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1364发布日期:2022-11-18 19:5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


背景技术:

2.在ivd(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体外诊断产品)设备上,很多情况下需要操作人员或者维护人员打开面壳,进行试剂更换或者故障处理,此时需要一种机构可以让使用人员以最省力省时的方式打开和关闭前壳。
3.而在相关技术中,面壳的开合主要通过铰链机构实现,此种机构能够正常打开和关闭面壳,面壳能够固定在完全闭合位置或者完全打开位置,在面壳打开过程中,无法自由悬停,如果取消施加的外力,面壳会迅速到达完全闭合位置或者完全打开位置,同时伴随较大撞击声,并且引起仪器较大晃动,给用户带来不良操作体验;另外当面壳比较重或者面壳比较高时,操作人员需要更大的力或者不能完全将面壳打开,使得用户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闭合机构,包括面壳、转动件、连接件、弹性组件以及支架,所述面壳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面壳,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6.当所述面壳绕着所述支架于一方向转动中时,所述面壳具有第一转动行程与第二转动行程;当所述面壳处于所述第一转动行程时,所述弹性组件随着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被压缩,并为所述连接件提供支撑力,以克服所述面壳的重力;当所述面壳处于所述第二转动行程时,所述弹性组件随着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而恢复弹性形变,并为所述连接件提供推力,以闭合所述面壳。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面壳,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组件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9.当所述面壳于所述第一转动行程时,所述气弹簧随着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被压缩;当所述面壳处于所述第二转动行程时,所述气弹簧随着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而恢复弹性形变。
10.进一步地,所述气弹簧包括压力缸和沿所述压力缸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所述压力缸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导杆与弹性件,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
转动连接;
12.当所述面壳处于所述第一转动行程时,所述导杆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面壳处于所述第二转动行程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以提供推力。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具有固定支点及开口,所述弹性组件远离所述面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点转动连接,所述开口与所述固定支点对应设置,且所述开口与所述弹性组件匹配。
14.进一步地,所述面壳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所述支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部,各所述转动件一端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部。
1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包括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与所述面壳铰接,所述铰链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包括合页,所述合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壳、所述支架固接。
17.还提供了一种ivd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辅助闭合机构以及主体部,所述辅助闭合机构装配于所述主体部。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面壳闭合过程中,连接件的位置跟随面壳运动,弹性组件为其提供克服面壳重力的支撑力,从而实现自由悬停;在面壳处于第一转动行程与第二转动行程的交换位时,弹性组件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面壳继续关闭,弹性组件恢复弹性形变,使得弹性组件长度加长,其提供的支撑力由克服面壳重力的推力变为促使面壳关闭的推力,实现面壳完全闭合。