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及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1088发布日期:2022-10-14 21:2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及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及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2.配电变压器一般为双绕组变压器,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几乎联结方式和联结组标号都是dyn11,对分接范围为
±
2*2.5%的配电变压器,需要测试高压侧5个分接的rab、rbc、rca,以及低压侧的rab、rbc、rca。对单通道的直流电阻测试仪而言,如果是人工接线,需要做18次换线动作,试验效率很低。
3.同时,在做空载试验时,变压器高压侧会达到最高11kv线电压水平,在做空载试验时,需要人工移除高压侧的测试导线,导致直阻、空载和负载试验无法一次接线,无法自动完成。
4.cn114034953a公开了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计量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放置台、电控箱、支撑架、方位调节机构,放置台上端面安装有电控箱,并且放置台后侧端与支撑架下端相焊接,将电阻测试头调节到与线圈外侧抵触的方位上,通过弹簧杆进行弹性支撑,导线进行同步牵引,通过扭力弹簧带动卷线盘进行转动,对导线的长度进行自动调节,确保电阻测试头正常通电,防止电阻测试头从线圈上发生脱落,连动盘在进行下降的过程中变压器外侧中端对挤压滑块进行抵触,贴合片外侧两端往内侧靠拢,这时挤压球产生弹力,从而提高抵触片与变压器外侧表面的抵触能力,避免连动盘下端的检测头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发生位移,从而提高检测头对线圈进行电阻检测的准确性。
5.cn114325499a公开了一种配变能效综合检测移动平台,包括移动台架、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安装在移动台架的上方,用以实现人机交互;所述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仪、变压器空载负载测试仪依次叠放安装在移动台架的中部一侧;所述变频程控电源安装在移动台架的中部另一侧;所述集成测量线路切换单元安装在移动台架的中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升压器安装在移动台架上;所述工控机、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变压器绝缘电阻测试仪、变压器空载负载测试仪、变频程控电源以及升压器均连接到集成测量线路切换单元。本实用新型集成度高,避免重复接线,检验流程简单,节约人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6.cn214201623u公开了一种综合型能效测试平台,包括开关柜、整流装置、直流母线、异步电机逆变支路、变频电机逆变支路、充电桩能效检测支路、变压器能效检测支路、被试电机检测电路;所述被试电机检测电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二低压测量装置、被试电机接线箱、被试电机、负载电机、负载电机接线箱、负载电机逆变器,负载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负载电机接线箱、负载电机逆变器接入直流母线;所述变压器能效检测支路包括被试变压器、变压器负载、第六开关、第一断路器、第三断路器,所述充电桩能效检测支路包括被试充电桩、充电桩负载、第五开关、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
7.cn214201706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机能效测试平台,包括开关柜、整流装置、直流
母线、异步电机逆变支路、变频电机逆变支路、高转速汽车电机逆变支路、被试电机检测电路;被试电机检测电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二低压测量装置、被试电机接线箱、被试电机、负载电机、负载电机接线箱,负载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负载电机接线箱、负载电机逆变器接入直流母线;异步电机逆变支路包括依次串接的被试电机逆变器、滤波器、异步电机变压器、第一开关,开关柜通过整流装置与被试电机逆变器连接,第一开关与第二低压测量装置连接。
8.上述现有技术都不能解决人工接线多、试验效率低、人工移除高压侧的测试导线比较危险,导致直阻、空载和负载试验无法一次接线,无法自动完成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及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0.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具有供电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试验电源模块、空负载切换模块、直阻变比切换模块、变比测试模块、直流电阻测试模块、计算机、数据库,供电模块供应给控制模块及通信模块电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负载切换模块、直阻变比切换模块、变比测试模块、直流电阻测试模块的动作及与变比测试模块、直流电阻测试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控制模块与通信模块可相互通信,通信模块与计算机之间可相互通信,数据库安装在计算机内,试验电源模块供给空负载切换模块电力,交流市电供给变比测试模块、直流电阻测试模块、计算机电力。
11.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由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即具有六个开关,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c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c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b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b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a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a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即具有六个开关,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即具有六个开关,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c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c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b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
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b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a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a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由控制模块控制且同时动作,且同一时刻的开关状态一样,即都是接触器都是接通或都是断开,且开关都是常开型的,得电后才能闭合。
