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9753发布日期:2022-08-09 19:2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


背景技术:

2.现有市面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口、出气口和外部空气通过格栅结构直线型相联通,大颗粒粉尘,水滴,昆虫容易进入传感器内部,且流量容易受外部风压变化影响,造成进出气口存在压力差进而影响传感器检测精度。现有技术传感器本体通过两根软管与进出气转接结构相连接,异物进入空气质量传感器和空气进出口压差影响空气质量传感器的精度。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中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大颗粒粉尘、水滴、昆虫进入空气质量传感器内部,保证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的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6.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其包括
7.转接壳,所述转接壳上具有第一环形管道及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环形管道之间具有间隙;
8.转接壳盖,所述转接壳盖上具有第二环形管道,所述第一环形管道套入第二环形管道内,第一环形管道与第二环形管道之间具有间隙;
9.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管道与所述挡板之间,第二环形管道的外侧壁与挡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上升气道,第二环形管道的内侧壁与第一环形管道外侧壁之间形成下降气道,第一环形管道内部形成第二上升气道;
10.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上升气道,空气上升后再通过下降气道下降,再通过第二上升气道上升并进入到进气管,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空气质量传感器。
11.进一步,所述转接壳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
12.进一步,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出气管相连通。
13.进一步,所述转接壳上具有环形外壳,所述第一环形管道及挡板皆设置在环形外壳内;
14.所述挡板为片状挡板,挡板将环形外壳分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
15.所述转接壳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及第二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连通第一腔室及进气管,第二连接管道连通第二腔室及出气管,第一环形管道位于第一腔室内,且与第
一连接管道连通;
16.所述转接壳盖上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转接壳盖上设置有多个圆孔。
17.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开口;
18.所述转接壳上设置有卡槽;
19.所述第二环形管道外侧设置有导向筋和第一卡块;
20.所述导向筋与卡槽配合,导向筋卡入卡槽内,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开口配合,进风口位于第一卡块与开口之间;
21.所述转接壳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管道,所述第三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与第一环形管道。
22.进一步,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卡合块及卡合槽,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的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上皆设置有卡合块配合槽及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卡合槽配合,卡合块配合槽与卡合块配合,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通过转接件分别连接第三连接管道。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接壳与转接壳盖,并在两个结构的配合下形成第一上升气道、下降气道及第二上升气道,然后空气进入第一上升气道再进入下降气道再进入第二上升气道,大颗粒粉尘在刚进入气道时候需往上走,由于大颗粒粉尘自身质量问题会沉降被筛选掉,起到颗粒分离的作用,减少大颗粒对检测的干扰,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大颗粒粉尘,水滴,昆虫进入传感器内部,也防止光线直射以及在外部风力大的情况下确保进出气口的压力平衡,保证了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实施例1中转接壳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实施例1中转接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实施例1中转接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30.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实施例2中转接壳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实施例2中转接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34.图10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实施例3中的转接壳连接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实施例3中转接壳连接转接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实施例3中空气质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是实施例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实施例1
42.参看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其包括转接壳1、转接壳盖2、进气管3、出气管4及空气质量传感器5。
43.所述转接壳1上具有第一环形管道11及挡板12,所述挡板12与第一环形管道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接壳1上还具有环形外壳13,环形外壳13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一环形管道11及挡板12皆设置在环形外壳13内,所述转接壳1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14及第二连接管道15;
44.所述挡板12为片状挡板,且为弧形结构,挡板12将环形外壳13分隔成第一腔室a及第二腔室b,第一连接管道14的一端连通第一环形管道11,第一连接管道14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3,第二连接管道15连通第二腔室b及出气管4。
45.所述转接壳盖2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环形管道21,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凹槽22,所述第一环形管道11套入第二环形管道21内,第一环形管道11与第二环形管道2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凹槽22与所述第二腔室b相连通,所述转接壳盖2上还设置有多个圆孔23,第二环形管道21与挡板12之间也具有间隙。
46.所述转接壳1通过进气管3连接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5,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5上设置有第一接头51及第二接头52,所述第一接头51与所述进气管3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52与出气管4相连通。