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闭合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面壳闭合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取消施加的外力,面壳会迅速到达完全闭合位置或者完全打开位置,同时伴随较大撞击声,并且引起仪器较大晃动,给用户带来不良操作体验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辅助闭合机构的爆炸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壳自由悬停的原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面壳闭合的原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弹性组件运动至最短位置时的辅助闭合机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弹性组件运动至最短位置后,面壳自由悬停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弹性组件运动至最短位置后,面壳继续闭合的状态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辅助闭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vd设备,包括辅助闭合机构以及主体部,辅助闭合机构装配于主体部,用于辅助面壳1的闭合,应用于如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等产品。
31.具体地,请参阅图1及图4,辅助闭合机构包括面壳1、转动件2、连接件3、弹性组件4以及支架5,面壳1与支架5之间通过转动件2转动连接,连接件3的一端固定于面壳1,连接件3的另一端与弹性组件4转动连接,弹性组件4远离连接件3的一端与支架5转动连接;当面壳1绕着支架5于一方向转动中时,面壳1具有第一转动行程与第二转动行程;当面壳1处于第一转动行程时,弹性组件4随着连接件3的移动被压缩,并为连接件2提供支撑力,以克服面壳1的重力;当面壳1处于第二转动行程时,弹性组件4随着连接件3的移动而恢复弹性形变,并为连接件2提供推力,以闭合面壳1。
32.本实施例通过调整连接件3的位置,使得在面壳1闭合过程中,连接件3的位置跟随面壳1运动,此时弹性组件4为其提供克服面壳1重力的支撑力,从而实现自由悬停;在面壳1处于第一转动行程与第二转动行程的交换位时,弹性组件4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面壳1继续关闭,弹性组件4恢复弹性形变,使得弹性组件4长度加长,其提供的支撑力由克服面壳1重力的推力变为促使面壳1关闭的推力,实现面壳1完全闭合。本实施例的辅助闭合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面壳1闭合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取消施加的外力,面壳1会迅速到达完全闭合位置或者完全打开位置,同时伴随较大撞击声,并且引起仪器较大晃动,给用户带来不良操作体验的问题出现。
33.本实施例中,支架5作为支撑主体,装配于主体部上(或直接放置于平台上),其安装有转动件2。支架5上具有固定支点51,用于与弹性组件4远离面壳1的一端转动连接,此时,弹性组件4可将固定支点51作为轴心,绕着其做旋转运动。为了便于弹性组件4运动时不发生碰撞,支架5开设有开口52,开口52与固定支点51对应设置,且开口52的形状与弹性组件4匹配,使得弹性组件4以固定支点51为轴心旋转时,能于开口52处运动,而不会与支架5产生碰撞。
34.同样的,面壳1作为可运动的部件,面壳1上与转动件2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面壳1绕转动件2的运动轨迹运动。此时在面壳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连接件3跟随面壳1运动,弹性组件4可将其作为轴心,绕着其做旋转运动。具体地,连接件3包括固定部31以及连接部32,固定部31固定于面壳1,连接部32与弹性组件4转动连接,为了便于弹性组件4与连接部
32之间的转动,避免产生碰撞,此时弹性组件4与连接部32重叠的部分长度小于连接部3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为减少面壳1的制作难度,固定部31与连接部32具有夹角,此时,固定部31可以直接固定于面壳1的侧面,为避免弹性组件4转动时与固定部31碰撞,优选地,固定部31与连接部32垂直设置。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31与连接部32为一体的长条状,即此时固定部31与连接部32之间的夹角为180
°
,此时,可以在面壳1上开设槽口,便于将连接部32插接以及固定。在此不对连接件3的形状进行特别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在面壳1闭合过程中,连接件3的位置跟随面壳1运动以带动弹性组件4的压缩与展开即可。
35.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组件4为气弹簧41为示例,即弹性组件4包括气弹簧41,气弹簧41的一端与连接部32转动连接,气弹簧41的另一端与支架5转动连接,为面壳1开合提供支撑力,限位面壳1的开合角度;此时支架5的固定支点51、气弹簧41、连接件3、转动件2以及面壳1形成连杆机构,且支架5的固定支点51、转动件2以及连接件3作为转动副,使得当面壳1处于第一转动行程时,气弹簧41随着连接件3的移动被压缩;当气面壳1处于第二转动行程时,气弹簧41随着连接件3的移动而恢复弹性形变。
36.具体地,在面壳1处于关闭过程中,面壳1绕转动件2的转动轨迹运动,此时连接件3的位置跟随面壳1运动,气弹簧41为其提供克服面壳1重力的支撑力,从而实现自由悬停;在面壳1关闭状态前的某个位置(即处于第一转动行程与第二转动行程的交换位),气弹簧41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面壳1继续关闭,气弹簧41逐渐恢复弹性形变而使得长度加长,其提供的支撑力由克服面壳1重力的推力变为促使面壳1关闭的推力,实现面壳1完全闭合。
