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

文档序号:32622987发布日期:2022-12-20 23:1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

1.本技术涉及动物代谢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


背景技术:

2.尿液相比于其它生物样品,具有代谢物种类含量多、组成物质相对简单且蛋白含量低等优势,是代谢物检测的良好样本。此外,尿液样本中含有睾酮、雌二醇、孕酮、皮质醇等丰富的化学信息物质,排尿是食肉目动物的重要通讯途径,尿液样本已广泛应用于大熊猫的各项生理研究。因此,尿液是筛选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样本来源。
3.由于动物具有一定攻击性,不便直接采集;目前,尿液收集主要通过直接吸取地面尿液的方式,或通过铺垫塑料袋等,但是这些方法采集到的动物尿液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从而影响之后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动物尿液采集过程受到的细菌污染,本技术提供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一端形成吸液端,所述收集装置经所述吸液端从采样环境中收集动物尿液;过滤外壳,所述过滤外壳相背两侧分别形成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吸液端可拆卸连接;过滤膜,所述过滤膜铺设在所述过滤外壳内,所述过滤膜用于对所述收集装置内的动物尿液进行过滤。
7.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动物尿液采样器,由于过滤外壳与收集装置的可拆卸连接,采样人员可先将过滤外壳从吸液端拆卸下来,然后经吸液端将地面的动物尿液吸入收集装置,然后将过滤外壳重新安装在吸液端上,之后向过滤外壳的方向挤出动物尿液,使动物尿液依次流经吸液端、进液端、过滤膜和出液端,使得过滤膜对尿液样品中的细菌进行过滤,从而减少了动物尿液采集过程受到的细菌污染,进而提高了之后各项指标测试的准确性。
8.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动物尿液采样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膜所在平面垂直于进液端和出液端之间的连线,且进液端和出液端靠近过滤膜中心布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膜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膜构成。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膜的孔径小于0.5μm。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管筒,所述管筒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吸液端设于所述管筒封口的一端;密封垫,所述密封垫滑移连接在所述管筒内,且所述密封垫与管筒内壁过盈配合;抽拉杆,所述抽拉杆连接在密封垫背离所述吸液端的一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端为连接在管筒上的吸液管,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为连接在过滤外壳上的接管,所述吸液管过盈插接在进液端接管内。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管与进液端接管之间设有卡接结构。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连接在接管朝向管筒端面上的弹片,所述弹片上靠近管筒一侧固定有卡块,所述吸液管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筒为透明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管筒上设有标示其内动物尿液体积的刻度线。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动物尿液采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体现过滤外壳内结构的剖视图;
2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1、管筒;11、吸液管;111、卡槽;12、刻度线;2、密封垫;3、抽拉杆;4、过滤外壳;41、接管;5、过滤膜;6、卡接结构;61、弹片;6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5.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尿液采样器,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尿液采样器用于动物圈舍等场所地面上动物尿液的采集,由于食肉目动物具攻击性,不便直接采集,因此目前常使用直接吸取地面尿液或铺垫塑料袋于地面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容易产生细菌污染,而且动物圈舍地面往往不平坦,室外运动场地环境复杂,充满大量环境微生物,尿液也经常被动物皮肤、生殖器或粪便中微生物污染,细菌在采样尿液中的繁殖会消耗柠檬酸盐、肌酐等物质,产生三甲胺、甲酸、乳酸和肌酸等,也会使尿素分解,造成尿液ph升高,从而造成尿液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以减少动物尿液采集过程受到的细菌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尿液采样器进行说明。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动物尿液采样器。如图1和2所示,动物尿液采样器包括收集装置、过滤外壳4和过滤膜5,收集装置一端形成吸液端,收集装置经吸液端从采样环境中收集动物尿液,过滤外壳4相背两侧分别形成进液端和出液端,进液端与吸液端可拆卸连接,过滤膜5铺设在过滤外壳4内,过滤膜5用于对收集装置内的动物尿液进行过滤。
