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1671发布日期:2022-09-21 00:5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方式,增加光路带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光纤的单信道传输速率,二是增加单光纤中传输的波长数,即波分复用技术,而光纤则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应用于光通信器件上,而这种器件包括光纤箱、路由器等都属于光纤搭载连接设备,而尾纤又叫做猪尾线,只有一端有连接头,而另一端是一根光缆纤芯的断头,通过熔接与其他光缆纤芯相连,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
3.目前市面上尾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尾纤进行相对应的检测,而现有的测试过程大多数都是对其进行肉眼上的外观观察,并不够全面性,使得生产检测过程效率质量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尾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尾纤进行相对应的检测,而现有的测试过程大多数都是对其进行肉眼上的外观观察,并不够全面性,使得生产检测过程效率质量不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包括主体观测机构、通电检测机构和夹层防护机构,所述主体观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通电检测机构,且主体观测机构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夹层防护机构,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包括插口、led信号灯、电路板、接电触点和供电接口,且插口的顶端设置有led信号灯,所述led信号灯的右侧设置有电路板,且电路板的顶面右侧分布有接电触点,所述接电触点的右侧设置有供电接口。
6.进一步的,所述插口与led信号灯之间相连通,且led信号灯与接电触点沿着电路板两侧对称分布。
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观测机构包括外壳、防护垫、翻盖、日照灯、支架、底座、底垫和安装孔,且外壳的两侧外壁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翻盖,且外壳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日照灯,所述外壳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外壁贴合有底垫,且底座的四周分布有安装孔。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与翻盖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日照灯沿着外壳底端两侧对称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外壳、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安装孔沿着底座四周等距分布。
10.进一步的,所述夹层防护机构包括橡胶内壁、胶水层、玻璃纤维层和氟塑层,且橡胶内壁的四周外壁贴合有胶水层,所述胶水层的四周外壁贴合有玻璃纤维层,且玻璃纤维
层的四周外壁设置有氟塑层。
11.进一步的,所述氟塑层与玻璃纤维层之间相贴合,且胶水层与玻璃纤维层、橡胶内壁之间为粘接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在进行检测时,可经过将电源接线与供电接口插接,让供电接口与接电触点处于通电状态,再将需要检测的尾纤插口处插接于电路板左侧的插口上,经过沿着电路板两侧对称分布对应的led信号灯与接电触点,将尾纤另一端的线尾贴合连接于接电触点上,形成通电状态,此时,经过插口与led信号灯之间的相连通,当尾纤正常接通情况下,led信号灯则会亮起,反之则尾纤无法通电,其测试不合格,通过采用多端口设计,让测试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多组尾纤的测试,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
13.日照灯沿着外壳底端两侧对称分布,在此测试装置的使用前,可通过外壳与翻盖之间为活动连接,将翻盖翻折打开,露出内部的通电检测机构,方便人员进行检测测试,而这种保护式设计,可避免内部机构暴露于外壁,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阻碍测试效果,而设置于外壳两侧的防护垫则采用软胶材质,方便使用者进行搬运移动,在进行通电测试过程前后,可经过沿着外壳底端两侧对称分布的日照灯,将需要检测的尾纤放置于底座上,通上方日照灯的照射测试人员的外观观察,提升此装置测试的多功能性。
14.支架与外壳、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此装置的底端通过支架与外壳、底座之间的固定连接,可让此装置通过底部的底座和底垫稳定贴合于摆放位置,通过支架起到支撑和连接装置本体的作用,让装置使用过程更加稳定,而沿着底座四周等距分布的安装孔,可通过安置螺栓灯方便底座于安置位置进行固定,也可将装置本身安置于墙壁上,让装置本身的安置位置提供多样化选择,节省摆放空间。
15.氟塑层与玻璃纤维层之间相贴合,在此装置外壳的内部经过胶水层与玻璃纤维层、橡胶内壁之间的粘接连接,可让两组胶水层将氟塑层与玻璃纤维层、橡胶内壁整体结构固定,保持使用中的稳定性,而氟塑层则采用氟塑料材质作为外壳的主体,可为装置外部提供良好的耐磨抗高温阻燃等特性,配合内部的玻璃纤维层可有效提升装置接电后使用的安全,而贴合于胶水层一侧的橡胶内壁,可为装置内部提供良好的绝缘性,防止设备内外影响使其不能正常进行测试过程,提升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电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层防护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体观测机构;101、外壳;102、防护垫;103、翻盖;104、日照灯;105、支架;106、底座;107、底垫;108、安装孔;2、通电检测机构;201、插口;202、led信号灯;203、电路板;204、接电触点;205、供电接口;3、夹层防护机构;301、橡胶内壁;302、胶水层;303、玻璃纤维层;304、氟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包括:主体观测机构1;主体观测机构1
