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5587发布日期:2023-02-14 14:3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因而车架作为整个自行车的骨架,最大程度地决定、影响了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会很大程度决定了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当车架的尺寸不正确不符合要求时,极易导致前后轮以及传动的前牙盘和后飞轮不处于同一平面上,不仅骑行时不舒适,同时由于前牙盘和后飞轮不在同一平面容易使得链条或皮带等传动结构在使用时发生扭曲,造成传动装置损坏,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在车架生产后需要进行检测,但是现有的车架在检测尺寸时,需要将整车装配后再进行验证,因而若是检测发现车架不合格时,需要将各个部件拆下并调整然后再装,并进行二次检测,故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该装置能够克服现有车架检测是在整车装配后进行而导致调整比较麻烦的的缺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包括车架和检测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座杆和两个v型架,且座杆两端分别连接有座椅和安装框,并且安装框与前牙盘连接,且v型架开口处两端分别与座杆和安装框连接;
6.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检测块和连接件,且检测杆两端分别与检测块和连接件连接,所述检测块套穿设有安装杆,且安装杆位于两个v型架之间,并且安装杆中部设置有与后飞轮平行的限位块,所述连接件一侧设置有与前牙盘平行的安装板,且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框内,通过测量限位块与检测块之间的距离从而检测后飞轮与前牙盘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外形与安装框内壁外形相吻合,且安装框内壁设置有凸起块,并且凸起块开设有连接孔,并有紧固件穿过连接孔和安装板从而连接安装板和安装框。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两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板连接,且连接件远离安装板一侧设置有两个圆柱,所述检测杆一端穿过两个圆柱的侧面并通过紧固件穿过圆柱并穿入检测杆从而实现连接件和检测杆之间的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块分别开设有固定孔三和孔洞,且固定孔三和孔洞的中心线为垂直设置,所述安装杆位于孔洞内,且检测杆一端位于固定孔三。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杆中间包括上座杆和下座杆,且上座杆和下座杆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且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其中上安装座与上座杆底部连接,且下安装座与下座杆顶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座杆内开设有腔室,且腔室内置有空气,所述下安装座顶部设置有滑动杆,且滑动杆顶部穿入上座杆并位于腔室内,并且滑动杆随着下安装移动而在腔室内上下移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安装座上带有气嘴,气嘴中部开设有空腔,且气嘴一端两侧开设有进气孔,并且气嘴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孔,且出气孔和进气孔均与空腔连通;
