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8203发布日期:2022-10-12 02:0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片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显微扫描系统中的用于装载切片的一种切片架。


背景技术:

2.通常对大量切片进行显微成像并形成数字切片时,需要用数字切片扫描仪等多通量切片扫描仪器,而这种扫描仪器通常需要一个切片架来支承切片,切片架对切片进行夹持、固定、使切片稳定在相对固定的位置,扫描仪器驱动切片架在水平面上作平面移动,再通过扫描仪器的显微成像部分对切片进行成像并收集图像。基于以上的使用要求,切片架的结构是否简单,切片架对切片的夹持是否牢靠、安装切片是否方便等都是切片架改进需要考虑的方向。
3.现有切片架主要有二大类:
4.一种是通过使用复杂结构(弹簧和各种零件组合等)来实现弹性夹持,这种复杂结构造价高,而且故障率也高;
5.另一种是用简单结构,但简单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断裂、夹持不紧等失效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片架,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切片架,它包括切片架本体,切片架本体上设有多个切片槽,设由相互垂直的x向和y向构成的水平直角坐标系,设该x向的两对侧设为第一x向侧和第二x向侧,设该y向的两对侧设为第一y向侧和第二y向侧,每一切片槽内的第一y向侧和第二y向侧各设有一夹爪,夹爪的一端为与切片架本体连接的连接端,每一切片槽内的两夹爪的连接端位于切片槽内的x向的第一x向侧,夹爪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切片槽的第二x向侧,夹爪能绕该夹爪的连接端产生弯曲形变。
9.一实施例之中:每一切片槽的第二x向侧设有用于对切片进行x向定位的x向定位面。
10.一实施例之中:设置每一切片槽上的其一夹爪比另一夹爪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设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的夹爪位于切片槽的第一y向侧,每一切片槽的第二y向侧设有用于对切片进行y向定位的y向定位面。
11.一实施例之中:该夹爪具有朝向切片槽内的用于夹持切片的夹持面,设置每一切片槽上的其一夹爪比另一夹爪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设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的夹爪朝向切片槽内的侧壁上设有与夹持面相接的用于引导切片卡入两夹爪之间的导向面。
12.一实施例之中:切片架本体朝向每一切片槽内延伸设有用于承托切片的下托板,每一切片槽的两夹爪的顶面分别朝向切片槽内一体凸设有用于盖接切片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下托板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
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切片的空间。
13.一实施例之中:切片架本体朝向每一切片槽内凸设有用于盖接切片的第三盖板,该第三盖板和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4.一实施例之中:该下托板包括第一下托板、第二下托板和第三下托板,该第一下托板和第二下托板位于切片槽的第一y向侧且分设在切片槽的第一x向侧和第二x向侧,该第三下托板位于切片槽的第二y向侧,该第一下托板、第二下托板和第三下托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5.一实施例之中:该切片槽的第二x向侧的侧壁上沿y向间隔凸设有两个凸筋,所述x向定位面为该两个凸筋的顶面。
16.一实施例之中:该切片槽的第二y向侧由切片架本体凸设有一定位壁,所述y向定位面为该定位壁朝向第一y向侧的壁面。
17.一实施例之中:该多个切片槽在切片架本体上沿x向间隔排列设置。
18.一实施例之中:该切片架为模压一体成型。
19.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20.1.通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夹爪对切片进行夹持固定,夹持方便、稳定,且该夹爪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使夹爪不容易在使用过程出现断裂,且不容易塑性变形,使切片架经久耐用。
21.2.设有x向定位面、y向定位面,保证夹持切片时牢固、定位准确和方便安装切片。
22.3.设有夹爪上设有导向面,方便切片快速、顺利地卡入两夹爪之间。
23.4.该切片架为模压一体成型,保证切片架成品具有良好一致性,降低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切片架的主视图。
26.图2为切片架的立体图。
27.图3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视图a。
28.图4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视图b。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查阅图1和图2,一种切片架,用于切片扫描仪器中的切片100的装载;它包括切片架本体100,切片架本体10上设有多个切片槽11,通常该切片槽11为一矩形槽,设由相互垂直的x向和y向构成的水平直角坐标系,设该x向的两对侧设为第一x向侧和第二x向侧,设该y向的两对侧设为第一y向侧和第二y向侧,每一切片槽11内的第一y向侧和第二y向侧各设有一夹爪12、13,夹爪12、13的一端为与切片架本体10连接(可为固定连接)的连接端,每一切片槽11内的两夹爪12、13的连接端位于切片槽11内的x向的第一x向侧,夹爪12、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切片槽11的第二x向侧,夹爪12、13能绕该夹爪的连接端产生弯曲形变。装载切片时,切片100可一边装入切片槽11,同时切片100的y向两端分别抵推两夹爪12、13,使两夹爪12、13绕着各自的连接端发生相背向扩张的弹性形变,此时其一夹爪(第一y向侧的夹爪)12对切片100具有可分解为朝向第二x向侧和朝向第二y向侧的力的力f1,另一夹
