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目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2303发布日期:2022-08-06 04:3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目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目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标检测,也叫目标提取,是一种基于目标几何和统计特征的图像分割。它将目标的分割和识别合二为一,其准确性和实时性是整个系统的一项重要能力。尤其是在复杂场景中,需要对多个目标进行实时处理时,目标自动提取和识别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视觉原理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研究越来越热门,对目标进行动态实时跟踪定位在智能化交通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军事目标检测及医学导航手术中手术器械定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现有的移动目标检测装置,一般体积较大,移动较为不便,使用时装置的位置较为固定,不便于使用者外出随身携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目标检测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目标检测装置,一般体积较大,移动较为不便,使用时装置的位置较为固定,不便于使用者外出随身携带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移动目标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块,所述支撑座块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座块的一侧,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本体,所述外壳的两侧对称活动连接有限位带,使用时本技术通过限位带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电机与气缸配合控制检测装置本体向矩形壳的外部延伸后对周围进行检测,本技术为手表形式,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矩形壳,所述支撑座块、显示屏、移动机构和检测装置本体均位于所述矩形壳的内部,所述矩形壳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u型连接条,所述u型连接条的外壁与所述限位带活动连接,所述矩形壳的底部卡接有底盖。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矩形壳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矩形壳的上表面开设有菱形限位槽,所述菱形限位槽位于所述支撑座块远离所述移动机构的一侧,所述防护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菱形卡接头,所述菱形卡接头与所述菱形限位槽相匹配,所述防护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扣板,所述矩形扣板位于所述菱形卡接头的一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壳内壁底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盖上开设有将所述防护盖贯穿的置物
孔,所述防护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位于所述置物孔的内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输出端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矩形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电机和气缸均位于所述加固块的内部,所述加固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限位板。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本技术设置的支撑座块能够限制显示屏的安装位置,显示屏能够实时限制检测信息,移动机构能够控制调整检测装置本体的位置,检测装置本体能够对周围的移动目标进行检测,限位带能够将外壳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本技术为手表形式,体型较小,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15.(2)本技术设置的u型连接条能够限制限位带的安装位置,底盖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卸,便于对本技术进行维修,防护盖在本技术不使用时能够对矩形壳的内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尽量避免灰尘进入,菱形限位槽在防护盖闭合使与菱形卡接头卡接,能够限制防护盖的位置,矩形扣板在防护盖闭合时通过手指扣动,能够将防护盖打开,钢化玻璃便于使用者在防护盖闭合式观察矩形壳的内部情况。
16.(3)本技术设置的电机通过气缸能够控制检测装置本体进行转动,从而扩大检测装置本体的检测范围,气缸能够控制检测装置本体向矩形壳的外部延伸,便于检测装置本体对周围进行检测,加固块能够使电机和气缸的安装更加的稳固,限位板能够限制电机和气缸的安装位置,同时限制检测装置本体的位置,防护壳能够对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检测头能够对周围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外壳;101、矩形壳;102、u型连接条;103、底盖;2、支撑座块;3、显示屏;4、移动机构;401、电机;403、气缸;5、检测装置本体;501、防护壳;502、检测头;6、防护盖;7、菱形限位槽;8、菱形卡接头;9、矩形扣板;10、加固块;11、限位板;12、限位带;13、置物孔;14、钢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4,一种移动目标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块2,支撑座块2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3,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4,移动机构4位于支撑座块2的一侧,移动机构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本体5,外壳1的两侧对称活动连接有限位带12。
28.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支撑座块2能够限制显示屏3的安装位置,显示屏3能够实时限制检测信息,移动机构4能够控制调整检测装置本体5的位置,设置的检测装置本体5能够对周围的移动目标进行检测,限位带12能够将外壳1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本技术为手表形式,体型较小,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29.请参阅图2和图3,外壳1包括矩形壳101,支撑座块2、显示屏3、移动机构4和检测装置本体5均位于矩形壳101的内部,矩形壳10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u型连接条102,u型连接条102的外壁与限位带12活动连接,矩形壳101的底部卡接有底盖103。
30.本实施例中,u型连接条102能够限制限位带12的安装位置,底盖103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卸,便于对本技术进行维修。
31.请参阅图3,移动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矩形壳101内壁底部的电机401,电机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气缸403,气缸403的输出端与检测装置本体5固定连接。
32.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电机401通过气缸403能够控制检测装置本体5进行转动,从而扩大检测装置本体5的检测范围,气缸403能够控制检测装置本体5向矩形壳101的外部延伸,便于检测装置本体5对周围进行检测。
33.请参阅图3,检测装置本体5包括固定连接在气缸403输出端的防护壳501,防护壳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头502。
34.本实施例中,防护壳501能够对检测装置本体5的内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检测头502能够对周围进行检测。
35.请参阅图3,矩形壳10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块10,电机401和气缸403均位于加固块10的内部,加固块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气缸403的输出端贯穿限位板11。
36.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加固块10能够使电机401和气缸403的安装更加的稳固,限位板11能够限制电机401和气缸403的安装位置,同时限制检测装置本体5的位置。
37.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矩形壳101的上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防护盖6,矩形壳101的上表面开设有菱形限位槽7,菱形限位槽7位于支撑座块2远离移动机构4的一侧,防护
盖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菱形卡接头8,菱形卡接头8与菱形限位槽7相匹配,防护盖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扣板9,矩形扣板9位于菱形卡接头8的一侧。
38.本实施例中,防护盖6在本技术不使用时能够对矩形壳101的内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尽量避免灰尘进入,设置的菱形限位槽7在防护盖6闭合使与菱形卡接头8卡接,能够限制防护盖6的位置,矩形扣板9在防护盖6闭合时通过手指扣动,能够将防护盖6打开。
39.请参阅图2,防护盖6上开设有将防护盖6贯穿的置物孔13,防护盖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14,钢化玻璃14位于置物孔13的内壁。
40.本实施例中,置物孔13能够限制钢化玻璃14的安装位置,设置的钢化玻璃14便于使用者在防护盖6闭合式观察矩形壳101的内部情况。
41.工作原理:
4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技术通过限位带12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电机401与气缸403配合控制检测装置本体5向矩形壳101的外部延伸后对周围进行检测,本技术为手表形式,体型较小,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