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翳测试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5578发布日期:2022-09-21 01:4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雾翳测试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实验器具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雾翳测试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2.雾翳测试——汽车内饰材料中挥发性物质受热挥发后会在挡风玻璃上凝结成雾,汽车内饰件中挥发性物质在玻璃片的这种凝结现象我们称之为成雾性,也称之为结雾特性,其凝结物又称冷凝组份。因汽车内饰材料的材质一般是塑料制品,其挥发组分一般为可塑剂、稳定剂、油、润滑油、发泡剂、脱模剂、粘合剂等,其挥发成分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冷凝组分。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会妨碍透过挡风玻璃的视线,在不利的光线条件下成雾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冷凝组份大多为有害的有机挥发物,成雾性的高低也可反映内饰材料中有机挥发物的高低。现有的雾翳测试流程为将试样放入起雾杯中,用一个密封圈及玻璃环(或一块经称重的铝箔)盖住起雾杯,在其上安装冷却器。起雾杯置于恒温器内加热。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其中的可挥发物开始挥发,蒸发气体在已经被冷却降温的铝箔片冷凝,冷凝过程结束后,取下铝箔片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减去铝箔本身的质量后,得出所测试材料的雾化凝结物的质量冷凝组分,对冷凝组分收集不充分的缺陷,影响了测试精度。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翳测试采样装置,通过直接将挥发成分的吸附于内置到连接器的载体上,通过测量载体前后的质量,计算出质量差,从而得出挥发性物质含量,从而间接反映成雾性的高低,有效改善了对检测过程中挥发物的吸附性,改善了产品检测的效率和检测质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雾翳测试采样装置,包括采样器,采样器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主体包括容器、连接器以及封盖,中空的容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连接器设置有载体室以及至少两个与载体室连通的中空管形的端部,端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与开口紧密配合,第二端部与封盖紧密配合,第二端部内壁与载体室相邻侧设置有样品托,样品托至少部分延伸至载体室内。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样品托包括托座以及形成于托座上的枝部,枝部用于承载用于富集样品的载体,第二端部内壁设置有与托座相配合的活动位。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活动位包括凹槽,托座嵌合地活动设置到凹槽内。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托座至少部分区域上还包覆地设置有弹性套。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枝部的枝部主体为长形并且在枝部主体设置有卡槽,卡槽用于限定载体。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凹槽的内表面至少部分区域为粗糙的限定面。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限定面的表面粗糙度满足
±
15μm。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限定面形成有螺旋纹。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螺旋纹的顶点与凹槽的最深点重合。最深点指相对于凹槽的开口边沿所形成的面与内表面垂直距离最大的点。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雾翳测试采样装置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为采样器提供工作环境的设备,如加热套等,加热套可以为主体容器部分提供承托、加热等功能的位置。其它如设备台架、控制器等均可以视采样装置的设备构成而定,也就是采样装置可以为成套设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雾翳测试采样装置,通过优化采样检测设备的采用结构,使得样品与吸附载体具有更高的紧密性,获得良好的微量样品的吸附和固定性,并且操作简单,有效地改善了样品采集和检测精度,具有极高的采样检测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19.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2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雾翳测试采样装置,包括采样器,采样器包括具有内腔33的主体,主体包括容器3、连接器2以及封盖1,中空的容器3设置有与内腔33连通的开口32,连接器2设置有载体室22以及至少两个与载体室22连通的中空管形的端部,端部包括第一端部23和第二端部21,其中第一端部23与开口32紧密配合,第二端部21与封盖1紧密配合,第二端部21内壁与载体室22相邻侧设置有样品托,样品托至少部分延伸至载体室22内。此时样品托可以成中空球形的,即此时样品托可以由载体室22的内壁构成而无需采用其它额外的结构。容器3可以采用如图中所示的锥形瓶31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
21.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样品托包括托座以及形成于托座上的枝部24,枝部24用于承载用于富集样品的载体,第二端部21内壁设置有与托座相配合的活动位。优选的,活动位包括凹槽,托座嵌合地活动设置到凹槽内。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改善额外设置的枝部24与凹槽的结合性能,托座至少部分区域上还包覆地设置有弹性套,以便于装拆操作,并避免出现意外脱落或者碰撞等。进一步的,枝部24的枝部24主体为长形并且在枝部24主体设置有卡槽25,卡槽25用于限定载体,此时载体可以被卡合咬紧地限定在卡槽25内。而卡槽25一般而言可以设置于枝部24的端部,一般可以满足载体位于载体室22的中间位置,以满足对挥发物的充分接触和吸附。
22.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为了满足与凹槽的贴合密闭性,凹槽的内表面至少部分区域为粗糙的限定面,通过该粗糙的限定面,可以在使用中涂抹凡士林等以改善贴合吸附性和密闭性等。限定面的表面粗糙度满足
±
15μm,避免粗糙度过大而影响结合面的贴合性能。限定面形成有螺旋纹,通过规则的螺旋纹的结构可以在涂抹凡士林等的条件下形成递进的封闭结构,从而必然可以优化产品的密闭和贴合性能。更优的,螺旋纹的顶点与凹槽的最深点重合,从而满足产品贴合面的正向配合,具有最大的密闭界面。
23.采样如图1所示的设备,其一种测试过程如下:
24.1.样品制备
25.将样品放入温度为23
±
5℃的含有硅胶的干燥器内烘干,待烘干后,大型物件破碎成至少10*10mm的小块,颗粒状、粉末和液体状样品无需破碎。
26.2.实验器材
27.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精度0.01mg)、雾翳测试采样装置、空气吸附棉
28.3.实验步骤
29.裁剪150*150mm的吸附棉,精确称重至0.01mg,然后将其塞入连接器中的载体室内,并称取10
±
0.1g样品放入容器中,将吸附装置连接好,放入(120
±
2)℃的烘箱中,测试时间为(24
±
0.5)小时,待测试时间结束后,取下吸附棉,放置干燥器内保持3.5
±
0.5小时,然后取出称重,精确至(0.01mg)
30.4.计算结果
31.将吸附棉测试后的质量减去测试前的质量即为雾翳试验等效吸附值。
32.5.质控试验
33.沿用smtc(上汽标准)的雾翳试验将(dop)进行回收率计算,具体步骤是容器中加入(10
±
0.1)g的dop,按照上述方法在(120
±
2)℃下测试(24
±
0.5)小时,其吸附棉吸附成分的含量为4.82mg,符合smtc(上汽标准)雾翳法规中要求的(4.9
±
0.25)mg范围内,因为判定此实验方法是有效的。
34.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