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0794发布日期:2023-04-20 05:2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1、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可燃物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高温有毒烟气,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热量。建筑火灾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为烟气的有害成分或缺氧使人直接中毒或窒息死亡;烟气的遮光作用又使人逃生困难而被困于火灾区;烟气的高温危害会导致金属材料强度降低,进而导致结构倒塌,人员伤亡。烟气不仅造成人员伤亡,也给消防队员扑救带来困难,因此,合理有效的排烟设施、排烟口等排烟系统的设置尤为重要。

2、由于实际火灾时,排烟口与火源、规模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排烟效率不能仅通过排烟这个参数进行评价,目前对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无法进行定量的判断,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包括处理器,建筑体,设于建筑体上的排烟口,接入至建筑体内并与处理器相连接用于为建筑体内充入示踪气体的输气机构,设于排烟口内的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示踪气体传感器,以及设于建筑体内的燃烧源;处理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示踪气体传感器相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输气机构包括存储示踪气体的储气罐、以及与储气罐相连通并接入至建筑体的输气管,输气管上设有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接的电磁阀门和气体流量计。

5、进一步地,示踪气体传感器为六氟化硫传感器。

6、进一步地,建筑体内设有与处理器相连接并用于示踪气体快速混匀至燃烧源羽流中的风机。

7、进一步地,燃烧源为采用酒精作为燃料的酒精炉。

8、进一步地,每个排烟口内至少设有两个温度传感器。

9、进一步地,每个排烟口内至少设有一个速度传感器。

10、进一步地,每个排烟口内至少设有两个示踪气体传感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计算对应的排烟量冗余度率、对流排热率和示踪气体排烟率,同时设置输气机构便于示踪气体持续通入建筑物并随燃烧源羽流同步排出,其测量结果科学合理且准确可信。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1),建筑体(4),设于建筑体(4)上的排烟口(3),接入至建筑体(4)内并与处理器(1)相连接用于为建筑体(4)内充入示踪气体的输气机构(2),设于排烟口(3)内的温度传感器(5)、速度传感器(6)和示踪气体传感器(7),以及设于建筑体(4)内的燃烧源(8);处理器(1)分别与温度传感器(5)、速度传感器(6)和示踪气体传感器(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机构(2)包括存储示踪气体的储气罐(21)、以及与储气罐(21)相连通并接入至建筑体(4)的输气管(22),输气管(22)上设有分别与处理器(1)相连接的电磁阀门(23)和气体流量计(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示踪气体传感器(7)为六氟化硫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筑体(4)内设有与处理器(1)相连接并用于示踪气体快速混匀至燃烧源羽流中的风机(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燃烧源(8)为采用酒精作为燃料的酒精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排烟口(3)内至少设有两个温度传感器(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排烟口(3)内至少设有一个速度传感器(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排烟口(3)内至少设有两个示踪气体传感器(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建筑排烟效率的测量系统,属于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器,建筑体,设于建筑体上的排烟口,接入至建筑体内并与处理器相连接用于为建筑体内充入示踪气体的输气机构,设于排烟口内的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示踪气体传感器,以及设于建筑体内的燃烧源;处理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示踪气体传感器相连接。本技术通过各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计算对应的排烟量冗余度率、对流排热率和示踪气体排烟率,同时设置输气机构便于示踪气体持续通入建筑物并随燃烧源羽流同步排出,其测量结果科学合理且准确可信。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