37.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气弹簧41包括压力缸411和沿压力缸411往复运动的活塞杆412,压力缸411与连接部32转动连接,活塞杆412与支架5转动连接。当面壳1处于关闭状态时,随着面壳1逐渐闭合,连接件3随着面壳1的旋转移动,连接部32的高度逐渐降低,压力缸411随着连接部32高度的降低而沿着活塞杆412移动(即气弹簧41被压缩,使得气弹簧41的长度缩短),为连接件3提供支撑力以克服面壳1的重力。此时,气弹簧41的弹力逐渐增大,且气弹簧41的力矩方向与面壳1的重力力矩方向相反;当面壳1运动到连接部32的高度最低处时,压力缸411移动至最短处(即气弹簧41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气弹簧41的弹力最大。面壳1继续闭合,连接部32的高度逐渐升高,压力缸411随着连接部32高度的升高而沿着活塞杆412反向移动(即气弹簧41展开,使得气弹簧41的长度加长),以提供促使面壳1闭合的推力,压力缸411沿着活塞杆412逐步移动至面壳1闭合。此时,气弹簧41的弹力逐渐减小,且气弹簧41的力矩方向与面壳1的重力力矩方向相同,以此来辅助面壳1闭合。当面壳1处于开启状态时,随着面壳1逐渐打开,连接件3随着面壳1的旋转移动,连接部32的高度逐渐降低,压力缸411随着连接部32高度的降低而沿着活塞杆412移动(即气弹簧41被压缩,使得气弹簧41的长度缩短),为连接件3提供支撑力以克服面壳1的重力。此时,气弹簧41的弹力逐渐增大,且气弹簧41的力矩方向与面壳1的重力力矩方向相同;当面壳1运动到连接部32高度最低处时,压力缸411移动至最短处(即气弹簧41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气弹簧41的弹力最大,面壳1继续打开,连接部32的高度逐渐升高,压力缸411随着连接部32高度的升高而沿着活塞杆412反向移动(即气弹簧41展开,使得气弹簧41的长度加长),以提供促使面壳1打开的支撑力,压力缸411沿着活塞杆412逐步移动至面壳1完全打开。此时,气弹簧41的弹力逐渐减小,且气弹簧41的力矩方向与面壳1的重力力矩方向相反,以此来支撑面壳1完全打开。
38.需要说明的是,当面壳1打开过程中,气弹簧41运动过最短距离后,气弹簧41支撑
力分解如图2所示,根据力矩分析可得如下公式;tf=f*lf;tm=m*lm,如果要实现自由悬停,则需要tf≥tm;当面壳1闭合过程中,气弹簧41运动过最短距离后,气弹簧41支撑力分解如图3所示,作用力f分解后的f2可以辅助面壳1完全闭合。
39.请参阅图2、图3及图7,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也可以包括导杆42与弹性件43(即此时可以采用导杆42与弹性件43代替气弹簧41),导杆42的一端与连接部32转动连接,导杆42的另一端与弹性件43连接,弹性件43远离导杆42的一端与支架5转动连接;当面壳1处于第一转动行程时,导杆42压缩弹性件43;当面壳1处于第二转动行程时,弹性件43恢复弹性形变以提供推力。
40.本实施例中,当面壳1处于关闭状态时,随着面壳1逐渐闭合,连接件3随着面壳1的旋转移动,连接部32的高度逐渐降低,导杆42随着连接部32高度的降低而压缩弹性件43,使得弹性件43的长度缩短,且为连接件3提供支撑力以克服面壳1的重力。此时,弹性件43的弹力逐渐增大,且弹性件43的力矩方向与面壳1的重力力矩方向相反;当面壳1运动到连接部32的高度最低处时,导杆42移动至最短处(即弹性件43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弹性件43的弹力最大。面壳1继续闭合,连接部32的高度逐渐升高,导杆42随着连接部32高度的升高而朝着远离弹性件43的方向运动,使得弹性件43的长度增长,由于弹性件43不被压缩,因此弹性件43回复弹性形变,以提供弹力支撑面壳1关闭。此时,弹性件43的弹力逐渐减小,且弹性件43的力矩方向与面壳1的重力力矩方向相同,以此来辅助面壳1完全闭合。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3可以为压簧,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弹性件43,只要可以为面壳1的闭合提供相应的支撑力以及推力即可。
42.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包括铰链,铰链的一端与面壳1铰接,铰链的另一端与支架5铰接,以连接支架5以及面壳1,为面壳1的翻转运动提供轨迹,并对翻转轨迹进行限位。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2也可以为合页,合页包括页片21以及连接轴22,两页片21通过连接轴22转动连接,合页的两端(即两页片21)分别与面壳1、支架5固接,当面壳1转动时,合页可以为其提供翻转轨迹,并对翻转轨迹进行限位;或者转动件2也可以为转轴,只要可以提供相对旋转运动的机构即可,在此不对转动件2的结构进行特别限定。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1个转动件2为示例,当然,面壳1具有多个沿着面壳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1,支架5上具有与第一安装部11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部,各转动件2一端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安装部11,转动件2的另一端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安装部。此时转动件2的数量也可以为2个、3个或者更多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提高面壳1转动的流畅性,同时确保面壳1同一侧各个方位的转动同步性。其中,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可以为安装孔,也可以为安装槽;或者为凸起结构;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固定转动件2即可。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闭合机构及ivd设备,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面壳1闭合不到位的问题,且能减少零件组成及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