包括阻挡板、转动件以及驱动部,所述阻挡板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阻挡板转动,所述分流单元设置于所述阻挡板的表面。
11.阻挡板与转动件连接后,使得阻挡板能够绕转动件做灵活偏转,驱动部用于提供
阻挡板转动的动力,当检测仪器检测出待复检物品时,阻挡板转动后对其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分流单元将该物品偏离出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起到防止漏检的效果;若没有测出待复检物品时,阻挡板不对其进行阻挡,使该物品自由通过,因此使得安检过程更加自动化
12.优选的,所述分流单元包括动力部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阻挡板的表面,所述动力部安装于所述阻挡板,且所述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
13.传送带设于阻挡板的表面,且动力部用于驱动传送带转动,因此当待复检物品被阻挡板阻挡时,传送带会与其发生接触并使得该物品偏离出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方便工作人员复检,从而无需人工截停后将该物品分离出,安检过程更加自动化、高效化。
14.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同时驱动两个所述阻挡板,且两个所述阻挡板彼此适配,两个所述阻挡板并拢后对输送单元上的物品阻挡,两个所述阻挡板分离后使得输送单元上的物品通过。
15.两个阻挡板彼此适配,通过驱动部实现同步运动,当待复检物品被检测出时,两个阻挡板相互合拢,对该物品形成阻挡,然后通过分流单元将该物品分离出;且两个阻挡板彼此配合工作,相较于单独使用一个阻挡板来说,能够更快的实现对物品的阻挡以及解除对物品的阻挡,安检过程更加高效。
16.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电动机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传动轴,且两个所述传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每一个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均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每一个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阻挡板适配,且两个驱动杆用于驱动对应的阻挡板相互并拢或相互分离。
17.电动机将动力传输至两个相对设置的传动轴,且两个传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每个传动轴传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用于驱动阻挡板转动,因此对两个阻挡板的转动实现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即两个阻挡板的分离和合拢,从而实现对输送单元上的物品的放行或者阻挡。
18.优选的,所述阻挡板的侧面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槽适配,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构造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传动轴远离电动机的一侧传动连接,且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
19.转动轴转动后带动导轨平移,从而使得与其连接的驱动杆作同步运动,驱动杆上的一端因此在滑动槽内滑动,且滑动槽设置在阻挡板的侧面,而阻挡板的一端与转动件连接,因此驱动杆的运动能够使得阻挡板发生转动;两导轨平行设置,能够确保两个阻挡板的转动更加同步,因此能够快速的完成对物品的阻拦和放行。
20.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仪器、阻挡单元电连接。
21.控制器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检过程的自动化效果,当检测仪器检测出待复检物品时,即可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即可控制阻挡单元对该物品进行阻挡并将其分离出,无需人工操作,安检过程进一步优化了效率。
22.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滚珠输送带,所述滚珠输送带与所述阻挡单元适配。
23.滚珠输送带的设置使得待复检物品在其表面上的移动较为灵活,能够方便的被阻挡单元偏移输送方向。
24.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器的入口处还设置有差速送物单元,所述差速送物单元包括彼此适配的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二输送部设置于所述探测器的入口处,所述
第二输送部的传输速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传输速度。
25.第二输送部设置在探测器的入口处,且第二输送部的传输速度大于第一输送部的传输速度,因此两个相邻的物品在进入到检测仪器时会因为传送速度差异而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安检的准确度。
2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检系统,输送带用于运输物品,使得物品进入和离开探测器的内部,探测器用于检测进入到其内部的物品的情况,若检测出待复检物品,待该物品从探测器内部离开后进入到输送单元上移动时,阻挡单元转动后挡住该物品的移动,然后通过与该物品的接触而将其引导或者分离,使得该物品偏离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方便安检人员对其进行复检;因此无需安检人员手动分离待复检物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漏检等问题,杜绝安全隐患;若无需复检,该物品即可在输送单元上继续移动,供旅客拿取,使得安全检测的过程自动化。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板(单个)的工作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板的安装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板(两个)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9.100-检测仪器,110-输送带,120-探测器,200-分流组件,210-输送单元,220-阻挡单元,231-动力部,232-传送带,233-主动辊筒,234-从动辊筒,240-阻挡板,241-滑动槽,250-转动件,260-驱动部,261-电动机,2611-第二锥齿轮,262-传动轴,2621-第一锥齿轮,263-驱动杆,270-导轨,280-分流仓,281-第一分离口,282-第二分离口,300-差速送物单元,310-第一输送部,320-第二输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1.