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9047发布日期:2022-11-29 22:4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引线框架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引线框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引线框架夹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半导体封装dip(dual in-line package)类型产品中,引线框架作为不可或缺的材料,一方面可作为芯片或者基板载体,另一方面引脚与外部导线连接起桥梁作用,为了方便键合丝实现芯片内部与外部连接,需要将引线框架与覆铜陶瓷基板dbc(direct bonding copper)通过焊料与载具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随着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产品对于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会造成组装不良。
3.因此生产使用的引线框架,通常需要经过来料检查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使用,而目前引线框架多为非共面设计,由于引线框架非共面,无法有效测量冲压深度尺寸。
4.而目前行业上无特定的夹具用来检测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主要是将引线框架放置在现有组装治具上,通过三次元光学及探针模块进行测定,而由于引线框架为非共面结构,即引线框架平整度差,放置于现有组装治具后,会造成放置不平、倾斜等问题,从而造成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不准的问题。
5.因此需要一款用于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检测的夹具,克服引线框架非共面造成的放置不平、倾斜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夹具,该引线框架夹具用于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检测时的夹持,能够克服引线框架非共面造成的放置不平、倾斜等引起的测量不准的问题。
7.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夹具,包括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铰接,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夹具本体的尾部,所述夹具本体的头部设有夹持台阶,所述夹持台阶设在所述下夹板上,所述上夹板设有所述夹持台阶相适配的凹槽盖。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夹板的中部设有两侧侧耳,所述侧耳相对设置,所述侧耳设置于所述下夹板边缘上,所述侧耳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所述上夹板连接。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橡胶柱。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夹板,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夹板,所述弹簧沿竖直方向进行收缩。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板包括板头部和板尾部,所述板头部和所述板尾部一体成型,所述板头部和所述板尾部的连接处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用于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下夹板连接。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板尾部的结构为水平板状结构,所述板头部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板尾部与所述板头部呈夹角连接。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板尾部,所述弹簧与所述板尾部连接的连接点至所述下夹板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簧的最大弹性行程。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盖设于所述板头部。
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引线框架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具本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进行铰接,即上夹板能够以下夹板为支点进行转动,上夹板和下夹板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夹具本体的尾部,夹具本体的头部设有夹持台阶,上夹板设有夹持台阶相适配的凹槽盖,凹槽盖与夹持台阶的相互配合,即相互扣合能够稳定的夹住引线框架。
16.具体为检测前,将引线框架的冲压部分使用工具连同连筋一起剪下,检测冲压深度时,压缩夹具本体尾部的弹性件,将夹具本体头部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打开,将连筋部分放入夹持台阶位置,夹持台阶一方面为连筋提供放置的位置,另一方面起到定位的作用,即防止引线框架过度放入夹具本体内,连筋部分放入夹持台阶位置,松开夹具本体尾部的弹性件,弹性件由于其弹性特性,将上夹板的凹槽盖稳定扣合至夹持台阶上,从而稳定的夹持住引线框架,此时引线框架的冲压部分水平悬空在引线框架夹具外,再使用三次元进行测量。由于引线框架的冲压部分处于水平悬空的状态,能够准确的测量其冲压深度尺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克服引线框架非共面造成的放置不平、倾斜等引起的测量不准的问题。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上夹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上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下夹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下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下夹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放置引线框架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夹具本体;11、上夹板;111、板尾部;112、板头部;1121、凹槽盖;12、下夹板;121、夹持台阶;1211、凸起部;1212、水平部;122、侧耳;1221、连接孔;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
