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5291发布日期:2022-12-02 23:4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惯性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


背景技术:

2.惯性传感器是一种传感器,主要是检测和测量加速度、倾斜、冲击、振动、旋转和多自由度运动,是解决导航、定向和运动载体控制的重要部件,惯性传感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角速率陀螺;另一类是线加速度计,惯性传感器的应用很广泛,小到电子数码产品,大到汽车工业设备。
3.对于目前市面上的惯性传感器来说,基本由框架式外壳提供防护措施,在惯性传感器受到冲击力作用时,无法对惯性传感器上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均匀抵消卸力处理,降低惯性传感器的防护性能,导致惯性传感器内部元件出现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对惯性传感器上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均匀抵消卸力处理,降低惯性传感器的防护性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包括惯性传感器,所述惯性传感器内腔的左侧开设有配合槽,且配合槽内腔的右侧嵌设有第一传感器元件,所述惯性传感器远离第一传感器元件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配合槽和第一传感器元件配合使用的第二传感器元件,所述惯性传感器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结构。
7.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开设在基座靠近惯性传感器的四周,所述t型滑槽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且t型滑块靠近惯性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圈,所述弹力圈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惯性传感器固定配合的耳座,所述惯性传感器靠近基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且缓冲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基座固定配合的t型杆,所述t型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缓冲筒配合使用的弹力头。
8.优选的,所述弹力圈采用半圆形设计,所述弹力圈和耳座沿惯性传感器的横轴线呈阵列状分布。
9.优选的,所述弹力头采用半球型设计,所述缓冲筒靠近弹力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球型抵止架。
10.优选的,所述惯性传感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铠装头。
11.优选的,所述惯性传感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架,所述加强架的四周均开设有菱形吸能槽。
12.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和配合槽均采用台阶型设计,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和配合槽的横截面积均相同。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通过设置防护结构,由t型滑槽、t型滑块、弹力圈和耳座的配合,对惯性传感器和基座的四周提供弹性缓冲补偿,起到抵御冲击力的作用,再由缓冲筒、t型杆和弹力头的配合,进一步对惯性传感器和基座的四周起到位移缓冲的作用,有效削弱惯性传感器上的冲击力度,对惯性传感器内部元件进行保护,提高惯性传感器的防护性能,降低惯性传感器损坏几率。
14.通过弹力圈和耳座沿惯性传感器的横轴线呈阵列状分布,对惯性传感器四周进行均匀缓冲处理,提高惯性传感器的整体受力均匀性,起到有效缓冲防护作用,通过半球型抵止架,对采用半球型设计的弹力头进行紧密贴合,起到辅助弹性缓冲的作用,通过防护铠装头,对惯性传感器的前方受力面进行加强防护,有效抵消冲击力在惯性传感器前方的冲击力度。
15.通过加强架,对惯性传感器的四周受力面进行材质加强,进一步增强惯性传感器侧面的冲击力抵御效果,通过菱形吸能槽,对撞击在惯性传感器侧面的冲击力进行辅助吸能处理,起到削弱冲击力的效果,通过第一传感器元件和配合槽均采用台阶型设计且横截面积均相同,使第一传感器元件与配合槽之间进行精准对接,提高第一传感器元件和第二传感器元件之间的接触感应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座的结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缓冲筒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惯性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元件、基座和第二传感器元件的结构局部主视剖面图。
