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传感器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5872发布日期:2022-12-21 01:5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油烟传感器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传感器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吸油烟机是通过油烟传感器通过对油烟浓度进行实时检测,进而实现吸油烟机风量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油烟传感器多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一种传感器,其包括一个检测光发射装置、检测光接收装置以及光电控制板,检测光发射装置发射检测光,检测光接收装置接收检测光,接收的检测光经过被测量物质(如油烟浓度)的折射后,光线强度会发生变化,然后再借助光电控制板进一步将光线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传统的油烟传感器通常是安装于集烟罩上,由于目前油烟传感器大多采用红外光散射原理来达到识别油烟颗粒的目的,而红外光极易受可见光干扰,将油烟传感器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油烟检测受环境干扰影响较大,导致油烟传感器检测的结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会造成吸油烟机的误操作和频繁的档位切换。
4.也有将油烟传感器设于安装于吸油烟机的主要进风风道中(如设置在风机的蜗壳上),在这种应用场景下,油烟传感器可能面临器件被污染导致灵敏度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为了减少受油烟污染的风险,提高油烟检测精度考虑,申请号为200510042977.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流闭隔式摄像镜头防尘防污保护装置,配备了洁净压缩空气源和可调流量的锥环形气流发生器,通过气流对灰尘的阻断作用保护镜头;申请号为20052013294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采用了类似的方法通过高压洁净空气流形成的空气幕保护光电式油烟浓度测量装置,使光学器件不受污染。上述两个专利中是利用外界洁净空气形成的风幕来阻隔油烟污染到红外部位,由于其需要外接气源,结构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5.又如本技术人的在先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610848224.7;申请公开号为cn106404674a)中公开了一种光电式油烟传感器,包含检测光发射/接收装置,该装置具有能发射或接收检测光的头部,还包括有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包含内部具有空腔的防护罩,防护罩的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防护罩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开口相对的、同样与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检测光发射/接收装置的头部插置在第一开口内。通过设置用户保护光线发射部/光线接收部的防护结构,在防护罩内设置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空腔,然后将光线发射部/光线接收部插置在第一开口内。这种光电式油烟传感器的光线发射部、光线接收部不会直接暴露在油烟气流中,油烟只会通过扩散进入防护罩内,大大降低了探头被污染的可能性,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油烟污染的效果。但上述的这种油烟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该传感器仅是光发射/接收装置的头部插设在防护罩内,而光发射/接收装置的主体部分仍会暴露在油烟环境中,因而,防油效果有限,仍然存在油液/蒸汽从外部进入到防护罩内而导致光线发射部/光线接收部失效或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的
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防油污效果好的油烟传感器。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有上述油烟传感器的吸油烟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烟传感器,
9.包括:
10.检测光发射装置,具有能发射检测光的光线发射部;
11.检测光接收装置,具有能接收光线发射部发出的检测光的光线接收部;
12.控制板,与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以及检测光接收装置均电连接;
13.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控制板的安装腔,该安装座整体呈扁平状,其外周面具有用于贴设安装在待安装部件上的第一安装面和远离待安装部件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凸设有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限定出用于放置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的第一安置槽,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外围还罩设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定位座上限定出用于放置所述检测光接收装置的第二安置槽,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外围还罩设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与所述第二防护罩之间限定出供烟气通过的烟气流道,所述第一防护罩上对应于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的光线发射部开设有供发射光射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防护罩上对应于所述检测光接收装置的光线接收部开设有供光线进入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布置在所述烟气流道中,并相对设置。