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42.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4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检系统,包括检测仪器100,所述检测仪器100包括彼此适配的输送带110和探测器120,所述探测器120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分离待复检的分流组件200,所述分流组件200包括彼此适配的输送单元210以及阻挡单元220,且所述阻挡单元220用于阻挡输送单元210上的待复检和/或将输送单元210上待复检偏离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
4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110设置在探测器120内,且输送带110的长度大于探测器120的长度,使得输送带110的两端延伸出探测器120的两端外;因此使得行李或者包裹能够通过输送带110的运输进入和离开探测器120,检测仪器100的探测器120用于对行李或者包裹内的物品进行透射分析,输送带110的另一端邻近输送单元210,结合图1和图8可知,因此可将经过检测后的物品运输到输送单元210上,若检测仪器100的探测器120检测出待复检物品时,当该物品移动到输送单元210时,阻挡单元220转动,从而阻挡该物品移动,且当阻挡单元220挡住该物品时,其会与物品发生接触,从而将该物品引导或者分离,使得该物品偏离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方便安检人员对其进行复检,无需安检人员手动分离该物品,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漏检等问题,杜绝安全隐患;若无需复检,该物品即可在输送单元210上继续移动,供旅客拿取,使得安全检测的过程自动化。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探测器120为现有技术中的x光检测器。
47.优选的,所述阻挡单元220设置有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用于将输送单元210上的待复检物品偏离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
48.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单元设置在阻挡单元220表面,当阻挡单元220挡住待复检物品时,此时该物品与阻挡单元220发生接触,分流单元即可为该物品提供一个不同于输送单元210输送方向的驱动力,使得该物品偏离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该待复检物品进行复检。
49.优选的,所述阻挡单元220包括阻挡板240、转动件250以及驱动部260,所述阻挡板240与所述转动件250连接,所述驱动部260用于驱动所述阻挡板240转动,所述分流单元设置于所述阻挡板240的表面。
50.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板240的一端与转动件250连接,转动件
250设置在垂直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的侧面,因此使得阻挡板240能够绕转动件250做灵活偏转,驱动部260用于提供阻挡板240转动的动力,当检测仪器100检测出待复检物品时,该物品从检测仪器100的输送带110移动至输送单元210上时,阻挡板240即可向输送单元210运输方向转动,然后即可对其进行阻挡,然后将该物品偏离出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起到防止漏检的效果;若没有测出待复检的物品时,阻挡板240不对其进行阻挡,使该物品自由通过,因此使得安检过程更加自动化。
51.优选的,所述分流单元包括动力部231和传送带232,所述传送带232设置于所述阻挡板240的表面,所述动力部231安装于所述阻挡板240,且所述动力部231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232转动。
5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板240的两端均设置有辊筒,传送带232套设在两个辊筒上,因此位于阻挡板240的表面;且动力部231安装在阻挡板240上靠近其中一个辊筒的位置处,动力部231包括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将动力传输至与其邻近的辊筒,使得该辊筒发生转动,从而使该辊筒为主动辊筒233,另一辊筒为从动辊筒234,从而能够使得套设在两者之上的传送带232发生转动,因此当待复检物品被阻挡时,传送带232会与其发生接触并给予该物品偏移输送单元210运输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使得该物品被顺利分离出,无需人工搬运该物品,安检过程更加自动化、高效化。
53.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阻挡板240上的传送带232转动方向相同,从而使得长度较大的物品能够快速的被分离出。
54.优选的,所述驱动部260同时驱动两个所述阻挡板240,且两个所述阻挡板240彼此适配,两个所述阻挡板240并拢后对输送单元210上的物品阻挡,两个所述阻挡板240分离后使得输送单元210上的物品通过。
55.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阻挡板24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在转动件250上,因此两个转动件250相对设置,同时两个阻挡板240彼此适配,通过驱动部260实现同步运动,当待复检物品被检测出时,两个阻挡板240向中靠近后合拢在一起,两者保持倾斜的状态从而形成倾斜的阻挡面,对该物品形成阻挡,具体如图7所示;然后通过分流单元将该物品偏移输送单元210的运输方向,然后从输送单元210的侧面分离出该物品;且两个阻挡板240彼此配合工作,相较于单独使用一个阻挡板240来说,能够更快的实现对物品的阻挡以及解除对物品的阻挡,安检过程更加高效,且当待复检物品移动到距离检测仪器100更远的那个阻挡板240的转动区域内时,两阻挡板240相互分离时还可以使得该物品被推动,从而使其更加快速的被分离出。
