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壳综合测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4024发布日期:2022-10-14 22: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壳综合测量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壳综合测量机。


背景技术:

2.差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差速器壳体,是差速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差速器壳体在加工完成以后,内部球面需要进行检测。由于差速器壳体的结构,导致差速器壳体内部的球面直径检测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可以让差速器在装配前确保零件是合格的,生产出来的差速器壳体需要进行全检。
3.故需要一种方便检测的自动差壳综合测量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检测的自动差壳综合测量机。
5.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差壳综合测量机,包括测量机台、差速器外壳、上测量滑台、左内球径测量滑台、右内球径测量滑台、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和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台上设有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上设有上测量滑台,所述差速器外壳的左侧设有左内球径测量滑台,所述差速器外壳的右侧设有右内球径测量滑台,所述测量机台上设有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和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所述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设于差速器外壳前方,所述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设于差速器外壳后方,所述上测量滑台内设有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
6.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机台包括测量台面板、正面护罩、侧面护罩、底板、驱动电机、旋转台、基准座、基准环、防护圈、下导套和支撑柱,所述测量台面板下设有正面护罩和侧面护罩,所述正面护罩和侧面护罩下设有底板,所述测量台面板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测量台面板上还设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有基准座,所述基准座内设有基准环,所述基准环外设有防护圈,所述基准座上设有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内设有下导套,所述基准座外设有支撑柱。
7.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测量滑台包括滑台支座、第一直线导轨、上板、光轴、上安装板、连接套、上导套、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接近开关和第一缓冲器,所述滑台支座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设有上板,所述上板上设有光轴,所述光轴上设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与连接套连接,所述上板上还设有上导套,所述上安装板下设有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所述连接套上设有接近开关,所述滑台支座顶部设有第一缓冲器。
8.上述方案中,所述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包括测量板、传感器连接板、限位杆、弹簧、限位块、第一气缸、连接块、弹性体、滑台、测头支架、测杆、测臂、测头和驱动杆,所述测量板上设有传感器连接板,所述传感器连接板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与限位块连接,所述测量板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传感器连接板与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与弹性体连接,所述测量板上设有滑台,所述滑台上设有测头支架,所述测头支架上设有测杆,所述测杆上设有测臂,所述测臂上设有测头,所述测杆包括第一外径测杆、第二外
径测杆、第一内径测杆、第二内径测杆,所述测量板上还设有驱动杆。
9.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内球径测量滑台和右内球径测量滑台为构造相同的内球径测量滑台本体,所述内球径测量滑台本体包括安装板、无间隙收缩组件、支架、安装块、第一传感器、第三内径测杆、内径测头、第一拉杆、第一调节板、三通、节流阀、第二气缸、第一接头、拖链支架、拖链、第一导轨安装板、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缓冲器、第一排气节流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接头,所述安装板与无间隙收缩组件连接,所述无间隙收缩组件与支架连接,所述支架与安装块连接,所述安装块与第一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三内径测杆连接,所述第三内径测杆上设有内径测头,所述安装板与第一拉杆连接,所述第一拉杆与第一调节板连接,所述第一拉杆上设有三通,所述三通与节流阀连接,所述安装板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气缸与拖链支架连接,所述拖链支架上设有拖链,所述节流阀下设有第一导轨安装板,所述第一导轨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缓冲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器与第一排气节流阀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器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接头。
10.上述方案中,所述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和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为构造相同的销孔直径测量滑台本体,所述销孔直径测量滑台本体包括第二导轨安装板、第三直线导轨、第二连接杆、第二拉杆、短型气缸、第二排气节流阀、第二调节板、传感器安装座、第二传感器、传感器测臂、销孔导套、测量测头、销钉和第三缓冲器,所述第二导轨安装板与第三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安装板下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与短型气缸连接,所述短型气缸上设有第二排气节流阀,所述第二导轨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与传感器安装座连接,所述传感器安装座上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传感器测臂连接,所述传感器测臂的前端设有销孔导套,所述销孔导套内设有测量测头,所述第二调节板还与销钉连接,所述销钉与第二调节板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器。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检测的自动差壳综合测量机。本实用新型让测量机构在测量前缩回,测量时候,深入到差速器壳体内部检查球面直径,其中收缩机构采用无间隙设计,长时间使用不降低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以及检测的精度。效率高,精确度和稳定性高。自动调整位置,检测精确,流水作业节拍快,大大节省人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以及精确度。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五;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测量机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测量滑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测量滑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24.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2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左内球径测量滑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14为本实用新型左内球径测量滑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15为本实用新型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中:1、测量机台101、测量台面板102、正面护罩103、侧面护罩104、底板105、驱动电机106、旋转台107、基准座108、基准环109、防护圈110、下导套111、支撑柱
