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7267发布日期:2022-08-27 04:1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测试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射频测试设备及移动式测试装置,通过可挠性屏蔽件与机壳模块的配合,以隔绝外部的电磁信号经由第一及第二开孔进入第一与第二容置空间,进而使待测物的测试过程能不受干扰;但是产品上下料未实现自动化,浪费人力,每次仅测试一个产品,效率低下。另一种现有的射频测试用自动装卸系统,实现了射频测试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并提高了工厂空间利用率;但存在将产品重新放回载具时放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影响后续工序组装,甚至可能损坏产品,这种方式需要大量模组,结构复杂,成本高,上下料时间长导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测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存在将产品重新放回载具时放不到位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射频测试机,包括台板、装设于所述台板上方的输送轨道以及在所述输送轨道上运转的载具,所述输送轨道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输送轨道同步运转,每组所述输送轨道上有一个所述载具,每组所述输送轨道的上方设有一屏蔽箱,每个所述屏蔽箱下方设有一顶升机构,所述载具运转至所述工作位后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作用下被顶升至所述屏蔽箱的底部,所述屏蔽箱的底部可被顶升机构的金属材质的顶升板封闭。
6.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板的上表面设有泡棉吸波材料。
7.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玻璃纤维材质的托盘,所述托盘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顶升板的上侧。
8.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台板,所述顶升气缸的移动柱朝上设置,所述顶升板固定在所述顶升气缸的移动柱的顶端。
9.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和导柱,所述直线轴承固定于所述台板的下侧面,所述导柱穿设于所述直线轴承内,所述导柱的顶端与所述顶升板的下侧面相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箱包括射频天线以及金属材质的箱体、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敞口,所述射频天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靠近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下端敞口,所述下盖设有供所述载具进入所述屏蔽箱内的窗口。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盖和下盖的内侧均设有泡棉吸波材料。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窗口处均设有一个弹性压块。
13.进一步地,所述射频测试机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供电插头和供电
气缸,所述供电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下盖的侧面,所述供电气缸的移动柱朝向所述窗口设置,所述供电插头固定于所述供电气缸的移动柱的端部。
14.进一步地,所述射频测试机还包括用于将运转中的所述载具限位在工作位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固定于所述台板上并从所述输送轨道上方跨越而过。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1、结构简单,成本低;
17.2、产品无需从载具中取出和放入,消除了产品放回载具时放不到位的风险;