27.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动物尿液采样器,当需要对动物圈舍或室外地面上的动物尿液进行样品采集时,采样人员可先将过滤外壳4从吸液端拆卸下来,使用吸液端将地面的动物尿液在收集装置内积累所需体积的量,之后采样人员可使用进液端将过滤外壳4重新安装在吸液端上,然后向过滤外壳4的方向挤出动物尿液,使动物尿液依次流经吸液端、进液端、过滤膜5和出液端,并最终从出液端排出至尿液保存装置内以用于后续的检测实验。
28.收集装置内的动物尿液在流经过滤膜5时,过滤膜5会对尿液样品中的细菌进行过滤,使尿液样品中的细菌被阻隔在过滤外壳4内,相比于目前的动物尿液收集方式,本技术的动物尿液采样器大大减少了动物尿液采集过程受到的细菌污染,进而提高了之后各项指标测试的准确性。
29.具体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向收集装置内吸入动物尿液之前,保持过滤外壳4进液端与收集装置吸液端的连接,使用出液端反向向收集装置内装入动物尿液,动物尿液将会依次经过出液端、过滤膜5、进液端和吸液端进入收集装置,由此在收集装置内得到过滤后的样品,之后只需将过滤外壳4从收集装置上拆卸下来,并将收集装置内的样本转移至尿液保存装置内即可。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过滤膜5所在平面垂直于进液端和出液端之间的连线,且进液端和出液端靠近过滤膜5中心布置;另外过滤外壳4呈圆盘状,且过滤外壳4厚度由四周向中部逐渐变大,使过滤膜5铺设在过滤外壳4内后,过滤膜5呈中间厚四周薄的结构,从而使得动物尿液在经进液端或出液端穿过过滤外壳4时,动物尿液优先与过滤膜5中心处进行接触,保证过滤膜5对动物尿液的过滤效果。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过滤膜5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膜构成。通过设置多层的过滤膜5结构,进一步的提高对动物尿液中细菌的过滤效率,具体的,可根据采样环境以及动物种类对过滤膜5的层数进行布置。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过滤膜5的孔径小于0.5μm。由于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通过将过滤膜5的孔径设为小于0.5μm的,可以实现过滤膜5对动物尿液中绝大多数细菌的过滤,极大的减少了动物尿液中的细菌量,进而进一步的利于后续使用动物尿液进行的检测实验。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收集装置包括管筒1、密封垫2和抽拉杆3,其中,管筒1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吸液端设于管筒1封口的一端,密封垫2滑移连接在管筒1内,且密封垫2与管筒1内壁过盈配合,抽拉杆3连接在密封垫2背离吸液端的一侧。使用抽拉杆3将密封垫2在管筒1内进行推拉,在大气压力及推力作用下,地面的动物尿液将会吸入管筒1内或者从管筒1排出,动力结构简单,便携且操作简单,方便采样人员的实际操作,提高了采样的效率。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吸液端为连接在管筒1上的吸
液管11,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为连接在过滤外壳4上的接管41,吸液管11过盈插接在进液端接管41内。通过吸液管11与接管41的过盈插接,实现过滤外壳4与管筒1的连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采样人员进行操作。
35.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进液端和出液端还可以为开设在过滤外壳4上的孔,且进液端和出液端的数量分别可以选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当进液端和出液端的数量设为多个时,可以使动物尿液进入过滤外壳4后分散的更加均匀,使得过滤膜5各区域可以更加均衡的承担过滤工作。
36.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过滤外壳4朝向管筒1一侧的接管41也可插接在吸液管11内,具体的,可根据动物尿液在管筒1与过滤外壳4之间的流动方向进行选择。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吸液管11与过滤外壳4朝向管筒1一侧的接管41之间设有卡接结构6。通过使用卡接结构6对吸液管11与接管41之间进行稳定连接,与吸液管11和接管41之间的过盈插接协同配合,使得过滤膜5在受到来自管筒1内动物尿液的冲击时,减少了过滤外壳4与管筒1自由分离的可能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卡接结构6包括连接在接管41朝向管筒1端面上的弹片61,弹片61上靠近管筒1一侧固定有卡块62,吸液管11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62配合的卡槽111。当对接管41与吸液管11进行插接时,可拨动弹片61使其向外张开,然后将吸液管11端部插入接管41开口内,弹片61上的卡块62将会首先与吸液管11端部处的周面抵接,随着吸液管11在接管41内的不断插入,弹片61上的卡块62最终会卡入吸液管11上的卡槽111内,以此实现吸液管11与接管41的进一步加固。
39.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弹片61与卡块62可以设置为多组,多组弹片61与卡块62环绕接管41的轴线均匀布置,对应的,吸液管11外侧壁上的卡槽111与卡块62一一对应。
4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弹片61与卡块62也可连接在吸液管11上,相应的卡槽111可设置在接管41上;卡接结构6还可以选用锁扣、顶丝等结构,任何实现吸液管11与接管41进一步稳定连接的其他形式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管筒1为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管筒1上设有标示其内动物尿液体积的刻度线12。通过刻度线12的设置,采样人员可准确的对所取动物尿液的体积进行把控,既方便与过滤膜5的过滤性能进行匹配,又提高单次采样的精准性;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管筒1可以选用玻璃、透明塑料进行制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