29.2、差速器外壳
30.3、上测量滑台301、滑台支座302、第一直线导轨303、上板304、光轴305、上安装板306、连接套307、上导套308、接近开关309、第一缓冲器
31.4、左内球径测量滑台401、安装板402、无间隙收缩组件403、支架404、安装块405、第一传感器406、第三内径测杆407、内径测头408、第一拉杆409、第一调节板410、三通411、节流阀412、第二气缸413、第一接头414、拖链支架415、拖链416、第一导轨安装板417、第二直线导轨418、第二缓冲器419、第一排气节流阀420、第一连接杆421、第二接头
32.5、右内球径测量滑台
33.6、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601、第二导轨安装板602、第三直线导轨603、第二连接杆604、第二拉杆605、短型气缸606、第二排气节流阀607、第二调节板608、传感器安装座609、第二传感器610、传感器测臂611、销孔导套612、测量测头613、销钉614、第三缓冲器
34.7、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
35.8、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01、测量板802、传感器连接板803、限位杆804、弹簧805、限位块806、第一气缸807、连接块808、弹性体809、滑台810、测头支架8111、第一外径测杆8112、第二外径测杆8113、第一内径测杆8114、第二内径测杆812、测臂813、测头814、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差壳综合测量机,包括测量机台1、差速器外壳2、上测量滑台3、左内球径测量滑台4、右内球径测量滑台5、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6、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7和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测量机台1上设有差速器外壳2,差速器外壳2上设有上测量滑台3,差速器外壳2的左侧设有左内球径测量滑台4,差速器外壳2的右侧设有右内球径测量滑台5,测量机台1上设有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6和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7,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6设于差速器外壳2前方,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7设于差速器外壳2后方,
上测量滑台3内设有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
38.如图6所示,测量机台1包括测量台面板101、正面护罩102、侧面护罩103、底板104、驱动电机105、旋转台106、基准座107、基准环108、防护圈109、下导套110和支撑柱111,测量台面板101下设有正面护罩102和侧面护罩103,正面护罩102和侧面护罩103下设有底板104,测量台面板101上设有驱动电机105,测量台面板101上还设有旋转台106,旋转台106上设有基准座107,基准座107内设有基准环108,基准环108外设有防护圈109,基准座107上设有差速器外壳2,差速器外壳2内设有下导套110,基准座107外设有支撑柱111。
39.如图7-图8所示,上测量滑台3包括滑台支座301、第一直线导轨302、上板303、光轴304、上安装板305、连接套306、上导套307、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接近开关308和第一缓冲器309,滑台支座301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302,第一直线导轨302上设有上板303,上板303上设有光轴304,光轴304上设有上安装板305,上安装板305与连接套306连接,上板303上还设有上导套307,上安装板305下设有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连接套306上设有接近开关308,滑台支座301顶部设有第一缓冲器309。
40.如图9-图12所示,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包括测量板801、传感器连接板802、限位杆803、弹簧804、限位块805、第一气缸806、连接块807、弹性体808、滑台809、测头支架810、测杆、测臂812、测头813和驱动杆814,测量板801上设有传感器连接板802,传感器连接板802上设有限位杆803,限位杆803与弹簧804连接,弹簧804与限位块805连接,测量板801上设有第一气缸806,传感器连接板802与连接块807连接,连接块807与弹性体808连接,测量板801上设有滑台809,滑台809上设有测头支架810,测头支架810上设有测杆,测杆上设有测臂812,测臂812上设有测头813,测杆包括第一外径测杆8111、第二外径测杆8112、第一内径测杆8113、第二内径测杆8114,测量板801上还设有驱动杆814。
41.如图13-图14所示,左内球径测量滑台4和右内球径测量滑台5为构造相同的内球径测量滑台本体,内球径测量滑台本体包括安装板401、无间隙收缩组件402、支架403、安装块404、第一传感器405、第三内径测杆406、内径测头407、第一拉杆408、第一调节板409、三通410、节流阀411、第二气缸412、第一接头413、拖链支架414、拖链415、第一导轨安装板416、第二直线导轨417、第二缓冲器418、第一排气节流阀419、第一连接杆420和第二接头421,安装板401与无间隙收缩组件402连接,无间隙收缩组件402与支架403连接,支架403与安装块404连接,安装块404与第一传感器405连接,第一传感器405与第三内径测杆406连接,第三内径测杆406上设有内径测头407,安装板401与第一拉杆408连接,第一拉杆408与第一调节板409连接,第一拉杆408上设有三通410,三通410与节流阀411连接,安装板401与第二气缸412连接,第二气缸412上设有第一接头413,第二气缸412与拖链支架414连接,拖链支架414上设有拖链415,节流阀411下设有第一导轨安装板416,第一导轨安装板416上设有第二直线导轨417,第一调节板409与第二缓冲器418连接,第二缓冲器418与第一排气节流阀419连接,第二缓冲器418与第一连接杆420连接,第一连接杆420上设有第二接头421。
42.如图15所示,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6和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7为构造相同的销孔直径测量滑台本体,销孔直径测量滑台本体包括第二导轨安装板601、第三直线导轨602、第二连接杆603、第二拉杆604、短型气缸605、第二排气节流阀606、第二调节板607、传感器安装座608、第二传感器609、传感器测臂610、销孔导套611、测量测头612、销钉613和第三缓冲器614,第二导轨安装板601与第三直线导轨602连接,第二导轨安装板601下设有第二连接杆
603,第二连接杆603与第二拉杆604连接,第二拉杆604与短型气缸605连接,短型气缸605上设有第二排气节流阀606,第二导轨安装板601上设有第二调节板607,第二调节板607与传感器安装座608连接,传感器安装座608上设有第二传感器609,第二传感器609与传感器测臂610连接,传感器测臂610的前端设有销孔导套611,销孔导套611内设有测量测头612,第二调节板607还与销钉613连接,销钉613与第二调节板607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器614。
43.使用时,将待检测的差速器外壳2放置于基准环108上,前销孔直径测量滑台6和后销孔直径测量滑台7伸入差速器外壳2进行定位并利用测量测头612进行测量,上测量滑台3上的轴承孔内外径测量机构8的测头分为两组,第一外径测杆8111、第二外径测杆8112上为第二测头,第一内径测杆8113、第二内径测杆8114上为第一测头,第一测头先收回,待置入差速器外壳内再伸出抵在差速器外壳的上部进行测量,第二测头对差速器外壳的外部进行测量。左内球径测量滑台4和右内球径测量滑台5进而进入差速器外壳2内,第三内径测杆406撑开,将内径测头407抵在差速器外壳2的球体内部,开始进行测量。以上提到的测量机构可以同时进行。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