14.为了简化安装座上第一定位座及第二定位座的结构,所述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上具有与该第二安装面基本垂直的第一环形围板作为所述的第一定位座,该第一环形围板整体呈条状,其所围设的内部空间构成了所述第一安置槽,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设置在在所述第一安置槽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环形围板在与所述第一安置槽的另一端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有供发射光射出的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防护罩的第一开口相对;
15.所述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上具有与该第二安装面基本垂直的第二环形围板作为所述的第二定位座,该第二环形围板整体呈条状,其所围设的内部空间构成了所述第二安置槽,所述检测光接收装置设置在在所述第二安置槽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环形围板在与所述第二安置槽的另一端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有供光线进入的第四开口,该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防护罩的第二开口相对。
16.为了实现对应防护罩与上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之间的装配,所述第一防护罩内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相适配、并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围板之外的第三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所围合的区域内还设有能供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容置其中的第一定位套,所述第二防护罩内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围板相适配、并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之外的第四环形围板,所述第四环形围板所围合的区域内还设有能供所述检测光接收装置容置其中的第二定位套。
17.为了提高隔油效果,避免油液或烟气进入到对应安置槽中对检测光发射装置及检测光接收装置造成污染,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第一安置槽中沿其长度方向还间隔布置有第
一防油挡板,各所述第一防油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开口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环形围板的第二安置槽中沿其长度方向还间隔布置有第二防油挡板,各所述第二防油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开口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通孔。
18.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所述第一安置槽中邻近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设置的相邻两个第一防油挡板之间插设有第一透镜,所述第二安置槽中邻近所述检测光接收装置设置的相邻两个第二防油挡板之间插设有第二透镜。
19.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应防护套与定位座之间的卡紧效果,保证两者之间安装的牢靠性,所述第三环形围板所围设区域内在与各所述第一防油挡板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能抵在第一防油挡板的侧部第一定位板,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环形围板所围设区域内在与各所述第二防油挡板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能抵在第二防油挡板的侧部第二定位板,各所述第二定位板具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的第四通孔。
20.作为改进,各所述第一防油挡板中的至少一个为中部朝远离所述检测光发射装置方向凸起的弯折板结构;各所述第二防油挡板中的至少一个为中部朝远离所述检测光接收装置方向凸起的弯折板结构。上述弯折板的两侧倾斜结构可以缓解油烟向内侧红外透镜的污染,油烟在扩散推力作用下粘附到防油挡板角落处,而避免流向更深处的透镜处。
21.作为改进,相邻的两个第一防油挡板之间的间距为a,其中,2mm≤a≤8mm;相邻的两个第二防油挡板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2mm≤b≤8mm。
22.为了方便实现防护罩与安装座之间的安装定位,所述第一防护罩内还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延伸的第一定位凸台,所述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上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卡入其中第一定位孔;
