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0085发布日期:2022-10-21 22:5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损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绝缘层,是指发热导线之间或发热导线与接地屏蔽层之间的绝缘材料层。它主要用于隔离电线防止人们触电受伤,一般均匀而密封地包裹在导线外围,材料很多种,比如树脂、塑料、硅橡胶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绝缘层会出现老化,比如损坏或裂缝,为了检测绝缘层的完整度,一般会使用探伤仪进行检测。
3.但是现有的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还存在着不能随时对导线的绝缘层进行检查、导线紧贴在检测头上会影响检测精度和对线损处标记时比较麻烦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探伤仪主体,握持手柄,收纳凹槽,标记插拔架结构,旋转观察架结构,中空环形框,底部翻转板,导线固定架结构,主电路板,辅助电路板,led指示灯,超声波探头和显示屏,所述的握持手柄一体化设置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的下部;所述的收纳凹槽开设在握持手柄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标记插拔架结构安装在收纳凹槽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旋转观察架结构设置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的前端;所述的中空环形框螺钉连接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的左侧;所述的底部翻转板合页连接在中空环形框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导线固定架结构分别安装在中空环形框的上部中间位置以及底部翻转板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主电路板嵌入在中空环形框的内侧;所述的辅助电路板嵌入在底部翻转板的内侧;所述的led指示灯分别镶嵌在中空环形框的前端以及底部翻转板的前端;所述的超声波探头分别螺钉连接在中空环形框的内侧以及底部翻转板的上部;所述的显示屏嵌入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的内侧右上部。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侧圆柱框和玻璃放大镜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工作人员对检测出的损坏位置进行人工查看,并且查看损坏程度,制定修补方案。
9.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杆、圆形旋转块和凹槽固定架的设置,有利于对外侧圆柱框进行折叠,使外侧圆柱框可以贴合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的侧面,防止外侧圆柱框张开时受到磕碰,出现损坏。
10.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收纳凹槽和橡胶密封套的设置,有利于对记号笔进行存放,并且橡胶密封套紧密贴合在收纳凹槽的内侧下部,可以防止记号笔从收纳凹槽的内侧
出现自行掉落的情况。
1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部端盖和拆卸凹槽的设置,有利于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底部端盖将记号笔取出,从而在绝缘层损坏的位置进行标记,并且防止记号笔出现丢失。
1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螺纹锁紧管和记号笔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内螺纹锁紧管内侧的螺纹牙,将记号笔固定在底部端盖的上部,从而对底部端盖拆卸时可以带动记号笔一同取出。
1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倾斜支架、移动滚轮和橡胶凹槽套的设置,有利于通过移动滚轮内侧的挤压,使导线位于中空环形框的内侧,保证导线到中空环形框内侧的间隙几乎相同,防止导线靠近其中一个超声波探头,影响检测精度。
14.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横板、螺纹固定杆和旋转手轮的设置,有利于手握旋转手轮对螺纹固定杆进行旋转,调节移动横板在螺纹固定杆外侧的位置从而可以可以调节移动滚轮内侧的间隙,对不同直径的导线绝缘层均可使用。
15.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空环形框、底部翻转板、led指示灯和超声波探头的设置,有利于使超声波探头呈环状环绕在导线的四周位置,从而提高该装置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观察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标记插拔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线固定架结构的左视图。
20.图中:
21.1、超声波探伤仪主体;2、握持手柄;3、收纳凹槽;4、标记插拔架结构;41、底部端盖;42、拆卸凹槽;43、内螺纹锁紧管;44、橡胶密封套;45、记号笔;5、旋转观察架结构;51、外侧圆柱框;52、玻璃放大镜;53、支撑杆;54、圆形旋转块;55、凹槽固定架;6、中空环形框;7、底部翻转板;8、导线固定架结构;81、移动横板;82、螺纹固定杆;83、旋转手轮;84、倾斜支架;85、移动滚轮;86、橡胶凹槽套;9、主电路板;10、辅助电路板;11、led指示灯;12、超声波探头;13、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
