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4375发布日期:2022-07-26 22:4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水毯渗透性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


背景技术:

2.膨润土防水毯(以下简称防水毯)是一种由两层土工布和一层膨润土构成的高效防渗材料,目前在建筑工程的防渗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防水毯的渗透系数是衡量防水毯防水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3.工程中,多采用渗透仪检测防水毯的渗透系数。实际检测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水渗入到渗透仪中造成渗透仪管路污染,目前,在渗透室的流动测量系统内使用除气水代替作污水为渗沥液,因此,最终测得的渗透系数与防水毯应用在工程中的实际渗透系数不同,造成渗透系数的测量值与实际使用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从而不利于的正确分析防水毯防水性能,进而影响防水毯的使用过程,严重时造成工程事故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以解决现有的渗透系数测量过程中,为防止污水渗入到渗透仪中,采用除气水替代污水作为渗沥液进行测量,造成测得的渗透系数与防水毯应用在工程中的实际渗透系数不同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隔离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污水隔离筒,所述污水隔离筒的上端设有顶盖、下端设有底盖,
6.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上分别设有连通所述污水隔离筒内腔的上连通管与下连通管,所述顶盖上的上连通管的外端用于连通渗透仪的蓄水器,所述底盖上的下连通管的外端用于连通渗透仪的渗透室,
7.所述污水隔离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顶盖、所述底盖固定在所述污水隔离筒的固定件,
8.所述污水隔离筒、所述顶盖以及所述底盖形成密封的污水隔离腔,所述污水隔离腔中设有具有弹性的阻水隔膜,所述阻水隔膜将所述污水隔离腔分割为独立的净水腔与污水腔,其中,所述净水腔通过上连通管与蓄水器相连通,所述污水腔通过下连通管与渗透室相连通。
9.一些实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钉。
10.一些实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的半径大于所述污水隔离筒的半径,
11.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上超出所述污水隔离筒的外圈部分设有螺孔,
12.所述顶盖的螺孔位置与所述底盖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
13.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上对应的螺孔内贯穿一螺栓,
14.所述顶盖、所述底盖上远离所述污水隔离筒的一侧分别设有一螺帽,所述螺帽用于与所述螺栓配合。
15.一些实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上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螺孔,且螺孔对称分布在
所述顶盖或所述底盖上超出所述污水隔离筒的外圈部分。
16.一些实例中,所述阻水隔膜为橡胶膜。
17.一些实例中,所述上连通管与所述下连通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18.一些实例中,所述上连通管与所述下连通管均为三通管道。
19.本技术后还提供一种渗透仪,包括加压系统、渗透室、渗透室供水室、上游蓄水器、下游蓄水器、出水管线、入水管线、排气管线以及上文所述的污水隔离装置。
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包括连通渗透室与上、下游蓄水器的污水隔离筒,污水隔离筒内设有具有弹性的阻水隔膜,阻水隔膜将污水隔离腔分割为独立的净水腔与污水腔。具体使用时,阻水隔膜隔绝了渗透室与上、下游蓄水器之间的水体流动,从而避免了渗透室内的污水进入到渗透仪的上、下游蓄水器中。同时,阻水隔膜可将上游蓄水器施加的液压传导到渗透室中的待测防水毯,保证有效的测试防水毯污水渗透系数。
21.本技术的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拆方便,易于操作,且测试过程中使用自然条件下的污水,因此,测量的渗透系数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即提高了自然环境中防水毯渗透系数的测量准确性,从而提高了防水毯渗透系数评价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毯工程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污水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渗透仪的饱和状态图;
