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0611发布日期:2023-07-28 02:0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集流槽,具体为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


背景技术:

1、径流小区是对坡地水土流失规律和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进行研究的一种测验设施,通常由边埂、边埂围成的小区、集流槽、径流和泥沙集蓄设备、保护带及排水系统组成,其中,集流槽通常为混凝土和砖块砌筑而成,其拥有长时间的使用寿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2、1、由砖块和混凝土砌筑而成的集流槽其内部容积通常为固定的,对于不同面积的径流小区进行测验则需要砌筑多个集流槽,十分费时费力,且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因此常常出现测验数据不准确的情况;2、传统的集流槽只具备导流的作用,无法对泥沙和水分进行分离,使得研究人员后期进行分离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集流槽无法改变容积,以及不能主动分离泥沙和水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包括集流槽主体和收集组件,收集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集流槽主体的底部前端,

3、集流槽主体包括:固定块、丝杆一、防滑块、丝杆二、限位板、橡胶垫和挡板,固定块固定连接于集流槽主体的正面,丝杆一嵌入设置于固定块的内部,防滑块固定连接于丝杆一的底部,丝杆二共设置有两根,两根丝杆二分别嵌入设置于集流槽主体的左右两侧,限位板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于丝杆二贯穿集流槽主体的一端,橡胶垫紧密贴合于限位板的底部,挡板固定连接于集流槽主体的内部前端;

4、收集组件包括:滤网和排水管,滤网固定连接于收集组件的内部上方,排水管嵌入设置于收集组件底部中间位置。

5、优选的,所述挡板为镂空设置,所述集流槽主体的底部前端设置有与收集组件相连通的开口。

6、优选的,所述滤网与收集组件之间的夹角为30度。

7、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上端面与收集组件的上端面平齐。

8、优选的,所述丝杆二与集流槽主体螺纹连接。

9、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上端面与集流槽主体的上端面平齐。

10、优选的,所述丝杆一与固定块之间螺纹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通过设置有丝杆二与限位板,丝杆二与集流槽主体螺纹连接,限位板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于丝杆二靠近集流槽主体的一端,通过旋转丝杆二能够对限位板相对于集流槽主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限位板与集流槽主体之间的空间符合实验要求的面积,适用于不同面积的径流小区的研究需要。

13、2、其次,该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通过设置有收集组件,收集组件设置于集流槽主体的底部前端,通过收集组件内部的滤网对沙石进行过滤,使得水分残留在收集组件的内部底端,而沙石能够在滤网处进行临时储存,达到沙石与水分分离的效果,省去研究人员后续的分离操作,提高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包括集流槽主体(1)和收集组件(2),收集组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集流槽主体(1)的底部前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7)为镂空设置,所述集流槽主体(1)的底部前端设置有与收集组件(2)相连通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01)与收集组件(2)之间的夹角为3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02)的上端面与收集组件(2)的上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二(104)与集流槽主体(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7)的上端面与集流槽主体(1)的上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一(102)与固定块(101)之间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集流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包括集流槽主体和收集组件,收集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集流槽主体的底部前端,固定块固定连接于集流槽主体的正面,丝杆一嵌入设置于固定块的内部,防滑块固定连接于丝杆一的底部。该种人工降雨径流小区水沙集流槽,通过设置有丝杆二与限位板,丝杆二与集流槽主体螺纹连接,限位板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于丝杆二靠近集流槽主体的一端,通过旋转丝杆二能够对限位板相对于集流槽主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限位板与集流槽主体之间的空间符合实验要求的面积,适用于不同面积的径流小区的研究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齐磊,刘桂成,林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遥览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