爪(第一y向侧的夹爪)13对切片100具有可分解为朝向第二x向侧和朝向第一y向侧的力的力f2,在两夹爪12、13的弹性形变力的合力作用下,切片100被紧紧夹持在切片槽11中的两夹爪12、13之间且具有被推向并抵靠在切片槽11的第二x向侧的侧壁上的趋势,切片的安装步骤少,安装简单。
30.请查阅图3,在两夹爪12、13的弹性形变力的合力f作用下,该合力f可分解为朝向第二x向侧的分力fx,切片10具有被推向并抵靠在切片槽11的第二x向侧的侧壁上的趋势,因此,在每一切片槽11的第二x向侧设有用于对切片100进行x向定位的x向定位面,使切片100在x向得到定位。设置每一切片槽11上的其一夹爪12比另一夹爪13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设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的夹爪位于切片槽11的第一y向侧,那么根据切片100所受两夹爪12、13的合力f,该合力f可分解为朝向第二y向侧的分力fy,切片100有被推向并抵靠在切片槽11的第二y向侧的侧壁上的趋势,因此在每一切片槽11的第二y向侧设有用于对切片100进行y向定位的y向定位面,使切片100在y向得到定位。通过在x向和y向设定位面,使切片100装入切片槽11后,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安装状态。
31.本实施例中,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的夹爪(即第一y向侧的夹爪)12在弹性复位状态时与切片槽11的第一y向侧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该第一y向侧的夹爪12被允许的最大形变行程,而第二y向侧的夹爪13在弹性复位状态时与切片槽11的第二y向侧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该第二y向侧的夹爪13被允许的最大形变行程,当第二y向侧的夹爪13达到最大形变行程时,该第一y向侧的夹爪12的形变量大于该第二y向侧的夹爪13的最大形变行程时,该第一y向侧的夹爪12比第二y向侧夹爪13对切片100具有更大的弹性形变作用力,使切片100有被推向并抵靠在切片槽11的第二y向侧的侧壁上的趋势。
32.本实施例中,该切片槽11的第二x向侧的侧壁上沿y向间隔凸设有两个凸筋111,所述x向定位面为该两个凸筋111的顶面。该切片槽11的第二y向侧由切片架本体10凸设有一定位壁112,所述y向定位面为该定位壁112朝向第一y向侧的壁面。
33.请查阅图4,该夹爪12、13具有朝向切片槽11内的用于夹持切片的夹持面,设置每一切片槽11上的其一夹爪(第一y向侧的夹爪)12比另一夹爪(第二y向侧的夹爪)13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设具有更大的形变行程的夹爪朝向切片槽11内的侧壁上设有与夹持面相接的用于引导切片卡入两夹爪之间的导向面122。具体地,该夹持面和导向面122均垂直水平面,该导向面122位于该夹持面的第一x向侧。
34.为了对切片安装的便捷性、稳定性进一步的提高,本案对切片100安装高度进行了限制。具体做法如下:切片架本体10朝向每一切片槽11内延伸设有用于承托切片100的下托板101,每一切片槽11的两夹爪12、13的顶面分别朝向切片槽11内一体凸设有用于盖接切片的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31,该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3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下托板101与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3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切片的空间,切片安装时,切片100落在该下托板101与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31之间限制的高度范围内。本实施例中,该第一y向侧的夹爪12上的第一盖板121设在夹爪的近连接端处,该第二y向侧的夹爪13上的第二盖板131设在夹爪近自由端处。进一步地,切片架本体10朝向每一切片槽11内凸设有用于盖接切片的第三盖板102,该第三盖板102和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3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该第三盖板101设在该切片槽11的第二x向侧和第一y向侧。
35.本实施例中,该下托板101包括第一下托板1011、第二下托板1012和第三下托板
1013,该第一下托板1011和第二下托板1012位于切片槽11的第一y向侧且分设在切片槽11的第一x向侧和第二x向侧,该第三下托板1013位于切片槽11的第二y向侧,该第一下托板1011、第二下托板1012和第三下托板1013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6.本实施例中,该多个切片槽11在切片架本体10上沿x向间隔排列设置。
37.由于本案所述的切片架结构简单,可采用模压一体成型制成,这样可以保证切片架成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制造效率提高,制造成本也随之降低。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