23.所述第二防护罩内还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延伸的第二定位凸台,所述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凸台卡入其中第二定位孔。
24.为了提高油烟检测的灵敏度,所述光线发射部的发射朝向所在直线与所述光线接收部的接收朝向所在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45
°
≤α≤135
°
。将检测光发射装置和检测光接收装置以呈有夹角方式安装,检测光接收装置能通过油烟散射形式提取光信号,可有效提高油烟检测灵敏度。
25.为了方便控制板等部件的安装,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之间通过筋槽密封配合。
26.所述安装座上还具有自其第二安装面贯通至第一安装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座的安装腔不连通。
27.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风机,风机包括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述的油烟传感器,该油烟传感器的安装座贴设在所述的蜗壳上。
28.为了准确快速地识别吸油烟机风道中的油烟浓度大小,所述的蜗壳上具有进风口,安装在所述蜗壳上的油烟传感器位于所述进风口之下。这种油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位于吸油烟机的主要油烟路径中,可准确、快速识别油烟浓度大小;另一方面,由于油烟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烟气速度流动极快,不易使油污颗粒堆积在油烟传感器光线发射部和光线接收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油烟传感器受油烟侵蚀的可能性。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采用安装座上的定位座与对应防护罩罩设
配合的结构,可以将检测光发射装置以及检测光接收装置的整体与外部的油烟环境隔离开,有效地避免了受油污或高温油烟污染或侵蚀问题。另一方面,油烟传感器的安装座采用扁平状结构设计,使得油烟传感器的整体体积更加小巧,且能贴设安装在吸油烟机本体上,降低了因油烟传感器的存在引起的进风阻力,降低了吸油烟机的风量损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吸油烟机的噪音问题。此外,烟气流道的存在,可以允许吸油烟机风道中油烟能够方便地经由该烟气流道通过,从而保证油烟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烟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烟传感器的左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烟传感器的分解图;
34.图5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烟传感器省去防护罩后的主视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烟传感器省去防护罩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防油挡板为弯折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0.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41.参见图1-图9,一种油烟传感器包括检测光发射装置11、检测光接收装置12、安装座30、第一防护罩40和第二防护罩50。
42.检测光发射装置11具有能发射检测光的光线发射部,检测光发射装置11优选为红外传感器,用于发射红外光线。检测光接收装置12具有能接收光线发射部发出的检测光的光线接收部。检测光发射装置11以及检测光接收装置12均与设于安装座30内的控制板20电连接。
43.参见图4,安装座30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壳31和第二半壳32,第一半壳31与第二半壳32之间通过筋槽密封配合,扣合后形成安装腔。控制板20设于安装腔中。本实施例的安装座30整体为扁平的板状结构,可以贴设安装在待固定部件上,如蜗壳81的前侧盖板上。
44.安装座30的外周面具有用于贴设安装在待安装部件上的第一安装面301和远离待安装部件的第二安装面302。安装座30上还具有自其第二安装面302贯通至第一安装面301
的连接孔36。连接孔36与所述安装座30的安装腔不连通,避免油烟进入到安装腔内。在安装时,可通过螺钉连接在待固定部件上。
45.安置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上凸设有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定位座33和第二定位座34。第一定位座33上限定出用于放置检测光发射装置11的第一安置槽331,第二定位座34上限定出用于放置检测光接收装置12的第二安置槽341。第一安置槽331以及第二安置槽341均为前部开口的条形槽。
46.安装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上具有与该第二安装面302基本垂直的第一环形围板330,该第一环形围板即为上述的第一定位座33。第一环形围板330整体呈条状,其所围设的内部空间构成了上述的第一安置槽331,其中,检测光发射装置11设置在在第一安置槽331的其中一端,第一环形围板330在与第一安置槽的另一端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有供发射光射出的第三开口332。同样地,安装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上具有与该第二安装面302基本垂直的第二环形围板340,该第二环形围板即为上述的第二定位座34。该第二环形围板340整体也呈条状,其所围设的内部空间构成了第二安置槽341,检测光接收装置12设置在在第二安置槽341的其中一端,第二环形围板340在与第二安置槽的另一端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有供光线进入的第四开口342。
47.第一定位座33的外围还罩设有第一防护罩40,第二定位座34的外围还罩设有第二防护罩50。第一防护罩40以及第二防护罩50安装在安装座上后,两个的周缘与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面302贴合,以保证此处的密封性。