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0.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实施例一
32.目前半导体封装dip(dual in-line package)类型产品中,引线框架作为不可或缺的材料,一方面可作为芯片或者基板载体,另一方面引脚与外部导线连接起桥梁作用,为了方便键合丝实现芯片内部与外部连接,需要将引线框架与覆铜陶瓷基板dbc(direct bonding copper)通过焊料与载具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随着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产品对于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会造成组装不良。
33.因此生产使用的引线框架,通常需要经过来料检查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使用,而目前引线框架多为非共面设计,由于引线框架非共面,无法有效测量冲压深度尺寸。
34.而目前行业上无特定的夹具用来检测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主要是将引线框架放置在现有组装治具上,通过三次元光学及探针模块进行测定,而由于引线框架为非共面结构,即引线框架平整度差,放置于现有组装治具后,会造成放置不平、倾斜等问题,从而造成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3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款用于引线框架冲压深度尺寸检测的夹具,克服引线框架非共面造成的放置不平、倾斜等问题。
3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38.参见图1。
39.本技术实施例的引线框架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本技术实施例对夹具本体1的材质未进行限制,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具本体1采用耐高温材质制备而成,即夹具本体1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变形。
40.夹具本体1包括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上夹板11与下夹板12采用铰接连接方式,铰接是两个部件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连接,上夹板11与下夹板12采用铰接连接方式即可以是上夹板11以下夹板12为支点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活动,例如闭合或远离。上夹板11与下夹板12间设有弹性件3,弹性件3设置于夹具本体1的尾部c,通过弹性件3的收缩能够控制上夹板11与上夹板11的开合,夹具本体1的头部b设有夹持台阶121,夹持台阶121设在下夹板12上,上夹板11设有与夹持台阶121相适配的凹槽盖1121。
41.本技术申请实施例与夹持台阶121相适配的凹槽盖1121指的是夹具本体1的头部b为闭合状态时,上夹板11的凹槽盖1121能够无间隙的套盖在下夹板12的夹持台阶121上,以使得夹具本体1的头部b为闭合状态时能够稳定的夹持住引线框架a。
42.具体实现过程是引线框架a检测前,将引线框架a的冲压部分使用工具连同连筋一起剪下,检测冲压深度时,压缩夹具本体1尾部c的弹性件3,将夹具本体1头部b的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打开,即夹具本体1头部b呈打开状态,将连筋部分放入夹持台阶121位置,夹持台阶121一方面为连筋提供放置的位置,另一方面起到定位的作用,即防止引线框架a过度放入夹具本体1内,连筋部分放入夹持台阶121位置后,松开夹具本体1尾部c的弹性件3,弹性件3由于其弹性特性,将上夹板11的凹槽盖1121稳定扣合至夹持台阶121上,夹具本体1的头部b呈闭合状态,从而稳定的夹持住引线框架a,此时引线框架a的冲压部分水平悬空在引线框架夹具外再使用三次元进行测量引线框架a的冲压深度尺寸。
43.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引线框架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具本体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进行铰接,即上夹板能够以下夹板为支点进行转动,上夹板和下夹板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夹具本体的尾部,夹具本体的头部设有夹持台阶,上夹板设有夹持台阶相适配的凹槽盖,凹槽盖与夹持台阶的相互配合,即相互扣合能够稳定的夹住引线框架。
44.具体为检测前,将引线框架的冲压部分使用工具连同连筋一起剪下,检测冲压深度时,压缩夹具本体尾部的弹性件,将夹具本体头部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打开,将连筋部分放入夹持台阶位置,夹持台阶一方面为连筋提供放置的位置,另一方面起到定位的作用,即防止引线框架过度放入夹具本体内,连筋部分放入夹持台阶位置,松开夹具本体尾部的弹性件,弹性件由于其弹性特性,将上夹板的凹槽盖稳定扣合至夹持台阶上,从而稳定的夹持住引线框架,此时引线框架的冲压部分水平悬空在引线框架夹具外,再使用三次元进行测量。由于引线框架的冲压部分处于水平悬空的状态,能够准确的测量其冲压深度尺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克服引线框架非共面造成的放置不平、倾斜等引起的测量不准的问题。
