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5224发布日期:2022-09-28 01:5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装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背景技术:

2.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是根据比尔定律制成的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气体分析的仪器,通过待测组分的浓度不同,吸收的辐射能不同,从而被吸收留下的辐射使检测器里的温度升高不同,因此动片薄膜两侧的受压不同,就会产生一个电容检测器的电信号,从而间接测量出待分析组分的浓度,进而能够检测出大气质量。
3.现有技术中,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为了追求便携性,其体积已经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但是正因为追求便携,摒弃了传统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支架,当没有较为平整的平台时,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摆放就成了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使用效果好和便于携带的大气质量检测用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具有使用效果好和便于携带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分析仪本体,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左右侧均前后对称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端活动套接有齿块,所述齿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活动卡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上端活动套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臂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左端活动套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左端啮合有传动组件。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簧的左端与凹槽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齿块位于凹槽中部的左端时齿块与第一固定块活动套接,所述齿块位于凹槽中部的右端时齿块与第一固定块卡接。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右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外侧环形等角度活动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球珠,所述连接组件向左移动到最左端时通过球珠与第二固定块卡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圆环为橡胶环制成,所述圆板的直径值等于球珠的直径值。
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为第二斜齿轮与螺纹杆组成,所述传动组件和第一斜齿轮均活动套接在支撑臂的内部,所述第一斜齿轮和传动组件仅可进行旋转无法移动。
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形状为匚字形,所述支撑座底部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支撑臂。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第一斜齿轮和等结构配合,通过同时转动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组件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组件进行转动,使支撑座在支撑臂的内部进行移动,使支撑臂与支撑座整体的高度进行变化,使支撑臂与支撑座的高度适合使用,便于在不平整的平台上进行摆放。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块、弹簧和齿块等结构配合,通过向分析仪本体的方向按压第一连接杆,使弹簧压缩,齿块移动到凹槽中部的左端,此时可对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在转动第一连接杆的时候,能够同步带动支撑臂与支撑座进行翻转,既可以使支撑座位于分析仪本体的下方进行支撑,又可以使支撑座位于分析仪本体的上方当作提拉的把手,从而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杆处结构分离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处结构分离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块处结构剖视分离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处结构细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块处结构剖视分离图。
20.图中:1、分析仪本体;2、第一固定块;3、弹簧;4、齿块;5、第一连接杆;6、支撑臂;7、支撑座;8、第二固定块;9、连接组件;91、第二连接杆;92、圆环;93、圆板;94、球珠;10、第一斜齿轮;11、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包括分析仪本体1,分析仪本体1的左右侧均前后对称安装有第一固定块2,第一固定块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3,第一固定块2的右端活动套接有齿块4,齿块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中部活动卡接有支撑臂6,支撑臂6的上端活动套接有支撑座7,支撑臂6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8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连接组件9,连接组件9的左端活动套接有第一斜齿轮10,第一斜齿轮10的左端啮合有传动组件11;
23.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转动连接组件9的时候带动第一斜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传动组件11转动,使与传动组件11螺纹套接的支撑座7能够在支撑臂6的限位下进行移动,从而调整支撑座7与支撑臂6组合后整体的高度,便于对分析仪本体1的支撑,同时也能够通过调整支撑座7的方向使其向上,从而可以通过提拉支撑座7,达到方便携带的作用。
24.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杆5的右端开设有凹槽,弹簧3的左端与凹槽的左侧固定连接,齿块4位于凹槽中部的左端时齿块4与第一固定块2活动套接,齿块4位于凹槽中部的右
端时齿块4与第一固定块2卡接;
2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弹簧3能够为齿块4提供压力,使齿块4与第一固定块2卡接,从而使第一连接杆5被固定无法旋转,进而对支撑臂6进行限位。
26.如图5所示,连接组件9包括第二连接杆91,第二连接杆91右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圆环92,圆环92的外侧环形等角度活动连接有圆板93,圆板93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球珠94,连接组件9向左移动到最左端时通过球珠94与第二固定块8卡接;
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杆91与第一斜齿轮10活动套接,且连接组件9能够在第一斜齿轮10的中部进行移动,从而方便球珠94与第二固定块8的卡接,进而达到对第一斜齿轮10的固定,防止第一斜齿轮10产生转动,造成支撑座7的偏移。
28.如图5所示,圆环92为橡胶环制成,圆板93的直径值等于球珠94的直径值;
29.采用上述方案:橡胶环制成的圆环92具有一定的弹性,当连接组件9向左移动时,球珠94被第二固定块8挤压向第二连接杆91内部移动,并通过圆板93对圆环92产生压力使圆环92产生形变,从而在连接组件9移动到最左端时圆环92的弹力使球珠94与第二固定块8卡接,达到限位的作用。
30.如图4所示,传动组件11为第二斜齿轮与螺纹杆组成,传动组件11和第一斜齿轮10均活动套接在支撑臂6的内部,第一斜齿轮10和传动组件11仅可进行旋转无法移动;
31.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传动组件11能够在转动时通过与支撑座7的螺纹套接关系带动支撑座7进行上下移动,方便对装置进行调节,并且第一斜齿轮10和传动组件11只可进行旋转,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2.如图2所示,支撑座7的形状为匚字形,支撑座7底部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支撑臂6;
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支撑座7,能够在两个支撑臂6的配合下进行移动,从而达到更稳定的效果。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5.使用时,首先同步转动左右对称的连接组件9,连接组件9带动第一斜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传动组件11转动,使传动组件11带动支撑座7在支撑臂6的内部进行移动,增加支撑臂6与支撑座7整体的高度,调整好后向分析仪本体1的方向挤压连接组件9,使球珠94与第二固定块8卡接,随后,向分析仪本体1的方向按压第一连接杆5,使弹簧3被压缩,齿块4位于凹槽中部的左端,此时旋转第一连接杆5带动支撑臂6进行翻转,调节支撑座7的位置,当支撑座7位于分析仪本体1上方时可进行提拉,当支撑座7位于分析仪本体1下方时,可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分别调节两个支撑座7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角度且不平整的平台。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