48.第一防护罩40与第二防护罩5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限定出供烟气通过的烟气流道60。第一防护罩40上对应于检测光发射装置11的光线发射部开设有供发射光射出的第一开口41,该第一开口41与第一环形围板330上的第三开口332相对。第二防护罩50上对应于检测光接收装置12的光线接收部开设有供光线进入的第二开口51,该第二开口51与第二环形围板340上的第四开口342相对。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护罩40上的第一开口41与第二防护罩50上的第二开口51布置在烟气流道60中,并相对设置。
49.第一防护罩40内部还具有与第一环形围板330相适配,并能套设在第一环形围板330之外的第三环形围板42。第二防护罩50内部还具有与第二环形围板340相适配,并能套设在第二环形围板340之外的第四环形围板52。上述的第三环形围板42与第一环形围板330之间以及第四环形围板52与第二环形围板340之间能够实现定位卡紧,避免出现松脱及晃动问题。
50.第三环形围板42所围合的区域内还设有能供检测光发射装置11容置其中的第一定位套43。同样地,第四环形围板52所围合的区域内还设有能供检测光接收装置12容置其中的第二定位套53。第一定位套及第二定位套可以对检测光发射装置11以及检测光接收装置12进行固定,避免其发生晃动,影响油烟的检测精度。
51.参见图5及图6,第一环形围板的第一安置槽331中沿其长度方向还间隔布置有第一防油挡板333,各第一防油挡板333上开设有与第三开口332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通孔3330。同样地,第二环形围板的第二安置槽341中沿其长度方向还间隔布置有第二防油挡板343,各第二防油挡板343上开设有与第四开口342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通孔3430。其中,各第一防油挡板333以及各第二防油挡板343之间可安等距或不等距进行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防油挡板333之间的间距为a,其中,2mm≤a≤8mm,优选为4mm。相邻的两个
第二防油挡板343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2mm≤b≤8mm,优选为4mm。
52.第三环形围板42所围设区域内在与第一环形围板上各第一防油挡板333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能抵在第一防油挡板333的侧部第一定位板44,各第一定位板44上具有与第一通孔3330相对的第三通孔440,第四环形围板所围设区域内在与第二环形围板上各第二防油挡板343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能抵在第二防油挡板343的侧部第二定位板54,各第二定位板54具有与第三通孔440相对的第四通孔540。上述防油挡板以及对应定位板的设计,一方面能有效提高隔油效果,避免油液或烟气进入到对应安置槽中对检测光发射装置11及检测光接收装置12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与第一环形围板(也即第一定位座)、第二环形围板(也即第二定位座)之间的卡紧效果,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牢靠性。
53.为了保证发射光线的漫射效果,提高检测精度,第一安置槽331中邻近检测光发射装置11设置的相邻两个第一防油挡板333之间插设有第一透镜71。第二安置槽341中邻近检测光接收装置12设置的相邻两个第二防油挡板343之间插设有第二透镜72。
54.为了实现防护罩与安装座30之间的快速安装定位,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护罩40内还具有朝向安装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延伸的第一定位凸台45,安装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上具有供第一定位凸台45卡入其中第一定位孔351。同样地,第二防护罩50内还具有朝向安装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延伸的第二定位凸台55,安装座30的第二安装面302上具有供第二定位凸台55卡入其中第二定位孔352。
55.为了提高油烟检测的灵敏度,光线发射部的发射朝向所在直线与光线接收部的接收朝向所在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45
°
≤α≤135
°
。将检测光发射装置11和检测光接收装置12以呈有夹角方式安装,检测光接收装置12能通过油烟散射形式提取光信号,可有效提高油烟检测灵敏度。
56.如图6所示,第一防油挡板333以及第二防油挡板343均可采用平直板结构。当然,参见图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一防油挡板333中的至少一个(如图9中示出了3个)为中部朝远离检测光发射装置11方向凸起的弯折板结构。各第二防油挡板343中的至少一个为中部朝远离检测光接收装置12方向凸起的弯折板结构。上述弯折板的两侧倾斜结构可以缓解油烟向内侧红外透镜的污染,油烟在扩散推力作用下粘附到防油挡板角落处,而避免流向更深处的透镜处,油烟的扩散方向详见图9中箭头所示。
57.参见图1,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壳80以及设于机壳80内的风机,风机包括蜗壳81,上述的油烟传感器,该油烟传感器的安装座30贴设在蜗壳81的前侧盖板上。具体地,蜗壳81上具有进风口82,安装在蜗壳81上的油烟传感器2位于进风口82之下。这种油烟传感器2的安装位置位于吸油烟机的主要油烟路径中,可准确、快速识别油烟浓度大小。另一方面,由于油烟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烟气速度流动极快,不易使油污颗粒堆积在油烟传感器光线发射部和光线接收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油烟传感器受油烟侵蚀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