25.图3为本技术渗透仪的蓄水器加压状态图;
26.图4为本技术渗透仪的渗透系数测试状态图。
27.图1-4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00-污水隔离装置,110-污水隔离筒,120-顶盖,130-底盖,140-上连通管,150-下连通管,160-阻水隔膜,170-污水隔离腔,171-净水腔,172-污水腔,180-螺栓,190-螺帽,200-渗透室,300-渗透室供水室,400-上游蓄水器,500-下游蓄水器,600-出水管线,700-入水管线,800-排气管线,900-加压系统,a-待测防水毯。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隔离装置,用于将液压有效传导到渗透室中的防水毯样品中,同时阻挡污水不会流入到上、下游蓄水器中。
29.图1为本技术污水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污水隔离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污水隔离筒110,本实例中,污水隔离筒的直径为64~66mm,高度为92mm~94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污水隔离筒的直径与高度,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0.污水隔离筒的上端设有顶盖120、下端设有底盖130,顶盖与底盖上分别设有连通污水隔离筒内腔的上连通管140与下连通管150,顶盖上的上连通管的外端用于连通渗透仪
400、下游蓄水器500、出水管线600、入水管线700、排气管线800以及上文所述的污水隔离装置100。
38.为便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的结构,以下将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说明污水隔离装置与渗透仪的使用过程。
39.将待测防水毯a装配在渗透仪的渗透室内,接通整个水利系统,具体包括,将渗透室连接供水室以及通过入水管线、出水管线联通上、下游储水器,其中,污水隔离装置接入渗透室与上、下游储水器之间的管道上。
40.渗透室供水室提供自然条件下的污水,并通过加压将污水打入到渗透室中,将渗透室充满。入水管线和出水管线与污水隔离装置的下连通管通过管线相连,使渗透室与污水隔离装置的污水腔相连通。污水隔离装置的上连通管与上、下游蓄水器连接,使上、下游蓄水器与污水隔离装置的净水腔相连通,污水隔离装置的净水腔与渗透仪的上、下游蓄水器内流动的去离子水。本技术中,利用阻水隔膜,将污水隔离腔分割为独立的净水腔与污水腔,从而避免隔绝渗透室内的污水进入到渗透仪的上、下游蓄水器中。
41.通过加压系统给待测防水毯施加液压,直至待测防水毯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污水隔离装置内污水腔与净水腔两边的压力相同,阻水隔膜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所示。若待测防水毯达到饱和状态时,阻水隔膜并未达到平衡状态,则可利用三通管道进行液体的排放,调节净水腔与污水腔的液压,从而将阻水隔膜调至平衡状态。
42.当待测防水毯达到饱和状态后,通过调节上游储水器的水位压力给渗透室中的待测防水毯施加液压,此时,上游储水器通过去离子水挤压阻水隔膜,使阻水隔膜因受到液压而发生下凹形变,形变后的阻水隔膜通过污水腔内的污水将上游蓄水器施加的液压传导到渗透室中待测防水毯的下表面。同时,渗透室中待测防水毯的下表面压力大于上表面压力,因此,待测防水毯上部污水导入到与下游蓄水器相连的污水隔离装置中,使污水隔离装置中污水腔的污水压力增大,进而使阻水隔膜因受到液压而发生上凸起形变,变形后的阻水隔膜将净水腔内的去离子水打回到下游蓄水器内,如图3所示。加压后进行渗透系数测试,每隔1h通过读取上、下游蓄水器中水位高度与初始水位高度差,并通过读取的高度差确定通过待测防水毯的流量及横跨试样的水压差,根据jg/t 193-2006行业标准要求计算防水毯的渗透系数,并根据jg/t 193-2006行业标准要求结束试验,计算防水毯的渗透系数。期间,污水隔离装置中因为进水管线和出水管线压力不平衡,进而将阻水隔膜进一步挤压,阻水隔膜进一步将去离子水传导到下游蓄水器中,如图4所示。
4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包括连通渗透室与上、下游蓄水器的污水隔离筒,污水隔离筒内设有具有弹性的阻水隔膜,阻水隔膜将污水隔离腔分割为独立的净水腔与污水腔。具体使用时,阻水隔膜隔绝了渗透室与上、下游蓄水器之间的水体流动,从而避免了渗透室内的污水进入到渗透仪的上、下游蓄水器中。同时,阻水隔膜可将上游蓄水器施加的液压传导到渗透室中的待测防水毯,保证有效的测试防水毯污水渗透系数。
44.本技术的污水隔离装置以及渗透仪,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拆方便,易于操作,且测试过程中使用自然条件下的污水,因此,测量的渗透系数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即提高了自然环境中防水毯渗透系数的测量准确性,从而提高了防水毯渗透系数评价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毯工程中的应用。
45.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