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9901发布日期:2022-09-30 18:0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井提取泥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地质工程地层检测和基础桩工程中为了防止钻孔塌孔需在孔内灌注泥浆,由于泥浆的属性对钻孔稳定性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在进行孔内灌注泥浆后对孔内的泥浆性质和状态进行检测十分必要,而目前的取泥浆方法基本只能取出表层泥浆,而不能取出目标深度的泥浆用于试验,将会造成试验偏差,影响泥浆物理性能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井提取泥浆装置,其解决了装置难以取到设定深度的泥浆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深井提取泥浆装置包括:
7.筒体,所述筒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筒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通孔;
8.底盖,所述底盖的第一面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9.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连接;
10.以及,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连接拉绳,所述连接杆滑动套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盖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拉绳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底盖包括底座和圆台;
12.所述圆台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所述圆台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圆台套设于所述开口中;
13.所述连接杆第一端与所述圆台的第二端垂直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径由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缩小;
15.所述圆台的形状与所述开口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圆台的内壁能够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紧密连合。
16.可选地,所述圆台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槽,任意一个所述环形槽的中轴线均与所述圆台的中轴线共线。
17.可选地,所述深井提取泥浆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
18.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多根限位杆和多个限位孔;
19.多个所述限位孔均开设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
20.多根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底盖连接,多根所述限位杆与多个所述限位孔
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21.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2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为拉绳,所述拉绳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通过多个吊环连接,多个所述吊环以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23.可选地,所述连接拉绳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线。
24.可选地,所述筒体的材质为铜或铁,所述底盖的材质为铜或铁,所述筒体和所述底盖的表面均设置有防腐保护层。
25.可选地,所述深井提取泥浆装置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圆锥体或圆台,所述配重块的底面与所述底盖第二面连接,所述底盖第一面与第二面为一组相对的面。
26.(三)有益效果
27.连接杆既能起到将连接拉绳与底盖连接的作用,又能对筒体的运动起导向作用,避免筒体运动的过程中移位,导致筒体的开口无法与底盖紧密连接的情况。连接拉绳用于控制底盖的上下运动,使底盖与筒体彼此独立运动。第一连接机构用于控制筒体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底盖与筒体连接或分离。通过连接拉绳的长度可以判断装置进入深井的深度,从而判断装置是否到达目标深度。在装置潜入深井到达指定位置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筒体与底盖连接的状态,避免下潜的过程中泥浆进入筒体内,对目标深度的泥浆的性质产生影响,干扰试验数据,影响泥浆物理性能的判断。本装置完全通过机械连接,仅通过人力就可进行操作,且操作简单,对外部条件要求少。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正视图;