12.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由接线控制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接线控制部分由km9、km10、km11、km12、km13、km14、km15、km16、km17、km18、km19、km20组成, km9至km20都是接触器,接线控制部分的低压侧由km9、km10、km11、km12、km13、km14组成,km9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9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9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9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9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9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9的a1连接直阻a+, km9的a2接地;km12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12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2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12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2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12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2的a1连接直阻a-, km12的a2接地;km10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0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0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0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0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0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0的a1连接直阻b+, km10的a2接地;km13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3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3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3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3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3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3的a1连接直阻b-, km13的a2接地;km11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11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1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11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1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11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1的a1连接直阻c+, km11的a2接地;km14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14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4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14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4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14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4的a1连接直阻c-, km14的a2接地;接线控制部分的高压侧由km15、km16、km17、km18、km19、km20组成,km15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15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5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15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5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15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5的a1连接直阻a+, km15的a2接地;km18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18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8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18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8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18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8的a1连接直阻a-, km18的a2接地;km16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6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6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6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6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6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6的a1连接直阻b+, km16的a2
接地;km19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9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9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9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9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9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9的a1连接直阻b-, km19的a2接地;km17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17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7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17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7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17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7的a1连接直阻c+, km17的a2接地;km20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20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20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20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20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20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20的a1连接直阻c-, km20的a2接地;km9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km7的第5脚与第6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km7的第13脚与第14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km10-km20也是一样的,即km10、km11、km12、km13、km14、km15、km16、km17、km18、km19、km20都是:第1脚与第2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第5脚与第6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第13脚与第14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测试时,低压侧依次投入km9和km13、km10和km14、km11和km12,高压侧依次投入km15和km19、km16和km20、km17和km18;km9和km13与km15和km19是一起投入的,km10和km14与km16和km20是一起投入的,km11和km12和km17和km18是一起投入的。