20.图中:1、惯性传感器;2、第一传感器元件;3、基座;4、第二传感器元件;5、防护结构;51、t型滑槽;52、t型滑块;53、弹力圈;54、耳座;55、缓冲筒;56、t型杆;57、弹力头;6、防护铠装头;7、加强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一
23.参照图1-4,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包括惯性传感器1,惯性传感器1内腔的左侧开设有配合槽,且配合槽内腔的右侧嵌设有第一传感器元件2,惯性传感器1远离第一传感器元件2的一侧设置有基座3,基座3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配合槽和第一传感器元件2配合使用的第二传感器元件4,惯性传感器1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结构5,通过设置防护结构5,由t型滑槽51、t型滑块52、弹力圈53和耳座54的配合,对惯性传感器1和基座3的四周提供弹性缓冲补偿,起到抵御冲击力的作用,再由缓冲筒55、t型杆56和弹力头57的配合,进一步对惯性传感器1和基座3的四周起到位移缓冲的作用,有效削弱惯性传感器1上的冲击力度,对惯性传感器1内部元件进行保护,提高惯性传感器1的防护性能,降低惯性传
感器1损坏几率。
24.实施例二
2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惯性传感器,包括惯性传感器1,惯性传感器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铠装头6,对惯性传感器1的前方受力面进行加强防护,有效抵消冲击力在惯性传感器1前方的冲击力度,惯性传感器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架7,对惯性传感器1的四周受力面进行材质加强,进一步增强惯性传感器1侧面的冲击力抵御效果,加强架7的四周均开设有菱形吸能槽,对撞击在惯性传感器1侧面的冲击力进行辅助吸能处理,起到削弱冲击力的效果,惯性传感器1内腔的左侧开设有配合槽,且配合槽内腔的右侧嵌设有第一传感器元件2,第一传感器元件2和配合槽均采用台阶型设计,第一传感器元件2和配合槽的横截面积均相同,使第一传感器元件2与配合槽之间进行精准对接,提高第一传感器元件2和第二传感器元件4之间的接触感应性能,惯性传感器1远离第一传感器元件2的一侧设置有基座3,基座3右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配合槽和第一传感器元件2配合使用的第二传感器元件4,惯性传感器1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结构5,防护结构5包括t型滑槽51,t型滑槽51开设在基座3靠近惯性传感器1的四周,t型滑槽51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52且t型滑块52靠近惯性传感器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圈53,弹力圈53采用半圆形设计,弹力圈53和耳座54沿惯性传感器1的横轴线呈阵列状分布,对惯性传感器1四周进行均匀缓冲处理,提高惯性传感器1的整体受力均匀性,起到有效缓冲防护作用,弹力圈5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惯性传感器1固定配合的耳座54,惯性传感器1靠近基座3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筒55且缓冲筒5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基座3固定配合的t型杆56,t型杆5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缓冲筒55配合使用的弹力头57,弹力头57采用半球型设计,缓冲筒55靠近弹力头5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球型抵止架,对采用半球型设计的弹力头57进行紧密贴合,起到辅助弹性缓冲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结构5,由t型滑槽51、t型滑块52、弹力圈53和耳座54的配合,对惯性传感器1和基座3的四周提供弹性缓冲补偿,起到抵御冲击力的作用,再由缓冲筒55、t型杆56和弹力头57的配合,进一步对惯性传感器1和基座3的四周起到位移缓冲的作用,有效削弱惯性传感器1上的冲击力度,对惯性传感器1内部元件进行保护,提高惯性传感器1的防护性能,降低惯性传感器1损坏几率。
26.本实用新型中,在惯性传感器1上受到碰撞冲击力作用时,由基座3提供固定支撑,则冲击力迫使阵列状分布耳座54上的弹力圈53向基座3方向进行压缩并产生扁状化形变,发生扁状化形变后的弹力圈53带动t型滑块52在t型滑槽51内向外滑动,则弹力圈53对惯性传感器1上的碰撞冲击力进行一级缓冲补偿,与此同时,冲击力迫使t型杆56带动弹力头57在缓冲筒55上的半球型抵止架内进行弹性碰撞,则弹力头57对惯性传感器1上的碰撞冲击力进行二级缓冲补偿,则对惯性传感器1上的碰撞冲击力进行大幅度抵消削弱,由配合槽的配合,则剩余较弱的冲击力带动惯性传感器1上的第一传感器元件2与基座3上的第二传感器元件4进行接触感应即可。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