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2583发布日期:2022-12-02 23:1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压铸件为钣金件经过冲压、打磨等工序后形成,一般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为电子设备的元件提供导热的功能,或者为电子设备的元件提供支撑的功能。
3.压铸件冲压、打磨后,需要对其进行外观检查,以检查其是否存在瑕疵,是否为残次品。目前的人工检测,需要人工将物料台的输送带上的压铸件逐一取下进行检测,人工取件和放件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且往往无法准确地将压铸件放回输送带,导致影响压铸件的传送。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
5.一种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机架、物料台、至少一个物料吸取机构、物料承托机构和图像采集机构;
6.各所述物料吸取机构包括取料导轨、取料驱动器、取料滑块、下压驱动器以及吸盘,所述取料导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取料导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物料台的上方,所述取料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物料承托机构的上方,所述取料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取料导轨上,所述取料驱动器与所述取料滑块驱动连接,所述取料滑块在所述取料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取料导轨滑动,所述下压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取料滑块上,且所述下压驱动器与所述吸盘驱动连接;
7.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8.所述物料承托机构包括承托导轨、承托驱动器和承托架,所述承托导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承托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承托导轨上,所述承托驱动器与所述承托架驱动连接,所述承托架活动设置于所述吸盘的下方以及所述图像采集机构的下方;
9.所述物料台上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取料滑块用于沿着所述取料导轨滑动至所述输送带的上方。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架以及摄像头,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开设调节螺孔,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调节件和调节螺钉,所述调节件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腰型孔与所述调节螺孔的侧壁螺接,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侧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对齐,所述第一螺孔贯穿至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表面,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
通过所述调节孔滑动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松紧螺钉,所述松紧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第一照明灯,所述第一照明灯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靠近所述承托架的一端。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吸取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导轨垂直于各所述取料导轨。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料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取料滑块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螺孔内,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侧壁螺接。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台上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大于所述输送带的高度,两个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横跨桥杆,各所述横跨桥杆的一端与一侧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横跨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横跨桥杆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且与所述输送带间隔设置,所述横跨桥杆连接两个划分块,两个划分块之间形成通过槽,所述通过槽的方向与所述输送带的方向相同。