13.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精简,使用便利、检测效率更高、作业人员更安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15.图2为本技术的测试原理框图。
16.图3为本技术中使用的主试验回路的第一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中使用的主试验回路的第二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中使用的直流变比切换模块及接线控制部分的第一部分的原理示意图。
19.图6为本技术中使用的直流变比切换模块及接线控制部分的第二部分的原理示意图。
20.图7为本技术中使用的直流变比切换模块及接线控制部分的第三部分的原理示意图。
21.图1中:m1—供电模块、m2—控制模块、m3—通信模块、m4—试验电源模块、m5—空负载切换模块、m6—直阻变比切换模块、m7—变比测试模块、m8—直流电阻测试模块、m91—计算机、m92—数据库;图2中:s1—开始、s2—主分接核定、s3—判断是否主分接、s4—高低压直阻测试、s5—空载试验、s6—负载试验、s7—能效等级判定;图3及图4中:左侧的方框代表三相程控源,即试验电源模块,1-25代表管脚,输入a、输入b、输入c分别代表a相、b相、c相电源的输入,输出a、输出b、输出c分别代表a相、b相、c相电源的输出,输入n、输出n分别代表输入输出零线,ct10为接在输出a上的电压补偿互感器、ct11为接在输出b上的电压补偿互感器、ct12为接在输出c上的电压补偿互感器、s1、s2分别代表ct10、ct11、ct12中每组的输
出接线,s2连接在一起,ct10的s1引出构成补偿采样la端,ct11的s1引出构成补偿采样lb端,ct12的s1引出构成补偿采样lc端,ct_a入表示ct_a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入, ct_a出表示ct_a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ct_b入表示ct_b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入, ct_b出表示ct_b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ct_c入表示ct_c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入, ct_c出表示ct_c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三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三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三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图5-7中: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km7-km20都是控制接触器,plc《-直阻a+、plc《-直阻b+、 plc《-直阻c+都表示输出接到plc的控制输出端, plc《-直阻a-、plc《-直阻b-、 plc《-直阻c-都表示输出接到plc的控制输出端,直阻a+、直阻b+、直阻c+分别表示连接低压侧a、b、c的一端,直阻a-、直阻b-、直阻c-分别表示连接低压侧a、b、c的另一端,p1φ24代表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plc《-直阻a+、plc《-直阻b+、 plc《-直阻c+都表示输出接到plc的控制输出端, plc《-直阻a-、plc《-直阻b-、 plc《-直阻c-都表示输出接到plc的控制输出端,直阻a+、直阻b+、直阻c+分别表示连接高压侧a、b、c的一端,直阻a-、直阻b-、直阻c-分别表示连接高压侧a、b、c的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见图1至图7,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具有供电模块m1、控制模块m2、通信模块m3、试验电源模块m4、空负载切换模块m5、直阻变比切换模块m6、变比测试模块m7、直流电阻测试模块m8、计算机m91、数据库m92,供电模块m1供应给控制模块m2及通信模块m3电力,控制模块m2用于控制空负载切换模块m5、直阻变比切换模块m6、变比测试模块m7、直流电阻测试模块m8的动作及与变比测试模块m7、直流电阻测试模块m8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控制模块m2与通信模块m3可相互通信,通信模块m3与计算机m91之间可相互通信,数据库m92安装在计算机m91内,试验电源模块m4供给空负载切换模块m5电力,交流市电供给变比测试模块m7、直流电阻测试模块m8、计算机m91电力。
23.采用了上述装置的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检测方法包含有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24.s1:开始;
25.s2:主分接核定;
26.s3:判断是否主分接,如不存在,则提示切换到主分接,否则,进入下一步;
27.s4:高低压直阻测试,一次接线完成高压和低压绕组直阻测量,测试完成后进入下一步;
28.s5:空载试验,测试完成后进入下一步;
29.s6:负载试验, 测试完成后进入下一步;
30.s7:能效等级判定,根据空载试验的结果,对被试品能效等级做出判定。
31.上述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电源模块m4所提供的为:线电压为0-800v之间可调的三相电压,测量空载时用,该种试验电源模块在市场上是可以采购到的。
32.上述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负载切换模块m5由三相程控源、三只电压补偿互感器、三只电流互感器、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高压负载切
换控制部件、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构成,三相程控源的输出a的引出线上安装有一只电压补偿互感器,称为第一电压补偿互感器,然后串联入一只电流互感器,称为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输入端,第一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三相程控源的输出b的引出线上安装有一只电压补偿互感器,称为第二电压补偿互感器,然后串联入一只电流互感器,称为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输入端,第二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三相程控源的输出c的引出线上安装有一只电压补偿互感器,称为第三电压补偿互感器,然后串联入一只电流互感器,称为第三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开关输入端,第三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开关的输出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的低压侧的a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输出端连接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的低压侧的b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输出端连接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开关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的低压侧的c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开关输出端连接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开关的输出端,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的输入端是连接在一起的;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的输入端用于与被测变压器的高压侧的a端, 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开关的输入端用于与被测变压器的高压侧的b端, 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开关的输入端用于与被测变压器的高压侧的c端。