30.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深井提取泥浆装置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筒体;11:开口;12:通孔;
37.2:底盖;21:底座;22:圆台;221:环形槽;
38.3:第一连接机构;31:拉绳;32:吊环;
39.4:第二连接机构;41:连接杆;42:连接拉绳;
40.51:限位杆;52:限位孔;53:限位螺母;
41.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
参照。
43.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4.如图1所示,一种深井提取泥浆装置,其包括筒体1、底盖2、第一连接机构3以及第二连接机构4。在取泥浆时,深井提取泥浆装置放入深井中,在地面通过第一连接机构3和第二连接机构4操作筒体1与底盖2的分离与结合,从而实现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筒体1为中空结构,用于灌装泥浆。筒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11,底盖2的第一面与筒体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底盖2与筒体1的开口11可上下自由开闭咬合。在筒体1潜入深井到达指定位置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筒体1与底盖2连接的状态,避免下潜的过程中泥浆进入筒体1内,对目标深度的泥浆的性质产生影响,干扰试验数据,影响泥浆物理性能的判断。筒体1下潜到目标深度后,底盖2打开时,泥浆从开口11处进入筒体1内;筒体1灌满后,底盖2关闭,筒体1将泥浆运输至地面。第一连接机构3与筒体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机构3用于控制筒体1在深井中上下运动。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连接杆41和连接拉绳42,筒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通孔12,连接杆41滑动套设于通孔12中,连接杆41的第一端与底盖2垂直连接,连接杆41的第二端与连接拉绳42连接。连接杆41既能起到将连接拉绳42与底盖2连接的作用,又能对筒体1的运动起导向作用,避免筒体1运动的过程中移位,导致筒体1的开口11无法与底盖2紧密连接的情况。连接拉绳42用于控制底盖2的上下运动,使底盖2与筒体1彼此独立运动。第一连接机构3用于控制筒体1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底盖2与筒体1连接或分离。通过连接拉绳42的长度可以判断装置进入深井的深度,从而判断装置是否到达目标深度。本装置完全通过机械连接,仅通过人力就可进行操作,且操作简单,对外部条件要求少。
45.如图3所示,筒体1的第一端的开口11为渐缩孔,并且开口11的内径由筒体1的第一端的端面向筒体1的第二端逐渐缩小。如图4所示,底盖2包括底座21和圆台22,圆台22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圆台22的一端与底座21连接。圆台22的形状与开口11的形状相匹配,保证圆台22能够插入开口11中。圆台22与开口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圆台22完全插入开口11中时,圆台22的侧壁与开口11的内壁紧密贴合,使筒体1形成一个密闭结构。圆台22的侧壁与开口11的内壁均经过磨砂处理,以达到筒体1与圆台22能够紧密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底盖2的密封效果,避免操作过程中泥浆外漏。在圆台22完全插入开口11中时,底座21与筒体1的第一端相抵接,避免与圆台22过渡插入开口11中而无法与筒体1分离的情况发生,并且底座21与筒体1相抵接的一面也经过磨砂处理,进一步提高底盖2密封效果。
46.具体操作方式为:深井提取泥浆装置在下放到深井之前,底盖2与筒体1的开口11连接,两者结合为一个整体,开口11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一连接机构3作用下,使深井提取泥浆装置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潜入深井中,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机构3下放的长度来确定装置下潜的深度,直至下放至设定深度。下潜过程中底盖2与筒体1时刻处于紧密结合的状态,避免下潜过程中表层水和泥浆灌入筒体1中,不能取出目标深度的泥浆用于试验,造成试验偏差,影响泥浆物理性能的判断。下潜到目标深度后,第二连接机构4保持停止状态,第一连接
机构3上拉筒体1,底盖2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保持静止状态,底盖2脱离筒体1,筒体1处于打开状态,设定深度的泥浆灌满筒体1。第一连接机构3下放筒体1,底盖2上的圆台22插入筒体1的开口11中,底盖2与筒体1结合成一个整体,筒体1处于关闭状态。上拉第一连接机构3,将装置拉出深井。操作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快速有效地操作。
47.如图5所示,圆台22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槽221,任意一个环形槽221的中轴线均与圆台22的中轴线共线。在泥浆中盖上底盖2的过程中,圆台22的侧面和开口11的内壁上均存在细沙粘结,细沙通过圆台22的侧面和开口1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进入环形槽221内,避免细沙卡在圆台22的侧面和开口11的内壁之间而使底盖2无法盖紧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完美贴和紧闭。