13.所述气嘴另一端移动设置有气芯,且气芯一端位于出气孔内并堵住气体流动,并且气芯另一端穿过气嘴并露出且与空腔之间设置有气芯弹簧,通过按下气芯露出气嘴的一端从而使气芯与出气孔分离进而使气体流通。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个v型架之间连接有导流装置,且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表面为弧形,且导流板下表面为平面,当风吹过导流板时,流经弧形的风速大于流经平面的风速,从而使得平面受到压力大于弧形受到压力进而使得受到向上的力。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转动设置在两个v型架之间,且导流板两侧设置有旋转杆,并且旋转杆远离导流板的一端转动设置于v型架上并与v型架之间设置有限位转动组件,且导流板靠近座杆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座杆一端的宽度并小于两个v型架之间的宽度。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转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且蜗轮套设于旋转杆上,并且蜗杆设置于v型架内,且蜗杆一端从v型架伸出并带有旋钮,并通过转动旋钮来带动旋转杆旋转并控制导流板旋转。
17.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组件的设置,使得车架检测时无需整车组装,即可通过安装检测组件后,对检测块和限位块之间距离进行检测来判断整车安装后的前牙盘和安装杆是否在同一平面上,从而检测车架是否合格,因而若是不在同一个平面,调节起来相比较整车后检测更加方便。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座杆设置有减震装置,降低了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因较大震动直接传递到坐垫导致骑手的操作被干扰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同时使得骑手骑行更加舒适。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嘴的设置,使得减震装置内的气压可调,从而便于骑手根据自身体重和舒适感进行调节使用。
21.4、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装置的设置,利用导流板顶部的上面的弧形来获得抬升力,使得自行车骑行更加省力。
22.5、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导流板旋转,在背向来风时利用导流板背面借助风力骑行,使得骑手在骑行过程中更加省力轻便。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检测组件爆炸图。
25.图3为安装框、安装板和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安装杆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带有减震装置的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减震装置侧视图。
30.图8为减震装置a-a方向剖视图。
31.图9为气嘴和盖子的剖视图。
32.图10为导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导流装置中蜗轮和蜗杆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座杆;11、上座杆;12、下座杆;
35.2、安装框;21、凸起块;211、连接孔;
36.3、v型架;31、上杆;32、连接部;321、固定板;33、下杆;
37.4、检测组件;41、连接件;411、构件板;412、圆柱一;4121、固定孔一;4122、安装孔一;413、圆柱二;4131、固定孔二;4132、安装孔二;42、检测杆;43、检测块;431、固定孔三;44、安装板;45、安装杆;46、限位块
38.5、减震装置;51、上安装座;52、腔室;53、滑动杆;54、下安装座;55、弹簧;
39.6、气嘴;61、进气孔;62、空腔;63、气芯;64、气芯弹簧;65、盖子;66、出气孔;
40.7、导流装置;71、导流板;72、旋转杆;73、限位转动组件;731、蜗轮;732、蜗杆;733、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42.一种多功能车架检测工装,包括车架和检测组件4,车架包括座杆1和两个v型架3,且座杆1两端分别连接有座椅和安装框2,并且安装框2与前牙盘连接,且v型架开口处两端分别与座杆1和安装框2连接;
43.同时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42、检测块43和连接件41,且检测杆42两端分别与检测块43和连接件41连接,其中检测块43套穿设有安装杆45,且安装杆45位于两个v型架3之间,并且安装杆45中部设置有与后飞轮平行的限位块46,而且连接件41一侧设置有与前牙盘平行的安装板44,且安装板44设置于安装框内,通过测量限位块46与检测块43之间的距离从而检测后飞轮与前牙盘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44.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使用新型是在整车安装前检测,若是检测后飞轮和前牙盘不在同一个平面,调节起来相比较整车后检测更加方便。