33.本技术中的plc是西门子,其型号规格是smart200,也可以是实现相应功能的其它任意型号规格的plc。
34.上述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plc控制模块控制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控制部件、高压负载切换控制部件、低压短接切换控制部件的动作。
35.图5至图7实际是连在一起的,由于较大影响清晰,故作了拆分,图5中下方左面的六根竖线与图6中上方左面的六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5中下方左中部的四根竖线与图6中上方左中部的四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5中下方右中部的四根竖线与图6中上方右中部的四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5中下方右面的六根竖线与图6中上方右面的六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6中下方左面的六根竖线与图7中上方左面的六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6中下方左中部的两根竖线与图7中上方左中部的两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6中下方右中部的两根竖线与图7中上方右中部的两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6中下方右面的六根竖线与图7中上方右面的六根竖线是分别连接的,图5至图7中,最左侧的六根竖线从左至右依次为:低压侧:c相电流测量线、c相电压测量线、b相电流测量线、b相电压测量线、a相电流测量线、a相电压测量线,图5至图7中,最右侧的六根竖线从左至右依次为: 高压侧:c相电压测量线、c相电流测量线、b相电压测量线、b相电流测量线、a相电压测量线、a相电流测量线,图5中下方左中部的四根竖线从左至右依次为:直阻仪的低压绕组的:正输出电流i+、负输出电流i-、正输出电压u+、负输出电压u-,图5中下方右中部的四根竖线从左至右依次为: 直阻仪的高压绕组的:负输出电压u-、正输出电压u+、负输出电流i-、正输出电流i+,图6中下方左
中部的两根竖线从左至右依次为: 直阻仪的低压绕组的:负输出电流i-、负输出电压u-,图6中下方右中部的两根竖线从左至右依次为: 直阻仪的高压绕组的:负输出电压u-、负输出电流i-。
36.上述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直阻变比切换模块m6由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构成,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即具有六个开关,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c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c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b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b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a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a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即具有六个开关,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是具有六对输入输出端的接触器,即具有六个开关,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一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c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二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c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三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b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四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b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五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a端,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入端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的第六对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a端;低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高压直阻变比切换控制部件由控制模块控制且同时动作,且同一时刻的开关状态一样,即都是接触器都是接通或都是断开,且开关都是常开型的,得电后才能闭合。
37.上述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变比测试模块m7包含有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变比低压侧合闸控制模块、变比高压侧合闸控制模块,变压器变比测试仪是市场上销售的型号为xxf的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变比低压侧合闸控制模块为km7接触器,km7的a1接地,km7的a2连接控制模块的一个io输出端,km7的第1脚接c相电压测量线,km7的第2脚接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c端,km7的第1脚与km7的第2脚是km7接触器的第一对常开开关,km7的第3脚接b相电压测量线,km7的第4脚接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b端,km7的第3脚与km7的第4脚是km7接触器的第二对常开开关,km7的第5脚接a相电压测量线,km7的第6脚接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a端,km7的第5脚与km7的第6脚是km7接触器的第三对常开开关,km7接
触器的第一对常开开关、第二对常开开关、第三对常开开关是同时接通或同时断开的,变比高压侧合闸控制模块为km8接触器,km8的a1接地,km8的a2连接控制模板的又一个io输出端,km8的第2脚接c相电压测量线,km8的第1脚接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c端,km8的第1脚与km8的第2脚是km8接触器的第一对常开开关,km8的第4脚接b相电压测量线,km8的第3脚接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b端,km8的第3脚与km8的第4脚是km8接触器的第二对常开开关,km8的第6脚接a相电压测量线,km8的第5脚接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a端,km8的第5脚与km8的第6脚是km8接触器的第三对常开开关,km8接触器的第一对常开开关、第二对常开开关、第三对常开开关是同时接通或同时断开的。
38.在电力变压器的半成品、成品生产过程中,新安装的变压器投入运行之前及根据国家电力部的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对运行的变压器进行匝数比或电压比测试,可以检查变压器匝数比的正确性、分接开关的状况、变压器是否匝间短路、变压器是否可以并列运行。传统的变比电桥读数不直观,要进行换算,只能逐相进行测量。xxf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克服了传统变比电桥测试的缺点,操作简便直观,采用三相精密逆变电源,测试快,准确度高。该仪表具有以下特点:a、仪器内部采用三相精密逆变电源,而非采用单相的市电电源作为测量电压,消除了测量时候市电电压的谐波影响,测量更准确。工作电源为发电机时,无任何影响;b、采用三相输出电压,提高测试速度,可以测量相间夹角,自动识别变压器接线组别0-11;c、适用变压器种类广,特别适用于z型变、整流变、接地变、电炉变、移相变、等变压器的测量,测量参数最全面;d、采用精密三相逆变电源,具有高低压反接保护,变压器匝间短路保护,分接开关分合不到位保护,输出全短路保护,增加仪器稳定性;e、输入额定参数后,可自动测量变压器变比值、误差值和分接开关分接位,尤其对于分接不对称的分接开关,也可准确的测量出变压器分接开关的准确位置,最多可测量99个分接点位的分接开关;f、采用7寸高清彩色触屏液晶,模块化显示,每个操作步骤都有中文提示,无需说明书,只看液晶提示即可完成仪器操作;g、仪器可外接打印机打印测量数据,便于无纸化办公,采用耐寒耐温,密封防水,防摔防震多功能工程塑料箱,便于野外试验。因此,其可以直接用于测量变压器变比,本技术中,申请人直接应用,节省了开发时间及开发成本。
