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轮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4201发布日期:2022-08-24 10:5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轮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飞轮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公知的,传统的飞轮能提高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但不具备减震功能,而除传统飞轮外,还有在传统飞轮基础上改进的双质量飞轮,其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旋转的不均衡性而造成传动系的扭转振动,从而双质量飞轮得到广泛的引用,双质量飞轮在维修时,其包括人工对内齿圈进行检测,内齿圈应能在设定的范围内轻微的正反转,如出现转动幅度超设定的范围,则需要维修或更换飞轮。
3.如公开号为cn215059190u,名称为《减震双质量飞轮》,授权公开日为20211207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主飞轮、次级飞轮、减震部和驱动板,其中主飞轮与发动机曲轴连接,次级飞轮安装于离合器输入轴上,主飞轮和次级飞轮之间设有减震部和驱动板,且所述驱动板与次级飞轮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主驱动板、辅助驱动板和摩擦部,其中主驱动板和次级飞轮接触,所述主驱动板外侧设有与减震部中的弹簧相抵的凸出部,辅助驱动板嵌入主驱动板中并通过固定件穿过主驱动板后与次级飞轮固连,所述主驱动板和辅助驱动板之间设有摩擦部。
4.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双质量飞轮在检测内齿圈的转动幅度时,只单靠人工肉眼无法精确判断内齿圈的正反转动幅度是否符合正常数值,给检测带来了一定的不足,降低了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轮检测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轮检测工装,包括飞轮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飞轮本体上的内齿圈,还包括:卡座,其设置于所述飞轮本体上,所述卡座上相对设置有刻度条;转座,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卡座上,所述转座上通过传动组件滑动设置有横架,所述横架的外壁上设置有标杆;当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横架与内齿圈的齿口卡接后,再转动所述转座,以使得所述标杆标记所述刻度条的数值。
7.作为优选,各所述刻度条沿所述卡座的圆周方向设置,且各所述刻度条的零刻度线均位于所述卡座的12点钟方向上。
8.作为优选,所述横架的端部上设置有卡夹,且卡夹上开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内齿圈的齿口相适配。
9.作为优选,所述横架与所述转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横架向所述转座内位移。
10.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以及把手,所述第二楔形块设置于所述横架上,所述把手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座上。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楔形块设置于所述把手上,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滑动方向。
12.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楔形块向下的滑动行程中,其会与所述第二楔形块楔形配合,以使得所述横架向内齿圈一侧位移。
13.作为优选,所述飞轮本体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各所述通孔与所述卡座上的凸出部相插接。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轮检测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当需要检测内齿圈的正反转动幅度时,先将卡座安装到飞轮本体上,随后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横架向内齿圈一侧位移,在位移的行程中,横架的端部与内齿圈内壁上的齿口相卡接,此时则可先向左侧转动转座,转动结束后,观看横架上的标杆对应刻度条上的数值并记录,随后转动转座归回标杆,再向右侧转动,转动后,再次观看标杆对应刻度条的数值,此时则可精确判断出内齿圈正转与反转的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如超过正常数值则后续可进行维修,削弱乃至避免了人工无法精确判断内齿圈的正反转动幅度是否符合正常数值,提高了内齿圈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夹与内齿圈齿口