45.在检测时,首先将连接件41固定在安装板44上,并将检测块43套设于安装杆35,然后用检测杆42连接连接件41和检测块43,接着测量检测块43和限位块46之间的距离。并且由于安装板44和前牙盘平行,限位块46和后飞轮平行,因而检测检测块43和限位块46之间的距离能够检测前牙盘与后飞轮在是否在同一平面。
46.当车架尺寸标准正确,即前牙盘与后飞轮在同一平面时,能获得一标准值。若生产
的车架不达标时,检测块43和限位块46之间的距离和标准值不相同并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即可检测出车架尺寸有误差,因而实现对车架进行快速简单检测,避免了整车检测不合格时需要拆卸的情形。
47.其中v型架3的连接结构为,两个v型架3结构是一样的,其中一个v型架3包括上杆31、连接部32和下杆33,并且上杆31和座杆1靠近座椅一端的侧面连接,同时上杆31远离座杆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部32,且连接部32相对于上杆31的另一端连接有下杆33,下杆33和安装框2侧面连接。
48.因此v型架3通过下杆33和安装框2进行固定,v型架3通过上杆31和座杆1进行固定,同时座杆1和安装框2固定,使得安装在v型架3上的安装杆和安装框2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了部件相对移动对检测产生干扰。
49.其中安装杆45固定在v型架3上的具体结构为,首先连接部32内侧设置有固定板321,且固定板321与连接部32卡接并有螺钉锁死,同时固定板321开设有用于安装杆35放入的槽,并且槽的开口朝下从而便于安装杆45放入。
50.其中安装板44和安装框2的连接结构为,安装板44上表面外形与安装框2内壁外形相吻合,且安装框2内壁设置有凸起块22,并且凸起块22开设有连接孔221,并有紧固件穿连接孔221和安装板44从而连接安装板44和安装框2。
51.在检测时,安装板44和安装框2外型相吻合,使得安装板44和安装框2固定后不易发生移动,令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其中紧固件可为螺钉。
52.同时,连接件41和安装板44、连接件41和检测杆42的连接结构为,连接件41两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板44连接,且连接件41远离安装板44一侧设置有两个圆柱,检测杆42一端穿过两个圆柱的侧面并通过紧固件穿过圆柱并穿入检测杆42从而实现连接件41和检测杆42之间的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为螺钉。
53.其中连接件41的具体结构为,首先连接件41包括一体成型的构件板411和两个圆柱,两个圆柱分为圆柱一412和圆柱二413,其中圆柱一412的底面中心垂直构件板411方向带有贯穿圆柱一412和构件板411的固定孔一4121,且圆柱二413的底面中心垂直构件板方向带有贯穿圆柱二413和构件板411的固定孔二4131;同时圆柱一412侧面带有贯穿其的安装孔一4122,安装孔一4122直径大于等于检测杆42尾部直径,且圆柱二413对应位置带有相同大小的安装孔二4132,安装板44对应固定孔一4121和固定孔二4131的位置也带有孔。
54.因而连接件41和检测杆42进行固定时,将检测杆42穿过安装孔一4122和安装孔二4132后,用螺钉分别从安装板44方向插入固定孔一4121和从圆柱一412底面一侧插入固定孔一4121和圆柱一412进行固定,接着用螺钉从安装板44方向插入固定孔二4131和从圆柱二413底面一侧插入固定孔二4131和圆柱二413进行固定,进而保证检测杆42和连接件41固定。
55.此外,检测块43和安装杆45的连接结构为,检测块43分别开设有固定孔三431和孔洞,且固定孔三431和孔洞的中心线为垂直设置,安装杆45位于孔洞内,且检测杆42一端位于固定孔三431。
56.此外,当自行车行驶在陡峭崎岖路段时,如果缺少减震结构,座杆1和座位之间容易收到冲击震动造成损坏;当震动过大时,很有可能会导致骑手因较大的冲击操作被干扰,进而威胁骑手的人身安全,因此座杆1中间包括上座杆11和下座杆12,且上座杆11和下座杆
12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5,其中减震装置5包括上安装座51和下安装座54,且上安装座51和下安装座54之间设置有弹簧55,其中上安装座51与上座杆11底部连接,且下安装座54与下座杆12顶部连接。
