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9238发布日期:2022-11-09 05:0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产品尺寸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外壳类零件的尺寸直接影响整机的装配精度,通常生产完的产品需要进行内长宽的检测,目前通常采用的卡尺测量,卡尺在测量内长宽时检测精度不高,测量大尺寸时量测精度更难满足要求,且测量时容易造成产品碰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测量装置,其能够提升检测准确性且避免刮擦产品。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产品的长度,所述产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长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托盘和测量组件,托盘能够定位所述产品的位置,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主体、量表和测量块,所述测量主体的一端设有定位柱,量表设于所述测量主体的另一端,所述量表包括伸缩设置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伸出时,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测量头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测量块抵持所述测量头并滑动设于所述测量主体,所述测量主体设于所述托盘上,使所述定位柱接触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所述测量头伸出并推动所述测量块接触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以所述测量头伸出的长度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一长度。
5.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将测量主体设于托盘上,使定位柱接触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测量头伸出并推动测量块接触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检测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不仅提升检测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并且避免刮擦产品。
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固定块、连接杆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测量主体,所述测量头贯穿所述固定块并抵持所述测量块,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块并穿设于所述测量块,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块,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测量块,能够使测量头自动复位。
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旋转块,所述旋转块转动连接所述测量主体,所述旋转块能够推动所述测量块在所述连接杆上滑动,使所述测量块控制所述测量头伸缩,通过旋转块便于控制测量块移动的最大距离。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量表设有延伸部,所述测量头从所述延伸部伸缩,所述延伸部贯穿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还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接触连接所述延伸部,以将所述延伸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块内。
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主体设有通槽,所述测量块滑动设于所述通槽内,所述测量块背离所述量表的一端设有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
1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盘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
测量主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能够使所述测量主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定位测量组件的位置,提升测量的准确性。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盘设有凹部,所述凹部能够定位所述产品,所述凹部的底面设有第一开口,通过设置第一开口便于放置和拿取产品。
1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主体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定位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把手与所述测量块之间的距离,便于掌握测量组件的平衡,在放置于托盘上时,避免压坏产品。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校正主体、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设于所述校正主体,所述测量主体设于所述校正主体,使所述定位柱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以及使所述测量块接触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进一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1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校正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测量主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具有第一直线,所述测量主体的侧边与所述第一直线重合,能够使测量主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校正组件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平行,且朝向同一方向,能够提升校正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5.图1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装置和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19.图5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头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头回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校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和校正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23.图9示意了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测量产品时的剖面示意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测量装置100
26.托盘10
27.凹部11
28.第一开口12
29.第二开口13
30.第一定位销14
31.第二定位销15
32.测量组件20
33.测量主体21
34.第一端21a
35.第二端21b
36.第一凹槽211
37.定位柱212
38.通槽213
39.把手214
40.量表22
41.量表主体221
42.延伸部221a
43.测量头222
44.测量块23
45.凸部231
46.固定块24
47.安装孔241
48.第一固定件242
49.第二固定件243
50.连接杆25
51.弹性件26
52.旋转块27
53.转轴28
54.校正组件30
55.校正主体31
56.第二凹槽311
57.第一定位块32
58.第二定位块33
59.第一定位杆34
60.第二定位杆35
61.产品200
62.主体201
63.第一侧壁202
64.第二侧壁203
65.第三侧壁204
66.第四侧壁205
67.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6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
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7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7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产品的长度,产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长度,测量装置包括托盘和测量组件,托盘能够定位产品的位置,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主体、量表和测量块,测量主体的一端设有定位柱,量表设于测量主体的另一端,量表包括伸缩设置的测量头,测量头伸出时,定位柱与测量头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测量块抵持测量头并滑动设于测量主体,测量主体设于托盘上,使定位柱接触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测量头伸出并推动测量块接触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以测量头伸出的长度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值等于第一长度。通过将测量主体设于托盘上,使定位柱接触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测量头伸出并推动测量块接触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检测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不仅提升检测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并且避免刮擦产品。