1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引导条,一所述引导条与一所述划分块连接,另一所述引导条与另一所述划分块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条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引导条之间形成汇集槽,所述汇集槽与所述通过槽连通,所述汇集槽的宽度由远离所述通过槽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通过槽的一端逐渐减小。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铸件位于物料台上时,取料驱动器驱动取料滑块滑动至取料台的上方,下压驱动器驱动吸盘向下运动,使得吸盘能够吸附压铸件,随后,下压驱动器驱动吸盘上行,取料驱动器再次驱动取料滑块往靠近物料承托机构的方向运动,承托架在承托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承托导轨滑动至靠近取料导轨,随后,取料滑块滑动至承托架的上方,吸盘在下压驱动器的驱动向下运动,并且将压铸件放置于承托架上,承托架在承托驱动器的驱动下滑动至图像采集机构的下方进行图像采集,并由计算机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从而检测出压铸件是否存在瑕疵,检测后的压铸件由吸盘再次吸附放回输送带,通过物料吸取机构的准确吸取和释放,能够使得压铸件能够精准地取件和放件,使得检测后的压铸件能够准确放回,避免了影响压铸件的输送。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一实施例的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实施例的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一方向示意图;
23.图3为一实施例的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10,包括机架100、物料台200、至少一个物料吸取机构300、物料承托机构400和图像采集机构500;各所述物料吸取机构300包括取料导轨310、取料驱动器320、取料滑块330、下压驱动器340以及吸盘350,所述取料导轨31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取料导轨31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物料台200的上方,所述取料导轨31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物料承托机构400的上方,所述取料滑块330滑动设置于所述取料导轨310上,所述取料驱动器320与所述取料滑块330驱动连接,所述取料滑块330在所述取料驱动器320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取料导轨310滑动,所述下压驱动器340设置于所述取料滑块330上,且所述下压驱动器340与所述吸盘350驱动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机构50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物料承托机构400包括承托导轨410、承托驱动器420和承托架430,所述承托导轨41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承托架430滑动设置于所述承托导轨410上,所述承托驱动器420与所述承托架430驱动连接,所述承托架430活动设置于所述吸盘350的下方以及所述图像采集机构500的下方。所述物料台200上设置有输送带210,所述取料滑块330用于沿着所述取料导轨310滑动至所述输送带210的上方。
27.本实施例中,机架100和物料台200相邻设置,取料滑块330在取料驱动器320的驱动下沿着取料导轨310在物料台200以及承托架430之间往返运动,从而带动下压驱动器340以及吸盘350往返运动,而承托架430则在承托驱动器420的驱动下沿着承托导轨410在吸盘350以及图像采集机构500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地。该吸盘350为真空吸盘350,该吸盘350与真空发生器连接,吸盘350在真空发生器的抽真空作用下产生吸力,从而将压铸件吸附,而当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时,吸盘350的气压与外部的空气气压之间趋于平衡,吸盘350将压铸件释放。
28.本实施例中,物料台200上的输送带210用于输送压铸件,该输送带210采用步进式输送或者连续式输送,这样,在物料台200上的压铸件被一物料吸取机构300吸取放置在承托架430上时,输送带210步进一段距离,带压铸件被图像采集后,该压铸件将由另一物料吸取机构300放回至输送带210上被拿取的位置。
29.具体地,物料在物料台200上,当取料滑块330滑动至物料台200的输送带210上方,下压驱动器340驱动吸盘350向下运动,使得吸盘350能够吸附压铸件,随后,下压驱动器340驱动吸盘350上行,取料驱动器320再次驱动取料滑块330往靠近物料承托机构400的方向运动,承托架430在承托驱动器420的驱动下沿着承托导轨410滑动至靠近取料导轨310,随后,取料滑块330滑动至承托架430的上方,且承托架430运动至吸盘350的下方,吸盘350在下压驱动器340的驱动向下运动,吸盘350释放压铸件,将压铸件放置于承托架430上,承托架430在承托驱动器420的驱动下滑动至图像采集机构500的下方进行图像采集,并由计算机800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从而检测出压铸件是否存在瑕疵,检测后的压铸件由吸盘350再次吸附放回输送带210,通过物料吸取机构300的准确吸取和释放,能够使得压铸件能够精准地取件和放件,使得检测后的压铸件能够准确放回,避免了影响压铸件的输送。
30.值得一提的是,图像采集机构500与计算机800电连接,由计算机800对图像进行解析,从而判断压铸件是否存在瑕疵,是否为残次品。应该理解的是,该计算机800对图像解析的程序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且获知该技术,并且该计算机800的图像解析的程序并不是本技术的发明点和改进点,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将压铸件从物料台200上取出,并放置在图像采集机构500上进行图像采集的方案。此外,该图像采集机构500还可通过将图像采集发送至计算机800,由用户对计算机800上的图像进行人工检测,此时则无需计算机800上装在、运行图像解析程序。而用户通过计算机800上的图像放大,能够准确地检测压铸件是否存在瑕疵。此外,用户无需手动抓取压铸件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用户的检测效率。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图像采集机构500包括支撑杆510、支撑架520以及摄像头530,所述支撑杆51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支撑架520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510连接,所述摄像头53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520的第二端。
