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4755发布日期:2023-05-17 18:0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核电站、核工程或核燃料后处理行业的过程仪表流量测量,具体涉及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流量测量在核电、核工程、核燃料后处理等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过程检测仪表相比,流量测量仪表类型多样,选型设计复杂,而目前在核电、核工程、核燃料后处理中,可用于抗震1类管道流量测量装置仍以标准孔板为主,利用流体流经孔板时产生的压力差实现用于测量满圆管、被测介质为液体的流量测量。但在实际的标准孔板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2、1.由于结构原因,标准孔板本身产生的压损大,特别是对于大口径(如d>1000mm)抗震工艺管路上的流量测量,其产生的能耗较大。

3、2.核电、核工程或核燃料后处理厂房内,由于设备、管道布置紧凑,往往可提供流量计使用的直管段长度无法满足流量计的理论要求值,导致流量测量误差较大,测量的稳定性差。

4、3.量程比小,标准孔板量程比通常为3:1,流量测量的可调节范围小。

5、除此之外,目前尚无应用在抗震1类通风系统方形管道流量测量的流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应用于狭小的空间,解决由于缺少充足的直管段引起的测量和应用难题,并且满足抗震1类的要求,还具有优良的防堵性能、较小的压力损失,直管段要求低、实现多点取压,同时能够输出一个比较稳定的差压信号。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中,包括贯穿在被测管道上的连接引压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引压管上的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

3、进一步,所述连接引压管包括平行的第一连接引压管和第二连接引压管。

4、进一步,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内部为串联的高压环室和低压环室,所述低压环室靠近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的入口一端。

5、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与所述高压环室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与所述低压环室连通。

6、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被测管道之外,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的顶端连接低压引压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的顶端连接高压引压接头,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的所述高压环室和所述低压环室检测的介质压力分别由所述高压引压接头和所述低压引压接头输出。

7、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之间设置若干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朝向液流方向的一侧设有若干动压孔,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上的所述动压孔用于高压取值。

8、进一步,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为一个或多个。

9、进一步,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的尾端的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上设置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用于与所述被测管道固定连接。

10、进一步,

1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的顶端设有第二法兰和第三法兰,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三法兰延伸至所述被测管道之外;

12、所述第二法兰用于与所述被测管道的外表面焊接固定;

13、所述第三法兰与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安装螺栓连接在一起,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的顶端与所述被测管道的固定;

14、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三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垫圈。

15、进一步,所述固定段的顶端设置在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上,所述固定段的尾端延伸到所述被测管道之外,所述固定段的尾端设置对装座和第一法兰,所述对装座用于与所述被测管道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对装座通过对装螺栓连接在一起。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的特点(内截面取压的多喉径流量装置)依靠缩流提速后的负压腔来工作,与标准孔板、动压式的巴类流量计相比,输出差压是后者的两倍以上,使整个流量测量装置具有较大的差压信号,可以适应长度较小的直管段的测量;还具有优良的防堵性能、较小的压力损失;可以实现多点取压,输出一个比较稳定的差压信号,对直管段安装要求较低,安装维护方便;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强度设计、采用两端同时焊接固定的方式将整个测量装置与被测管道连接固定,用于抗震1类管道的流量测量,能够满足在抗震1类工艺管道上的流量检测需求;平行的第一连接引压管4和第二连接引压管5之间,设计了1个或多个加强筋7用于提高结构稳定性,使之满足sse(安全停堆地震)、obe(运行基准地震)的条件下保持结构完整性以及功能可用性;

19、3.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具有导向功能的入口设计,设置内置整流直管段、环室正、负压取压方式,结合文丘里扩散段原理,使其测量精度达到±1%;

20、4.适用于80mm≤当量直径≤1400mm圆形管道以及矩形管道的流量测量。



技术特征:

1.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贯穿在被测管道上的连接引压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引压管上的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4)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5)之间设置若干加强筋(7),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4)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5)朝向液流方向的一侧设有若干动压孔(14),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5)上的所述动压孔(14)用于高压取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为一个或多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引压管(4)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引压管(5)的尾端的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上设置固定段(19),所述固定段(19)用于与所述被测管道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段(19)的顶端设置在所述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上,所述固定段(19)的尾端延伸到所述被测管道之外,所述固定段(19)的尾端设置对装座(3)和第一法兰(2),所述对装座(3)用于与所述被测管道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法兰(2)与所述对装座(3)通过对装螺栓(1)连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核电站、核工程或核燃料后处理行业的过程仪表流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插入式抗震多喉径流量测量装置,包括贯穿在被测管道上的连接引压管和设置在连接引压管上的多喉径流速测量单元(6)。本技术通过强度设计、采用两端同时焊接固定的方式将整个测量装置与被测管道连接固定,能够满足在抗震1类工艺管道上的流量检测需求,具有优良的防堵性能、较小的压力损失;可以实现多点取压,输出一个比较稳定的差压信号,对直管段安装要求较低,安装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震宇,王宗科,胡宏伟,王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