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片载板扫描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1625发布日期:2023-01-17 17:5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片载板扫描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显微成像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玻片载板扫描平台。


背景技术:

2.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3.病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病理玻片的制备与观察,常见的病理切片包括病理组织切片、血液涂片、液基细胞学等;不同类型的病理切片制备方法各异,观察方法目前常用的包括显微镜下实时观察、以及扫描成数字切片在电脑屏幕或者各种电子终端设备进行观察。
4.近年来,远程会诊的兴起、病理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不断发展,数字切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对高效率,高稳定性,高成像质量的数字切片扫描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数字切片扫描设备通量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全自动高通量的数字切片扫描设备成为各大医院、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研发公司、第三方检验机构的迫切需求。
5.目前市面上的高通量数字切片扫描设备,大多采用提篮式,单片上下料的方式进行循环扫描,而这种方式的设备很难适应不同品类的玻片来源和制片工艺,故障率、碎片率居高不下,导致样本损失、医患关系紧张、客诉不断,这种故障率高的设备不仅没有满足高效率的需求,反而降低了扫描效率,浪费了人力成本。
6.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载板式的大通量扫描仪,具有扫描稳定,不易损坏玻片等优点,越来越被更多的厂商所采用,该类大通量扫描仪包括扫描仪本体和用于放置切片载板的板载式玻片扫描平台,然而现有的板载式玻片扫描平台通常需要手动取放切片载板,并手动调节夹持组件对其进行夹紧,使得切片载板在取放过程中容易损坏且工作效率较低。
7.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片载板扫描平台,适用于板载式大通量扫描仪,有利于提高玻片载板的良品率,并且提高了玻片载板取放的工作效率。
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玻片载板扫描平台,包括x轴直线模组、设置在x轴直线模组输出端上的y轴直线模组、设置在y轴直线模组输出端上的自动z轴定位平台以及设置在自动z轴定位平台输出端上的载台基板,所述载台基板上固定有用于放置玻片载板的切片载台,所述切片载台远离载台基板的一侧为悬臂端,所述悬臂端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载台基板上设置有可将玻片载板抵紧在定位组件上的压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压紧组件上的随动件以及设置在y轴直线模组一侧的触发件,当所述随动件随压紧组件沿y轴运动并接触触发件时,所述随动件带动所述
压紧组件远离玻片载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直角楔形块以及朝向压紧组件方向设置在直角楔形块上的弹簧柱塞。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角楔形块为一角板,所述角板通过螺栓与玻片载台固定连接,所述角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楔面。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块、导轨副、弹簧和挡块,所述切片载台上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导轨副设置在位于导轨槽内的所述载台基板上,所述压紧块设置在导轨副上,所述挡块固定在导轨副远离压紧块的一端,所述弹簧设置在压紧块和挡块之间,所述压紧块远离挡块的一端设置有楔形抵压部,所述楔形抵压部与直角楔形块的楔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玻片载板的夹持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动件为设置在压紧块上的凸轮随动器,所述触发件包括固定在y轴直线模组侧壁上的侧板、位于y轴直线模组输出端的上方固定在侧板上的横板以及固定在横板上的打开块,所述打开块上靠近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引导轨道,所述凸轮随动器可与引导轨道滚动连接,所述引导轨道包括设置在打开块中心的凸台、由打开块两端朝向凸台延伸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凸台之间圆弧过渡。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轴直线模组上于触发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切断y轴直线模组驱动力的断电开关。