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8540发布日期:2022-07-19 23:2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防水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2.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3.相关技术中多数温度传感器由于成本原因以及热敏电阻被封装于金属外壳的探测部分内,因此多数温度传感器并不会对其防水性能有过多考虑。但温度传感器作为电子元器件,若温度传感器所处的环境湿度过大,空气中就会掺杂有大量的水介质,一旦这些水介质进入温度传感器内部,极有可能会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不易失效。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包括:
7.防护壳;
8.传感套件,所述传感套件包括热敏电阻、防水层、螺纹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热敏电阻通过环氧树脂层被封装于所述防护壳内,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防护壳和所述热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防护壳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防护壳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纹头安装于所述防护壳上;
9.遇水可发生膨胀的止水胶圈,所述止水胶圈套设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止水胶圈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头的外径1mm~2mm。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防护壳的连接位置处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防护壳的连接位置处均涂覆有防渗水胶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于远离所述热敏电阻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于内壁位置处设有第一弹性卡凸。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于远离所述热敏电阻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于内壁位置处设有第二弹性卡凸。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安装于所述防护壳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六角螺母的侧壁位置处上设有若干防滑微粒。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头与所述防护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壳上开设有避位槽。
17.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防护壳;传感套件,传感套件包括热敏电阻、防水层、螺纹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热敏电阻通过环氧树脂层被封装于防护壳内,防水层设于防护壳和热敏电阻之间,第一连接件安装于防护壳上,且第一连接件与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安装于防护壳上,且第二连接件与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螺纹头安装于防护壳上;遇水可发生膨胀的止水胶圈,止水胶圈套设于防护壳上,止水胶圈的外径小于螺纹头的外径 1mm~2mm。
19.由于防水层设于防护壳和热敏电阻之间,能够很好地防止空气中的水介质渗入防护壳内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此外,止水胶圈能够遇水膨胀,膨胀后的止水胶圈能够起到隔离的效果,阻碍空气中的水介质进一步进入防护壳内部,防止温度传感器失效。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的组装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的剖切示意图;
23.图3是图2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4是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图2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相关技术中由于多数温度传感器内部还是外部都没有设置相应的防水结构,若温度传感器所处的环境湿度过大,空气中就会掺杂有大量的水介质,一旦这些水介质进入温度传感器内部,极有可能会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结构不易失效。
3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图2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3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防水温度传感器100,包括:防护壳200;传感套件300,传感套件300包括热敏电阻310、防水层320、螺纹头330、第一连接件340和第二连接件350,热敏电阻310通过环氧树脂层311被封装于防护壳200内,防水层320设于防护壳200和热敏电阻3100之间,第一连接件340 安装于防护壳200上,且第一连接件340与热敏电阻31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350安装于防护壳200上,且第二连接件350与热敏电阻310的另一端连接,螺纹头330安装于防护壳200上;遇水可发生膨胀的止水胶圈400,止水胶圈400套设于防护壳200上,止水胶圈400的外径小于螺纹头330的外径 1mm~2mm。
33.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壳200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水温度传感器100所有的结构件均安装于防护壳200上。传感套件300则是防水温度传感器100的核心结构件,当防水温度传感器100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310的阻值也相应发生变化,外部装置或者设备通过第一连接件340和第二连接件350来读取热敏电阻310的当前阻值,将当前阻值转换成对应的温度值,就能够当前环境的温度值。
34.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防水层320设于防护壳200和热敏电阻310之间,能够很好地防止空气中的水介质渗入防护壳200内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此外,止水胶圈400能够遇水膨胀,止水胶圈400膨胀的范围即使螺纹头330的外径与止水胶圈400的外径差量值,膨胀后的止水胶圈400能够起到隔离的效果,阻碍空气中的水介质进一步进入防护壳200内部,防止温度传感器失效。
35.图4是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36.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40与防护壳200的连接位置处和第二连接件350与防护壳200的连接位置处均涂覆有防渗水胶层 312。需要说明的是,防渗水胶层3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的内部防水性能,防止外部水介质进入防护壳200内部,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
37.图5是图2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38.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40于远离热敏电阻 310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插接口341,第一插接口341于内壁位置处设有第一弹性卡凸341a。需要说明的是,外部装置或设备要连接第一连接件340时,将外部装置或设备的连接头插入第一插接口341,外部装置或设备的连接与第一弹性卡凸341a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当完全插入时,第一弹性卡凸341a会卡入凹槽内,此时就完成了外部装置或设备与第一连接件340的连接。
3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50于远离热敏电阻310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插接口(图未示出),第二插接口于内壁位置处设有第二弹性卡凸 (图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卡凸的原理不再赘述,参阅第一弹性卡凸341a的原理。
40.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温度传感器100还包括六角螺母500,六角螺母500安装于防护壳200上。需要说明的是,六角螺母500的设置能够让装配人员更加容易装配防水温度传感器100。
4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六角螺母500的侧壁位置处上设有若干防滑微粒(图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防滑微粒的设置能够增加手与六角螺母500 之间的摩擦力,便于
装配人员转动防水温度传感器100。
42.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螺纹头330与防护壳200为一体成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一体成型结构的设计能够提高防水温度传感器100 的整体机械强度。
43.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壳200上开设有避位槽210。需要说明的是,避位槽210的开设能够防止防水温度传感器100过多占用内部空间。
44.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