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3454发布日期:2022-11-25 19:5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监测,其中二次建筑在砌筑过程中需要控制高度和水平度,因此需要对二次建筑的高度进行监测;
3.目前在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重锤加尼龙线的方式进行控制水平度,该方式在使用时需要先砌筑墙角,然后从两侧的墙角处悬挂尼龙线从而在重锤的作用下自动拉紧尼龙线,根据墙角的水平度控制整个墙面的水平度,误差较大且难度较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用以监测二次建筑的砌筑施工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目前在施工过程中水平度误差较大,砌筑难度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
5.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包括安装平板,所述安装平板外壁的两侧活动套设有支撑组件,所述安装平板底壁两侧位置均固定有与支撑组件相接触的挡片,所述安装平板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镶嵌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腔螺纹套设有贯穿螺纹管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顶壁位置设置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底壁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横板的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横板的顶部位置固定有红外线发射器本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发射出散射激光形成水平方向的激光面,使激光面更广激光强度更高,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发射出的激光束的作用下对二次结构进行标示,在控制二次建筑的水平度精度更高,难度较小,转动螺纹杆带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上下移动至适当位置处,方便根据二次建筑的高度而随时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高度。
8.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套框,所述套框套设在安装平板的外部位置,所述套框外壁与挡片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套框底部靠近螺纹管的一端固定有支撑竖杆,所述支撑竖杆的外部位置套设有支撑竖管,所述支撑竖管外壁顶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竖杆的第二锁止机构,所述套框底壁远离螺纹管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平板的第三锁止机构。
9.可选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设在支撑竖管的外壁顶部位置,所述支撑竖杆外壁均匀开设有多组与第二螺栓螺纹匹配的第二螺孔。
10.可选的,所述第三锁止机构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设在套框的底壁上,所述安装平板底壁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与第一螺栓螺纹匹配的第一螺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抽拉支撑竖杆使其在支撑竖管的内腔中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在支撑竖杆的作用下带动安装平板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同步移动至适当位
置,从而可以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高度尺寸,方便在二次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二次建筑的高度而随时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高度。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穿设在第一横板的底壁上,所述第二横板底壁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三螺栓螺纹匹配的第三螺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第一螺栓使其与第一螺孔分离,然后向外侧推动套框在安装平板的端部移动并使得套框与安装平板分离,然后旋拧第三螺栓使其与第三螺孔之间分离,然后向上提起第二横板使其与第一横板之间分离即可,方便拆解该施工工艺监测仪。
14.可选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外部套设有透明保护框,所述透明保护框底壁与第二横板的顶壁相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明保护框的封闭结构作用下方便防护红外线发射器本体。
16.可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壁位置固定有转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手的作用下方便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方便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高度。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9.第一、启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发射出散射激光形成水平方向的激光面,使激光面更广激光强度更高,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发射出的激光束的作用下对二次结构进行标示,在控制二次建筑的水平度精度更高,难度较小;
