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9563发布日期:2023-01-20 12:5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扭矩测试仪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


背景技术:

2.扭矩测试仪,又称扭力测试仪,即用于测试和校准各种力矩的精密仪器,该仪器主要用于电批、风批、扭力扳手的力矩及扭力设定状况,适用于各种需测量力矩的转轴、轴承、瓶盖等产品。扭矩测试仪器一般放置在箱体内部,箱体内部还有放置有专用卡具、夹具等工具。
3.目前,工作人员常需要携带扭矩测试仪器外出使用以满足测试和校准各种工具力矩的需求。但是,由于外出使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扭矩测试仪在山区等复杂施工环境中时,没有可以稳定使用的平台,以协助测试和校准施工所用的各种工具,进而降低扭矩测试仪器测试和校准的精度,同时还会影响施工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扭矩测试仪器在山区等复杂施工环境中无法进行稳定测试和校准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该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具有稳定支撑的平台以协助扭矩测试仪器测试和校准使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包括:
6.测试箱;
7.防护泡沫,设置在所述测试箱的内部且填满所述测试箱的内部,所述防护泡沫包括:
8.仪器槽,开设在所述防护泡沫的上方;
9.两个折叠槽,开设在所述防护泡沫的上方,且分别位于所述仪器槽的两个短边内壁的相互远离侧;
10.扭矩测试仪器,设置在所述仪器槽的内部;
11.两个第一支撑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折叠槽的内部;
12.两个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
13.折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14.协同组件,设置在所述折叠槽的内部,用于协助支撑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板。
15.可选地,所述折叠组件包括:
16.第一转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
17.滑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
18.滑柱,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滑槽;
19.第二转座,设置在所述滑柱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转座远离所述滑柱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
20.连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座和所述第二转座铰接。
21.可选地,所述折叠槽包括:
22.方形槽,开设在所述防护泡沫的顶部;
23.角形槽,开设在所述方形槽的底部,且所述角形槽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与所述方形槽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角形槽的另一个直角边靠近所述测试箱的内壁。
24.可选地,所述协同组件包括:
25.第一套柱,一端与所述测试箱的内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套柱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槽;
26.第二套柱,设置在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一端延伸出所述活动槽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铰接。
27.可选地,所述角形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角形槽平行设置。
28.可选地,所述扭矩测试仪还包括:
29.柱槽,开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柱槽的内壁开设有卡槽;
30.连接柱,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柱槽的一侧,所处连接柱的侧壁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与所述卡槽配合以固定所述连接柱和所述柱槽。
31.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吸引的磁条。
32.可选地,所述扭矩测试仪还包括:
33.多个抵接槽,开设在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底部附近;
34.多个抵接杆,一端与所述测试箱的内壁铰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抵接槽配合以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板。
35.可选地,所述抵接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抵接槽呈方形分布。
36.可选地,所述防护泡沫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配件槽。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通过协同组件对两个第一支撑板进行支撑,再驱动折叠组件以使得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最后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侧,进而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配合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平台,再将扭矩测试仪器放置在该支撑平台上,进而即可实现在山区等复杂环境中稳定且精确地测试工具的力矩。