48.如图1至图3所示,深井提取泥浆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其中,限位机构包括多根限位杆51和多个限位孔52。多个限位孔52均开设于筒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多根限位杆51的第一端均与圆台22的第二端垂直连接,多根限位杆51与多个限位孔52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从而保证底盖2和筒体1之间只能沿着限位杆51相对运动,而不会跑偏,底盖2在上拉过程中始终能够将圆台22插入开口11中,保证了仅通过连接杆41就可以控制装置的闭合,保证深井提取泥浆装置正常运动。限位杆51穿过限位孔52后部分位于筒体1的第二端外面,限位螺母53安装在限位杆51位于筒体1外的部分,限位螺母53与限位杆51螺纹连接,通过调节限位螺母53在限位杆51上的位置来调节限位杆51的长度,从而调节限位杆51相对筒体1的滑动距离,调节底盖2的与筒体1第二端之间的极限距离,最终实现调节筒体1的开口11宽度的作用。限位杆51的第二端的端部还安装有螺母盖,保证筒体1不会脱离限位杆51。
49.如图6和图7所示,筒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的中轴线以筒体1的中轴线对称,多个吊环32与多个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实施例1,参见图6,第一连接机构3为多根拉绳31,多根拉绳31的第一端与多个吊环32一一对应连接,多根拉绳31的第二端汇聚成一根拉绳31。吊环32有效地简化了拉绳31的安装步骤,并且由于多个连接孔的中轴线以筒体1的中轴线对称,保证筒体1在吊装过程中受力平衡,使筒体1在吊装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还能避免单根拉绳31因过渡受力而缩短使用时间。实施例2,参见图7,第一连接机构3为单根拉绳31,拉绳31的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吊环32后与拉绳31自身连接,拉绳31能够在吊环32内滑动。筒体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始终能够保持竖直状态。
50.参见图4,圆台22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杆4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孔连接,连接拉绳42与连接杆4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孔的中轴线与圆台22的中轴线共线,保证底盖2受力平衡,使装置整体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
51.优选地,连接拉绳42组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线,通过刻度确定装置的下潜深度,以提高到取出目标位置泥浆的的精度。
52.优选地,筒体1的材质为高密度的铜或铁,底盖2的材质为高密度的铜或铁,筒体1和底盖2的表面均设置有防腐保护层,可以防止筒体1和底盖2氧化,供长时间使用。
53.如图2和图3所示,深井提取泥浆装置还包括配重块6,配重块6为圆锥体或圆台,配重块6的底面与底盖2第二面连接,底盖2第一面与第二面为一组相对的面。配重块6的底面上连接有螺纹杆,底盖2的第二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便于拆装更换配重块6。配重块6增加了底盖2的重量,装置到达设定深度后,上拉筒体1的过程中底盖2
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保持静止,而不会因泥浆的压力作用而随筒体1向上运动,保证装置能够正常打开。配重块6的重量根据泥浆的粘度来选择,粘度越大的泥浆则采用重量大的配重块6。配重块6还增加了装置的重量,提高装置在泥浆中的下潜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配重块6为圆锥体或圆台结构,并且倒装在底盖2的第二面上,圆锥体或圆台减小了泥浆对装置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装置下潜的速度。
54.连接杆41既能起到将连接拉绳42与底盖2连接的作用,又能对筒体1的运动起导向作用,避免筒体1运动的过程中移位,导致筒体1的开口11无法与底盖2紧密连接的情况。连接拉绳42用于控制底盖2的上下运动,使底盖2与筒体1彼此独立运动。第一连接机构3用于控制筒体1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底盖2与筒体1连接或分离。通过连接拉绳42的长度可以判断装置进入深井的深度,从而判断装置是否到达目标深度。本装置完全通过机械连接,仅通过人力就可进行操作,且操作简单,对外部条件要求少。装置下潜过程中底盖2与筒体1时刻处于紧密结合的状态,避免下潜过程中表层水和泥浆灌入筒体1中,不能取出目标深度的泥浆用于试验,造成试验偏差,影响泥浆物理性能的判断。下潜到目标深度后,第二连接机构4保持停止状态,第一连接机构3上拉筒体1,底盖2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保持静止状态,底盖2脱离筒体1,筒体1处于打开状态,设定深度的泥浆灌满筒体1。第一连接机构3下放筒体1,底盖2上的圆台22插入筒体1的开口11中,底盖2与筒体1结合成一个整体,筒体1处于关闭状态。上拉第一连接机构3,将装置拉出深井。操作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快速有效地操作。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