57.弹簧55减震的原理为,弹簧55在受到震动传递的力时进行压缩,使得座椅受到的力减小,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58.同时,上座杆11内开设有腔室52,且腔室52内置有空气,下安装座54顶部设置有滑动杆53,且滑动杆53顶部穿入上座杆11并位于腔室52内,并且滑动杆53随着下安装移动而在腔室52内上下移动。
59.其中空气减震的工作原理为,当震动向上传递时,震动给予滑动杆53向上的力,使得滑动杆53向上滑动,此时腔室52内气体被压缩,使得气体压强增大并给予滑动杆53震动反方向的力,当气体压缩给予滑动杆53的力变大并且使得滑动杆53向上运动速度为0时,气体作用于滑动杆53的力使得滑动杆53反方向运动,同时气体膨胀并且该作用的力减小,滑动杆53在腔室52内作往返运动,这将震动给予的动能转化为气体内能、滑动杆53运动的动能和滑动杆53运动摩擦产生的内能,此时对于座椅的冲击小于震动直接传递给座椅的冲击,因而起到了缓冲效果;同时由于气体压缩和滑动杆53在腔室52内的滑动,使得上座杆11相对原有位置发生的位移小于震动直接传递到座杆时进行的位移,因而起到缓冲的作用。
60.其中减震装置5具体连接结构为,座杆1中间带有可插入座椅的杆的管状限位层,上安装座51上端为带有孔,且上安装座51上部为圆柱状,插入上座杆11后,上座杆11对应位置开孔,插入固定件如螺钉将上安装座51固定在上座杆11上;下安装座54下部带有孔,下座杆12对应位置开孔,且下安装座54下部为圆柱状,插入下座杆12后用固定件如螺钉穿过下座杆12后进行固定,同时为了实现减震,滑动杆53和腔室52滑动接触的部分要保证气密性,因此滑动杆53和上安装座51连接部32分设置有密封结构如密封垫圈可以防止气体逸出。
61.此外,为了减震装置5能满足不同体重的人的使用需求,需要能对腔室52内气体的压强进行调节,因此上安装座51上带有气嘴6,气嘴6中部开设有空腔62,且气嘴6一端两侧开设有进气孔61,并且气嘴6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孔66,且出气孔66和进气孔61均与空腔62连通。
62.同时气嘴6另一端移动设置有气芯63,且气芯63一端位于出气孔66内并堵住气体流动,并且气芯63另一端穿过气嘴6并露出且与空腔62之间设置有气芯弹簧65,通过按下气芯63露出气嘴6的一端从而使气芯63与出气孔66分离进而使气体流通。
63.其中气嘴6可以用来向腔室52内充气或放气来改变压缩空气的压强,进而调节震动时座椅受到的力和上座杆11发生的位移大小,从而满足不同体重的人的需求。
64.同时气嘴6在使用时,气芯63在气芯弹簧64上端带有板,气芯弹簧64处于压缩状态,当按下气芯63后气芯弹簧64被压缩,松开气芯63后气芯弹簧64自动复位使得气芯63一端堵住气体流动;并且为了保证气密性,气芯63下端可带有橡胶垫圈,气嘴6和上安装座51连接处的也带有橡胶垫圈。同时为了减少可能的漏气,气嘴6带有可与之配合的盖子65,同时盖子65能起到防尘和保护气嘴6的作用。
65.此外,为了使骑行时候更加省力,两个v型架3之间连接有导流装置7,且导流装置7包括导流板71,导流板71上表面为弧形,且导流板71下表面为平面,当风吹过导流板71时,流经弧形的风速大于流经平面的风速,根据伯努利定理,导流板71上部空气产生的压强小
于导流板71下部产生的压强,从而使得平面受到压力大于弧形受到压力进而使得导流板71受到向上的力,骑行更加省力轻便。
66.此外,当风从相背骑行方向吹来时,为了借助风力更加省力,将导流板71设置为可旋转的结构,导流板71转动设置在两个v型架3之间,且导流板71两侧设置有旋转杆72,并且旋转杆72远离导流板7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v型架3上并与v型架3之间设置有限位转动组件73,且导流板71靠近座杆1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座杆1一端的宽度并小于两个v型架3之间的宽度,使得导流板71能在两个v型架3之间旋转。
67.因而当风从相背骑行方向吹来时,可转动导流板71从而使导流板71的平面与风相向设置,从而使风吹向导流板71的平面进而推动导流板71前行,从而使得骑手在骑行过程中更加省力轻便
68.此外为了控制导流板71的旋转,限位转动组件73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732和蜗轮731,且蜗轮731套设于旋转杆72上,并且蜗杆732设置于v型架3内,且蜗杆732一端从v型架3伸出并带有旋钮733,并通过转动旋钮733来带动旋转杆72旋转并控制导流板71旋转。
69.并且由于蜗杆732的设置,在不转动旋钮时,蜗轮731不旋转,因此导流板71不会因为风吹动发生转动。同时导流装置7位于两个v型架3之间,起到了增强车架结构的效果。
7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