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座与通孔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与横架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标杆与横架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座内部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架实施后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飞轮本体;2、卡座;3、转座;4、把手;5、横架;6、标杆;1.1、内齿圈;1.2、通孔;2.1、刻度条;4.1、第一楔形块;5.1、弹簧;5.2、第二楔形块;5.3、卡夹;5.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6.请参阅图1-7,飞轮检测工装,用来解决双质量飞轮在检测内齿圈的转动幅度时,只单靠人工肉眼无法精确判断内齿圈的正反转动幅度是否符合正常数值,给检测带来了一定的不足,降低了检测的效率的问题。
2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包括飞轮本体1以及设置于飞轮本体1上的内齿圈1.1,还包括:卡座2,其设置于飞轮本体1上,卡座2上相对设置有刻度条2.1;转座3,其转动设置于卡座2上,转座3上通过传动组件滑动设置有横架5,横架5的外壁上设置
有标杆6;当传动组件驱动横架5与内齿圈1.1的齿口卡接后,再转动转座3,以使得标杆6标记刻度条2.1的数值,具体的,当需要检测内齿圈1.1的正反转动幅度时,先将卡座2安装到飞轮本体1上,随后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横架5向内齿圈1.1一侧位移,在位移的行程中,横架5的端部与内齿圈1.1内壁上的齿口相卡接,如图7和图2状态所示,此时则可先向左侧转动转座3,转动结束后,通过横架5上的标杆6观看刻度条2.1上对应的数值并记录,随后转动转座3归回标杆6(即将标杆6调回12点钟方向上),再向右侧转动,转动后,再次观看标杆6对应刻度条2.1的数值,此时则可精确判断出内齿圈1.1正转与反转的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如超过正常数值则后续可进行维修,削弱乃至避免了人工无法精确判断内齿圈的正反转动幅度是否符合正常数值,提高了内齿圈检测的效率。
28.本实施例中的标杆6初始位置,如图5状态所示,当横架5实施后与内齿圈1.1卡接时,标杆6则在横架5行程中一起改变位置,如图7状态所示,此时的标杆6则对应刻度条2.1的数值,便于精确读取。
29.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各刻度条2.1沿卡座2的圆周方向设置,且各刻度条2.1的零刻度线均位于卡座2的12点钟方向上,如图1状态所示,刻度条2.1于卡座2的圆周方向上向左和向右均有设置,且两个刻度条2.1的零刻度线位置处于同一位置,使得标杆6向左或向右转动后,可检测内齿圈1.1正转反转的幅度。
30.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横架5的端部上设置有卡夹5.3,且卡夹5.3上开设有一卡槽5.4,卡槽5.4与内齿圈1.1的齿口相适配,进一步的,以图2为参考,在横架5移动的行程中,其端部上的卡夹5.3会与内齿圈1.1的齿口相卡接,两者相卡接后,在转座3转动时,通过卡夹5.3同步转动内齿圈1.1,以检测出内齿圈1.1的转动幅度数值。
31.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横架5与转座3之间设置有弹簧5.1,弹簧5.1的弹力使得横架5向转座3内位移,初始状态下如图6状态所示,而在通过传动组件向横架5施加作用力使其向内齿圈1.1位移的过程中,弹簧5.1压缩,当撤销对横架5施加的作用力时,其在弹簧5.1的弹力下再向转座3内位移进行复位。
32.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楔形块5.2、第一楔形块4.1以及把手4,第二楔形块5.2设置于横架5上,把手4滑动设置于转座3上,第一楔形块4.1设置于把手4上,第一楔形块4.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二楔形块5.2的滑动方向,在第一楔形块4.1向下的滑动行程中,其会与第二楔形块5.2楔形配合,以使得横架5向内齿圈1.1一侧位移,具体的,当需要驱使横架5与内齿圈1.1卡接时,先将通过把手4转动转座3,将横架5与内齿圈1.1上的齿口相对应,随后按压把手4使其端部上的第一楔形块4.1与第二楔形块5.2楔形配合,在配合下,迫使横架5于转座3内向外侧滑动,而在滑动的行程中,则逐渐与内齿圈1.1上的齿口接近并最终相卡接,随后再进行转动检测出内齿圈1.1转动幅度的具体数值。
33.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飞轮本体1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2,其为现有技术,如图3状态所示,卡座2上设置有多个凸出部,进一步的,各通孔1.2与卡座2上的凸出部相插接,飞轮本体1拆卸后,当在安装卡座2检测转动数值时,可将其凸出部与飞轮本体1上的通孔1.2相插接,该凸出部的具体数量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设置。
34.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