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地面压力传感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0338发布日期:2023-01-13 01:3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地面压力传感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传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户外地面压力传感器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并正在悄然走向智慧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模式正在受着数字化革命的冲击,同样,数字化的发展也为景观设计带来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
3.作为智慧公园的一个分支,景区互动设施是体验经济+信息时代的产物,通过多重感官体验塑造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激发游客对环境的探索热情,提高欣赏者对景区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加强景区的游憩目的。
4.而在景区的数字化建造过程中,为方便游览的游客可以有智能化的体验,可以通过设备的安装指引客户进行使用,特别是有文化含义的景观时,为方便人们了解文化的内涵,会配套采用讲解设备进行讲解,而现有的讲解设备使用相对简陋,智能化较差,无法与游客互动,因此为迎合数字化、智能化景观的建造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外地面压力传感器总成,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户外地面压力传感器总成,包括;
7.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顶部外框,所述顶部外框的中部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与顶部外框正面之间保持有固定间距,且位于该间距处设有滤水框;
8.所述外壳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内壳,所述安装内壳的内侧设有设备空腔,所述外壳的壳体处设有与滤水框适配的过水通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外框的顶部位于踏板的外侧设置有灯条,所述顶部外框的顶部与滤水孔结合处设有密封圈,用于固定滤水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水通道的内壁一侧开设有通孔,且安装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与安装内壳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水通道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段安装有驱动件,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出水口相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内侧位于过水通道的内侧安装有承托底板,所述承托底板的上方与安装内壳密封相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内壳的内部设有空心夹层,所述安装内壳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且分别与引导管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内壳的内侧设有设备腔室,用于安装控制设备,该设备腔室的外壁与空心夹层相接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安装内壳与设置的设备腔室,可以将实现智能化的设备、比如压力传感器、数据处理设备安装在其中,利用封闭设置的方式,营造稳定的使用环境,而配合外壳与踏板的使用,结合内部安装的智能化设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体验,而在外壳内设置的过水通道,利用滤水框,结合景观园区中的清扫晒水或者雨天的排水需要,对雨水或者清扫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驱动件与智能化设备的组合,结合安装内壳的空心夹层,实现内部封闭空间中的电子设备的导热需要,能够保障装置的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内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内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内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外壳;2、顶部外框;3、踏板;4、滤水框;5、密封圈;6、安装内壳;7、设备腔室;11、出水口;12、过水通道;13、承托底板;41、滤网;61、连接管;62、驱动件;63、引导管;64、空心夹层;65、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7.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户外地面压力传感器总成,包括;
29.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顶部外框2,所述顶部外框2的中部安装有踏板3,所述踏板3与顶部外框2正面之间保持有固定间距,且位于该间距处设有滤水框4;
30.所述外壳1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内壳6,所述安装内壳6的内侧设有设备空腔,所述外壳1的壳体处设有与滤水框4适配的过水通道12。
31.在此实施例中,设置的外壳1实现对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同时配合使用的安装内壳6在组合的时候,营造出了对实现智能化设备的部件安装的空间,在配合设置的滤水框4,在组合的时候,配合过水通道12与滤网41,可以避免积水的出现,同时在踏板3上为避免低温出现结冰或者冷凝水的问题,可在其上设置低温加热丝,配合控制板的湿度传感器,当温度偏低且湿度过高时,低温加热启动,防止凝露,达到防潮效果,满足使用的需要。
32.请参阅图1、图2,在滤水框4与踏板3安装使用的时候,夜晚由于光线不充足,同时滤水框4的安装不够紧密,容易出松动,因此可在所述顶部外框2的顶部位于踏板3的外侧设置有灯条,所述顶部外框2的顶部与滤水孔结合处设有密封圈5,用于固定滤水框4。
33.在此实施例中,设置的密封圈5能够加固滤水框4的的安装稳定性,而灯条设置的踏板3的外圈,不仅起到提醒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引导装置,配合景区的路线,增加踏板3的美观度。
34.请参阅图4,安装内壳6内侧的安装的电子设备,使用时自然会产生热量,而由于安装内壳6的封闭性,热量导出仅靠安装内壳6的表面积的被动散热,在夏天高温天气下,使用稳定性会下降,为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35.基于上述考虑,可在所述过水通道12的内壁一侧开设有通孔,且安装有引导管63,所述引导管63与安装内壳6相连接。所述过水通道12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管61,所述连接管61的中段安装有驱动件62,所述连接管61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出水口11相连通。
36.在此实施例中,利用连接管61配合设置的过水通道12在驱动件62的组合下,可对雨水进行抽吸,利用循环的方式,即可利用雨水对安装内壳6进行散热,提高内部电子器件的使用稳定性,最后通过出水口11将雨水排出。
37.请参阅图4,为保障连接安装内壳6的稳定性,同时让内侧电子元器件有衬托的地方,可以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位于过水通道12的内侧安装有承托底板13,所述承托底板13的上方与安装内壳6密封相连。
38.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设置的承托底板13配合安装内壳6即可实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且保障了安装内壳6的密封连接稳定性,满足使用的需要。
3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图6与图7,为保障散热的稳定,安装内壳6的内侧可以呈空心设置,让收集的雨水更好的与内壁接触导热,基于上述考虑,可在所述安装内壳6的内部设有空心夹层64,所述安装内壳6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65,且分别与引导管63和连接管6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安装内壳6的内侧设有设备腔室7,用于安装控制设备,该设备腔室7的外壁与空心夹层64相接触。
40.在此实施例中,利用空心夹层64即可让液体分布在安装内壳6的内侧,同时配合设置的引导管63和连接管61,配合驱动件62,即可实现液体的循环,在需要排出的时候,即可快速的将雨水排出,上述驱动件62为机械领域中常见用于抽吸的常用部件之一,比如水泵,扬尘泵,在此处优选为水泵。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