附图说明
3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中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根据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中协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根据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中滑槽和滑柱的连接示意图;
44.图7是根据图6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5.图8是根据图6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6.图9是根据图6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测试箱
ꢀꢀꢀꢀꢀꢀꢀꢀꢀꢀꢀꢀꢀꢀꢀꢀꢀꢀꢀꢀ
2、第一支撑板
49.3、仪器槽
ꢀꢀꢀꢀꢀꢀꢀꢀꢀꢀꢀꢀꢀꢀꢀꢀꢀꢀꢀꢀ
4、扭矩测试仪器
50.5、防护泡沫
ꢀꢀꢀꢀꢀꢀꢀꢀꢀꢀꢀꢀꢀꢀꢀꢀꢀꢀ
6、第一套柱
51.7、折叠槽
ꢀꢀꢀꢀꢀꢀꢀꢀꢀꢀꢀꢀꢀꢀꢀꢀꢀꢀꢀꢀ
8、第二套柱
52.9、第二支撑板
ꢀꢀꢀꢀꢀꢀꢀꢀꢀꢀꢀꢀꢀꢀꢀꢀ
10、第一转座
53.11、连板
ꢀꢀꢀꢀꢀꢀꢀꢀꢀꢀꢀꢀꢀꢀꢀꢀꢀꢀꢀꢀꢀ
12、第二转座
54.13、滑柱
ꢀꢀꢀꢀꢀꢀꢀꢀꢀꢀꢀꢀꢀꢀꢀꢀꢀꢀꢀꢀꢀ
14、滑槽
55.15、柱槽
ꢀꢀꢀꢀꢀꢀꢀꢀꢀꢀꢀꢀꢀꢀꢀꢀꢀꢀꢀꢀꢀ
16、卡槽
56.17、凸点
ꢀꢀꢀꢀꢀꢀꢀꢀꢀꢀꢀꢀꢀꢀꢀꢀꢀꢀꢀꢀꢀ
18、连接柱
57.19、配件槽
具体实施方式
5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5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中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图1 至图3中,该扭矩测试仪可以包括测试箱1、防护泡沫5、扭矩测试仪器4、两个第一支撑板2、两个第二支撑板9、折叠组件以及协同组件。具体地,该防护泡沫5可以包括仪器槽3和两个折叠槽7。
60.防护泡沫5设置在测试箱1的内部且填满测试箱1的内部,仪器槽3开设在防护泡沫5的上方,两个折叠槽7开设在防护泡沫5的上方,且分别位于仪器槽3的两个短边内壁的相互远离侧,扭矩测试仪器4设置在仪器槽3 的内部。两个第一支撑板2分别设置在两个折叠槽7的内部,两个第二支撑板9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板2的底部。折叠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9之间,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协同组件设置在折叠槽7的内部,用于协助支撑对应的第一支撑板 2。
61.在需要在山区等复杂环境中使用该扭矩测试仪器4时,打开测试箱1并取出扭矩测试仪器4,拉动两个第一支撑板2移出对应的折叠槽7并相互靠近,协同组件对两个第一支撑板2进行支撑。再移动两个第二支撑板9,两个第二支撑板9与对应的折叠组件配合以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拉动两个第二支撑板9的相对侧相互移动直至贴合连接,此时两个第一支撑板2和两个第二支撑板9配合以形成完整的支撑平台,将扭矩测试仪器4放置在该支撑平台的顶部,工作人员即可对施工工具进行力矩测试。
62.传统的扭矩测试仪一般和专用卡具、夹具等工具放置在箱体内部。工作人员外出携带使用时,需要寻找较为平坦的一个支撑平面,以进行施工工具的测试和校准。但是对于
山区等地形复杂的环境,无法及时寻找到稳定的支撑平面,进而影响施工工具的力矩的测试和校准的精度和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两个第一支撑板2、两个第二支撑板9和折叠组件配合的方式,能够形成稳定可靠的支撑平台,进而便于扭矩测试仪器4的使用和测试。采用该种扭矩测试仪,能够满足山区等地形复杂的环境下测试和校准的需求,即随时随地使用该扭矩测试仪器4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保障扭矩测试仪器4测试时的稳定性和精度,使得该种扭矩测试仪使用场景的通用性更广、更便捷。
63.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和图7所述,该折叠组件可以包括第一转座10、滑槽14、滑柱13、第二转座12以及连板11。
64.第一转座10设置在第二支撑板9的底部,滑槽14开设在第一支撑板2 的底部,滑柱13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14的内部,滑柱13的另一端延伸出滑槽14。第二转座12设置在滑柱13靠近第二支撑板9的一侧,且第二转座12远离滑柱1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9的下方,连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座10和第二转座12铰接。
65.在第一支撑板2移出对应的折叠槽7后,拉动第二支撑板9相对移动,以使得第二支撑板9通过第一转座10、连板11、第二转座12以及滑柱13 沿着对应的滑槽14滑动。在滑柱13滑动至滑槽14的末端时,推动第二支撑板9与第一支撑板2贴合,以带动连板11转动并协助第二支撑板9和第一支撑板2的相对侧贴合,进而实现了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目的,以便于后续支撑平台的形成。
66.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该协同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套柱6和第二套柱8。