7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73.请参阅图1和图2,测量装置100用于测量产品200的长度。产品200包括主体201和从主体201延伸的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相对设置,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之间具有第一长度,测量装置100用于第一长度的具体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长度为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产品200还包括第三侧壁204和第四侧壁205,第三侧壁204和第四侧壁205相对设置,第三侧壁204和第四侧壁205之间具有第二长度,测量装置100还可以用于第二长度的具体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长度为第三侧壁204和第四侧壁205之间的垂直距离。
74.测量装置100包括托盘10和测量组件20,托盘10用于定位产品200的位置,测量组件20设于托盘10上,用于测量第一长度。
75.在一实施例中,托盘10设有凹部11,凹部11与产品200相匹配,产品200放置于凹部11内,以定位产品200的位置。托盘10还设有第一开口12,沿垂直于凹部11底面的方向,第一开口12的投影与放置于凹部11内的产品200的投影有重叠,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2便于放置和拿取产品200。在一实施例中,托盘10还设有第二开口13,第二开口13与第一开口12相对设置,沿垂直于凹部11底面的方向,第二开口13的投影与放置于凹部11内的产品200的投影有重叠。
76.在一实施例中,托盘10还设有第一定位销14和第二定位销15,第一定位销14和第二定位销15相对设置。当测量组件20设于托盘10上时,测量组件20的同一侧接触连接第一定位销14和第二定位销15,使测量组件20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通过第一定位销14和第二定位销15定位测量组件20的位置,提升测量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需要对第二长度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在托盘10的另外两侧设置第一定位销14和第二定位销15即可。
77.请参阅图3和图4,测量组件20包括测量主体21、量表22和测量块23。量表22和测量块23均设于测量主体21的一端,量表22还连接测量块23。
78.在一实施例中,测量主体21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均设有第一凹槽211,用于在测量时对产品200进行避位。第一端21a还设有定位柱212,定位柱212部分设于第一凹槽211内,在测量时,定位柱212接触连接第一侧壁202朝向第二侧壁203的表面。量表22和测量块23设于第二端21b,第二端21b设有通槽213,测量块23部分滑动设于通槽213内。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柱212、量表22和测量块23沿测量主体2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测量主体21自身沿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合。
79.在一实施例中,测量主体21还设有把手214,便于移动测量组件20。把手214与定位柱212之间的距离大于把手214与测量块23之间的距离,便于掌握测量组件20的平衡,在放置于托盘10上时,避免压坏产品200。
80.在一实施例中,量表22包括量表主体221和测量头222,测量头222伸缩设于量表主体221中。量表主体221具有延伸部221a,测量头222从延伸部221a伸出或缩回。在一实施例中,量表主体221具有显示件,可直接显示检测的数值。
81.在一实施例中,测量块23抵持于测量头222,测量块23可在通槽213内滑动,以推动测量头222回缩到延伸部221a内。测量块23呈十字结构,测量块23块背离量表22的一端还设有凸部231。在测量时,凸部231接触连接第二侧壁203朝向第一侧壁202的表面。
82.在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20还包括固定块24、连接杆25和弹性件26,固定块24固定连接测量主体21上,连接杆2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24,另一端贯穿测量块23,测量块23能够在连接杆25上滑动。弹性件26套设于连接杆25上,弹性件26的一端抵持于固定块24朝向测量块23的一侧,另一端抵持于测量块23。
83.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块24设有安装孔241,延伸部221a设于安装孔241内。测量头222可伸出延伸部221a并抵持于测量块23。固定块24还设有第一固定件242和第二固定件243,第一固定件242和第二固定件243与固定块24螺纹连接,并伸出安装孔241以接触连接延伸部221a,进而将延伸部221a固定于固定块24中,稳固量表22的位置。
84.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5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杆25均连接固定块24,测量块23在两个连接杆25上滑动,以提升测量块23滑动的流畅性。
85.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26设置为两个,每一连接杆25均设有一弹性件26,保证弹性件26能够推动测量块23向远离量表22的方向移动,以复位测量块23的位置。
86.在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20还包括旋转块27,旋转块27转动连接测量主体21。具体的,旋转块27连接转轴28,转轴28固定连接测量主体21,旋转块27可相对转轴28转动。通过转动旋转块27,使旋转块27推动测量块23,进而使测量块23滑动并压缩弹性件26,推动测量块23回缩。
87.请参阅图4、图5旋转块27此时未接触测量块23,测量头222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此时凸部231伸入第一凹槽211内。参阅图6,转动旋转块27,使旋转块27推动测量块23,测量块23滑动并压缩弹性件26,推动测量头222回缩,此时凸部231未移动至第一凹槽211内。
88.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测量装置100还包括校正组件30,校正组件30包括校正主体31、第一定位块32和第二定位块33。校正主体31的两端设有第二凹槽311,第一定位块32设于其中一第二凹槽311内,第二定位块33设于另一第二凹槽311内。在校正时,测量主体21设于校正主体31上,使定位柱212接触连接第一定位块32,测量头222伸出,推动测量块23接触连接第二定位块33,此时定位柱212与测量头2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
定位块32和第二定位块3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距离大于需要测量的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距离也可以是测量头222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时,定位柱212与测量头222之间的距离。
89.在一实施例中,校正组件30还包括第一定位杆34和第二定位杆35,当测量主体21设于校正主体31上时,测量主体21接触连接第一定位杆34和第二定位杆35。第一定位杆34和第二定位杆35具有第一直线,测量主体21的侧边与第一直线重合,能够使测量主体2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校正主体3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平行,且朝向同一方向,能够提升校正的准确性。
90.请参阅图9,上述测量装置100在测量时,首先将产品200放置于凹部11内,然后将测量主体21设于校正主体31上,使定位柱212接触连接第一定位块32,测量头222伸出,推动测量块23接触连接第二定位块33,此时定位柱212与测量头2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然后将量表22归零,转动旋转块27,使测量头222回缩,然后将测量组件20放置于托盘10上并接触连接第一定位销14和第二定位销15,使定位柱212接触连接第一侧壁202的内表面,转动旋转块27,使测量头222伸出并推动测量头222,使凸部231接触连接第二侧壁203,此时测量头222伸出的长度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值即为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3之间的距离,此时量表22显示具体数值,取出测量组件20和产品200,完成检测。
91.上述测量装置100通过将测量主体21设于托盘10上,使定位柱212接触第一侧壁202的内表面,测量头222伸出并推动测量块23接触第二侧壁203的内表面,检测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不仅提升检测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并且避免刮擦产品200,且在生产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检测,无需在送到实验室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或二次元测量仪进行测量。
92.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