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

文档序号:34297369发布日期:2023-05-28 00:5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

本技术涉及红外热像仪,尤其涉及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医疗领域中已全面应用红外热像仪,不仅可以全面针对人体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预警分析,而且不会产生任何射线,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不污染环境,简便经济。

2、由于正常人体的温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特征性,机体各部位的温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热场。当人体某处发生疾病或功能改变时,该处血流量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人体局部温度改变,表现为温度偏高或偏低。根据这一原理,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人体红外辐射,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形成伪色彩热图,利用专用分析软件,经专业医师对热图分析,判断出人体病灶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和病变的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3、在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人体目标部位的红外辐射时,通常需要在红外热像仪的周围辅助架设可见光源,以此方便观察和对准目标部位。然而,这样不仅每次更换采集不同目标部位的红外辐射时需要重新调整可见光源的位置,而且可见光源的辅助架设机构笨重而不方便移动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便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

3、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提及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实用新型目的。

4、技术方案

5、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包括:红外热像仪主体,呈箱体状,在正面具有朝向正前方且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的镜头的中央面以及位于该中央面两侧的第一辅助面和第二辅助面;可见光源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和所述第二辅助面上;以及可见光源,插入设置在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中。

6、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面和所述第二辅助面分别朝向正前方的里侧倾斜,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和所述第二辅助面上。

7、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通过螺纹连接或粘扣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和所述第二辅助面上。

8、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中靠近所述镜头的纵向边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和所述第二辅助面上,以用于调整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朝向正前方的里侧所倾斜的角度。

9、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是可充电的独立光源。

10、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由硬塑料或金属构成。

11、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呈长方体形状。

12、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是呈长方体形状的面光源。

13、有益效果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不仅结构紧凑、简便,而且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采集红外辐射数据的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面(120)和所述第二辅助面(130)分别朝向正前方的里侧倾斜,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20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120)和所述第二辅助面(13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200)通过螺纹连接或粘扣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120)和所述第二辅助面(13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200)中靠近所述镜头(140)的纵向边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120)和所述第二辅助面(130)上,以用于调整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200)朝向正前方的里侧所倾斜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源(300)是可充电的独立光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200)由硬塑料或金属构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200)呈长方体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源(300)是呈长方体形状的面光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其包括:红外热像仪主体,呈箱体状,在正面具有朝向正前方且用于安装红外热像仪的镜头的中央面以及位于该中央面两侧的第一辅助面和第二辅助面;可见光源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面和所述第二辅助面上;以及可见光源,插入设置在所述可见光源安装架中。根据本技术的能够补充可见光的红外热像仪,不仅结构紧凑、简便,而且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采集红外辐射数据的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州,杨川,王运林,冯昊,严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