56.优选的,所述驱动部260包括电动机26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传动轴262,且两个所述传动轴262的转动方向相反,每一个所述传动轴262的一端均与所述电动机26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每一个所述传动轴26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杆263,所述驱动杆263与所述阻挡板240适配,且两个驱动杆263用于驱动对应的阻挡板240相互并拢或相互分离。
57.结合图5、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60位于阻挡单元的上方,确保不会对物品的移动造成影响;驱动部260包括电动机26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传动轴262,电动机261将动力同时传输至两个相对设置的传动轴262,且两个传动轴262的转动方向相反,每个传动轴262传动连接有驱动杆263,驱动杆263向下延伸,并用于驱动对应的阻挡板240转动,因此两个阻挡板240的转动实现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物品的
放行或者阻挡。
58.优选的,所述阻挡板240的侧面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241,所述驱动杆263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槽241适配,所述驱动杆263的另一端构造有导轨270,所述导轨270与所述传动轴262远离电动机261的一侧传动连接,且两个所述导轨270平行设置。
59.如图5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传动轴262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有齿轮,导轨27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齿轨,齿轨和齿轮相互啮合,因此使得转动轴转动后带动导轨270移动,从而使得其上驱动杆263同步移动;阻挡板240的一端与转动件250连接,且驱动杆263的一端与阻挡板240上滑动槽241适配,因此导轨270带动驱动杆263作平移时,驱动杆263的下端在滑动槽241内滑动的同时使得阻挡板240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对物品的阻挡或者放行,且当驱动杆263在滑动槽241内滑动至两个极限位置时,即滑动至远离转动件250的极限位置时,两阻挡板240合拢;滑动至靠近转动件250的极限位置时,两阻挡板240分离;此外,两导轨270平行设置,能够确保两个阻挡板240的转动更加同步,避免阻挡或者放行物品时出现延迟。
60.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仪器100、阻挡单元220电连接。
61.控制器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检过程的自动化效果,当检测仪器100检测出待复检物品时,即可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即可控制阻挡单元220对该物品进行阻挡并将其分离出,无需人工操作,安检过程进一步优化了效率。
62.需要说明的是,分流部件还包括分流仓280,分流仓280适配于检测仪器100,分流仓280构造有供安全物品离开的第一分离口281以及待复检物品离开的第二分离口282,结合图1和图8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分流仓280与检测仪器100的出口处连接在一起,转动件250安装在分流仓280的内侧壁上,驱动部260安装在分流仓280的顶部,阻挡板240的侧面垂直输送单元210的输送方向,第一分离口281位于分流仓280沿输送单元210输送方向的最远端,安全物品在未受到阻挡板240的阻挡时,可以直接从第一分离口281离开,且第一分离口281处设置有斜坡,能够对安全物品的移动进行缓冲,避免游客行李受损;第二分离口282位于分流仓280的侧面,也即输送单元210运输方向的侧面,待复检物品受到阻挡板240的阻挡后即可从该口离开,供工作人员检查,且第二分离口282处亦设置了一个输送带110,能够将危险物品快速运出,避免堆集的情况发生,因此,分流仓280的设置方便了对安全物品和待复检物品的分离处理。
63.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210包括滚珠输送带,所述滚珠输送带与所述阻挡单元220适配。
64.结合图1、图2以及图8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滚珠输送带与检测仪器100的输送带110相邻,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因此滚珠输送带能够承接从输送带110上运输过来的物品,滚珠输送带表面安装有多个可自由活动的小球,物品在多个小球的支撑下移动;滚珠输送带工作时不仅为物品提供了向前移动的力,同时当阻挡单元220挡住待复检物品时,由于小球的作用,可以物品在其表面上的移动较为灵活,待复检物品能够被分离组件快速的偏移出滚珠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实现对待复检物品的分离。
65.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器100的入口处还设置有差速送物单元300,所述差速送物单元300包括彼此适配的第一输送部310和第二输送部320,所述第二输送部320设置于所述探测器120的入口处,所述第二输送部320的传输速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部310的传输速度。
6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部320设置在探测器120的入口处,第一输送部310与第二输送部320相邻,且第一输送部310更加远离探测器120的入口,第二输送部320与检测仪器100的输送带110相适配,且第二输送部320的传输速度大于第一输送部310的传输速度,第一输送部310和第二输送部320的传输方向与检测仪器100的输送带110的输送方向一致,因此两个相邻的物品在进入到检测仪器100时会依次经过第一输送部310和第二输送部320,从而因为传送速度的差异而产生一定的间隔距离,为阻挡单元220预留出工作时间,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安检的准确度。
67.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310和第二输送部320为两个独立的小型输送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两个输送辊轴组,只需保证输送速度不同即可。
6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多个输送部,只需要保证多个输送部的运输速度按照距离检测仪器100的入口距离依次增大而依次减小即可。
69.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7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