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3812发布日期:2023-01-17 20:5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


背景技术:

2.在智能家具系统中,往往会使用人体红外传感器对进出的人员进行探测,通过内嵌的远红外探头检测到进入的人员后,即可自动触发内部的无线模块将信号输送到其它的智能家具中,以便于实现自动开启的效果,现有技术中,角度的调节通过手动翻转实现,操作不便,且无法对监测的位置和范围进行自由调节,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能够提高灵活性但是会产生阻碍,容易被触碰后发生倾倒,另一方面,常规的人体红外感应器由于采用线材直连的方式,因此进行移动或者转动时,都会受到连接线材的限制,导致灵活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自由控制探测角度和位置,不会受到连接线材的影响,调节简单便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包括红外感应器本体,所述红外感应器本体包括保护壳、远红外传感器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保护壳的底端,所述保护壳的顶端设置有顶部支撑套筒,所述顶部支撑套筒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中间位置穿插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后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支撑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结构,所述支撑螺杆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轴和主动转轮,所述保护壳的底端安装有底部支撑套筒,所述转轴的表面通过第一轴承嵌装到底部支撑套筒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后端设置有主动转轮,所述主动转轮的表面套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与顶部的传动机构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轮安装在保护壳的内侧,所述转轴的外端设置有把手,所述传动皮带沿着保护壳的内部向上延伸。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套筒和从动转轮,所述转动套筒的表面套设有两组第二轴承,所述转动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拨杆,所述从动转轮安装在转动套筒的另一端。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螺杆从转动套筒的内部穿过,且支撑螺杆和转动套筒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转动套筒的一端通过使用螺丝穿过固定板与保护壳的内壁固定为整体,所述远红外传感器套设在支撑螺杆的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拨杆和支撑螺杆相平行,所述转动套筒的内壁和支撑螺杆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从动转轮与主动转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10.进一步的,所述远红外传感器的壳体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远红外传感器的底端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远红外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无线充电接收端。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的表
面设置有环形的卡环,所述远红外传感器的壳体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槽嵌装在卡环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包括红外感应器本体,所述红外感应器本体包括保护壳、支撑螺杆、限位板、控制组件、传动机构、远红外传感器、顶部支撑套筒、底部支撑套筒、转轴、主动转轮、第一轴承、传动皮带、转动套筒、从动转轮、第二轴承、拨杆、固定板、无线充电接收端、红外探头、插接孔、无线充电发射端、卡环。
13.1.该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将远红外传感器不会轻易被过往的人员发生碰触,因此调节位置和角度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14.2.该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通过底部的控制组件和顶部的传动机构即可对人体红外感应器的探测角度和水平探测位置进行调节,调节更加方便灵活。
15.3.该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通过在支撑螺杆的末端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即可通过转动人体红外感应器将其移动到最末端进行充电,不会由于线材直连导致对移动过程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的外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控制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传动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远红外传感器部分的示意图;
20.图中:1、保护壳;2、支撑螺杆;3、限位板;4、控制组件;5、传动机构;6、远红外传感器;7、顶部支撑套筒;8、底部支撑套筒;9、转轴;10、主动转轮;11、第一轴承;12、传动皮带;13、转动套筒;14、从动转轮;15、第二轴承;16、拨杆;17、固定板;18、无线充电接收端;19、红外探头;20、插接孔;21、无线充电发射端;22、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包括红外感应器本体,所述红外感应器本体包括保护壳1、远红外传感器6和控制组件4,所述控制组件4安装在保护壳1的底端,所述保护壳1的顶端设置有顶部支撑套筒7,所述顶部支撑套筒7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的中间位置穿插有支撑螺杆2,所述支撑螺杆2的后端设置有固定板17,所述支撑螺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3结构,所述支撑螺杆2的内部为空心结构,该可旋转式人体红外感应器通过底部的支架结构将顶端的远红外传感器6固定在支撑螺杆2上,将该装置固定安装在室内的位置,当人员从远红外传感器6底部走过时,即可通过底端的红外探头19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内置的无线模块输送到云端,从而控制外部的其它智能家具进行使用,固定后,在保护壳1的底端设置有控制组件4,通过该控制组件4即可控制顶部的传动机构5进行运动,进而控制支撑螺杆2上的远红外传感器6进行相应的旋转,同样通过该旋转也能够实现水平移动的效果,根据具体的需求调节远红外传感器6的安装位置,即可满足与不同的房间户型进行匹配,达到最佳的感
应灵敏度,其中红外探头19和无线充电模块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根据常规的红外探测技术设置在远红外传感器6的内部即可实现探测功能。
23.本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转轴9和主动转轮10,所述保护壳1的底端安装有底部支撑套筒8,所述转轴9的表面通过第一轴承11嵌装到底部支撑套筒8的内部,所述转轴9的后端设置有主动转轮10,所述主动转轮10的表面套设有传动皮带12,所述传动皮带12与顶部的传动机构5连接,所述主动转轮10安装在保护壳1的内侧,所述转轴9的外端设置有把手,所述传动皮带12沿着保护壳1的内部向上延伸,使用时,在底部的转轴9前端通过直接转动把手,即可将转轴9进行旋转,转轴9的表面通过第一轴承11进行连接,且同样是通过该轴承对转轴9和后端的主动转轮10进行支撑,即可完成驱动的功能,主动转轮10安装在保护壳1的内部,整个保护壳1呈空心状态,即可利用主动转轮10驱动传动皮带12将顶部的传动机构5实现联动效果,并通传动机构5将该转动状态施加到后续的远红外传感器6上,进而实现角度和位置的调节效果。
24.本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转动套筒13和从动转轮14,所述转动套筒13的表面套设有两组第二轴承15,所述转动套筒13的一端安装有拨杆16,所述从动转轮14安装在转动套筒13的另一端,通过传动皮带12将动力输送到传动机构5中的从动转轮14上,从动转轮14由于和转动套筒13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可以将转动套筒13进行同步转动,转动套筒13的表面套设有第二轴承15,通过第二轴承15即可实现支撑和转动的效果。
25.本实施例,所述支撑螺杆2从转动套筒13的内部穿过,且支撑螺杆2和转动套筒13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转动套筒13的一端通过使用螺丝穿过固定板17与保护壳1的内壁固定为整体,所述远红外传感器6套设在支撑螺杆2的表面,所述拨杆16和支撑螺杆2相平行,所述转动套筒13的内壁和支撑螺杆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从动转轮14与主动转轮10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远红外传感器6不会轻易被过往的人员发生碰触,因此调节位置和角度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当转动套筒13进行转动后,即可通过前端的拨杆16对远红外传感器6进行驱动,在远红外传感器6的中间设置为螺纹管,由于支撑螺杆2的末端通过固定板17保持固定状态,因此通过拨杆16带动远红外传感器6进行转动后,即可实现角度调节,随着持续的转动,即可控制远红外传感器6沿着支撑螺杆2移动,从而实现位置调节。
26.本实施例,所述远红外传感器6的壳体上开设有插接孔20,所述远红外传感器6的底端设置有红外探头19,所述远红外传感器6的一侧安装有无线充电接收端18,所述限位板3的一侧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端21,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21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卡环22,所述远红外传感器6的壳体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槽嵌装在卡环22上,该红外探头19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通过在支撑螺杆2的末端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即可通过转动人体红外感应器将其移动到最末端进行充电,直至远红外传感器6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18和无线充电发射端21贴合后即可进行重带你,不会由于有线充电线材直连导致对移动过程产生影响。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