20.第二、握住转手并带动螺纹杆转动,在螺纹管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同步上下移动,旋拧第二螺栓使其与第二螺孔分离,然后上下抽拉支撑竖杆使其在支撑竖管的内腔中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在支撑竖杆的作用下带动安装平板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高度尺寸,方便在二次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二次建筑的高度而随时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的高度,第二横板上下移动时带动限位杆在限位孔的内腔中上下同步移动,从而可以利用限位杆和限位孔防止第二横板意外转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第一螺孔;2、第一螺栓;3、第二螺孔;4、支撑竖管;5、支撑竖杆;6、转手;7、第二螺栓;8、挡片;9、安装平板;10、螺纹管;11、螺纹杆;12、套框;13、透明保护框;14、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5、第三螺孔;16、第三螺栓;17、第一横板;18、第二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施工工艺监测仪,包括安装平板9,安装平板9外壁的两侧活动套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套框12,套框12套
设在安装平板9的外部位置,套框12外壁底部靠近螺纹管10的一端固定有支撑竖杆5,支撑竖杆5的外部位置套设有支撑竖管4,支撑竖管4外壁顶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竖杆5的第二锁止机构。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螺栓7,第二螺栓7穿设在支撑竖管4的外壁顶部位置,支撑竖杆5外壁均匀开设有多组与第二螺栓7螺纹匹配的第二螺孔3。
27.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2和3,安装平板9底壁两侧位置均固定有与套框12相接触的挡片8,安装平板9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镶嵌有螺纹管10,螺纹管10内腔螺纹套设有贯穿螺纹管10的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底壁位置固定有转手6,转手6的外壁开设有防滑纹,螺纹杆11的顶部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板17,第一横板17的顶壁位置设置有第二横板18,安装平板9内部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第二横板18底壁固定有贯穿限位孔的限位杆,第一横板17底壁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横板18的第一锁止机构,第二横板18的顶部位置固定有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外部套设有透明保护框13,透明保护框13底壁与第二横板18的顶壁相固定。
28.将该施工工艺监测仪放置在适当位置处,然后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发射出散射激光形成水平方向的激光面,使激光面更广激光强度更高,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发射出的激光束的作用下对二次结构进行标示,在控制二次建筑的水平度精度更高,难度较小。
29.当二次建筑的高度尺寸发生变化时,握住转手6并带动螺纹杆11转动,在螺纹管10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横板17、第二横板18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同步上下移动,旋拧第二螺栓7使其与第二螺孔3分离,然后上下抽拉支撑竖杆5使其在支撑竖管4的内腔中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在支撑竖杆5的作用下带动安装平板9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高度尺寸,方便在二次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二次建筑的高度而随时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高度,第二横板18上下移动时带动限位杆在限位孔的内腔中上下同步移动,从而可以利用限位杆和限位孔防止第二横板18意外转动。
30.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2和3,套框12底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平板9的第三锁止机构,第三锁止机构设置在远离螺纹管10的一侧。第三锁止机构包括第一螺栓2,第一螺栓2穿设在套框12的底壁上,安装平板9底壁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与第一螺栓2螺纹匹配的第一螺孔1。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三螺栓16,第三螺栓16穿设在第一横板17的底壁上,第二横板18底壁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三螺栓16螺纹匹配的第三螺孔15。
31.旋拧第一螺栓2使其与第一螺孔1分离,然后向外侧推动套框12在安装平板9的端部移动并使得套框12与安装平板9分离,然后旋拧第三螺栓16使其与第三螺孔15之间分离,然后向上提起第二横板18使其与第一横板17之间分离即可,方便拆解该施工工艺监测仪,便于在空闲时节省空间。
3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施工工艺监测仪时,先将该施工工艺监测仪放置在适当位置处,然后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发射出散射激光形成水平方向的激光面,使激光面更广激光强度更高,在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发射出的激光束的作用下对二次结构进行标示,在控制二次建筑的水平度精度更高,难度较小。
33.当二次建筑的高度尺寸发生变化时,握住转手6并带动螺纹杆11转动,在螺纹管10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横板17、第二横板18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同步上下移动,旋拧第二螺
栓7使其与第二螺孔3分离,然后上下抽拉支撑竖杆5使其在支撑竖管4的内腔中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在支撑竖杆5的作用下带动安装平板9和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同步移动至适当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高度尺寸,方便在二次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二次建筑的高度而随时调节红外线发射器本体14的高度,第二横板18上下移动时带动限位杆在限位孔的内腔中上下同步移动,从而可以利用限位杆和限位孔防止第二横板18意外转动。
34.当需要拆解该施工工艺监测仪时,先旋拧第一螺栓2使其与第一螺孔1分离,然后向外侧推动套框12在安装平板9的端部移动并使得套框12与安装平板9分离,然后旋拧第三螺栓16使其与第三螺孔15之间分离,然后向上提起第二横板18使其与第一横板17之间分离即可,方便拆解该施工工艺监测仪,便于在空闲时节省空间。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