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组件、压紧组件、随动件和触发件的设置,当y轴直线模组驱动切片载台沿y轴方向运动并使得随动件抵触到触发件的触发位置时,压紧组件朝向定位组件相反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压紧组件和定位组件之间保持较大的夹口间距,从而可以方便外部机械手将玻片载板安放至位于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之间的切片载台上,当随动件沿y轴方向离开触发件时,压紧组件朝向定位组件方向复位以将玻片载板抵紧在定位组件上,在玻片载板的取放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有利于提高玻片载板的良品率,并且提高了玻片载板取放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玻片载板扫描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玻片载板扫描平台中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玻片载板扫描平台中打开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x轴直线模组;2、y轴直线模组;3、自动z轴定位平台;4、载台基板;5、切片载台;6、定位组件;61、直角楔形块;62、弹簧柱塞;7、压紧组件;71、压紧块;711、楔形抵压部;72、挡块;73、弹簧;74、导轨副;8、随动件;9、触发件;91、打开块;911、凸台;912、倾斜面;92、横板;93、侧板;10、断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片载板扫描平台,包括x轴直线模组1、设置在x轴直线模组1输出端上的y轴直线模组2、设置在y轴直线模组2输出端上的自动z轴定位平台3以及设置在自动z轴定位平台3输出端上的载台基板4,所述载台基板4上固定有用于放置玻片载板的切片载台5。所述切片载台5远离载台基板4的一侧为悬臂端,所述悬臂端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定位组件6。所述载台基板4上设置有可将玻片载板抵紧在定位组件6上的压紧组件7。还包括设置在压紧组件7上的随动件8以及设置在y轴直线模组2一侧的触发件9,当所述随动件8随压紧组件7沿y轴运动并接触触发件9时,所述随动件8带动所述压紧组件7远离玻片载板。
22.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自动z轴定位平台3采用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23.工作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外部扫描仪本体的上方,在切片载台5上装夹好玻片载板后,切片载台5通过自动z轴定位平台3进行对焦调节,接着沿x轴和y轴运动,以实现玻片载板上样品的扫描。
24.上述方式,通过定位组件6、压紧组件7、随动件8和触发件9的设置,当y轴直线模组2驱动切片载台5沿y轴方向运动并使得随动件8抵触到触发件9的触发位置时,压紧组件7朝向定位组件6相反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压紧组件7和定位组件6之间保持较大的夹口间距,从而可以方便外部机械手将玻片载板安放至位于定位组件6和压紧组件7之间的切片载台5上,当随动件8沿y轴方向离开触发件9时,压紧组件7朝向定位组件6方向复位以将玻片载板抵紧在定位组件6上,在玻片载板的取放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有利于提高玻片载板的良品率,并且提高了玻片载板取放的工作效率。
25.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直角楔形块61以及朝向压紧组件7方向设置在直角楔形块61上的弹簧柱塞62。
26.具体的,所述直角楔形块61为一角板,所述角板通过螺栓与玻片载台固定连接,所述角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楔面。
27.上述方式中,当压紧组件7运动并脱离玻片载板时,弹簧柱塞62伸出以将玻片载板推出角板,从而可以方便机械手对载板的抓取。
28.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压紧组件7包括压紧块71、导轨副74、弹簧73和挡块72,所述切片载台5上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导轨副74设置在位于导轨槽内的所述载台基板4上,所述压紧块71设置在导轨副74上,所述挡块72固定在导轨副74远离压紧块71的一端,所述弹簧73设置在压紧块71和挡块72之间,所述压紧块71远离挡块72的一端设置有楔形抵压部711,所述楔形抵压部711与直角楔形块61的楔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玻片载板的夹持位。
29.上述方式中,自然状态时,弹簧73伸出,从而使得压紧块71与直角楔形块61之间的距离较近,以实现玻片载板的夹紧。
30.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随动件8为设置在压紧块71上的凸轮随动器,所述触发件9包括固定在y轴直线模组2侧壁上的侧板93、位于y轴直线模组2输出端的上方固定在侧板93上的横板92以及固定在横板92上的打开块91,所述打开块91上靠近侧板93的一侧设置有引导轨道,所述凸轮随动器可与引导轨道滚动连接,所述引导轨道包括设置在打开块91中心的凸台911、由打开块91两端朝向凸台911延伸的倾斜面912,所述倾斜面912与凸台911之间圆弧过渡。
31.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凸轮随动器采用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32.工作时,当凸轮随动器沿y轴运动时,凸轮随动器沿倾斜面912滚动至凸台911上,以实现压紧块71的移动。
33.上述方式,通过y轴直线模组2的运动实现了压紧块71的自动移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的优点。
34.在上述基础上,所述y轴直线模组2上于触发件9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切断y轴直线模组2驱动力的断电开关10。通过断电开关10的设置,当凸轮随动器运动至凸台911位置时,y轴直线模组2停止运动,使得压紧块71保持打开状态不动,可以方便玻片载板的安放。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