45.实施例二
46.上述实施例介绍了引线框架夹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引线框架与dbc通过焊料与载具组装,其组装过程通常需要经过高温焊接,而现有组装治具为合成石材质,合成石材质的组装治具经过反复的高温容易造成形变,使得引线框架放置于组装治具时存在倾斜、不平整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引线框架夹具的遇高温变形问题进行改进与发明,本技术实施例基于上述问题对实施例一的引线框架夹具进一步发明与设计。
4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上夹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上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下夹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5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下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引线框架夹具下夹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52.参见图2,图3,图4,图5和图6。
53.本技术实施例的引线框架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夹具本体1包括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进行铰接,即上夹板11能够以下夹板12为支点进行转动,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间设有弹性件3,弹性件3设于夹具本体1的尾部c,夹具本体1的头部b设有夹持
台阶121,上夹板11设有夹持台阶121相适配的凹槽盖1121,凹槽盖1121与夹持台阶121的相互配合,即相互扣合能够稳定的夹住引线框架a。
54.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引线框架夹具的材质采用耐高温材质,具体材质本技术实施例不予限制,采用耐高温制备而成的具有本技术结构的引线框架夹具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5.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引线框架夹具的下夹板12的中部设有两侧侧耳122,侧耳122相对设置,侧耳122设置于下夹板12边缘上,进一步的,侧耳122设置下夹板12的长边的边缘上,且位于下夹板12的中部,下夹板12的长边指的是夹具本体1头部b至尾部c的方向。侧耳122上设置有连接孔1221,连接孔1221用于与上夹板11连接,通过连接孔1221,上夹板11能够与下夹板12进行铰接。本技术实施例未对下夹板12的形状尺寸进行限制,示例性的,下夹板12的结构为矩形结构。进一步的,下夹板12的宽度与上夹板11的宽度一致,下夹板12与上夹板11的长度一致。
56.弹性件3包括弹簧或橡胶柱,即弹性件3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弹簧,另一实现方式是橡胶柱,除上述实现方式以外,弹性材质制备而成的弹性件3均在本技术的发明范围内。
57.进一步的,弹簧一端连接于上夹板11,另一端连接下夹板12,弹簧沿竖直方向进行收缩,该结构的设置,通过按压上夹板11与下夹板12,能够利用弹簧的弹性控制夹具本体1的开合。
58.进一步的,上夹板11包括板尾部111和板头部112,板尾部111和板头部112一体成型,板尾部111和板头部11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轴,图中未示出,连接轴用于穿过连接孔1221与下夹板12连接。凹槽盖1121设于板头部112。
59.板尾部111的结构为水平板状结构,板头部112向上倾斜设置,板头部112与板尾部111一体成型且形成夹角a,夹角如图2所示。
60.弹簧连接于板尾部111,弹簧与板尾部111连接的连接点至下夹板12的距离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行程。本技术实施例弹簧的最大弹性行程指的是弹簧未受到任何外力时弹簧的长度。弹簧与板尾部111连接的连接点至下夹板12的距离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行程。该距离的限制,使得弹簧设置于上夹板11与下夹板12后,弹簧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向上向下的弹力挤压着上夹板11与下夹板12的尾部,有,从而使夹具本体1的头部b呈紧密闭合的状态,待放置引线框架a后,弹簧的弹力能够使夹具本体1的头部b呈紧密闭合,夹住引线框架a的连筋部分。
61.进一步的,引线框架a的连筋部分,引线框架a的冲压部分水平悬空在引线框架a夹具外。夹持台阶121包括水平部1212和凸起部1211,水平部1212位于凸起部1211的前端,起到放置引线框架a连筋部分的作用如图7所示,凸起部1211起到限位的作用。
6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件采用弹簧,弹簧一端连接于上夹板,另一端连接下夹板,弹簧沿竖直方向进行收缩,该结构的设置,通过按压上夹板与下夹板,能够利用弹簧的弹性控制夹具本体的开合。
63.板尾部的结构为水平板状结构,板头部向上倾斜设置,板尾部与板头部呈夹角连接,板头部向上倾斜的设置能够更利于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头部的开合,便于夹持引线框架。
64.弹簧与板尾部连接的连接点至下夹板的距离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行程。该距离的限制,使得弹簧设置于上夹板与下夹板后,弹簧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向上向下的弹力挤压着
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尾部,从而使夹具本体的头部呈紧密闭合的状态,待放置引线框架后,弹簧的弹力能够使夹具本体的头部呈紧密闭合,夹住引线框架。
65.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