39.上述所述的一种配电变压器能效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流电阻测试模块m8由接线控制部分、直流电阻测试仪构成,直流电阻测试仪是是市场上销售的型号为xxx10c的手持式直流电阻测试仪;接线控制部分由km9、km10、km11、km12、km13、km14、km15、km16、km17、km18、km19、km20组成, km9至km20都是接触器,接线控制部分的低压侧由km9、km10、km11、km12、km13、km14组成,km9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9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9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9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9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9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9的a1连接直阻a+, km9的a2接地;km12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12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2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12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2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12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2的a1连接直阻a-, km12的a2接地;km10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0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0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0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0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0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0的a1连接直阻b+, km10的a2接地;km13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3
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3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3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3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3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3的a1连接直阻b-, km13的a2接地;km11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11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1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11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1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11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1的a1连接直阻c+, km11的a2接地;km14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14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i-,km14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14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低压侧的u-,km14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14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4的a1连接直阻c-, km14的a2接地;接线控制部分的高压侧由km15、km16、km17、km18、km19、km20组成,km15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15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5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15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5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15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5的a1连接直阻a+, km15的a2接地;km18的第2脚连接a相电流测量线,km18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8的第6脚连接a相电压测量线,km18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8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a-,km18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8的a1连接直阻a-, km18的a2接地;km16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6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6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6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6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6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6的a1连接直阻b+, km16的a2接地;km19的第2脚连接b相电流测量线,km19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9的第6脚连接b相电压测量线,km19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9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b-,km19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9的a1连接直阻b-, km19的a2接地;km17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17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17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17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17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17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17