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2829发布日期:2022-12-10 05:4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


背景技术:

2.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在电路输入端加上电源使输入端产生电势差,电路连通时即可工作,电流的存在可以通过一些仪器测试出来,如电压表或电流表偏转、灯泡发光等;
3.在对电路进行检测工作时,往往使用外部的检查设备通过检测线与电路连接,对电路进行检测;
4.在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电路漏电对检测线造成一定的损坏而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减少了检测线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防止因为电路漏电检测线造成损坏而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可以更好的保护检测线,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当电路漏电时,导电柱与导电块分离,同时报警灯亮起,起到警示的效果,提醒工作人对电路进行检查,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包括外壳和防护机构;
7.外壳:其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的左侧设置有漏电传感器,安装板上端的右侧设置有导电块,漏电传感器的右端通过导线设置有导电柱,导电柱的右端与导电块的上端接触,外壳上端的出口处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防护盖;
8.防护机构: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防护机构的相对内侧面均与导电柱的外弧面固定连接;
9.其中:还包括检测线二,所述检测线二设置于导电块的右端,漏电传感器的左端设置有检测线一,检测线二的右端和检测线一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插头,右侧的插头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右侧的插头的输出端通过检测线二与导电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漏电传感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导电柱的输出端电连接,左侧的插头的输入端通过检测线一与漏电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10.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防护盖的上端,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漏电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防止因为电路漏电检测线造成损坏而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可以更好的保护检测线,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当电路漏电时,导电柱与导电块分离,同时报警灯亮起,起到警示的效果,提醒工作人对电路进行检查。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连接杆和涡轮,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于外壳的前后两壁之间,连接杆的相对内侧面均与导电柱的外弧面固定连接,前侧的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涡轮,便于调整导电柱与导电块之间的间距。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马达和蜗杆,所述马达设置于安装板的上端,马达输出端的左侧设置有蜗杆,蜗杆与涡轮啮合连接,马达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使导电柱与导电块及时分离,提高了工作效率。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分别设置于外壳的前后两侧,可以降低外壳内部的温度。
14.进一步的,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均设置于通风口的内部,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外壳的内部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15.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灯,所述报警灯设置于防护盖的上端,报警灯的输入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提高警示的效果。
16.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胶套,所述绝缘胶套设置于外壳的左右两端,检测线二和检测线一分别穿过横向相邻的绝缘胶套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具有以下好处:
18.当漏电传感器通过连接线二检测到电路漏电时,通过plc控制器的调控,马达开始运行,输出轴通过蜗杆带动涡轮旋转,涡轮通过连接杆带动导电柱旋转,使导电柱与导电块分离,停止检测线一和检测线二的检测工作,同时通过plc控制器的调控的调控,报警灯开始运行,红灯亮起,起到警示的效果,提醒工作人对电路进行检查,防止因为电路漏电对检测线一和检测线二造成损坏而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可以更好的保护检测线一和检测线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外壳、2plc控制器、3防护盖、4报警灯、5安装板、6通风口、7保护机构、71马达、72蜗杆、73连接杆、74涡轮、8导线、9导电柱、10导电块、11绝缘胶套、12漏电传感器、13检测线一、14检测线二、15防尘网、16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包括外壳1和防护机构7;
24.外壳1:其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板5,安装板5上端的左侧设置有漏电传感器12,安装板5上端的右侧设置有导电块10,漏电传感器12的右端通过导线8设置有导电柱9,导电柱9的右端与导电块10的上端接触,外壳1上端的出口处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防护盖3,当导
电柱9与导电块10分离时,停止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的检测工作,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25.防护机构7:其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防护机构7的相对内侧面均与导电柱9的外弧面固定连接,防护机构7包括连接杆73和涡轮74,连接杆73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外壳1的前后两壁之间,连接杆73的相对内侧面均与导电柱9的外弧面固定连接,前侧的连接杆73的前端设置有涡轮74,防护机构7还包括马达71和蜗杆72,马达71设置于安装板5的上端,马达71输出端的左侧设置有蜗杆72,蜗杆72与涡轮74啮合连接,马达71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当漏电传感器12通过连接线二14检测到电路漏电时,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马达71开始运行,输出轴通过蜗杆72带动涡轮74旋转,涡轮74通过连接杆73带动导电柱9旋转,使导电柱9与导电块10分离,停止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的检测工作,同时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的调控,报警灯4开始运行,红灯亮起,起到警示的效果,提醒工作人对电路进行检查,防止因为电路漏电对电路、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造成损坏而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可以更好的保护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
26.其中:还包括检测线二14,检测线二14设置于导电块10的右端,漏电传感器12的左端设置有检测线一13,检测线二14的右端和检测线一13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插头16,右侧的插头16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右侧的插头16的输出端通过检测线二14与导电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漏电传感器1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8与导电柱9的输出端电连接,左侧的插头16的输入端通过检测线一13与漏电传感器12的输出端电连接,使检测线二14通过插头16与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检测线一13通过插头16与外部监测设备的输入端电连接,便于对电路进行检测;
27.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设置于防护盖3的上端,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漏电传感器12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可以对设备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调控,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28.其中:还包括通风口6,通风口6分别设置于外壳1的前后两侧,通风口6的存在可以降低外壳1内部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影响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9.其中:还包括防尘网15,防尘网15均设置于通风口6的内部,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外壳1的内部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0.其中:还包括报警灯4,报警灯4设置于防护盖3的上端,报警灯4的输入端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停止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的检测工作,同时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的调控,报警灯4开始运行,红灯亮起,起到警示的效果,提醒工作人对电路进行检查。
31.其中:还包括绝缘胶套11,绝缘胶套11设置于外壳1的左右两端,检测线二14和检测线一13分别穿过横向相邻的绝缘胶套11并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绝缘胶套11的存在加强了设备的绝缘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前将用于plc控制检测线的保护器移动至指定的工作地点,使检测线二14通过插头16与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检测线一13通过插头16与外部监测设备的输入端电连接,当漏电传感器12通过连接线二14检测到电路漏电时,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马达71开始运行,输出轴通过蜗杆72带动涡轮74旋转,涡轮74通过连接杆73带动导电柱9旋转,使导电柱9与导电块10分离,停止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的检测工作,同时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的调控,报警灯
4开始运行,红灯亮起,起到警示的效果,提醒工作人对电路进行检查,通风口6的存在可以降低外壳1内部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影响检测线一13和检测线二14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在通风口6内部的防尘网15,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外壳1的内部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3.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plc控制器2可选用ohr-pr20-x-a,漏电传感器12可选用csdx-ac系列漏电传感器,马达71可选用5rk40gn-cw2l2,报警灯4可选用let-10010l,plc控制器2控制漏电传感器12、马达71和报警灯4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