的内部设置有通电检测机构2,且主体观测机构1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夹层防护机构3,主体观测机构1包括外壳101、防护垫102、翻盖103、日照灯104、支架105、底座106、底垫107和安装孔108,且外壳101的两侧外壁设置有防护垫102,外壳101的顶端设置有翻盖103,且外壳101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日照灯104,外壳10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支架105,且支架105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06,底座106的底端外壁贴合有底垫107,且底座106的四周分布有安装孔108,外壳101与翻盖1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日照灯104沿着外壳101底端两侧对称分布,在此测试装置的使用前,可通过外壳101与翻盖103之间为活动连接,将翻盖103翻折打开,露出内部的通电检测机构2,方便人员进行检测测试,而这种保护式设计,可避免内部机构暴露于外壁,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阻碍测试效果,而设置于外壳101两侧的防护垫102则采用软胶材质,方便使用者进行搬运移动,在进行通电测试过程前后,可经过沿着外壳101底端两侧对称分布的日照灯104,将需要检测的尾纤放置于底座106上,通上方日照灯104的照射测试人员的外观观察,提升此装置测试的多功能性,支架105与外壳101、底座10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安装孔108沿着底座106四周等距分布,在此装置的底端通过支架105与外壳101、底座106之间的固定连接,可让此装置通过底部的底座106和底垫107稳定贴合于摆放位置,通过支架105起到支撑和连接装置本体的作用,让装置使用过程更加稳定,而沿着底座106四周等距分布的安装孔108,可通过安置螺栓灯方便底座106于安置位置进行固定,也可将装置本身安置于墙壁上,让装置本身的安置位置提供多样化选择,节省摆放空间。
21.如图2所示,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通电检测机构2包括插口201、led信号灯202、电路板203、接电触点204和供电接口205,且插口201的顶端设置有led信号灯202,led信号灯202的右侧设置有电路板203,且电路板203的顶面右侧分布有接电触点204,接电触点204的右侧设置有供电接口205,插口201与led信号灯202之间相连通,且led信号灯202与接电触点204沿着电路板203两侧对称分布,在进行检测时,可经过将电源接线与供电接口205插接,让供电接口205与接电触点204处于通电状态,再将需要检测的尾纤插口处插接于电路板203左侧的插口201上,经过沿着电路板203两侧对称分布对应的led信号灯202与接电触点204,将尾纤另一端的线尾贴合连接于接电触点204上,形成通电状态,此时,经过插口201与led信号灯202之间的相连通,当尾纤正常接通情况下,led信号灯202则会亮起,反之则尾纤无法通电,其测试不合格,通过采用多端口设计,让测试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多组尾纤的测试,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
22.如图3所示,一种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夹层防护机构3包括橡胶内壁301、胶水层302、玻璃纤维层303和氟塑层304,且橡胶内壁301的四周外壁贴合有胶水层302,胶水层302的四周外壁贴合有玻璃纤维层303,且玻璃纤维层303的四周外壁设置有氟塑层304,氟塑层304与玻璃纤维层303之间相贴合,且胶水层302与玻璃纤维层303、橡胶内壁301之间为粘接连接,在此装置外壳101的内部经过胶水层302与玻璃纤维层303、橡胶内壁301之间的粘接连接,可让两组胶水层302将氟塑层304与玻璃纤维层303、橡胶内壁301整体结构固定,保持使用中的稳定性,而氟塑层304则采用氟塑料材质作为外壳101的主体,可为装置外部提供良好的耐磨抗高温阻燃等特性,配合内部的玻璃纤维层303可有效提升装置接电后使用的安全,而贴合于胶水层302一侧的橡胶内壁301,可为装置内部提供良好的绝缘性,防止设备内外影响使其不能正常进行测试过程,提升保护效果。
23.综上,该光通信器件尾纤测试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此测试装置的使用前,可通过
外壳101与翻盖103之间为活动连接,将翻盖103翻折打开,露出内部的通电检测机构2,方便人员进行检测测试,而这种保护式设计,可避免内部机构暴露于外壁,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阻碍测试效果,而设置于外壳101两侧的防护垫102则采用软胶材质,方便使用者进行搬运移动,在进行通电测试过程前后,可经过沿着外壳101底端两侧对称分布的日照灯104,将需要检测的尾纤放置于底座106上,通上方日照灯104的照射测试人员的外观观察,提升此装置测试的多功能性,在此装置的底端通过支架105与外壳101、底座106之间的固定连接,可让此装置通过底部的底座106和底垫107稳定贴合于摆放位置,通过支架105起到支撑和连接装置本体的作用,让装置使用过程更加稳定,而沿着底座106四周等距分布的安装孔108,可通过安置螺栓灯方便底座106于安置位置进行固定,也可将装置本身安置于墙壁上,让装置本身的安置位置提供多样化选择,节省摆放空间,在进行检测时,可经过将电源接线与供电接口205插接,让供电接口205与接电触点204处于通电状态,再将需要检测的尾纤插口处插接于电路板203左侧的插口201上,经过沿着电路板203两侧对称分布对应的led信号灯202与接电触点204,将尾纤另一端的线尾贴合连接于接电触点204上,形成通电状态,此时,经过插口201与led信号灯202之间的相连通,当尾纤正常接通情况下,led信号灯202则会亮起,反之则尾纤无法通电,其测试不合格,通过采用多端口设计,让测试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多组尾纤的测试,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在此装置外壳101的内部经过胶水层302与玻璃纤维层303、橡胶内壁301之间的粘接连接,可让两组胶水层302将氟塑层304与玻璃纤维层303、橡胶内壁301整体结构固定,保持使用中的稳定性,而氟塑层304则采用氟塑料材质作为外壳101的主体,可为装置外部提供良好的耐磨抗高温阻燃等特性,配合内部的玻璃纤维层303可有效提升装置接电后使用的安全,而贴合于胶水层302一侧的橡胶内壁301,可为装置内部提供良好的绝缘性,防止设备内外影响使其不能正常进行测试过程,提升保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