的a1连接直阻c+, km17的a2接地;km20的第2脚连接c相电流测量线,km20的第1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i-,km20的第6脚连接c相电压测量线,km20的第5脚连接直流电阻测试仪的高压侧的u-,km20的第14脚连接到plc的直阻c-,km20的第13脚连接供电模块+24的输出端,km20的a1连接直阻c-, km20的a2接地;km9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km7的第5脚与第6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km7的第13脚与第14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km10-km20也是一样的,即km10、km11、km12、km13、km14、km15、km16、km17、km18、km19、km20都是:第1脚与第2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第5脚与第6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第13脚与第14脚之间形成的是一对常开开关;测试时,低压侧依次投入km9和km13、km10和km14、km11和km12,高压侧依次投入km15和km19、km16和km20、km17和km18;km9和km13与km15和km19是一起投入的,km10和km14与km16和km20是一起投入的,km11和km12和km17和km18是一起投入的。
40.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b+、plc的直阻c+、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b-、plc的直阻c-、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a-、plc的直阻a-指的是plc的输入输出点,即plc的io点,只要有足够的io点,人为指定即可,只要两两互不相
同即可;直阻a+、直阻b+、直阻c+、直阻a-、直阻b-、直阻c-、直阻a+、直阻b+、直阻c+、直阻a-、直阻b-、直阻c-分别指的是三相变压器的每相的端口,每相具有两个端口,一个为+,一个为-,对于高压侧的为大写字母,低压侧的为小写字母。
41.本技术中的直阻变比切换模块也可以称为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本技术中的直流电阻测试模块的接线控制部分也可以称为智能检测用转换电路。
42.变压器直流电阻是变压器制造中半成品、成品出厂试验、安装、大修、改变分接开关后、交接试验及电力部门预防性试验的必测项目。可以检查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无匝间短路,可以检测电压分接开关的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以及分接开关实际位置与指示位置是否相符,引出线是否有断裂,多股导线并绕,是否有断股等情况。为了满足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量的需要,国内销售的xxx10c手持式直流电阻测试仪,采用全新电源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电流大、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保护功能完善等特点。整机由高速单片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自动放电和放电报警功能。仪器测试精度高,操作简便,可实现变压器直阻的快速测量。因此,其可以直接用于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本技术中,申请人直接应用,节省了开发时间及开发成本。
43.主分接核定由装置自动核定,理想情况下,如单相变压器具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其变比即为匝数比,也等于电压比,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偏移,比如,变比是25时,高压侧输入10kv时低压侧应输出为400v,造成偏移时会达不到上述理想的情况,那么,会设置分接来调整,当然,也有不设分接,此种情况下在测量高低压绕组直流电阻前,或者说测量高低压绕组直阻前,必需先测量变比。
44.本技术中,数据库安装在计算机内,测试完成的结果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传入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另外可以通过计算机打印测试报告,而且测试检报可形成模板的结构形式。
45.本技术中三相程控源可在市场购到,如型号为dgdy-3h等。
46.本技术中,km7-km20的型号都是lc1d09m7c。
47.本技术中,通过切换控制,在做空载试验时,变压器高压侧会达到最高11kv线电压水平,在做空载试验时,不再需要人工移除高压侧的测试导线,直阻、空载和负载试验可一次接线完成,自动切换装置提升测试了效率。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开关切换阵列,来实现直流电阻测试仪的电流通道和电压通道、程控源的输出与被试品高压侧或低压侧接线端子的切换动作。空载试验投入“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模块,断开“高压负载切换”和“低压短接切换”模块;负载试验投入“高压负载切换”和“低压短接切换”,断开“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模块;变压器空载(90%和110%空载)、感应试验要求低压侧加压,高压侧开路;变压器负载试验要求高压侧加压,低压侧短路;“低压空载、感应切换”、“高压负载切换”和“低压短接切换”模块可以理解为开关元件;空载试验时,plc控制“低压空载、感应切换”闭合,“高压负载切换”和“低压短接切换”断开,这样试验电源的输出就与变压器低压侧abc端子导通。接下来就是控制试验电源升压,通过电流互感器测量试验回路电流,引入到功率分析仪的电流测量通道,试验回路电压直接引入到功率分析仪的电压测量通道;负载试验时,plc控制“高压负载切换”和“低压短接切换”闭合,“低压空载、感应切换”断开,这样试验电源的输出就与变压器高压侧abc端子导通,低压侧abc端子被短路;接下来就是控制试验电源升压,通过电流互感器测量试验回路电流,引入到功率分析仪的电流测量通道,试验回路电压直接引入到功
率分析仪的电压测量通道。直阻变比切换时:投入直阻变比切换模块、低压侧依次投入km9和km13、km10和km14、km11和km12,高压侧依次投入km15和km19、km16和km20、km17和km18,分别测量ab/bc/ca/ab/bc/ca线电阻;通过plc上位机软件自动获取测试结果,并判定试验是否合格。直流电阻测试采用两点四线法,因此需要i+,i-,u+,u-,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需要测试rab,rbc,rca,rab,rbc,rca;一次接线完成#2的测试,就要求能将(i+,u+)(i-,u-)分别与(a)(b)、(b)(c)、(c)(a)、(a)(b)、(b)(c)、(c)(a)导通;km9到km20全部由plc控制,km9-km14负责低压侧直阻切换,km15-km20负责高压侧直阻切换;以(a)(b)举例,plc控制km9和km13闭合,其余断开,这样就将直阻仪的i+和u+与变压器低压侧端子a导通,i-和u-与变压器低压侧端子b导通。接下来,启动直阻仪测试,得到试验结果。其余类推。变比:变比测试采用变压器变比测试仪,仪器提供abcabc六个输出端子;变比测试,需将abcabc端子分别接驳到变压器abcabc六个端子;plc控制km7闭合,其余断开,这样就将变比的abcabc与变压器的abcabc导通。接下来,启动变比仪器测试,得到试验结果。本技术满足了电压等级10kv、额定容量800kva 及以下容量变压器检测需求。针对海量配电变压器能效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多维度对目前物资质量和供应商能力进行评估和预测。本技术中能效等级判定是通过查表的方式来实现的,预先录好表格,测试数据落入相应的范围即可判定为相应的能效等级。本技术中用到的装置结构精简,使用便利、检测高效。试验系统的控制操作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计算机软件交互界面完成,通过对软件的优化设计,试验项目能够自动完成,并引入数据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试验项目的试验结果自动保存以及试验报告自动生成,免除了试验人员的记录、输入等繁琐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
48.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精简,使用便利、检测效率更高、作业人员更安全。
49.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