24.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异常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握持手柄2,收纳凹槽3,标记插拔架结构4,旋转观察架结构5,中空环形框6,底部翻转板7,导线固定架结构8,主电路板9,辅助电路板10,led指示灯11,超声波探头12和显示屏13,所述的握持手柄2一体化设置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的下部;所述的收纳凹槽3开设在握持手柄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标记插拔架结构4安装在收纳凹槽3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旋转观察架结构5设置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的前端;所述的中空环形框6螺钉连接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的左侧;所述的底部翻转板7合页连接在中空环形框6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导线固定架结构8分别安装在中空环形框6的上部中间位置以及底部翻转板7的下部中间位
置;所述的主电路板9嵌入在中空环形框6的内侧;所述的辅助电路板10嵌入在底部翻转板7的内侧;所述的led指示灯11分别镶嵌在中空环形框6的前端以及底部翻转板7的前端;所述的超声波探头12分别螺钉连接在中空环形框6的内侧以及底部翻转板7的上部;所述的显示屏13嵌入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的内侧右上部;所述的旋转观察架结构5包括外侧圆柱框51,玻璃放大镜52,支撑杆53,圆形旋转块54和凹槽固定架55,所述的玻璃放大镜52卡接在外侧圆柱框51的内侧;所述的支撑杆53一体化设置在外侧圆柱框51的后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圆形旋转块54轴接在支撑杆53的后端;所述的凹槽固定架55套接在圆形旋转块54的外侧;圆形旋转块54和凹槽固定架55相互配合,使外侧圆柱框51向左侧翻转,此时外侧圆柱框51与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垂直设置,通过玻璃放大镜52对探查位置的损坏程度进行观察。
25.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标记插拔架结构4包括底部端盖41,拆卸凹槽42,内螺纹锁紧管43,橡胶密封套44和记号笔45,所述的拆卸凹槽42分别开设在底部端盖4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内螺纹锁紧管43一体化设置在底部端盖41的上部;所述的橡胶密封套44胶接在底部端盖41的上部;所述的记号笔45的下部螺栓连接在内螺纹锁紧管43的内侧;手指扣住拆卸凹槽42的内侧向下移动底部端盖41,将橡胶密封套44从收纳凹槽3的内侧拆下,并且内螺纹锁紧管43将记号笔45取出。
26.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线固定架结构8包括移动横板81,螺纹固定杆82,旋转手轮83,倾斜支架84,移动滚轮85和橡胶凹槽套86,所述的螺纹固定杆82螺纹连接在移动横板81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手轮83螺栓连接在螺纹固定杆82的下部;所述的倾斜支架84分别焊接在移动横板8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移动滚轮85轴接在倾斜支架84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橡胶凹槽套86胶接在移动滚轮85的外侧;手握旋转手轮83对螺纹固定杆82旋转,调节移动横板81在螺纹固定杆82外侧的位置,移动横板81推动上下两部的倾斜支架84和移动滚轮85相互靠拢,使橡胶凹槽套86分别贴合在导线的上下两部。
2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圆形旋转块54的上下两部分别与凹槽固定架55的内侧轴接,便于对外侧圆柱框51进行折叠。
28.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侧圆柱框51的后端胶接在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的前端,对外侧圆柱框51的位置进行固定。
29.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侧圆柱框51的前端和外侧圆柱框51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开口。
30.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橡胶密封套44套接在内螺纹锁紧管43的外侧,防止记号笔45自行掉落。
31.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橡胶密封套44紧密贴合在收纳凹槽3的内侧下部。
32.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底部端盖41贴合在握持手柄2的下部,所述的记号笔45插接在收纳凹槽3的内侧。
33.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横板81分别设置在中空环形框6的上部和底部翻转板7的下部。
34.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螺纹固定杆82分别与中空环形框6和底部翻转板7轴接。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滚轮85分别两个为一组设置,并且每组移动滚
轮85分别位置与中空环形框6的前后两端。
36.工作原理
3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打开底部翻转板7,将导线从中空环形框6下部的开口处放入,然后通过搭扣将底部翻转板7固定在中空环形框6的内侧下,然后将导线放置在橡胶凹槽套86的上部,手握旋转手轮83对螺纹固定杆82旋转,调节移动横板81在螺纹固定杆82外侧的位置,移动横板81推动上下两部的倾斜支架84和移动滚轮85相互靠拢,使橡胶凹槽套86分别贴合在导线的上下两部,一只手握住握持手柄2,另一只手拉动导线,超声波探头12对导线的绝缘层进行超声波探查,那个超声波探头12探查到缝隙,相同位置的led指示灯11会发出亮光提醒工作人员,然后圆形旋转块54和凹槽固定架55相互配合,使外侧圆柱框51向左侧翻转,此时外侧圆柱框51与超声波探伤仪主体1垂直设置,通过玻璃放大镜52对探查位置的损坏程度进行观察,手指扣住拆卸凹槽42的内侧向下移动底部端盖41,将橡胶密封套44从收纳凹槽3的内侧拆下,并且内螺纹锁紧管43将记号笔45取出,通过记号笔45对损坏位置进行标记。
38.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