47.还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管道21与所述挡板12之间,本实施例中,进风口位于挡板12与第二环形管道2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底端,从转接壳盖2上的圆孔23处进入,第二环形管道21的外侧壁与挡板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上升气道a,第二环形管道21的内侧壁与第一环形管道11外侧壁之间形成下降气道b,第一环形管道11内部形成第二上升气道c;
48.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上升气道a,空气上升后再通过下降气道b下降,再通过第二上升气道c上升并进入到第一连接管道14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4进入到进气管3,通过进气管3进入到空气质量传感器5,通过出气管4进行出气,出气管4连通第二腔室b及凹槽22,空气可从凹槽22处排出。
49.本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空气质量传感器5通过进气管3及出气管4与转接壳1相连通,外部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口处进入,然后经过进气管流进传感器,转接壳1的
第一环形管道11插入转接壳盖2的第二环形管道21内,转接壳盖2的第二环形管道21的上端面高于转接壳1的第一环形管道11的下端面,装配后,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上升气道a,空气上升后再通过下降气道b下降,再通过第二上升气道c上升并进入到第一连接管道14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4进入到进气管3,通过进气管3进入到空气质量传感器5,进入空气质量传感器5的路径如图5中箭头所示,空气先往上走再往下走再往上走进入空气质量传感器5,构成环状气道,气体流动路径类似“s”型。空气出来时,通过出气管3流向第二腔室b内,再通过凹槽22排出。大颗粒粉尘在刚进入气道时候需往上走,由于大颗粒粉尘自身质量问题会沉降被筛选掉,起到颗粒分离的作用,减少大颗粒对检测的干扰,同时也可以规避水滴直接进入。外部风力变化的时候也不会影响内部压力平衡,从而保障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
50.实施例2
51.参看图6-图9所示,本实施例2揭示了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其包括转接壳1、转接壳盖2、进气管3及空气质量传感器5。
52.所述转接壳1上具有第一环形管道11及挡板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转接壳1上不具有环形外壳,挡板12设置在第一环形管道11的两侧,挡板12上设置有开口121,转接壳1上还设置有卡槽16;
53.所述转接壳盖2上具有第二环形管道21,所述第一环形管道11套入第二环形管道21内,第一环形管道11与第二环形管道21之间具有间隙;
54.所述第二环形管道21外侧设置有导向筋211和第一卡块212,所述导向筋211与卡槽16配合,导向筋211卡入卡槽16内,所述第一卡块212与所述开口121配合,进风口位于挡板12与第一环形管道11及第二环形管道21之间形成的间隙处;所述转接壳1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管道17,第三连接管道17一端连通进气管3,第三连接管道17另一端连通第一环形管道11。
55.所述转接壳1通过进气管3连接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5,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5上设置有第一接头51及第二接头52,所述第一接头51与所述进气管3相连通。
56.还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管道21与所述挡板12之间,本实施例中,空气从挡板12与第一环形管道11及第二环形管道21之间形成的间隙进入,第二环形管道21的外侧壁与挡板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上升气道a,第二环形管道21的内侧壁与第一环形管道11外侧壁之间形成下降气道b,第一环形管道11内部形成第二上升气道c;
57.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上升气道a,空气上升后再通过下降气道b下降,再通过第二上升气道c上升并进入到第三连接管道17,再通过第三连接管道进入到进气管3,通过进气管3进入到空气质量传感器5,然后空气再从空气质量传感器5的第二接头52处排出。
58.本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壳1并未与出气管4连通,气体可直接从空气质量传感器5的第二接头52处排出,本实施例中进风口所处的位置与实施例1中进风口的位置不同,实施例2中的进风口位于转接壳盖2的侧面,而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后,所走的路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如图9箭头所示,气体流动路径类似“s”型,颗粒粉尘在刚进入气道时候需往上走,由于大颗粒粉尘自身质量问题会沉降被筛选掉,起到颗粒分离的作用,减少大颗粒对检测的干扰,同时也可以规避水滴直接进入。
59.实施例3
60.参看图10-图14所示,本实施例3揭示了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进气风道,其包括转接壳1、转接壳盖2、空气质量传感器5。
61.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进气管3去掉,增加转接件6,设置两个转接壳1和两个转接壳盖2,两个转接壳1分别各配合一个转接件6,分别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5的第一接头51及第二接头52。
62.本实施例3中的转接壳盖2与实施例2中转接壳盖2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3中转接壳1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转接壳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3中的转接壳1上的挡板12及卡槽16的周围边缘处都比较光滑,转接壳1上的第三连接管道17的长度相较于实施例2中第三连接管道17的长度来说设置得更短。第三连接管道17与转接件6的一端连接,转接件6的另一端与空气质量传感器5上的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连接。
63.所述转接件6包括上设置有凸出的卡合块61及卡合槽62,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5的第一接头51及第二接头52上皆设置有卡合块配合槽53及第二卡块54,所述第二卡块54与所述卡合槽62配合,卡合块61与卡合块配合槽53配合,第二卡块54卡入卡合槽62内,卡合块61卡入卡合块配合槽53内,所述第一接头51及第二接头52通过转两个接件6分别连接两个第三连接管道17。
64.本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本实施例3中去掉了进气管3还有出气管4,直接将转接壳1与空气质量传感器5的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连接,而转接壳1与转接壳盖2的结构之间依然形成了第一上升气道a、下降气道b和第二上升气道c,如图14所示,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上升气道a,空气上升后再通过下降气道b下降,再通过第二上升气道c上升并进入到第三连接管道17,实施例3中空气所走的路径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如图14箭头所示,气体流动路径类似“s”型,颗粒粉尘在刚进入气道时候需往上走,由于大颗粒粉尘自身质量问题会沉降被筛选掉,起到颗粒分离的作用,减少大颗粒对检测的干扰,同时也可以规避水滴直接进入。
65.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转接壳1与转接壳盖2的结构之间形成第一上升气道a、下降气道b、第二上升气道c,然后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后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气体流动路径类似“s”型,颗粒粉尘在刚进入气道时候需往上走,由于大颗粒粉尘自身质量问题会沉降被筛选掉,起到颗粒分离的作用,减少大颗粒对检测的干扰,同时也可以规避水滴直接进入,此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大颗粒粉尘,水滴,昆虫进入传感器内部,也防止光线直射以及在外部风力大的情况下确保进出气口的压力平衡,保证了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
66.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