18.3、每个载具放多个产品,且产品进出屏蔽箱步骤简单,缩短了上下料时间;同时采用双轨双箱,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19.4、可实现对产品的自动供电。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1.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射频测试机的整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射频测试机去掉机壳及控制系统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射频测试机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射频测试机的屏蔽箱的分解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射频测试机的供电装置与下盖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7.图中:1-控制系统,2-台板,3-输送轨道,4-顶升机构,5-屏蔽箱,6-阻挡机构,7-载具,8-供电装置,41-顶升气缸,42-导柱,43-直线轴承,44-顶升板,45-泡棉吸波材料,46-托盘,51-上盖,52-射频天线,53-箱体,54-下盖,55-窗口,56-弹性压块,81-供电插头,82-供电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0.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测试机,机壳呈立方体状,设有多种门、窗、孔等,底部四角设有滚轮或支腿。机壳内设有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1可采用现有的;控制系统1与输送轨道3、顶升机构4、屏蔽箱5、阻挡机构6以及供电装置8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整个设备的运动。控制系统1上方设有横向铺设的台板2,在台板2上装设于有四条平行的轨道,中间两条靠的较近,两边的两条为一组构成运转载具7的输送轨道3,两组输送轨道3同步运转,同步运转为同时、同速、同方向运转,一般在控制系统1的控制下实现;其中,单条轨道均可采用现有的。每组输送轨道3上有一个运转的载具7,载具7用于承载产品,每个载具7可承载多个产品,材质为电木,不影响射频测试。载具7运转到工作位后,被设置在台板2上的阻挡机构6限位挡停,使载具7停在工作位,阻挡机构6在控制系统1的作用下可升降,以便载具7的运转或挡停,阻挡机构6可采用现有的。每组输送轨道3的上方设有一屏蔽箱5,每个屏蔽箱5下方设有一顶升机构4,用来将载具7顶升进入屏蔽箱5及下降退出屏蔽箱5。载具7运转至工作位后,在顶升机构4的作用下被顶升至屏蔽箱5的底部,屏蔽箱5的底部可被顶升机构4的顶升板44封闭。
31.顶升机构4包括顶升气缸41、上述的顶升板44、托盘46、直线轴承43和导柱42。顶升气缸41的缸体固定于台板2,顶升气缸41的移动柱朝上设置。顶升板44固定在顶升气缸41的移动柱的顶端,顶升板44的上表面设有泡棉吸波材料45,可吸收杂波。托盘46可拆卸地固定于顶升板44的上侧,例如通过梅花螺丝固定,便于更换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当测试产品为cpc卡时,可更换装有读卡器的托盘46进行射频测试,当测试产品为obu时,可更换镶嵌有记账卡的托盘46进行射频测试;托盘46为玻璃纤维材质,不影响射频测试。直线轴承43固定于台板2的下侧面,导柱42穿设于直线轴承43内,导柱42的顶端与顶升板44的下侧面相固定。顶升气缸41带动顶升板44上下运动,导柱42及直线轴承43配合进行导向,顶升板44为金属材质,顶升到位后,顶升板44封闭屏蔽箱5下部敞口(虽然此处设有下盖54,但下盖54设有窗口55),起到避免泄露射频信号及受外界射频信号干扰的作用。
32.屏蔽箱5包括箱体53、上盖51、射频天线52和下盖54。箱体53呈立方体状,上下端设有敞口。上盖51可拆卸地固定于箱体53的上端敞口。射频天线52设置于箱体53内并靠近上盖51,射频天线52用于发射及接收射频信号。下盖54可拆卸地固定于箱体53的下端敞口;下盖54设有窗口55,以便载具7可被顶升进入;每个窗口55处均设有一个弹性压块56。其中,箱体53、上盖51和下盖54均为金属材质,且内侧均设有泡棉吸波材料45,以防止屏蔽箱5受外界射频信号干扰。
33.射频测试机还包括供电装置8,供电装置8包括供电插头81和供电气缸82。供电气缸82的缸体固定于下盖54的侧面,供电气缸82的移动柱朝向窗口55设置。供电插头81固定于供电气缸82的移动柱的端部。当需要外部供电的产品进行射频测试时,弹性压块56可压紧产品;供电插头81对产品供电,供电头可以采用探针供电,也可以是与产品插座相匹配的插头;供电头由供电气缸82驱动,以便自动插入和拔出。
34.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测试机的工作流程为:
35.1、载具7进入设备,此时阻挡机构6升起,输送轨道3将载具7输送至工作位处被阻
挡机构6挡停;
36.2、顶升机构4将载具7顶升进入屏蔽箱5,阻挡机构6下降,顶升到位后顶升板44即可封闭屏蔽箱5;
37.3、射频天线52发出信号,依次对产品进行射频测试;
38.4、测试完毕后顶升机构4下降,载具7回到输送轨道3上;
39.5、输送轨道3将载具7输送至后续工位,开始下一轮循环。
40.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测试机,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两组输送轨道3和两个屏蔽箱5同时进行测试,即双轨双箱的设计,不仅载具7可承载多个产品,同时增加了一组测试单元(输送轨道3、载具7和屏蔽箱5),极大提高测试效率;载具7被顶升机构4顶升进入屏蔽箱5,产品无需从载具7中取出和放入,消除了产品放回载具7时放不到位的风险。
4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