32.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10用于支撑该支撑架520,而支撑架520用于固定摄像头530,该支撑架520竖直设置于机架100上,使得该摄像头530能够从压铸件的上方对压铸件进行拍照,采集图像。
33.为了使得摄像头530的位置能够调节,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4,所述支撑架520的第二端开设调节螺孔,所述图像采集机构500还包括调节件540和调节螺钉(图未示),所述调节件540开设有腰型孔541,所述调节螺钉穿过所述腰型孔541与所述调节螺孔的侧壁螺接,所述调节件540与所述摄像头530连接。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调节件540上设置腰型孔541,使得调节件540在支撑架520的第二端上的位置能够调节,进而使得摄像头530的位置能够实现微调,在位置调节后,通过调节螺钉将调节件540固定在支撑架520的第二端,使得摄像头530的位置得到固定。本实施例中,腰型孔541的长度方向沿着靠近物料承托机构400至远离物料承托机构400的方向设置,这样,使得摄像头530与承托架430之间的距离可调。
35.为了实现摄像头530的高度的调节,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4,所述支撑架520的第一端开设有调节孔521,所述调节孔521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调节槽522,所述调节槽522的两侧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523和第二螺孔(图中被遮挡,未示),所述第一螺孔523和所述第二螺孔对齐,所述第一螺孔523贯穿至所述支撑架520的外侧表面,所述支撑架52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调节孔521滑动套设于所述支撑杆510上,所述图像采集机构500还包括松紧螺钉(图未示),所述松紧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523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
36.本实施例中,调节孔521套设在支撑杆510上,使得支撑架520能够在支撑杆510上滑动,调节孔521的一侧的侧壁开设调节槽522,该调节槽522贯穿至支撑架520的外侧,这样,由于调节槽522的两侧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使得调节孔521的大小可调,使得支撑架520在支撑杆510上的松紧度可调。当需要调节支撑架520时,将松紧螺钉向外拧出,使得调节槽522的宽度恢复,使得调节孔521的宽度增大,进而使得支撑架520在支撑杆510上的位置可调节,在调节后,将松紧螺钉拧入,使得调节槽522的宽度减小,进而使得调节孔521的侧壁紧贴在支撑杆510上,从而使得支撑架520的位置固定,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摄像头530的高度的调节。
37.为了使得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为清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图像采
集机构500还包括第一照明灯610,所述第一照明灯610设置于所述支撑杆510上靠近所述承托架43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照明灯610的发光方向朝向承托架430,当承托架430运动至对齐摄像头时,该第一照明灯610的发光方向对齐该承托架430,该第一照明灯610用于对承托架430上的压铸件照明,使得压铸件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有着充分的光照,从而使得成像效果更佳。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吸取机构300的数量为两个。本实施例中,每一物料吸取机构300分别包括一取料导轨310、一取料驱动器320、一取料滑块330和一下压驱动器340,两个取料导轨310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承托导轨410垂直于两个所述取料导轨310,该承托导轨410位于两个取料导轨310的一端,而两个取料导轨310分别位于承托导轨410的两端,即,一取料导轨310位于承托导轨410的一端,另一取料导轨310位于另一承托导轨410的一端,且该承托架430可运动至两个取料导轨310的一端的下方,这样,两个取料导轨310上的吸盘350依次吸附了压铸件后,承托架430可以分别运动至承托导轨410的两端,分别承载两个吸盘350所吸附的压铸件。
39.此外,对于设置两个物料吸取机构300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比如,两个物料吸取机构300包括第一吸取机构和第二吸取机构,第一吸取机构的吸盘350将压铸件吸附,并且放置在承托架430后,第一吸取机构的吸盘350往物料台200运动,吸附下一个压铸件,承托架430上运动至对齐摄像头,进行压铸件的图像采集,而此时,第二吸取机构的吸盘350运动至靠近承托导轨410,在压铸件图像采集后,承托架430运动至靠近第二吸取机构,第二吸取机构的吸盘350吸附承托架430上的压铸件,第二吸取机构的吸盘350朝向物料台200运动,将压铸件放在物料台200上,与此同时,承托架430向第一吸取机构运动,承载下一个压铸件,这样,通过两个物料吸取机构300,可以不间断地将物料从物料台200上拿取和放回,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料驱动器320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取料滑块330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螺孔内,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侧壁螺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的驱动,使得取料滑块330能够在取料导轨310上滑动,实现了对取料滑块330的驱动。