67.第一套柱6的一端与测试箱1的内底部铰接,第一套柱6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槽。第二套柱8设置在活动槽的内部,第二套柱8的一端延伸出活动槽并与第一支撑板2的底部铰接。
68.在拉动第一支撑板2移出对应的折叠槽7时,带动第二套柱8沿着活动槽的内部伸缩。同时,第一套柱6和第二套柱8倾斜,直至两个第二支撑板 9的相对侧连接,第一套柱6和第二套柱8对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9 形成稳定的支撑。
69.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折叠槽可以包括方形槽和角形槽。
70.方形槽开设在防护泡沫5的顶部;角形槽开设在方形槽的底部,角形槽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与方形槽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角形槽的另一个直角边靠近测试箱1的内部。
71.方形槽用于放置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9;角形槽能够限定第一套柱6和第二套柱8的移动方向,以保障两个第二支撑板9的相对端能够准确连接。且在两个第二支撑板9相互靠近贴合时,第一套柱6和第二套柱8也倾斜至角形槽的斜边侧,进而能够便于两个第二支撑板9的连接,即便于该支撑平台的可靠形成。
72.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角形槽的数量,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例如1个、2个等。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示例中,考虑到对第一支撑板2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角形槽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角形槽平行设置,两个角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协同组件。
73.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该扭矩测试仪还包括柱槽15以及连接柱18。具体地,该柱槽15可以包括卡槽16,该连接柱 18可以包括凸点17。
74.柱槽15开设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9靠近另一个第二支撑板9的预测,柱槽15的内
壁开设有卡槽。连接柱18设置在另一个第二支撑板9靠近柱槽 15的一侧,连接柱18的侧壁设置有凸点17,凸点17与卡槽16配合以固定连接柱18和柱槽15。
75.在两个第二支撑板9相互靠近时,连接柱18进入对应的柱槽15的内部,同时凸点17进入对应的卡槽16内部,以卡接两个第二支撑板9。采用凸点 17和卡槽16卡接的方式,能够实现两个第二支撑板9的稳定卡接,且卡接以及拆卸的操作方便。
76.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第二支撑板9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扭矩测试仪还可以包括两个磁条。具体地,两个第二支撑板9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吸引的磁条。
77.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该扭矩测试仪还可以包括多个抵接槽和多个抵接杆。
78.多个抵接槽开设在每个第二支撑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底部附近,多个抵接杆的一端与测试箱1的内壁铰接,多个抵接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抵接槽配合以支撑第二支撑板9。
79.在两个第二支撑板9相互卡接时,转动多个抵接杆并使得多个抵接杆的另一端进入对应的抵接槽的内部并抵接支撑对应的第二支撑板9,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支撑板9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支撑板9晃动对扭矩测试仪器4测量精度的影响。
80.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对于抵接槽和抵接杆的数量,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例如两个、四个等。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示例中,考虑到抵接杆对两个第二支撑板9支撑的有效性,该抵接槽和抵接杆设置有四个。具体地,四个抵接槽呈方形分布。
81.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扭矩测试仪还可以包括多个配件槽。具体地,多个配件槽19开设在防护泡沫5的顶部。多个配件槽19可以放置专用卡具、夹具等工具。
8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携带的扭矩测试仪通过协同组件对两个第一支撑板2进行支撑,再驱动折叠组件以使得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最后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99 的相对侧,进而两个第一支撑板2和两个第二支撑板9配合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平台,再将扭矩测试仪器4放置在该支撑平台上,进而即可实现在山区等复杂环境中稳定且精确地测试工具的力矩。
8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8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