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驱动器420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驱动连接,所述承托架430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螺孔内,且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的驱动,使得承托架430能够在承托导轨410上滑动,实现了对承托架430的驱动。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下压驱动器340包括下压气缸341和下压板342,所述下压气缸341设置于所述取料滑块330上,所述下压气缸341与所述下压板驱动连接,所述下压板与所述吸盘350连接。
43.本实施例中,每一物料吸取机构300包括多个吸盘350,下压板342用于支撑该吸盘350,本实施例中,下压板342开设有板载腰型孔352,每一吸盘350设置于一所述板载腰型孔352内,且该吸盘350的一端穿过板载腰型孔352与一螺母353螺接,吸盘350的另一端凸起设置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板载腰型孔352的宽度,螺母353和抵持部分别抵接于下压板342的两个相背的表面,这样,通过螺母353的拧紧,使得该吸盘350能够固定在下压板342上,而通过拧松螺母353,即可调解该吸盘350在板载腰型孔352上的位置,从而使
得下压板342上的多个吸盘350的距离可根据压铸件的大小进行调解,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压铸件。
44.为了更为更好地为压铸件照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压铸件外观检测装置10还包括第二照明灯620,第二照明灯620设置于所述承托架430上,所述承托架430设置有承托槽,所述承托槽用于承载压铸件,第二照明灯620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承托槽,本实施例中,第二照明灯620随着承托架430的运动而运动,使得第二照明灯620能够始终对齐该承托槽,使得承托槽上的压铸件能够被第一照明灯610以及第二照明灯620照亮,从而使得压铸件的成像效果更佳。
45.为了使得吸盘350能够精准地抓取输送带210上的压铸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物料台200上于所述输送带210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710,所述支撑板710的高度大于所述输送带210的高度,两个所述支撑板7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横跨桥杆720,各所述横跨桥杆720的一端与一侧的所述支撑板710连接,所述横跨桥杆720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板710连接,所述横跨桥杆720设置于输送带210的上方,且与所述输送带210间隔设置,所述横跨桥杆720连接两个划分块730,两个划分块730之间形成通过槽701,所述通过槽701的方向与所述输送带210的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取料滑块330用于在取料驱动器320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通过槽701的上方。
4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输送带210上设置两个划分块730,使得输送带210上的压铸件能够从通过槽701通过,使得滑动至通过槽701上方的吸盘350能够精准地将输送带210上的压铸件吸附。
47.为了使得输送带210上的压铸件能够更精准地通过该通过槽70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2,还包括两个引导条740,一所述引导条740与一所述划分块730连接,另一所述引导条740与另一所述划分块730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条740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引导条740之间形成汇集槽702,所述汇集槽702与所述通过槽701连通,所述汇集槽702的宽度由远离通过槽701的一端至靠近通过槽701的一端逐渐减小。
48.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导条740远离通过槽70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汇集槽702远离通过槽701的一端的宽度较大,有利于输送带210上的压铸件随着输送带210运动进入汇集槽702,由于汇集槽702的宽度随着靠近通过槽701而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压铸件在两个引导条740的引导下汇集到通过槽701,而通过槽701的宽度等于压铸件的宽度,从而使得压铸件能够精准地经过该通过槽701,从而使得吸盘350能够精准地吸附压铸件。
49.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划分块730、引导条740均位于输送带210的上方,且划分块730、引导条740与输送带210之间的距离小于压铸件的厚度,这样,使得该划分块730和引导条740既不影响输送带210的运行,又能够限制压铸件的位置,对压铸件起到引导作用。
50.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中,输送带210的传送方向是沿着汇集槽702的较大一端至较小的一端运动,两个物料吸取机构300包括第一吸取机构和第二吸取机构,第一吸附机构对齐于该汇集槽702,第二吸附机构则远离通过槽701设置,这样,第一吸取机构的吸盘350从通过槽701内将压铸件吸附,而第二吸取机构的吸盘350将承托架430上的压铸件吸附并放在输送带210上远离通过槽701的位置,并且放置于输送带210输送的前方,这样,可以使得压铸件能够有序地在输送带210上输送。
5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